浪淘沙—淺評三國演義165
字數:2222 加入書籤
第十四篇-三國亂世有忠義
舍生取義感天地1)張鈞、劉陶、陳耽、丁管、伍孚
1、張翼德怒鞭督郵一節。玄德見郎中張鈞,自陳功績。
鈞大驚,隨入朝見帝曰:“昔黃巾造反,其原皆由十常侍賣官害民,非親不用,非仇不誅,以致天下大亂。今宜斬十常侍,懸首南郊,遣使者布告天下,有功者重加賞賜,則四海自清平也。”
十常侍奏帝曰:“張鈞欺主。”帝令武士逐出張鈞。
十常侍共議:“此必破黃巾有功者,不得除授,故生怨言。權且教省家銓注微名,待後卻再理會未晚。”
因此玄德除授定州中山府安喜縣尉,克日赴任。
2、一日,帝在後園與十常侍飲宴,諫議大夫劉陶,徑到帝前大慟。帝問其故。
陶曰:“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豎共飲耶?”
帝曰:“國家承平,有何危急?”
陶曰:“四方盜賊並起,侵略州郡。其禍皆由十常侍賣官害民,欺君罔上。朝廷正人皆去,禍在目前矣!”
十常侍皆免冠跪伏於帝前曰:“大臣不相容,臣等不能活矣!願棄性命歸田裏,盡將家產以助軍資。”言罷痛哭。
帝怒謂陶曰:“汝家亦有近侍之人,何獨不容朕耶?”呼武士推出斬之。
劉陶大呼:“臣死不惜!可憐漢室天下,四百餘年,到此一旦休矣!”
武士擁陶出,方欲行刑,一大臣喝住曰:“勿得下手,待我諫去。”
眾視之,乃司徒陳耽,徑入宮中來諫帝曰:“劉諫議得何罪而受誅?”
帝曰:“毀謗近臣,冒瀆朕躬。”
耽曰:“天下人民,欲食十常侍之肉,陛下敬之如父母,身無寸功,皆封列侯。況封諝等結連黃巾,欲為內亂。陛下今不自省,社稷立見崩摧矣!”
帝曰:“封諝作亂,其事不明。十常侍中,豈無一二忠臣?”
陳耽以頭撞階而諫。帝怒,命牽出,與劉陶皆下獄。是夜,十常侍即於獄中謀殺之。
2、廢漢帝陳留為皇一節。九月朔,董卓請帝升嘉德殿,大會文武。卓拔劍在手,對眾曰:“天子暗弱,不足於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為宣讀。”乃命李儒讀策。
李儒讀策畢,卓叱左右扶帝下殿,解其璽綬,北麵長跪,稱臣聽命。又呼太後去服候敕。帝後皆號哭,群臣無不悲慘。
階下一大臣憤怒,高叫曰:“賊臣董卓,敢為欺天之謀,吾當以頸血濺之!”揮手中象簡,直擊董卓。卓大怒,喝武士拿下,乃尚書丁管也。卓命牽出斬之。管罵不絕口,至死神色不變。
3、越騎校尉伍孚,見董卓殘暴,憤恨不平,嚐於朝服內披小鎧,藏短刀,欲伺便殺卓。
一日,卓入朝,孚迎至閣下,拔刀直刺卓。卓力氣大,兩手摳住。呂布便入,揪倒伍孚。
卓問曰:“誰叫汝反?”
孚瞪目大喝曰:“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罪惡盈天,人人願得而誅之!吾恨不車裂汝以謝天下!”
卓大怒,命牽出剖剮之。孚至死罵不絕口。後人有詩讚之曰:
漢未忠臣說伍孚,衝天豪氣世間無。
朝堂殺賊名猶在,萬古堪稱大丈夫。
董卓自此出入常帶甲士護衛。
張鈞等五臣,漢未亂世之忠臣也。張鈞、劉陶、陳耽,憤十常侍專權,直諫麵帝。雖言辭犀利,不講情麵。直諫痛陳,有待商榷。然三臣不懼生死,痛指十常侍,也報國忠臣。
丁管、伍孚,憤董卓欺君罔上,禍國殃民。手無縛雞之力書生,憤而刺殺董賊。雖無機謀善斷之謀劃。然怒而憤起,自此卓常帶甲士護衛。大丈夫一怒,賊臣喪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