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村裏土改

字數:3760   加入書籤

A+A-


    “小九,過來吃完飯啊!”
    下午四點過,劉八九接到了劉元祖打來的電
    “好!”稍微猶豫了一下,劉八九還是答應了下
    許多時候人家喊你吃飯並不是真的吃飯,而是有事情跟你說!
    “我讓雲川來接你!”
    “不用了,就那麽點路,我走過來就行!”
    “不怕人家打趣你了?”
    “習慣了就好,總不露麵,反而讓他們覺得稀”
    既然決定在家裏長住了,總不能不見人,劉家人何其多,你越是藏著人家越是好奇,越是難道看見,越是想要抓住機會說你幾
    人啊,不可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可也別太在意
    雨天路滑,劉八九隨手拿過屋簷下的竹杖下山而
    “八九公,您老人家都杵上竹杖了啊?”
    “八九叔,又去老祖宗那兒啊?”
    劉八九在一陣陰陽怪氣的揶揄聲中,穿過劉家灣來到了四合院門
    大門沒關,劉八九順手就推開
    劉元祖在躺椅上抽著煙前後晃悠著,手裏拿著一本線裝書看,雖然沒有留著長須,卻依然一副仙風道骨的派
    “過來坐,雲川說是有事找你商”
    劉八九點了點頭,並沒有問什麽事,心裏猜測多半是關於土改方麵的事
    看了看老爺子手中的書,劉八九問道:“咱們家裏藏書多嗎,都是什麽年代的?”
    劉元祖把書放在桌子上,揉著鼻梁說道:“不多,也就百十本吧,大多都是明清時期的手抄本,有幾本以前的,一卷竹簡和幾塊玉碟,倒是還有一塊獸骨,可惜沒人認識上麵的字,不是甲骨文!”
    文字的載體有很多,都可以算是書,而紙張的發明不過一兩千年而
    劉八九想要翻看藏書,老爺子倒是很直接就答應了下
    聊了幾句,劉雲川就來
    “高祖好,八九公來了啊!”劉雲川是自己一個人過來
    “過來坐吧!”老爺子招呼
    劉八九笑著點了點頭,給劉雲川倒了一杯茶
    “謝謝八九公!”劉雲川坐下後,想了想笑道:“都是自家人,那我就有話直說了!”
    “如此甚好!”劉八九點了點
    自家人還反複試探,那就不是一家人
    “找八九公過來,主要還是上次說的土改的事情,本來以我們村的條件,早就應該進行土改了,之所以直到現在還沒有開始,主要是我們一直壓著沒有動!
    至於原因嘛,最大的問題出在利益劃分上麵,其它的方麵都好說,畢竟土改早已經有了先例,按照慣例來就
    可土改之後,由誰接手卻是個麻煩事兒,種地不賺錢啊,特別是種植主糧,可偏偏土改就是為了糧食安全而進行的項”
    劉八九點了點頭,既然土改是為了糧食安全而進行的項目,那小田改成可以機耕的大田之後,自然是需要有人接手耕種
    對於農民來說,大田小田區別並不大,那怕是土改後的機耕田農民也根本不會種,不然也不會撂荒
    可農民就算不種,也不可能平白給別人種,如此一來,就隻能引進企業來承包這些機耕田了,這就需要給農民承包
    而國家對於主糧價格的管控非常嚴重,如果說種植甘蔗等經濟作物還能有點錢賺的話,那麽種植水稻、小麥等主糧,真的很可能連本錢都收不回
    如果再加上給了農民承包費,那絕對是要虧本的,那怕國家給了一定的補貼,可補貼並不能覆蓋成本,而且補貼還會逐年減少
    “你們以前是怎麽操作的?”劉八九問
    “工程承包方負責接下來的耕種,最少耕種三年時”劉雲川說
    劉八九點了點頭,問道:“也就是說,承包工程所賺的錢能覆蓋耕種三年的虧損了?”
    “差不多吧,這個不能保證,畢竟做工程嘛,賺多賺少得看個人能力,種地更是需要看天吃飯的!”
    劉雲川苦笑了一下,說道:“就像去年連續兩個多月的罕見高溫,機耕田又管理得不是那麽精細,所以許多農業公司都虧損得厲害!”
    虧損就對了,如果真的那麽賺錢,這事兒怕是怎麽也等不到自己回來落在自己頭
    “咱們村有多少畝機耕田的指標,工程款有多少?”劉八九問
    “遞交上去的圖紙是八百米,加上兩百米的河道修整、一座十米長的雙車道橋梁、兩條總共一千六百米長兩米寬的機耕道、一條村村通雙車道的水泥路,總工程款是四千萬!
    不過中標額度是七折,也就是兩千七百萬,其中可以操作的包括,河道修整整個工程,機耕道路基的厚度,水泥路的混泥土標號和路基厚度
    利潤應該有三成,最多不能超過四成,不過最後還需要三七”
    “也就是說利潤在八百萬到一千萬之間了,而我能到手的則是五百萬到七百萬?”劉八九問
    “不是,承包方隻能拿到三成,其餘的除了供貨商這些,大頭需要給各路財神,從村裏到鎮裏、區裏,需要打點的地方很多,包括三家參與競標的公司,也是需要返點的,最後你能到手的兩百多萬吧!”劉雲川解釋
    才兩百多萬
    機耕田種植不種植其實差別並不大,想要種好那就需要多付出成本,最後差不多也就是能打個平手了,之所以還要種植,不過是為了完成上麵的任務而已,所以必須得種
    而虧損的則是付給農民的承包
    八百畝地一年的承包費就是四十萬,三年一百二十萬,如果像去年那樣來次天災,投入了卻收獲寥寥,那還得虧損大幾十
    差不多就算是白幹
    關鍵是這些賬目都還隻是理論上而已,真正操作起來絕對不可能那麽順
    比如農民因為田土找你鬧騰,一旦耽誤工期,損失也不小,畢竟那麽多機器、人員都是需要花錢
    如果那個位置沒有算到位,比如土改的時候因為地形等原因讓難度增大等,同樣也會出現虧損,要是工程出了什麽事故,那更是完蛋
    總的來說就是算起來賺錢,可其中的不確定因素很
    “我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