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
字數:4416 加入書籤
網站最新地址為 露
治平四年,正月的最後一
一份長達兩萬餘字,名為《兵政三百條》的奏疏出現在趙頊的龍案
此奏疏嚴格按照趙頊的“半年之內,減官六成,減兵五成”規劃,大刀闊斧地裁官裁
裁官,隻裁無用的官;裁兵,隻裁無戰鬥力的
夠快!夠狠!夠猛!
奏疏中除了各項執行條例外,還有關於各級州府執行不力的懲罰,懲罰力度也相當大,保證地方不會推諉糊
趙頊看後,非常滿意,當即命令中書,將《兵政三百條》傳至各個州府,二月便開始全麵執行,七月必須完成裁撤任
……
二月二,龍抬頭,春耕之日,本是個喜慶的日
但因為《兵政三百條》,一部分人開始變得暴躁起
汴京城中,閑官最多,受到蔭封的官員也最
一些人看到《兵政三百條》,照著條例一對照,發現自己完全符合裁撤條件,當即就坐不住
而他們的行為都相當一致:拿錢送禮走關
韓琦、富弼、曾公亮、歐陽修、文彥博等朝廷眾臣的家門口,門庭若市,車馬不
但這些辦事兒的人,無論親疏,無論官職大小,全都吃了閉門
朝廷重臣們,出奇的想法統一,團結一
緊接著,汴京城的茶館、酒樓變得熱鬧起
一群群閑官散兵憂心忡忡地商量著對
在他們眼裏,若是這鐵飯碗被砸,那一生就徹底完
當日晚,有三撥人已經形成了相當大的規
第一撥:蔭封之
組織聚眾者不是別人,正是寇準之孫,寇
一座深宅的庭院中,燈火通
近百人聚在一
而在最中間站著,體態如球的雙下巴男人,正是寇
寇勇召集的人,有一個明顯特征:全都是紈絝子
最小的十二歲,最大的八十
這些人乃是汴梁大街上街溜子的主要組成人
他們的官俸已經足以讓他們吃喝不愁,玩樂無
故而都是身無一技之長,靠著長輩的餘蔭,坐吃山
現在,趙頊要砸了他們的鐵飯碗,那就是要了他們的
寇勇站在一張大桌上,高聲道:“兄弟們,我們已經到了快家破人亡的時候了,我們聚集在一起,不是為了反朝廷,也不是為了反官家,隻是想拿回我們應得的東西!”
“首先,我們不是大宋的蛀蟲,也不是那群無用的兵丁,我們是大宋英雄的後代,我們祖輩拚命為我們換來的榮譽,不應因變法而消失,我們需要官家給我們一個說法!”
“明日午時,我們要去宣德樓前靜坐,讓官家給我們一個說法,我已經寫好一份血書,大家如果同意我的建議,就咬破你們的手指,在血書上按上手印!”
……
此血書長三米寬兩米,上麵滿是紅字,寫滿了這些蔭封之人對《兵政三百條》的不
寇勇本來是想用自己的血的,後來覺得痛,就用雞血代替
不多
眾人便都蓋上了手印,並承諾將會呼朋喚友,一起前往宣德樓靜
而給予他們這種勇氣的,一是他們還擁有著官身,堅信法不責眾;二是在大宋,皇帝一般都不會逆民意而行,一旦鬧大,皇帝就會選擇妥
這種情況在宋仁宗和宋英宗身上都屢見不
第二撥人,則是汴京城內即將被裁撤的閑官和很多準備科舉考試的士
這群人,就要比上麵那群人聰明多
他們先是得知寇勇那撥人要去宣德樓前靜坐,然後才聚集在了一
這群人裏,最鬱悶的是那些還未有功名的書生學
那些閑官至少還享受過朝廷待
而這些一心想著往裏鑽的書生學子,還沒鑽進去,發現裏麵開始往外趕人了,心裏怎能不難
這群人經過商議後,一致決定跟在那群蔭封官員的後麵,也去靜坐,討要一個說
而第三撥人,就是被裁撤的禁軍士兵
這些士兵,多是手藝
能建屋修橋,能栽花種草,有的是蹴鞠高手,有的是說書達人,但就是不會打
突然要少一份俸祿,他們也甚是肉疼,但他們並不敢像前麵兩撥人那樣去宣德樓靜
他們是
聚眾就意味著造反,並且享受不了“刑不上士大夫”的福
他們隻能觀望著,並盼望著另外兩撥人能將《兵政三百條》完全推
汴京城裏的這些動靜,自然悉數傳到了趙頊的耳
趙頊無半分著急,一切都在他意料之
翌
趙頊剛來到垂拱
司馬光便拿著第一期的《大宋月刊》大步流星地走來
趙頊看司馬光那自信的表情,便知後者定然對此刊很滿
“官家,本期共收稿六十四篇,選中八篇,內容皆是關於精兵簡政的策論!”司馬光麵色激
趙頊翻開目錄一看,笑問道:“朕記得前幾日,歐陽修還說自己寫了兩篇,都沒選上?”
司馬光點了點頭,很認真地說道:“歐陽相公雖開一代文風,堪稱大宋的文壇領袖,但……但在策論上確實一”
“還有王安石,他也寫了?”趙頊看到王安石的名字,不由得驚呼
“臣與介甫私交甚篤,便讓其寫了一篇,臣看過之後,覺得八篇之中,此篇為冠!”
要知,八篇策論中,也有司馬光的一
“哦?”趙頊翻開書頁認真看了起
趙頊越看越開心,這幾篇策論,均是從各個角度闡述精兵簡政的益處,各個都有案例分析,且文字也是通熟易懂,適合民間傳
而當趙頊看到最後一篇王安時撰寫的《覆國論》時,忍不住連道三聲“好”
“好!好!好呀!”
此篇《覆國論》角度甚是清
王安石反其道而行之,在策論裏講述了若大宋沒有進行這次精兵簡政,在五年、十年、二十年後會變成什麽樣
此策論,字字如
讓人看後,忍不住汗毛豎起,篤定若沒有此次精兵簡政變法,大宋必
趙頊高興地說道:“命崇文院、大理寺、進奏院、國子監、太史局等刻書館立即刊印,以最快的速度刊印分發,讓百姓都看到此刊的內”
“臣遵命!”司馬光拱手
他隱隱覺得僅憑《大宋月刊》,就能讓自己名垂青史
由於各種問題地址更改為請大家新地址避免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