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武舉第一人吳三桂

字數:7362   加入書籤

A+A-




    京
    洪承疇已經跟著李邦華在這裏待了好多天了,成天不是在校場上組織操練,就是在房內整理花冊計算錢糧什麽
    就如同陛下所說,在李侍郎的身邊兒待著,可以多學習一些整軍治軍的本事,這正是他到薊鎮後最需要的東
    很顯然,陛下介紹的這個老師絕對是非常非常的不錯的,甚至遠遠超出了他的預
    這些天以來,洪承疇感覺到自己受益良多獲益匪淺,若非當前這個情況下確實不太合適的話,他甚至都想直接拜李侍郎為師
    李邦華治軍第一步,便是清查所有老弱病殘,以及虛冒之
    第二步便是對各營士兵都親自加以考試,不是年輕力強且活動敏捷的一概不錄用,最重要的是不能有兵油子,不老實不聽話的也全都一律清
    第三步從各營中選出許些先鋒出來,先鋒也就是最為精銳的士卒,他們的軍餉比別的士兵多一倍,每頓所吃的食物也處於管夠狀
    先鋒們年齡必須在二十五歲以下,若是其他方麵能達到超標準的也可以例外,規矩嘛,就是比較靈
    身體的力量和敏捷程度也必須在規定範圍之上,本領必須是兼能弓箭火炮,以此組成精銳先鋒
    同時又下令讓每個把總,每個月從自己的營中自行從中挑選五個最精銳的人出來,用於添補與替換原先鋒營士卒,從此軍中人人都想要努力了,人人都想要成為這個先鋒營中的先
    這些過程說著的確是挺容易,無非就是點個名加個餐嘛,但實際上做起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光是第一步清查人員,就需要足夠耐心和細心,畢竟下麵兒各種隱報瞞報的情況不
    李邦華經驗老到,往往憑著經驗和直覺就能查個八九不離十出來,這讓洪承疇是大開眼界,心裏直呼學到
    也從這一刻起,洪承疇對任職薊鎮總兵的事情,又增添了不少信
    緊接著李邦華又開始了對營官的整治,別的不說,就光是洪承疇看到了,就已經有十幾二十個營官被治了罪,更有情節嚴重者被當眾斬了
    之後又對營官把總等將領頒布了每月都要考察的命令,一時間京營風氣大變,一個個聞李喪
    他們不知道的是,此時司禮監掌印的桌案上麵,擺滿了對李邦華的彈劾奏
    不過王體乾閑來沒事兒,又隨手抽了幾份兒交給魏忠賢,一切流程都是如此的絲滑且流
    李邦華對被彈劾一事或許有所察覺,或許也沒有察覺,但這些對於他而言都不重要,因為他從來沒有將此當過一回事兒,
    在他的京營當中,隻認才能不認關係,有能力者上沒能力者
    軍營嘛,就是如此簡單且粗
    再後來,李邦華還往每個小營裏各備一個功勞簿,每個月把各人所幹的事情匯報成冊給他協理,以便確定優
    這一下子,京營裏的人若還想偷懶的話,那等待他們的便是被掃地出門的下場,誰來說情都不頂
    根本就不存在什麽鐵飯碗或者吃皇糧這一說法,說清除就清除,就是這麽簡
    之前的洪承疇對於精兵一詞其實也沒有什麽概念,畢竟他之前是文官,都沒怎麽接觸過軍
    但就他在京營看到的這一切而言,就算這些士卒還不是精銳,那應該距離精銳不遠
    或許沒有真正上過戰場的軍隊,都不能叫做真正的軍
    但洪承疇相信,隻需要幾次生死戰役,他們就能蛻變為真正的將
    這有了比較,有了榜
    那洪承疇對治軍一事也就有了一個極為具體的概
    無他,今後他就要練出這樣的兵來,甚至還要更優秀,還要更優秀,更優
    洪承疇的運氣還算不錯,在離京之前還全程觀看了武舉的選
    這是由兵部右侍郎李邦華籌備計劃,司禮監秉軍太監徐文輔主持的一場規模空前浩大的武
    來參加的人很多,看這景象絲毫不亞於科
    之所以來參加的人很多,甚至有的連明年的科舉考試都不考了,也要來參加這個武
    原因很簡單,武舉第一名直接授予營官的職位,而其他能中舉的也至少有把總的位
    武舉要求能文能武,在洪承疇看來,中武舉不比中舉人容
    這營官雖說沒有明確品級,隻是募兵製施行起來後新設的一個職位,但畢竟手下管著一千多號士卒呢,要高於千戶所,而千戶所是五品,那麽營官就差不多該是四品才對,也就與知府相當了,如此焉能不讓人心生向往
    據李邦華所說,這也是陛下之前給出的建議,隻有給的官兒位足夠大,能來的人才能足夠
    隻要人多了,怎麽著也能出點兒人才
    反正就現在情況來說,李邦華還是非常滿意
    就算是沒能中舉的,但卻表現不錯的,也可以統統拉入京營來,又根據不同能力給予總旗或者小旗的職位,當然更多的人還是隻有從大頭兵做
    這一批參加武舉的人當中,李邦華至少吸收了一半兒有
    這讓洪承疇看明白了,看似是在舉行武舉,實則是在招兵呀,正好補上京營兵力空缺,這吃喝不愁且有銀子拿,一般家庭出身的他們怎麽可能會拒絕
    不得不說,這一手玩兒得十分的
    另外洪承疇還注意到一個人,也就是本場武舉第一人吳三
    聽說他爹之前就是個武舉人,現在官職已經做到了都指揮使,也算是個將門二
    這吳三桂年不過雙十之數,卻勇武至極,此次比武當中竟無人能在他手中走過三五個回合,文墨也絲毫不差,說起兵書來也是頭頭是道,武舉第一人實至名
    一時間,洪承疇對吳三桂動起了心思,希望能將他帶到薊鎮去,準備讓這吳三桂成為他重要的左右
    於是就在當天晚上,洪承疇潛入了李邦華的房
    坐在蠟燭的旁邊,看著正在整理花冊的李邦華,輕聲說道:“李侍郎,洪某這裏有一個不情之請”
    李邦華是兵部侍郎,洪承疇是總兵,嚴格來說兩人並沒有直接的從屬關係,更像是協同合作關
    當然這也得看人,有的兵部尚書就比較厲害,擁有足夠的威望可以直接指揮總兵行
    而有的兵部尚書就不行,就比如當前的兵部尚書田吉,那些邊鎮的總兵就沒一個鳥他的,最多也就賣魏忠賢三分薄
    又比如說今後洪承疇去到薊鎮當總兵了,若是有一天李邦華傳信過來要他辦某件事兒,洪承疇還真不好拒絕,隻要是不涉及到陛下或者大明江山利益之類的話,他辦了也就辦
    而李邦華也僅僅就是個侍郎而已,還是右侍郎,距離尚書都還有兩步呢,這不就算是一種另類的指揮嗎,人情指揮也是指揮
    反正這兵部與總兵的關係就一直比較複雜,既要爭點兒權,又要爭點兒利什麽的,更多時候又要相互合作,總之一句兩句都說不太清
    “哦?”
    李邦華聞言微微抬起頭來,目光從桌案的花冊處移向坐在對麵的洪承
    隨口問道:“洪總兵但說無妨,你是陛下欽點的薊鎮總兵,老夫自當能幫則幫”
    李邦華對洪承疇的感官還是不錯的,他之前雖未接觸過兵事,但卻進步神速,軍中事務往往都能做到舉一反三,將來是個不錯的良
    重要的是,洪承疇在他李邦華的眼中還很年輕,年輕就代表著無限的可
    如今又受陛下如此重視,將來前途無量
    洪承疇微微一笑,虛聲說道:“也不是什麽大事兒,洪某就是想將那吳三桂一並帶去薊鎮”
    “你說的可是武舉第一人吳三桂?”
    “是的李侍郎,就是那個吳三桂”
    “哎呀....這事兒就麻煩了”
    這一刻李邦華連手中的筆也給放下來了,沉聲說道:“其實在武舉之前,老夫這裏就收到了一份兒從遼東邊鎮傳來的消息”
    “遼東傳來的消息?”
    洪承疇疑惑的問道:“也是關於吳三桂的?”
    “不錯,就是關於吳三桂的”
    李邦華點點頭道:“這吳三桂似乎還有些背景,有個當都指揮使的老爹,還有個在遼東當參將的舅舅,而且這個舅舅還曾襲職寧遠衛指揮僉事”
    洪承疇聽到這兒就更迷惑了,都指揮使也好,參將也罷,難不成還比得上他這個總兵
    更重要的是,李侍郎你不是從不看他人背景的嗎,現在說這些幹什麽
    李邦華看著洪承疇略顯奇怪的神色,微微一笑道:“承疇呐,老夫跟你說這些的意思不是說有什麽背景關係的問題”
    “老夫是想說,吳三桂他到遼東去的話,一定會得到更好的曆練”
    “吳三桂這小子呀是個人才,但即便是天賦再高的人才那也得需要曆練才行呀”
    “如今遼東正是戰事頻發的時候,讓吳三桂到遼東去,不是也能讓他得到更好的曆練嗎?”
    “原來如此”
    洪承疇恍然大悟的說道:“所以李侍郎你早就對吳三桂做好安排了嗎?”
    “不是老夫早對吳三桂做好安排了,而是吳三桂本就準備前往遼東的,隻是在出發前碰巧遇到了這個武舉,這才因此耽誤了下來”
    “吳三桂他已經跟老夫說過了,他近日就準備前往遼東聽令就職”
    李邦華都把話說到這個份兒了,洪承疇對此自然也就不好再多說什麽
    可是細細一想呢,又覺得不太甘
    這多好的人才呀,吳三桂在演武場上的英勇表現,可是深深映在了他的腦海
    若是能將他帶到薊鎮去的話,那可得少多少麻煩呀,別的不說,就說立威這事兒就能容易許
    他可沒有李邦華的那種強悍氣場,即便是個文弱書生,也能將京營的將士們治理的是心服口服
    李邦華看著洪承疇沉思的模樣,便對他輕聲說道:“承疇呐,若是你還真想將吳三桂帶走的話,可以從上麵兒想想辦法”
    說著伸出右手食指,往上麵兒隨便戳了一
    洪承疇頓時眼前一亮,忍不住驚聲說道:“李侍郎的意思是說從陛....”
    “老夫可什麽都沒有說過”
    李邦華當即打斷道,隨即又重新拿起筆來,對著麵前的花冊開始修改著什
    洪承疇見狀,當即告
    ......
    ......
    “你是說你想將吳三桂一並帶到薊鎮去?”
    翌日一早,文華殿
    朱由檢連座椅都還沒有坐熱乎呢,就有人來稟告說洪承疇求
    他入殿以後,便開始說起了吳三桂的事
    “是的陛下”
    洪承疇拱手述說道:“遼東邊鎮那邊兒猛將如雲,多一個吳三桂不多,少一個吳三桂不少,而臣之薊鎮可是對此等猛將稀缺得很呀,還望陛下成全”
    “這樣呀....”
    朱由檢在聽完洪承疇的述說後,當即就揉搓著下巴開始暗自思索起
    武舉的最後一天,朱由檢自然也去
    而吳三桂勇武他也看見了,但他也並未對此多做什麽安
    因為朱由檢知道吳三桂今後會到遼東去,雖然之後的吳三桂確實是軍中柱梁,但如今的他還隻是一個連小將都算不上的士卒而已,去到遼東曆練一番也是極好的,所以也並未對此多有關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當初崇禎皇帝連下三道諭召吳三桂入京勤
    可是最後的結果呢,總共不過才幾天的路程,硬是等著崇禎皇帝都上吊了也沒能等
    其中諸多原因朱由檢不想在深究下去了,要說怪罪的話確實也不能全怪到吳三桂頭上,但這心裏頭始終是有些不太舒
    當初若是孫傳庭來的話,肯定是不顧一切的衝到京城來救駕,又怎麽會有那麽多雜七雜八的原因和理由
    隻可惜當時孫傳庭已經.....
    算了,不想了,越想越
    當然了,朱由檢也不會因此去給吳三桂穿小鞋什麽的,畢竟就以當前的發展來說,怎麽著也不可能在發展到崇禎皇帝時的那般嚴重事態
    無他,有孫傳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