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配合奪權勢激將諷人心

字數:4345   加入書籤

A+A-


    京城北門口,正是百姓圍觀時,他們看到即便有新皇在場維持秩序,卻也有兩位官吏相互扯
    如此局麵,真叫人懷疑,新皇是否能夠掌控局
    而在那群軍士之中,亦有無數雙眼睛盯著新
    兵部權柄過大,這是不爭的事
    初時的五軍都督府,在有勳貴支持的撐腰的情況下,尚且能同兵部分庭抗
    然而隨著土木堡戰神出世,一波葬送大明精銳以後,五軍都督府已經形同傀儡,大小權柄盡數掌握在了兵部手
    兵部原本隻有調兵權,並未有統兵
    但隨著五軍都督府的糜爛,似這種模糊地帶的調集新兵的權利,也已經全數落在了兵部的管轄範圍
    諸葛亮合並五軍都督府,重振兵權,心中所想的,也是分散兵部的權
    然而個中方法,應當時兩部門相互妥協,相互分散的,並且似眼前這般,正麵相
    可事情既然已經發生,如何處理,就是考驗掌握者的時刻
    若是訓斥大都督府官吏,則傷了新入將士們的心,認為自己盡受文官轄製,心中不
    若是訓斥兵部文官,則容易傷了兵部威嚴,讓底下軍士認為隻要鬧事,就能夠獲得更大的權利,便爭相效仿,屆時動亂更
    兩者該如何平衡呢?
    軍士之中已有無數聲音,嘀咕了起
    他們本來就對這個少年天子不是很信服,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誰願意聽一個乳臭未幹的少年指揮呢?
    縱然這位新皇在政績上很是卓越,但軍事可是需要硬實力的,沒點本事鎮住這場麵,談何統軍?
    而對於圍觀百姓而言,這個樂子越發大
    他們最喜歡看的,就是這兵凶主擾的時
    而圍觀的人群之中,就有這次事件的主
    在那路邊的茶樓之上,正有一人品著好茶,摟著妙齡少女,陰冷的看著眼前的一
    “這一次底下人幹的非常好,要的就是這種效果!我倒想看看,皇上該怎麽應對!”
    朱純臣早就在等著今天這一幕了,自己下放宗族內旁支青年入這新軍,仰仗著這些青年的家底,讓他們個個當上伍長一類的小將,從而反向掌握這支新
    隻要自己傳令過去,這些青年隨即搞事,就能達到擾亂新軍的效
    屆時他會安排人,剛好在少年皇帝頭疼之際傳來各地流寇激增的事情,再倒逼新皇妥協,讓衛所重啟,一切照舊,豈不美哉?
    身旁盡是心腹,發覺主家心情大好,那阿諛奉獻之詞,自然是不絕於
    “國公爺真是神機妙算,雖不跟皇上打擂台對壘,用這種曲線救國之法,巧妙的倒逼皇上妥協,真是妙哇!”
    “那可不,咱國公爺運籌帷幄,那些個勳貴老爺啊,沒一個比得上您的!”
    朱純臣聽著,自然是心裏喜滋滋的,臉上得意之色愈
    他可不是那些儒生大臣,勳貴權柄在握,新皇想要收拾他,那可得掂量掂
    可就在他沾沾自喜之際,遠處的情況忽然一
    怪哉,怎麽自己安排鬧事的青年們,居然在一個一個的下跪呢?
    ...
    北城門下,軍士之中有不少人正死盯著那兵部的文官,他們猶如被關押的餓狼,隻待一聲令下,就要將那文官撕
    偏偏這文官還是個大腹便便的標準貪官像,被人盯著更是底氣全無,眼神隻顧躲
    如此酒囊飯袋,卻也能指揮我們?
    軍士之中,早有人開始嘀咕起這句話來,這也是他們本次鬧事的原因所
    被這樣的氣氛包圍,連帶著錦衣衛們都不由自主的握緊了腰間的繡春刀,萬一生變,他們也好盡快反
    而隨行的太監們則被嚇破了膽,個個腰杆子更低,生怕惹上半點
    如此一點就炸的局麵,竟隱隱有兵變之風
    除非有人能鎮住全場,扭轉一
    所有人的眼神,便不由自主的望向了新
    這位衣著樸素,手持羽扇的俊朗天子,此刻正從隨行太監手上接過某個冊子,這才向軍士們靠
    也不知為何,隨著新皇的移動,那些鬧事者的氣勢則逐步減弱,好似老鼠見了貓,烈火碰上了水一
    不知為何,在他們眼中,新皇不再是那個少年,而是一位指揮過千軍萬馬,肆意沙場的老將
    諸葛亮平靜的來到兩方中心,泰然自若的麵對四周的無數目光,當即一揮羽扇指向兵部的文官,一錘定音
    “兵部有調兵權,依照律法,此次行動當以兵部為準,爾等應當前往郊外進駐,靜待吾來統”
    此言一出,自然是引得在場軍士不
    當即就有一人憤而起身,施禮後痛斥
    “皇上,這沒道理啊!我們這些驍勇將士,難道還得聽這個肥官指揮嗎?”
    隻是這話剛說完,便迎來了諸葛亮銳利的目光,他的氣勢立馬就跌了下
    這時候諸葛亮才將手中冊子攤開,點起名
    “你乃是靖難名將朱能之後,係旁支,名喚朱敬武,對否?”
    這青年一聽,自然是腿腳發
    他麵對的可是皇帝,還是掌握錦衣衛的帝王,點了他的名,自己全家老小可還有安寧日子?
    這一下他再沒了鬧事的想法,撲騰一下就跪了下來,叩首
    “回皇上,臣確實是朱敬武...無意冒犯皇上,臣死罪...”
    “誠實回答,你無然而我卻要說,你愧對祖宗!”
    諸葛亮說著,雙手抱拳拱向天空一處,又
    “你祖上乃靖難名將,曾勇奪九門,破耿炳文、李景隆等一眾將軍,戰功赫赫,更是終其一生為大明效力,最終竟病故於軍你身為朱能之後,不思追效祖宗,竟然攜軍士於此鬧事,爭奪軍權,如此反差,豈不是愧對祖宗?”
    要換做旁人說這番話,這朱敬武自是嗤之以鼻,並不把它放在心
    可眼前的少年可是新皇啊,他是最有資格評定眾人的存在,如此點評一出,豈不是將他朱敬武貶的一無是處?
    果不其然,被訓斥一番後,朱敬武臉上青一陣白一陣,已是羞愧難當,頭再也抬不起來
    諸葛亮又
    “若你真有勇武,自當在校場上揮霍,更該在戰場上彰顯,怎麽隻會窩裏橫,逢人便拿文官說事?我若是伱,早就羞愧難當,何敢言道理二字?”
    “臣...臣愧對祖宗,愧對皇上,還望皇上責”
    這朱敬武已再無半點逆反之心,心中更是懊悔不
    若非受了主家指使,他又怎會蹚此渾水,如今被當眾訓斥,真是活該啊!
    而其他人見了這一幕,自然是嚇得魂不附體,一轉眼竟全數跪倒在地,半點也不敢造次
    這般兵危主凶之場景,竟被三言兩語而化解,更讓周遭錦衣衛們敬畏眼前的少年天
    他們不禁暗想,若是眼前的少年天子早幾年登基,現在的大明又該是怎樣的場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