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花房育甘薯二擴甘薯地

字數:4317   加入書籤

A+A-


    三月已至,春日卻不
    盡管如此,在京城內卻仍有盎然春意浮現,那就是在專門育種的溫室內!
    早在秦漢時期,便有人發現溫度與作物之關係,造出調溫房用於育
    隻可惜王侯將相從來都將此等房屋用於享受,鮮有用於耕作
    可在今日,事情卻反了過
    紫禁城內,大小宮苑之中,早已經接到了命令,所有可調溫的房間,盡皆用於甘薯之育
    由專門的太監們捧著一袋一袋的甘薯,按照指示,將其種
    而指揮太監之人,正是這座宮殿的主
    諸葛亮飲了一口水,又揉了揉有些發酸的手腕,心中卻不被疲勞所影響,反而頗為欣
    自那一日同徐光啟確定好甘薯的種植方法以後,他便已下令,調集京城內所有調溫房用於育
    到今日,已有半個月的時間,正是初見成效的時
    此時在他的眼前,正有一大片嫩綠葉蓬勃生長,著實令人欣
    “你等須得保持溫室內溫度,萬不可怠所耗燃料不必擔憂,皆由內帑專銀撥另外你等還需不時補充水分,保證甘薯幼苗穩定生”
    諸葛亮審視著甘薯幼苗,從容
    其餘小太監們聞言,莫敢不從,盡皆道了一聲遵旨,隨後便去一絲不苟的完成任務
    哪怕皇帝離開以後,他們也不敢鬆懈下
    因為所有人都清楚,跟著這位皇帝,能升官的途徑不在於嘴皮子,而在於手上的功
    錦衣衛總旗,京營兩位勇士一步登天的例子,還曆曆在目呢!
    而一直跟隨在諸葛亮身後的徐光啟,也忍不住讚歎
    “老臣入京前,隻聽聞皇上處理政務一等一,不曾想管理這些閹人,亦是令行禁”
    “不足掛愛卿還是再看看,這調整以後的調溫房,哪裏還需要改進?”
    諸葛亮不在意那些虛名,隻求將事情落
    民以食為天,此番擴種甘薯之事極為關鍵,不能有
    徐光啟聞言,在觀察了這調溫房一圈以後,讚歎
    “皇上,臣以為此處應當萬無一失了,不知是誰布置了此等調溫房,竟叫此溫度適中,不會燒苗,又能讓房間之內四處皆有溫度,臣願相見”
    他真誠的發問,可向來知無不言的皇上卻沒有回
    反而是一旁跟隨著的王承恩,忍不住的說
    “是皇上調整的,皇上說原本的調溫房過於在意升溫,卻不在意通氣,所以調整了一下部分通氣口,才有此等功效”
    徐光啟聽完,更加驚訝,失語
    “皇上,莫非您還精通工程營造?”
    諸葛亮不喜他人誇讚,此刻咳嗽一聲,謙遜
    “隻是粗略讀過幾本典籍罷了,舉手之勞,勿需在既然此處花房無恙,愛卿可隨我前往皇莊挑選土地,看看是否同愛卿所識土地一我不想此物出任何意外!”
    “是,臣遵旨!”
    徐光啟聞言,心中激蕩不
    旁人或許不知,但他卻清楚的
    作物若想高產,水分,土壤,天氣,溫度等缺一不
    莊稼漢能懂這些,這倒是稀疏平
    可眼前的人是誰?那是大明國的天子,萬萬人之上的存
    可他卻如此精通農術,心係民
    徐光啟暗歎一聲,我朝何時出現了這麽一位心係民生的天子,若能再早出現一些,局勢又何至於此啊!
    隨後他便跟隨著諸葛亮的步伐,趕往皇莊視察土
    到了此處,他更能清楚的感受到皇上的親
    這位天子不拘小節,到了土地上,竟也大大方方的入了田畝,與徐光啟一起審視土
    並且極為謙遜,一直提問求索,完全不像個皇帝,卻像個剛上學的童
    徐光啟也不敢私藏,盡皆說出自己經
    “皇上,這甘薯所用土壤,肥力一定要足,此刻距離開春尚有時日,可遣人收集各類肥料,以作備甘薯雖然高產,卻...”
    這一老一少便在田間地頭,津津有味的談論起關於甘薯的種植方法
    周圍一圈的護衛見了此幕,神態不一,但大體上都是敬
    能身體力行,善於學習的天子,這還真是少
    待得日薄西山,徐光啟已選定一大片專門用於種植甘薯的土地,都是在他看來非常適合種植甘薯的位
    而這些位置之中,竟有三分之一不是土壤最為肥沃的土地!
    諸葛亮頗為好奇,反問
    “徐愛卿,先前你說,種植甘薯尚需足夠肥力,怎麽挑選這些土地,卻不是最肥沃的?”
    聽得皇帝有此一問,徐光啟心中一番得意,忙解釋
    “回皇上,這便是甘薯的妙處了!此物土壤肥沃之處可種,貧瘠之處亦可種,它是小麥,稻米等主糧之補充,能在原本的收成上,再提上起碼三成!”
    談到興頭處,徐光啟心下一狠,又一次下跪
    “皇上,臣同甘薯打交道多年,知其豐產之性!臣懇求皇上再擴大種植麵積,這一回臣不需要京畿地區的沃土,臣隻要貧”
    諸葛亮聞言,已然心
    他已經親自了解過甘薯,又派遣了錦衣衛急行前往浙江等地調查甘薯真實產量,如此雙管齊下,再加上徐光啟極力推薦,終於叫他開口
    “好!那便再調撥兩千畝貧田與你,擴種甘”
    “謝皇上!”
    徐光啟心裏也激動,他未曾意識到,他居然是第一個使得當今皇上二度更改君令的
    也唯有事關民生大事,才能讓諸葛亮改
    而選擇給予田地以後,諸葛亮的腦海中飛快的思索著一切可能的後果,並加以部署
    “王承”
    “老奴”
    “這兩千畝田地隻靠徐愛卿,以及先前撥給他的人手,斷然是不夠用先前我驅散宮內太監時,聽你等之建議,叫部分太監返回宮中繼續當差,這些人大概有多少?”
    “回皇上,實有五百三十一人,其中三十人為老弱,五十人為傷”
    “嗯,宮內人員分配,我早有梳理,除開老弱傷殘者,這批太監便聽從徐光啟調遣吧!”
    “是!老奴立馬就去通知他們!”
    諸葛亮點頭,放了王承恩離
    他又向身旁的錦衣衛提點了幾句,讓他們備好農具,耕牛等,以防止延誤農
    做完這些,他方才放鬆下
    而一旁的徐光啟見了,眼中更是驚訝不
    這些事情他才思索清楚,皇上卻已經布置完畢
    如此處事周全,連他也不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