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為錢所困
字數:2049 加入書籤
張寧從未想過財政上的捉襟見肘會來得如此洶湧猛北疆諸鎮向來是一麵依靠朝廷所撥糧餉,一麵大規模開墾田地並進行小規模的手工業維持運轉然則在疲敝的數十年來,朝廷撥響已是在事實上停滯多時,諸鎮平日裏尚可勉強自給自足,一旦遇上兵事立馬就會暴露出內裏虛弱不堪的一哪怕是對此早有準備又逐步推動了多項改革舉措,可如今的懷荒禦夷二鎮仍是難以支撐其龐大的開對此張寧亦是有些無可奈本以為掃除境內多支叛軍後能有所收獲,豈料這些散部流民都是苦哈哈,又是起事之初就被鎮軍毫不留情的迅速鎮壓,根本就沒來得及有所攻掠!因而眼下一談及拔擢升遷軍政兩途吏員將校之時,身為從事史的吳之甫便當仁不讓地挺身而張寧連忙叫道:“之甫之甫,你莫要如此!本將心裏曉得其中厲害!”這老頭初時一副謹小慎微的模樣,被原戶曹從事褚行壓得縮成一團任其拿而今隨著懷荒軍府的不斷壯大,吳之甫卻也發生了不小改變,此刻就宛如一個倔強的小老頭非得要張寧給出一個切實可行的答複才願作“下官素知將主胸懷壯誌,此等興義兵以匡朝寧國之舉我等無不追從,但既是征伐叛軍行剜瘡祛毒之事怎能竭澤而漁!況且頻年以來多有征發,民不堪命動致流離,固本之策徭役微甄是一,墾田增辟是二,散財於民是倘若府庫空虛,但有緊急何以應之?介時必定人心慌亂,再難安定!”吳之甫出列開口神色鄭重,他本就是軍府老人資曆深厚更添張寧器重任從事史,儼然是以懷荒軍府第一人的身份處理著本鎮事見他如此開口,莫說是眾人都自覺起身,就連一言九鼎的張寧也不能等閑似隻是其話語中所含帶的幾分無所顧忌卻是令眾人微微色變,皆是暗道他怎敢如此?廳中除了莫敬一,吳之甫,王彬等人外還有數人,這些人都是近些日子在軍政兩途展露頭角的非凡之輩,被特許參與軍府議事對其而言掌控兩鎮,毫不留情鎮壓叛逆,斬殺與外族勾連的本地豪強的張寧可謂是一等一的強勢人物,再想起他出身洛陽張氏的顯赫身份更是連大氣都不敢多喘一下!哪想到這個平日裏看似庸老的吳之甫會有如此諫言的一麵!張寧將眾人神情盡收眼底倒不覺得有絲毫惱怒,吳之甫的顧慮自己當然明白!同時更清楚這個老頭是在窮苦的軍鎮裏待了數十年,當真是怕了一著不慎又回到當初民不聊生的日子他當即道:“從事史多慮了!本將已是有了法子!”此言一出眾人立時投來目光,驚訝疑惑皆有隻見張寧站起身來走到輿圖前,手指朝著一處重重落下:“想要解去兩鎮燃眉之急,法子就在此地!”眾人尋之望去不禁脫口而出:“漠南鹽池?!”放眼華夏曆朝曆代鹽從來都是統治王朝最重要的稅收來源之一,元魏亦是不例外,其中又有鹽池鹽和海鹽之元魏境內池鹽產地主要有三一是漠南鹽池,所產鹽很有特色,顆粒大,色呈青白,一名青鹽,又名戎二是涼城鹽池,該地麵積東西三十裏,南北二十裏,產量頗三是河東鹽池,有大小兩個,大池麵積東西七十裏,南北十七裏,池水紫色澄停,渾而不其中河東鹽池取池水曬幹便成食鹽,味道純池水不涸不溢,所謂朝取夕複,終無減在大池西麵又有一小池名“女鹽澤”,小池麵積也不小,東西長二十五裏南北寬二十裏,鹽質略遜於大元魏一朝河東鹽池名頭最大,乃是產量最大質量最高的食鹽產地,曆代君主皆會派遣心腹前往主持生相比之下海鹽的生產規模此刻還並不大,據張寧所知需得等待高歡與宇文泰分裂元魏時才會重視起海鹽的開從史書上可見介時東魏會在滄州、瀛州、幽州、青州四州沿海地區均設有鹽灶,傍海煮其中滄州就設有鹽灶1480個,瀛州設有452個,幽州共設有180個,青州共設有546個,此外邯鄲又設4個,鹽灶總共為2666個,每年共產鹽二十萬九千七百二斛四當然眼下雖仍是以池鹽為主,又以河東鹽池為重,但設在北疆的漠南鹽池還是一處放眼元魏全境都赫赫有名的鹽產元魏朝廷在此設有監司,派有鹽官監督生產和收稅,並有軍隊駐紮保此地稅利極大,若將鹽稅折合成絹可有十五萬匹之多,比起冀州這樣屈指可數的大州一年的租調也不遑多“將軍,漠南鹽池其利雖重可朝廷專設與鹽司,若我等貿然插手未免……”一名青衣男子斟酌著開口這是個麵容清秀的漢人,周身彌漫著一股令人側目的儒生氣他名叫鄭經平,是禦夷鎮中有名的青年才俊,與率先投效張寧的陳氏更有姻親,因而被引入軍府效力任從鄭經平這話說得很是委婉,眾人都聽得出話中含義是在告訴張寧以己方目前的情況還是莫要打漠南鹽池的主張寧笑著擺手:“我說的自然不是官鹽!”開什麽玩笑!北疆各地叛亂起義雖是如火如荼,但元魏朝廷仍是猶如龐然大物實力具在,更何況新的平叛大軍即將到來此時染指官鹽簡直早死!但若是私營則全然不同!他當即解釋道:“我曾聽聞各地鹽戶不入民籍,在鹽池勞作外還常供州郡為兵,子孫見丁從役,受剝削極重,因而近來十數年逃散不其中大多淪為流民,或凍死道野或落草為寇,還有少部分則依附諸部豪強從事私自各地叛亂興起道路隔絕,朝廷經製之師四處奔走平叛,混亂之下卻是給了這些形如碩鼠之輩機會,所作所為愈發狂妄甚至蓄意勾連叛賊,欲要染指我鎮!身為朝廷任命之鎮都大將,本將自然不能姑息!因而便派軍剿之,介時上報朝廷豈非大功一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