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發散的思維
字數:5968 加入書籤
晚上張浩洗漱完上床睡覺的時候,總覺得哪裏不對勁,有一種莫名的不安全
正是因為這幾年來一直缺少金錢,所以張浩一直都在努力的做著兼職,以前即便是錢再少可也還有工作,可是最近自己因為追逐音樂的理想,占用了太多的課餘時
他已經沒有辦法回到從前那樣,平時上課晚上做兼職的生
因為他現在要兼顧著學習,不掛科來拿到助學金的情況下,還要學習音樂,還要和同伴一起訓練,一起演
張浩實在擠不出時間和精力去再找一份兼職
這讓他的壓力一下子上來了,不過還好學期即將結束,剩下的兩千塊錢足夠他生活
看樣子在暑假結束之前得再找一份工作張浩躺在床上默默的這樣想著,隨後思維也在不斷的放空發散
以前張浩父親還在的時候,家裏麵的頂梁柱是父
從小到大,張浩的零花錢都來自於父親,因為父親的工資比較穩定,收入也更
母親因為文化程度不高,平時隻能在老家找一些工廠的活以及零工,所以母親一般沒有太多的錢,她的錢基本上都用來贍養外公外婆,以及平時鄰居親戚之間的往來,比如親戚結婚需要出錢的時
所以這也讓張浩從小到大沒有問母親要錢的習慣,而且逐漸長大之後他也知道賺錢的不容易,他知道母親都是靠體力勞動賺來的那一點點錢,既辛苦又廉價,能夠支撐這個家庭已經很不容易
父親走的那一年,張浩已經18周歲
父親也算是成功的將張浩撫養成人了,也從那個時候,張浩才意識到自己已經是這個家裏麵的頂梁柱
他也從那個冬天開始學會了找兼職做寒暑假工,他也是從那個時候才知道錢是一個人的底
從那個時候他也開始奔波於各種工作,往返於深
以前還是一個大家庭,以前因為是獨生子,有很多的哥哥姐姐,所以在18歲以前張浩被沒有真正的吃過
可生活卻最是能夠鍛煉一個
張浩記得頭一年去電子廠上班的時候,獨自一個人和很多陌生的人住在一起,每天早八晚八的跟螺絲釘一樣的在生產線上麵勞作
上班每次得過一個半小時,才有十五到二十分鍾的喝水上廁所的休息時
其實對於張浩來說在工廠上班最大的敵人並不是辛苦勞作,而是疏離感和孤獨
工廠體力對於現代年輕人來說雖然重,但是也遠沒有到那種完全承受不起的程
但是工廠的那種環境,卻很讓人喜歡不起
每個人之間要機械完成自己的流程,開始可能還好,可是隨著長時間的重複工作,體力的消散,精力的不足,不斷重複的乏味,讓人很難提得起興
每天上完班之後,當時張浩隻想去網吧裏麵坐,玩一會兒打兩把遊戲,或者看一會電影,他去哪裏不是因為想玩遊戲,而是想和同齡人人呆在一起一會二
在網吧待個一兩個小時,然後就得早早的回去睡覺了,不然休息不充足,第二天上班也幹不了
工廠裏麵大部分都是中年的大叔,和張浩他們這樣年輕的學生歲數相差太大,有溝通的代
還記得每次休息20分鍾的時候,這些大叔基本上要就是聚在一起抽煙刷土味視頻,要麽就是在侃大山或者聊彩票以及新聞上麵的時
每一次張浩坐在旁邊的時候總是顯得格格不入,大叔們總會極力的勸導張浩抽支煙,張浩沒有抽煙的喜好,所以每次都一一謝絕
有的時候這些大叔也會問張浩之前是幹什麽的,張浩就說自己是學生,然後他們又會問張浩是學什麽專
張浩說電子商
來打工的這些大叔大部分都是農村的農民工,或者就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大叔大
在他們印象當中的電子商務就是網
張浩跟他們解釋了很多東西,最後他們也聽不明白,張浩也隻能無奈的這麽認
這些事情和生活狀態讓剛剛成年的張浩極為的不適應,讓他在工廠裏麵總覺得自己是孤獨的,因為他總感覺在這個工廠裏,他找不到屬於自己的那個角
他完全融入不到那裏麵去,他們不是一個世界的人,無論是所在的年齡段,喜歡的東西,聊天的方式,交流的信
工廠的管理也十分的粗糙,隻要每天班長組長隻清點人到了沒有?工作完成了沒有?有沒有達到績效?
按天上班,每天該是多少績效就是多少錢,主管一個月都看不到一兩
白班,夜班的班長也不會關注你的生活,不會關注你的情緒,他們隻在乎生產線上麵的成品率完成率,因為這些都是績效,關乎他們的飯
因為工廠的年輕人很少,即便是大學生就業到了這裏基本上都是做後勤工作的,而且還是女生比較多,主要都是行
她們一般負責的都是人事,倉管,質檢等一係列的工
而且因為身處在這些職業當中,升遷也比較難,小廠基本上都是親戚朋友把
大廠的話其實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好,升遷首先你需要學曆,其次要資曆,有很多大廠他們的結構也有很多的問題,沒有很好的人員儲備,也不願意給讓年輕人更好的上升渠
基本上每年二三月份年終獎一發之後,很多工人和一些基層的管理人員,甚至一些高管都會辭
所以才在很多時候才會有每年招聘期金3銀4的說法,這也是張浩後來和一些老哥聊天之後才知道
而其他的年輕人大部分都像張浩一樣,要麽就是來自農村,要麽就是大學想體驗一下做假期工的感
前者可能比較能吃苦,能幹的下
後者絕大部分隻是抱著玩的心態來,基本上幹不到一個星期就走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有很多張浩知道的很有錢的人其實他們的意誌力並沒有像張浩以前所想的那麽差,這純粹就是人的刻板印
就是覺得人家家裏有錢,所以就是嬌生慣養,什麽苦活累活都做不來,其實也不是,還有很多和張浩一樣來自小鎮的青年也不願意去工廠上
後來在上班的時候,張浩也認識了一位叫宗瑞的兄
這位老哥家裏麵是做工廠的,具體是做什麽的他沒和張浩說,隻是說他們家在他小的時候也挺難的,也是後來慢慢掙著錢
寒假,暑假宗瑞老爹都會讓他去各種工廠做寒暑假工,讓他自己清楚在流水線幹活是怎樣的累,以後才能好好的去上學,才能夠好好的回來接管自己家的工廠,而不虧待別
當時張浩就很好奇問道“你家不都有廠嗎?為什麽寒暑假工不把你安排到自己家的廠裏幹活?”
聽到了張浩的話後當時宗瑞點了一根煙,吸了一口後才滿足的說
“我以前也不明白,後來慢慢長大了我才明這要是把我自己放在自家的工廠,我媽能看到,我媽肯定下不了這個決心,而且我家就住在廠旁邊,我也經常去廠裏麵給我爸媽送東西,所以廠裏麵的高管基本上也都認識”
“我去了那兒,上和不上沒什麽區別,所以我老爸隻能把我攆到其他工廠去”
張浩聽完這之後才恍然大
看來誰家都不容易呀!
想著想著張浩又想到了近些年來經常聽到一些所謂的專家經常說,年輕人不要挑三揀四,應該去工廠上
最為好幾年都在工廠上班的大學生,隻想給他們幾個大嘴巴
他們真的有實地去上過班嗎?有真正的去實地考察過工廠的弊端嗎?他們有真正的實踐過嗎?
是!工廠的工資其實比很多城市裏麵白領的工資更高!
但是工廠的工資基本上很少會有變化,也很難再有上升的幅
而且這是極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年輕人讀了十幾二十年的書,不是最後去做體力勞動了,不然的話九年義務教育早就足夠了,因為幹這些活隻需要識字和身體健全就可以
如果工廠能夠把他們的人員管理做好,給年輕人足夠的上升空間,工廠不要那麽的死氣沉沉,那年輕人為什麽不去這裏呢!
他們總是揪著年輕人的一個缺點,一個極端去攻擊,卻從來不肯真正的去看整體的情
隻是在純理論上的分析,而不去解決問題,他們無非隻是想製造噱頭,獲得名利而
如果工廠真的像那些專家所說的一樣那麽好的話,那為什麽年輕人不願意去呢?
不過是一樣的看不到未來,甚至比在都市幹白領工作還要更
每天還要負擔著房貸,車貸,不敢生病,一年四季隻敢買一次到兩次的衣
而等到結婚之後還有孩子要撫育,那麽去工廠每天還要一天12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都在工廠上班和通勤之間,那年輕人又如何陪伴自己的親人和家人
獲得不到一定的報酬,沒有好的上升空間,同時還不能兼顧家庭,請問是個人他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嗎?
這些專家一邊鼓勵著年輕人買房,一邊要年輕人去進工廠,又有說著人口老年化年輕人要多生二胎,還鼓勵著年輕人消
看看這些建議,哪一個建議是真的處在年輕人的角度去想的?
全部都是在利益的驅動下,做出的言論,屁股決定腦
當然,有的專家在提出這些論點的時候也提出了一些方不是所有的專家都是一概而
有些人的出發點是好的,隻不過他們的處理方案很難實
畢竟工廠不是他們家開的,他們在鼓勵年輕人進場的同時,也發表了講求的那些績效提升,給年輕人上升通道等一係列的想法,可真正到工廠實施的時候,隻會壓榨著年輕人和工
畢竟資本是逐利的,可能很多老板在剛開始建廠的時候,他們能做到善待工人,提高上升空
可是隨著工廠的不斷變強變大,他們在全國各地開辦分廠,不同的資本流入了工廠之後,管理人員可能早就更新換代了,可能都已經被清洗了七七八
而原來擁有著那些初心的老板們,要麽被架空了,要麽被踢走了,要麽已經分身乏術也管不過
隨著工廠的變多不斷擴張,人員的變多,體係逐漸變得臃腫之後,辦事的效率也會變得更
張浩想著想著覺著不對呀,我本來隻是想去掙個錢,怎麽還想了那麽久遠?
肯定是平時上課被老郭和老葛兩個灌輸的信息太多,不經意間發散的時候思考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