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戰前謀劃

字數:5999   加入書籤

A+A-




    田豫跟著一起出來迎接,發現袁熙身邊除了孫禮之外,還多了一個侍衛,其身形也不見得如何高大強壯,帶著個鐵麵,遮住了半張臉,隻漏出一雙眼睛來。
    他早勸過袁熙,讓其找個身長力大的侍衛,來彌補孫禮的不足,孫禮雖然在武學上很有天賦,但畢竟身體尚未長成,武藝也還未融會貫通,平日戰陣裏麵也就罷了,但是遇到楊鳳那樣的高手,就顯得有些不夠用了。
    第一次遇到楊鳳時,田豫和孫禮聯手,都差點讓楊鳳得逞,孫禮自然是耿耿於懷,田豫也覺得頗為丟人。
    在田豫看來,對付楊鳳這種人身形靈活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十幾個身強力壯的人圍成一圈,消耗其力氣,將其活活耗死,方為上策。
    公子這次打黑山,楊鳳可能還會來突襲,多帶一個侍衛,夠用嗎?
    田豫此時卻發現,身邊的高順麵色古怪,直勾勾盯著那新來的侍衛,心道這是有什麽古怪?
    眾人進去後坐定,袁熙把封閻柔為為烏丸校尉的事情說了,郭嘉說道:“這個官職倒是合適,但隻怕這對應的官職”
    袁熙笑道:“我已經讓子龍辦妥了。”
    “國讓兄。”
    田豫聽了,應道:“末將在。”
    袁熙示意趙雲拿出印綬,說道:“子龍也給國讓請了封,天子詔命,兄為護烏丸校尉。”
    眾人聽了,心道這倒是合適,護烏丸校尉是漢廷用來監察烏丸校尉的,要是換做旁人,可能閻柔心裏還有芥蒂,但若是和閻柔私交甚好的田豫,那便少了很多麻煩事。
    田豫從趙雲手裏接過印綬,心中嘀咕起來,公子還真要把幽州交給趙雲?
    還真敢啊,要知道公子家眷都在薊城,萬一趙雲有了異心
    袁熙似乎看出了田豫在內的眾人心中疑惑,開口道:“天子封幽州牧一事,確實和我之前的料算,稍微有所出入。”
    “天子如此做,還是很有想法的。”
    “不過一人不能兼任兩州州牧,如此安排,倒也是給了我一個名正言順的由頭。”
    “諸位大可放心,以後幽州事務安排照舊,子龍在幽州一應命令,如我親發。”
    眾人當下出聲領命,袁熙已經定了的事情,他們也沒必要爭論,何況此事初想起來有些別扭,不過擁有數州的袁紹袁術等人,其實也是這麽做的。
    不過想想,東漢十三州,自己跟隨的袁熙,名義上也算擁有兩州了!
    袁熙隨後道:“當務之急,是拿下黑山,徹底消除黑山軍隱患,我們才能穩定幽州周邊,同時也可進而圖謀並州,並盡可能占據河套地區的土地。”
    黃河百害,唯富一套,河套地區可以說是北方塞外附近,最適合種糧食的地方了。
    而且因為漢末冰河期,這幾年北方天氣越發寒冷,導致很多水利尚未發展的地區,隻適合種植耐寒耐旱的糧食作物,而河套地區便十分適合種植小麥。
    至於幽州,可用水利設施盡量消除寒冷天氣影響,用來種植產量更高的水稻,但這種做法,也隻適合有充足水源的地方。
    算來算去,在幽州養一支萬人左右的兵馬,一年耗費的給養折算成糧食,就要三百萬石左右。
    當然,這是兵士所有花費和糧餉折算起來,其中包括主食,肉,奶,蔬菜,鹽調味料等等。
    加上其中混雜一些粗糧,到最後可能並不需要三百萬石的小麥大米,但需要一半以上的量,之所以選擇了小麥大米,而不是其他作物,還是因為前者產量上有優勢。
    即便如此,單憑幽州幾個郡也很難支撐這些花費,何況最初幾年是育種選優的時期,實驗失敗,便容易顆粒無收,反而影響收成。
    袁熙如此小心地控製兵士數目,不是招不起更多的兵士,而是如果再增兵的話,幽州便會被活活拖跨。
    而其他很多諸侯采取的應對辦法,便是打仗消耗,兵士死了,自然花費就少了,而作為袁熙,是很不願意采用這種手段的。
    所以對能夠種糧還能養馬的河套地區,袁熙垂涎三尺,而且這接下來的年景,天氣會越發寒冷,塞外草場的牧草會受其影響,進而大規模減產。
    遊牧民族若是養活不了牲畜,那邊隻有兩種選擇。
    一是西遷,尋找水草更為豐美繁盛之地,當然會不可避免地和其他遊牧民族產生衝突。
    二是南下劫掠,進入塞內,搶劫幽州並州涼州的邊民。
    相對來說,第二種選擇更容易被遊牧民族接受,因為西遷並不靠譜,有可能找不到牧場,也可能別的牧場也受了災。
    但南下就不一樣了,不僅能搶劫到漢地邊民種植的糧食,而且如今天下大亂,防衛邊疆的並涼軍全部參與到內亂中,邊塞幾乎是不設防的。
    袁熙預測,在五到十年內,塞外的北匈奴和鮮卑便會大規模南下劫掠,在這之前,他要借助各方力量,在並州河套平原一帶建立防線,阻住外族的腳步。
    而袁紹袁尚等人,限於時代眼光的局限,並不會看的這麽長遠,袁氏想要占據並州,主要原因還是看上了南匈奴的兵源和戰馬。
    在這點上,主要想種地的袁熙和想要戰馬的袁尚,其實在目標上並不太衝突,雙方還是可以合作的。
    隻要雙方一起打通黑山通道,便可進入並州,袁熙一方麵利用袁氏實力給自己做後盾,一方麵利用天子詔令威嚇南匈奴,在河套地區建立軍鎮營寨,保障種地安全,然後在這幾年的窗口期內,盡可能地積蓄實力。
    當然,前提是攪事的黑山軍必須被消滅。
    想到這裏,袁熙開口道:“我奉了天子詔令,攻打黑山同時又要勸解袁氏,兩邊麵子都要給不說,還要盡量避免兵士死傷。”
    “我想先問問諸位,有何高見?”
    沮授等了片刻,見郭嘉沒說話,便開口道:“天子那邊說是化幹戈為玉帛,要是真把黑山軍全部剿滅了,隻怕公子也會在漢廷受人詬病。”
    “老夫覺得最好的結果,是黑山軍投降,公子將其收編。”
    袁熙歎道:“我也很想這麽做,但是如今我們吃不下啊。”
    “咱們軍糧耗費也很多,再打一個月,隻怕幽州連秋種的糧都要拿出來了。”
    “他們黑山軍即使向我投降,我也養不起這麽多人啊。”
    沮授道:“但是黑山軍快撐不住了。”
    “要是他們投降袁尚,我們這次打黑山,怕是沒有什麽好處。”
    郭嘉此時出聲道:“我倒和公與先生看法有些不同。”
    “袁尚要是真的敢將幾十萬黑山軍全部吃下,不出半年,冀州就會被吃空了。”
    “到時候鬧起饑荒來,冀州形勢大亂,公子的機會不就來了?”
    此話一出,在場眾人頓時臉色僵硬,這話也是你能說的嗎?
    你怎麽時時刻刻想著搞垮冀州啊?
    袁熙苦笑道:“此事暫且不要談了,如今我們實力尚弱,冀州真出了事,曹操便有了可趁之機,咱們可爭不過他。”
    郭嘉聽了,麵露遺憾之色,心道公子還是這心軟啊。
    郭嘉其實暗地裏的意思是,冀州大亂,幽州軍趁機奪取鄴城!
    而且他相信,袁熙也一定聽懂了,隻是裝傻而已。
    其實這已經是郭嘉能想到的最快奪取冀州的方法了,雖然風險很大,但爭奪天下,本就是需要冒險的。
    不過既然袁熙否定了這個想法,郭嘉便道:“既然幽州冀州都養不起,那隻能讓黑山軍潰散,部分流民會被迫南下河內。”
    “到時候放走一部分黑山軍,隻按公子最優先的目標,重點針對楊鳳即可。”
    “這樣一來,三方目的都可達成,我們對付張鳳,袁氏擊敗黑山軍,同時放走一部分潰兵給漢廷,也能給天子有個交代。”
    此時郭嘉的是黑山失敗之後的推演,看上去像是考慮得有些早了,但在場諸人卻都明白這些情況必須要提早應對,等黑山軍真的投降了,到時候在想安置辦法就晚了。
    郭嘉最後道:“我建議這幾天靜觀其變,等袁尚吃了癟,到時候便好和他談條件了。”
    沮授開口道:“聽說冀州派張郃高覽帶兵增援,如今袁紹手下三庭柱俱全,實力大增,要是黑山軍直接被其打崩了怎麽辦?”
    郭嘉聽了,說道:“黑山軍並不好對付,不是加上兩個大將就能徹底消滅的。”
    “且最麻煩的是,黑山地勢險要,樹林茂盛,兵士之間隻能三兩肉搏,冀州軍強弓硬弩和騎兵的優勢根本發揮不出來。”
    “而且袁尚怕想著獨占功勞,若不吃個大虧,隻怕也不會情願讓我們介入。”
    沮授聽了,點頭道:“確如奉孝所言,士兵疲憊,養精蓄銳為佳。”
    袁熙笑道:“便依兩位之言,讓兵士們休息兩天。”
    “同時加緊整兵,熟練山地作戰,隨時準備應對變故。”
    袁尚坐在營帳之中,誌得意滿地看著麾下的謀士武將。
    審配征調糧草回來,加上逄紀,自己兩大謀士都到了。
    麾下主將文醜高覽張郃俱在,加上偏將呂曠呂翔等十幾人,已經是冀州拿得出手的最強戰力。
    增援的兵士,以及前兵後勤,糧草運輸,一共出動了近三萬人,要是再打不下黑山軍,真的沒法回去交代了。
    他把手一揮,“諸位各自回去,明日總攻!”
    審配出聲道:“顯奕公子那邊”
    袁尚不以為意道:“他那幾千兵頂什麽事,萬一他摻和進來,我還要和他平分功勞不成?”
    眾人聽了,心道這倒是符合袁尚的性格,不過倒也合情合理。
    這幾年袁熙數次大勝,闖下了不小的名頭,袁尚卻幾乎沒有軍功,急需一場決定性的勝利來證明自己。
    這個時候要是讓袁熙一起攻打黑山軍,即使贏了,流出去的傳言,十有也是袁熙在其中起了決定性作用。
    這樣一來,袁尚自己豈不是成了冤大頭?
    而且如今冀州軍在兵力和將領上占了絕對優勢,袁熙是否參與,已經不影響大局了,所以於情於理,袁尚都不會讓袁熙參與到決定性的這一戰中的。
    黑山軍張燕營帳中,楊鳳說道:“中郎將意思,明日我來主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