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不妥的封賞
字數:3595 加入書籤
這下小太監後麵的話卻是不敢繼續說了,現在皇帝正在興頭上,他要是再說點什麽,沒準下麵的頭沒了,上麵的頭也保不住
不過王承恩卻看出了貓膩,一把抓住小太監到一旁一頓耳
聽完小太監的講述,王承恩頓時皺起了眉頭,回頭看看崇禎那高興勁,著實不忍心立刻告訴他真
而有些話現在不說以後的傷害更大,弄不好還會影響皇帝的判斷,想到此處,王承恩硬著頭皮來到崇禎麵前道:“陛下,四萬大軍全軍覆沒,孫祖壽將軍重傷,滿桂將軍垂死搶救,打敗建奴的還是皮島”
正在仰天大笑的崇禎笑聲戛然而止,嘴角抽動的看向王承恩道:“王伴伴?”
雖然隻是叫了一個名字,可主仆二人多年的默契瞬間都明白了對方的心思,王承恩閉上眼重重的點了點
他們二人之間的默契孫承宗自然理解不了,可他更關心的卻是另一樁
“皮島軍呢?打退建奴之後是否進城了!”
小太監小聲道:“沒,皮島劉大人帶領屬下繼續追擊建奴去了,隻讓一名手下進城複”
“此人在何處?”
孫承宗急忙問,他對皮島軍太好奇了,更重要的在於皮島的強大是否可以複
“就在門外候”
這時候崇禎也幡然醒悟,喊道:“快讓他進來!”
不用小太監,王承恩親自來到門外將其引到書
崇禎的書房可不是打開大門就能走出去的,而是要過五道門兩個房間才是崇禎的書
外麵的房間通常是給大臣臨時辦公所
在裏麵還有兩個房間,乃是崇禎休息所用,經過了五道門六次檢查,張培國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皇
就是這個皇帝的王霸之氣似乎還不如他家大人來的重,更像是個氣急敗壞的公子
“草民張培國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張培國是讀過書的,隻是沒讀出什麽名堂,對於見到皇帝的禮數他在書上看到過,剛才進來的時候小太監也主動和他講了,自然是不會出紕
能讓崇禎見到的人至少可以確保一件事,就是安
緊走兩步將張培國親自攙扶了起來,崇禎一張小白臉笑的猶如盛開的菊花一
打量著張培國還算清秀的樣貌,崇禎一臉的欣
“好樣的!你們皮島的將士們都是好樣的!”
剛剛被崇禎放開的張培國立刻又跪了下去,腦門重重的磕在地
“陛下,劉大人命我進城隻為一件事!請吾皇應允!”
建奴剛剛被打退,崇禎也是高興,當即表示皮島都是有功之臣,有什麽要求盡管提就
得到了崇禎的明確答複,張培國當即說道:“請陛下為毛大帥平反!”
要是別的事崇禎還真可能會猶豫一下,可現在這事簡直是禮物送到了他的心窩子
他本來就要弄死袁崇煥背鍋,原本還缺點證人證言啥的,自己這剛想睡覺,皮島就遞上了枕
而且最為關鍵的一點就在於人家皮島軍能打!
這樣的一支能打,而且人數還少,人數少就代表著錢糧消耗少,這種軍隊簡直是所有領導夢寐以求
“哎!毛文龍之事朕已然知曉,袁崇煥擅殺島帥,著實該死!隻是可惜了毛文龍將軍的忠恤體國!哎!”
崇禎故意裝作一副可惜的樣子,與崇禎打了一輩子配合的王承恩趕緊補充道:“小將軍可以放心,袁崇煥已經被陛下打入天”
這下張培國卻懵了,他一直以為這件事非常難辦,給毛文龍平反必然要處理袁崇煥,這幾乎是不可能的,畢竟那可是袁崇煥啊!
之前就聽劉逸說過,袁崇煥還沒倒黴,結果現在就得知其被下獄的消息,在他看來竟是一切都在他家劉大人算計之內,隻感覺這種算計和對人心的把控著實可
這事情做完之後,張培國又道:“還有一事,劉大人說他被先帝秘密派遣至邊軍,早已與朝廷斷了聯係,此番皮島危急不得不出麵主持大局,自領皮島統帥,求陛下不要怪”
說到這裏的時候,王承恩早有準備,對著門口的小太監一擺手就送進來一份秘密卷宗,翻到其中一頁雙手托到崇禎麵
崇禎簡單看過隻見上麵寫著非常清
劉逸,山東濟南人,祖籍河北邯鄲,錦衣衛世襲小旗,父劉其,十四歲父劉其殉職,承襲職位,家中尚有老母與幼妹,皆在京城居住,生活用度富足,皆在管控之中,於天啟二年,化名劉老六隱於遼
看過了劉逸的信息,崇禎非常滿意,他自然不知道這都是假
“劉逸忠君體國,乃群臣之典範,苦難不可改其心,艱辛不可磨其性,擢升其為昭毅將”
昭毅將軍可是正三品的將軍,在有明以來也沒封過多少個,大多都是雜牌將軍,劉逸這一下也算是光宗耀祖了,不過隻是封了將軍卻沒有給實際性的賞賜,也看的出崇禎的錢袋子著實是不富
就在這個時候一直沒說話的孫承宗開口
“陛下!老臣認為這般封賞有些不”
崇禎一聽有人說他不妥,頓時就板起了臉,可麵對這個老家夥他還真不好發
在幾人的灼灼目光下,孫承宗絲毫不慌,慢悠悠的說道:“昭毅將軍乃是正三品將軍,當陛下當麵親封,才能彰顯朝廷的重”
說罷又看向張培國笑嗬嗬的說道:“小將軍你家大人什麽時候進城啊?”
張培國嘴角不住地抽抽,說實話他還真沒法回答這個問題,孫承宗這老狐狸顯然看出了其中的端
“我家大人說......將建奴攆出大明就回”
張培國說的毫無底氣,不過這樣說卻也沒什麽毛
“嗯?你是說你家大人不會攆走了建奴直接回皮島?”
被孫承宗這麽一問,這下崇禎也在心裏犯嘀咕了,心說不會真讓孫師傅說中了吧!朕還想將那十條神槍收為己用,可不能讓他跑
就在孫承宗說話功夫,門外有小太監來報,隻說是成國公朱純臣帶著戰報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