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入主山海關

字數:3550   加入書籤

A+A-


    對於滿桂對朝廷的咒罵,劉逸不予評價,他隻是故作隨意的說道:“要不把寧遠給我如何?在島上住夠”
    一聽這話,滿桂跳著高拍手道:“哎呀!劉兄弟你早說想回來啊!也別什麽寧遠了,山海關給你唄!”
    這本就是劉逸想要的答案,如果滿桂不給,他不介意硬
    “這合適麽?你可是朝廷定下的統帥,我這去了好說不好聽的,誰聽誰的都不”
    對於劉逸的假客氣,滿桂急忙表態道:“當然是聽劉兄弟的啊!誰敢嚼舌根子,俺砍了他!當初要不是劉兄弟幫忙,俺和孫祖壽那老鬼早就讓朝廷砍了,咱沒把山海關給建奴都算是對得起朝廷了!”
    目的達成的劉逸笑道:“既然如此兄弟我也不矯情了,有兄弟在,就有老哥的富貴在!”
    一聽這話,滿桂故作一臉不悅的道:“劉兄弟這是什麽話,俺又不是衝什麽富貴來的,這話可是見外了啊!”
    兩個人揣著明白把糊塗事給定了,祖大壽何可綱等人的確是累了,早早地睡成了死
    第二日大軍離開大淩河城,何可綱一步三回頭的看著身後的城
    祖大壽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有那位在,咱們還會回來”
    說罷看向了劉逸,何可綱看了過去,並未開口,隻是眼中閃過一絲隱
    一行人到了錦州,滿桂對劉逸道:“劉兄弟,你說這寧遠和錦州怎麽辦?”
    “每城留下兩千士卒外加一名偏將即可,其他人都回山海”
    “好!”滿桂當即給祖大壽下了命
    祖大壽沒說啥,倒是何可綱道:“大帥這似乎不合規矩,當初為了寧錦防線,花了多少錢死了多少人,就這麽不要了?再說了回頭朝廷怪罪下來該如何是好?”
    滿桂看有人在劉逸麵前駁了他的麵子,頓時不悅,正要嗬斥,卻聽劉逸道:“誰說棄了寧錦的?又不是沒有留下將士看”
    “可!”何可綱還想再說什麽,卻被祖大壽阻止,帶著本部人馬去城裏收拾東
    何可綱憋著許多話的一直跟著祖大壽,卻始終沒有找到開口的機
    一直等到祖大壽將事情安排完了,才尋了個沒人的節骨眼道:“將軍,咱們這樣真的沒事麽?”
    “你呀!沒看出來麽,遼東變天了,那劉老六既然來了就沒想過要”
    聽到祖大壽這個話,何可綱更懵了,一直陪在祖大壽身邊的吳三桂適時地開口道:“何可綱將軍,有些話本不想說的太明白,不然就沒意思了,可你既然想聽,便說”
    吳三桂之前展示的強大實力讓何可綱十分欽佩,點頭道:“吳將軍請”
    “劉大哥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對抗建奴,這些年你也看出來了,朝廷就會給找麻煩,還搞什麽製衡,怕一家獨大,你以為皮島毛大帥的死和關寧袁督師的死就麵上看著那樣簡單麽?建奴鐵板一塊,需要的是遼東也一樣鐵板一塊才能相抗”
    說完這些,吳三桂又補了一句:“有劉大哥在,出了事情也與將士們無”
    何可綱沉默了,吳三桂說的對,可又沒有完全解決他的困惑,這讓他有些想繼續刨根問底,卻沒能張開
    大部隊終於回到了山海關,滿桂的大嗓門這個時候起了作用,就聽他對著城上吼道:“老子打勝仗回來了!快開城門!”
    孫祖壽看到滿桂出現,又吼著打了勝仗,也是開心不已,當即開
    滿桂剛進了城,就扯著大嗓門喊道:“老孫,快看誰來了!”
    孫祖壽正往城下走,循聲看去,不是劉逸又是何
    “哎呀!劉兄弟!可想死兄弟我了!”
    說著就一路小跑的來到近前,一把抓住劉逸胯下戰馬的韁繩,就牽著往前走,嘴裏還說著:“別!你就坐著,咱給你牽馬!”
    這種禮遇,劉逸自然不會太端著,一個翻身下了馬笑道:“孫將軍你我相識於戰陣,不想這麽快就見麵”
    “不快!不快!我和滿桂那醜鬼可是望眼欲穿啊!他那可是天天向東張望問啥時候能和劉兄弟見上一麵!”
    孫祖壽這時候還不忘揶揄滿桂,可見二人關係處的極
    滿桂被揶揄了也不還嘴,因為他本就嘴笨,越是還嘴越沒好處,不過腳丫子卻已經來到了孫祖壽的麵前,後者嘻嘻哈哈的就躲開
    看著他們的相處方式,祖大壽眼底閃過一絲羨慕,至少在袁崇煥等人的身上他是沒遇到過
    要說滿桂和孫祖壽也是運氣好,原本山海關總覽大權的不是將領,而是太
    尤其是魏忠賢時期,各個軍中都派有監軍太監,天啟六年時爆發了寧錦大
    當時的監軍太監名為紀用,他身為太監卻不貪汙弄權,反而是和平遼總兵官趙率教一起攖城固守,挫敗了皇太極拿下錦州的企圖,表現出了相當的節
    後來在天啟七年更是坐鎮山海關總覽大權,隻是後來魏忠賢倒台,這些宦官大多被定為閹黨遭受肅
    至此,崇禎便聽從東林黨的建議,通過控製糧食來控製軍隊,這也能有正當的理由拖欠糧草,還能緩解財政壓力,並且學習宋朝的製度,讓文官做主
    遼東的主將其實早就定下了,就是兵部尚書申用懋,不過他覺得遼東苦寒,便討了半年的假,等來年春暖花開再去山海關上
    不過現在來看,他自然是不用來
    這次劉逸帶來的除了一千皮島軍,還有溫詩韻和工匠以及一些日常的侍者,畢竟是用慣了的,用著安心一些,而這些工匠的家人則是留在了皮島和朝鮮,並且均編入了教廷之中擔任職
    因此對於這些工匠,至少在短期內,劉逸還是放心
    給眾人介紹了溫詩韻,幾人自然是毫不吝嗇誇讚之詞,不過滿桂和孫祖壽兩個大老粗也說不出什麽好話,嘴裏本能的帶著黃腔,臊的溫詩韻早早地回去休息
    何可綱這個人出了名的軸,認定的道理誰也別不過來,除非他自己想清
    看著劉逸的種種表現,這明顯是想在山海關住下了,滿桂和孫祖壽的態度上看,似乎他們也十分歡迎,是跟著混還是為朝廷的利益考慮,他有些找不到自己的定
    他其實代表的是相當一部分人,忠君愛國,這是從小接受的教育,越是地位低的人就越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