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國有賢儲

字數:5791   加入書籤

A+A-




    雁門關下,望著跪伏於下的劉繼業,趙匡美心中也情不自禁的是此起彼伏,就見這個人吧,怎麽長得就那麽帥呢?
    長了兩個眼睛一個鼻子一張
    兩個並不相同的時空漸漸的在趙匡美的腦海之中逐漸交匯,最終,卻是定格成了眼前這個劉繼業跪伏於地的樣
    真見到了人,居然也沒有自己想象中那樣激動,反而不自覺得翹起了腿,用一種居高臨下的目光在審視著
    “堂下之人,如何稱呼?”
    “罪臣,劉繼”
    “你……還姓劉麽?”
    問罷,卻是搖了搖頭,居然不理他了,轉而往青瓷酒注之中開始灌熱水,又坐上了冷酒加溫,示意石守信和高懷德與自己對飲,然後就再也不搭理他
    “我……”
    稍微糾結了一下,劉繼業終究任命似得歎息一聲道:“吾乃麟州楊氏子,北漢既滅,自當恢複本性,楊繼業拜見公子,拜見兩位節”
    趙匡美卻依舊是不依不饒道:“繼字也不好,此字留於名間,卻是要繼誰的業呢?”
    “是,楊業拜見公”
    聞言,趙匡美原本嚴肅的神色立時便綻放出了極其燦爛的笑容,親手將其扶了起來,讓他在自己身邊坐了,又給他拿了一個燙好的杯子來親自給他斟
    “楊將軍忠肝義膽,讓人敬佩,能得將軍一人,卻是比我得了整個河東,還要更歡喜一些呢,我家兄長素來重英雄,愛英雄,我看,明天咱們就快馬回京,讓我將你引薦給我那兄長,他見你如此英雄,也必是喜不自勝啊,來來來,飲酒,飲”
    至此,趙匡美的這場河東之行,也終於算是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
    事既辦得成了,趙匡美卻是一天都待不住,莫名其妙的就變得歸心似箭了起來,說要走就真是要走,第二天就隨意帶了百十來個禁軍護衛,領著楊業便脫離了大部
    反正這河東的事他又插不上手,有李筠和石守信高懷德三個將軍在,他留在此地反而才是添
    石守信和高懷德則是依舊迷茫,接下來要幹什麽他們也是全然不知,這李筠如今到底算怎麽回事兒,趙匡胤也沒個旨意回來,再說北漢既下,他們也害怕遼國會有報複性的南侵,自然也就暫時留在了璐州城,等待中樞指
    一路無
    趙匡美畢竟年歲還尚小,回程的時候又不急著趕路,索性也就弄了弄了一輛馬車來坐,一路上見了驛站便停,索性遊山玩水慢慢的走,倒是也怡然自得,腦海中卻是忍不住已經開始幻想自己回京之後大哥會封自己做個什麽樣的官
    因為他走得慢,消息傳得卻是比他走的速度還要快些,路走了一半不到的時候,三賢王妙計定河東的消息居然便已經傳到了他的前麵,以至於這一路行來,他的排場居然越來越大,一走一過之間聽說是三賢王來了,不管是文武百官還是販夫走卒,居然都圍著他看熱
    偏偏這趙匡美還有點人來瘋,覺得這還挺好玩的,便幹脆來者不拒了,每個地方都要熱情的跟那些來看自己熱鬧的百姓之流親切互動,甚至是握手寒
    這就導致了那些原本就挺熱鬧的事兒被他整得更熱鬧了,他知道這些老百姓想看他基本都是類似於,呀,活的這種心理,就跟現代人看大熊貓差不多,但卻毫不在意,甚至於對自己的安全問題看得也比較
    誰會閑的沒事兒來暗殺自己呢?至於那些圖財的小毛賊之流,難道他們還打得過楊業麽?
    這般親民的態度,卻是陰差陽錯的居然讓他更受歡迎了,以至於什麽禮賢下士啊,謙恭有禮啊,這種亂七八糟的詞兒全都一股腦的往他的身上
    楊業本人則大多數的時候都沉默寡言,隻是默默的在他身邊做個護衛,這一日,趙匡美又在驛站停駐,又一次興高采烈的接待那些圍觀自己這個稀有動物的百姓與他們挨個握手,楊業則是抱著一把長槍斜了身子倚靠在馬車上,依舊是一副旁人欠了他錢一樣的神
    卻見他媳婦折氏抱著孩子從馬車內探出了頭來,問道:“三賢王禮賢下士,親民愛民,此本是社稷之福,夫君何以悶悶不樂呢?莫非,是心中扔對北漢存有惋惜,不甘為趙家效力麽?”
    楊業想了想,搖頭道:“已經不想那個了,姓既已經改回,命也已經留下,這眼睛終究是要往前看,隻是……夫人不覺得公子他有些輕佻了麽?”
    “終究隻是十餘歲的少年人,這難道不是正常的麽?我倒覺得,這是親民,愛民之”
    “我不是說這個,夫人不覺得,三賢王之稱,不妥麽?如今這天下,終究還是大周的天下,況且就算是……就算是趙氏代郭,他也未必會封親王吧,況且賢王之稱,難道不遭非議麽?然而公子雖然智、勇皆非常人,卻對這如此不妥當的稱呼甘之如飴,難道……這不是輕佻麽?”
    折氏聞言,卻是輕聲笑了起來,道:“夫君您雖懂得戰陣之道,然而您對這天下人心,卻是,看得不透”
    “難道我說錯了?”
    “我知府君您喜歡讀史,然而您這話,放在曆朝曆代,或許並無不妥,然而放在眼下,卻是大錯特錯,你也說了,這三賢王可稱智勇雙全,少年英傑,年紀雖小,卻極是聰慧,府君您能看出來的,難道他當真會看不出來麽?”
    “還請夫人賜教?”
    “府君覺得,為何百姓會如此擁戴於他,喜愛於他,以至於行至每處,居然都早有人在驛站之中相候,隻求能見他一麵?”
    楊業苦笑道:“自然是因為他妙計定河東,使百姓免於戰亂之苦,尤其是如此一來,西北邊防收複了太原重鎮,占據了雁門雄關,契丹的威脅大減,受此影響,百姓的日子也能好過許多,哎~,北漢勾結契丹認賊作父,雖說是得以苟延殘喘,延綿國祚,但卻終究是失了天下人心”
    “夫君隻看到如此麽?”
    “這……你是說我的眼界淺了?夫人又從此中看到了什麽?”
    “我隻看到了四個字,人心思安”
    “人心思安?”
    “自唐亡以來,中原已曆經五朝十二帝,天下其他的大小國主,節度使之流更是輪番交替,百姓早已是深受其苦,哪一次的改朝換代,甚至僅僅隻是節度使更替,不殺個人頭滾滾,對百姓來說不是一場浩劫呢?”
    “然而趙點檢陳橋兵變當日,據說開封城中市不易肆,前朝官吏之中,更是一個也沒死,甚至於直到現在,趙點檢也依舊沒走那最後的一步,而是在三請三辭,各地手握重兵的節度使,居然沒有叛亂,唯一一個李筠,現在也證明了這是圖謀北漢之計,夫君,五朝十二帝以來,天下何曾出現過這樣的事?”
    楊業聞言也唯有頷首道:“確實如此,趙氏兄弟……雖然忠義有損,然而,確實是有些過人之”
    “忠義?”
    折氏聞言不禁嗤笑:“難道天下百姓,百官,當真會有一人以為,那個七歲的小皇帝,會有安定天下,一掃中唐以來兩百年紛亂的本事麽?沒有趙點檢,他就能守得住江山了?”
    楊業啞口無
    “市不易肆,刀不見血,節度使不反叛,趙氏兄弟,實已是開了唐末以來五朝十二帝之先河,趙點檢仁德之名得以傳頌天下,皇權更替,得以徐徐緩圖,更加難能可貴的是,趙點檢今年才三十有四,這三賢王,更是尚不及弱冠,這,難道不是定亂天下之希望麽?”
    “夫君啊,天下百姓,苦於紛亂,實在是已經太久,太久了,一個七旬老人,便能曆經六朝變亂,有史以來,這天下何曾這般的混亂過,天下人,不管是貧是富,不論是賤是貴,都已經受不了”
    “我聽說,陳橋兵變之日,是三賢王攜百姓逼降了韓通,所以才有了今日之三請三辭,此次河東平亂,又是這位三賢王親自去了璐州勸說,才使得一場內亂消弭,甚至收複了河”
    “國有賢儲,定亂才有希望,百姓或許想不到那麽多,但出自本能,他們也會自發的為這位三賢王造勢,為的,就是將來兄終弟及,希望這位年輕的賢王能借得下江山,能真正的,開太平之治世”
    楊業聞言,這才恍然大悟,進而卻是又深以為然的點了點
    這天下已經太脆了,脆得已經再也經不起一絲一毫的動蕩
    其實這從天下人的名字就能看得出來,這個時代,幾乎一半以上的男人的名字裏都會帶個延啊,彥啊,繼啊之類的,其寓意也是不言自明,反倒是原來漢唐時格外重視的表字,天下人已經不那麽在意了,幾乎全是亂取的,比如慕容延釗作為新一代的第一軍人居然字化龍,也沒人提出讓他改
    同時,天下人都是看得明白的,亂世能不能安定,其實不在趙匡胤,畢竟五代時不是沒有過賢君,李嗣源,劉知遠,柴榮,都可謂是英明神武的一代明君了,可他們一死這天下不是照樣亂麽?能否安定天下的關鍵,在於那趙匡胤後麵的儲君
    或許,真的是本能,天下人對這紛擾亂世實在是已經忍耐到了極限,隻要有一點點定亂之曙光,也會情不自禁的傾其所有,將其牢牢的抓
    “夫君你總是將忠義掛在嘴上,然而在我看來,忠有小忠,有大忠,義有小義,有大義,忠一家一姓之君王,便是小忠,然而能忠於天道,能輔佐聖人真正的安天下,定太平,這,才是真正的大義,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
    “這些,以三賢王之智,自然看得明白,之所以如此高調,難道,不正是為了應下這份民望,也應下,這一使命麽?”
    楊業聞言卻是若有所思,看向趙匡美樂嗬嗬的笑臉,和圍觀百姓們發自內心的激動神色,無數種大小念頭不禁湧上心頭,回想自己的過往二十八載,更是不禁又有些悵
    “天下……思安,人心……思定”
    卻是突兀的,站起身來,在後麵十分大聲得喊了一聲:“公子!”
    趙匡美詫異地回頭:“何事?”
    “敢問公子心中之誌,可能予百姓安定否?”
    趙匡美自是不知這楊業莫名其妙的抽得哪門子的瘋,其實這話,他是不太好答的,他一個做弟弟的,其實說什麽,都是不太合適
    而這楊業此言一出,無數原本鬧哄哄的百姓居然齊刷刷的安靜了下來,無數雙滿是期盼的眼睛死死地盯向了他,似是都在等待著那個,他們所期盼的答
    一時間,趙匡美居然也莫名得感覺身子被什麽東西壓住,變得沉重起來
    “我……也不敢說未來到底會發生什麽事,但若要問我心中之誌向,吾今日,願在此立誓,此生,當為天地立心,當為生民立命,當為往聖繼絕學,當為萬世,開太”
    楊業聞言隻覺得身子被雷劈了一般激動,不禁口中喃喃著重複:“為天地立心,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卻見他突然眼神之中綻放了一抹明亮的光彩,居然鄭重得又是屈膝一拜:“公子有此壯誌,業,願為公子赴湯蹈火,百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