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上朝

字數:3496   加入書籤

A+A-




    “哎~,三大王雖有無雙之才,然而此事,終究是少年心性,他太想爭儲,也太急了,官家讓他當樞密院直學士乃是為了讓他學習,結果卻搞出了這樣的事端,我聽說他還想當節度使,這簡直是,胡鬧啊!”
    一旁,坐在王溥對麵飲酒的範質不由得微微皺起了眉,忍不住道:“我知你心向二公子,然而國儲之事,不是咱們兩個前朝臣子應該參與進來的,你今日,話已有些多了,你還真以為,咱們還是宰相麽?”
    王溥聞言,臉色不由得一紅,卻是連連解釋道:“我當然知道今時已經不同往日,隻是自唐末以來,這天下便一直是強權政治,禮崩樂壞,導致國家興亡,盡都牽於一人之身,先帝何等神武之人,然而還不是身死既是國滅麽?
    平定亂世,靠得不應該是某個強橫君王的個人能力,論能力,有史以來的曆代君王有幾個能跟先帝比?恰恰相反,應該是一套完整的製度建設,是群臣齊心啊,三大王固然是驚才絕豔,然而恰恰是因此,這,未必就是國家之福”
    範質聞言不置可否,其實到了宋初這個時候,人心思定,思安已經是絕對的天下大勢,然而如何才能讓天下安定,卻又誰也不知道,前人已經把路給走死了,越是效法先賢,死的就越特麽的快,上到天子下到販夫走卒,其實沒有人是不迷茫的,那麽接下來要往哪裏走,自然也就各人有各人的想法
    說真的,北宋後來確實走的正是這樣一條路,也幾乎是唯一一個正大光明的喊,君強而國弱,君弱則國強的朝代,卻是反而能夠建設一套延綿百年的秩序出來,而這一切的奠定之人,還真就是曆史上的趙
    卻見王溥道:“我非是要跟二大王結黨,隻是見他品格高義,心生敬仰而已,難道這也不行麽?”
    範質苦笑道:“如今之天下,依舊還是武人政治,官家也是軍人出身,你待如何呢?你又能如何呢?”
    “我當然沒有要如何,也不能如何,隻是我以為,三大王參與科舉之事,實在是太過於胡鬧了,範公,第一科的詩詞,題目可曾定下來了?”
    “你有想法?”
    “不如,就以勸學為題如何?”
    “勸學?”
    範質一愣,隨即意味深長地看向了王
    這王溥,是鐵了心的要得罪趙光美了
    正所謂詩以言誌,五代科舉雖然不像唐朝一樣對詩文過於重視,甚至幾乎到了詩文取仕的地步,但此時畢竟還是宋初,詩文的打分權重還是挺高
    然而這個詩,比的其實並不隻是文采,否則唐朝時的杜甫無論如何也沒有屢試不中的道理,最主要的,還是在於借詩言
    而勸學,顧名思義就是勸人好好學習,這個主題其實放在科舉之中,倒是還勉強合適,但趙光美卻是必然會尷尬
    趙匡胤安排他去當樞密直學士,就是為了讓他好好學習,磨練本領,結果他過於急躁,居然急著要靠考科舉來跟趙匡胤打賭當節度
    這詩你讓他怎麽寫?
    你這自己都不好好學習,還想巴巴的勸別人好好學習麽?
    到時候就算是這詩詞寫的好,恐怕也是要被天下人議論,挑刺
    當然,王溥也不是說就是在刻意的討好趙光義,他其實不用去討好任何人,將來誰當皇帝其實都跟他沒關係,因為他是注定要在趙匡胤一朝就走向邊緣的人物,不出意外的話就算能活到下一朝,也沒有重新啟用他的道
    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馮道的,有史以來能將不倒翁做到那個地步的不也就馮道一個十朝元老麽?
    這一點上,範質其實跟王溥是一樣的,他們是兩個沒有所謂的前程的人,反而在做事的時候相對顧慮就更少,想了想,範質道:“你是輔考,詩賦本就應該是你出題,我出策論,你想出什麽題,我沒有意”
    …………
    翌日,小朝
    一眾正副宰相們驚訝的發現,從來不上朝的趙光美居然規規矩矩地穿好了他特質的小號官府上朝來了,而且還一臉嚴肅地站在了趙普的後
    小聲的問:“我是應該站這兒麽?”
    然後李處耘在後麵道:“那是我的位”
    他是樞密副使,至少名義上,他才是樞密院的二把手
    趙光美回頭瞅了他一眼,想了想道:“現在是我的位子了,你站我後”
    李處耘見狀不由得露出一絲苦笑,默默地退了下
    趙匡胤自然就很詫異啊,問道:“三弟?你怎麽上朝來”
    趙光美則規規矩矩地道:“回稟官家,臣弟有事想要當著群臣的麵做個啟奏,不方便私下跟你,哦不,是跟您”
    “何事竟讓你如此鄭重其事?”
    “臣弟聽說,開封城中,尤其是舉子、監生之中,對臣弟頗有幽怨,說是因為臣被‘公舉’之事,擋了開封府某個人的名額,這些人對我似乎是非議還挺大,因此臣弟,想請官家給臣弟做”
    “哦?竟有此事?”
    趙匡胤聞言一愣,隨即一雙虎目便毫不客氣的掃過群臣,若說這事兒沒人帶節奏,甚至是故意去傳播謠言,他還真不
    早在後周之時,官場其實就已經形成了非進士不能當宰相的潛規則了,但同時,其實還留有公薦這樣一個補丁,所以朝臣回頭再去考科舉其實是很正常的一件
    所謂公薦,最重的便是公望二字,一般來說可能有些人因為某些事立了功勞當了官,但不是科舉正途,為了以後的前途著想,可能就會用這個方式補一個科舉,就算是水平不夠也沒有關係,哪怕是交白卷,事後也可以通過“行卷”的方式破格錄取,依舊授予進士名
    這種類似於卡bug的方式雖然有破壞公平的嫌疑,但畢竟五代乃是亂世,亂世之中,學問哪有做事來得重要呢?
    趙匡胤雖然有心廢除公薦和行卷製度,但這才開國的頭一年,這不是還沒廢呢麽,沒廢,這就是國家法度,既然是國家法度,我自己的親弟弟憑什麽就不能走呢?
    況且就衝趙光美覆滅北漢的功勞,他就算不是皇親,走公薦也沒有絲毫毛病啊,公薦這個後門,難道不正是為他這種人留的麽?
    深吸一口氣,趙匡胤道:“嫉賢妒能,倒也是人之常情,三弟,想讓我如何為你做主呢?”
    哪知趙光美卻道:“臣弟以為,這些個考生們說得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