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製度變革老朱歎服求收藏求推薦求追讀

字數:3609   加入書籤

A+A-




    “隨著經濟基礎的表更,龐大的上層建築也會隨之發生變”
    張豐接著說道:“這句話很明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二殿下可以這樣理解,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
    吃飽了才能幹別的!
    朱樉眉目露出喜色,說道:“張天師,這回我真悟了!”
    “《玉梳記》中就有這樣的唱詞,隻因飽暖生淫欲……便休想似水如魚!”
    朱樉一邊哼唱了起來,帶著一點後世昆曲的調
    此時賈仲明的《玉梳記》在京師很是流行,幾年前沒有去封地的時候,朱樉就經常聽,聽到張豐的“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節”,聯想到其中的“飽暖生淫欲
    張豐一翻白
    對是對的,就是歪了!
    張豐歎了一口氣,不能對朱樉要求太高,接著說道:“不止這些,包括朝廷的政策也是屬於上層建築,朝廷的政策也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民間的經”
    “這個關係可以這樣理解,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張豐繼續說道:“生產關係的總和構成了經濟基礎,這樣推過來,生產力也決定了經濟基”
    朱樉坐在那喝起了會稽山,消化著張豐的話,感覺今日就是自己的頭腦風暴,一大堆東西往自己腦袋裏麵塞進
    張豐也不急,正好在牢房中用炭火熱一點水,再把會稽山整個小壇子放進去,溫一溫
    牢房中的冬夜,有炭火,有溫酒,還有辣醋鮮
    過了一會,張豐問道:“二殿下,想明白了沒,這些是為了接下來講解‘開源’這個問題的,可有聯係到一起?”
    朱樉摸了摸後腦勺,說道:“張天師,這是不是要在這幾個要素中尋找開源的辦法?”
    顯然朱樉懂了一些,但還沒全
    “是的,二殿下再好好想想,剛才我說到生產力的時候,是怎麽列舉例子的,大明的開源,就可以先從生產力入”
    張豐把手也伸到了炭火上,熱了一熱,渾身舒
    這裏除了不能出去之外,其他都已非常不錯
    加上這兩天牢房裝飾完畢,現在張豐都有了自己的一張大
    聽到張豐的話,朱樉一邊思索了起來,剛才說生產力的時候,從刀耕火種一直說到後麵出現曲轅
    “開源,是不是要從農具入手?”朱樉現在聯想起之前的話已經很好了,就是沒有舉一反三而
    張豐表示讚揚的點了點頭,說道:“農具隻是一個方麵,大明可以從多個方麵入手,從冶鐵、煉鋼這些共同入手,隻要提高了速度,質量,時間,那就能提高生產力,而且這些重點的要掌握在朝廷手中,之後還大有用”
    “原來如”朱樉恍然大悟道:“提高這些,就能增加大明的收入啊!”
    最終所有的問題,還是要回到朱元璋提出來的“所得安在”四個字上
    從各個方麵提高生產力,也就是各行各業都需要“開源”,這才能讓整個生產力發展起
    “二殿下,我們口中說的提高這些很容易,實際上還是要有許多配套設”
    張豐喝了一口黃酒,渾身熱乎乎的,說道:“比如要提高這些技術,那就需要工部裏麵的工匠發揮自己的才智,多想一些辦法攻克難題,這樣看來,工部的匠人就得相應的待遇有所提”
    “另外殿下可知道大明科舉製度又考些什麽?”
    朱樉雖然沒有參加過科舉,也隻是了解了一些大
    “張天師,這得好幾場,第一場要考四書五經,《五經》從本經選一個就行,第二場要考禮樂這些,還要作詔、誥、表、箋這些公文,第三場是經史時務,十日後,又要複試騎、射、書、算、律,最後的殿試就是考時務策論”
    張豐仔細的聽完,沒想到居然要考這麽
    這可不止單獨得會八股,其他那些要是太差也是不行
    而且還能看出來,理科基本沒有多少地位,隻在複試中有涉及到“算”這個
    張豐問道:“二殿下想一下,考四書五經,考各種公文,這些能讓匠人提高他們的技術嗎?”
    “那自然不”朱樉搖了搖頭,忽然靈光一閃,問道:“張天師是說可以考點別的,讓工匠提高技術?”
    張豐滿意的點頭,朱樉在自己的悉心教導下,已經漸漸開竅
    “沒錯,要叫馬兒跑,就要給馬兒吃”張豐頷首道:“對工匠有表現,有創新的,要有獎勵,甚至有專門的考試渠道,這就是通過上層建築,作用於整個社會關係,提高匠人積極性,從而激發技術的革新,提高生產”
    “當然,這不止於在工部工匠中實行,推而廣之,各行各業,不論農工商,都是可行,隻有這般,進行宏觀調控,整個大明才有更加廣闊的空”
    張豐說完,朱樉已陷入沉思,士農工商竟然在天師這裏沒有區別,都需要重
    ……
    朱元璋來回踱
    朱標和朱棣兩人也不敢打
    從生產力一直說道朝廷的科考製度,從文人一直到匠
    這跟朝廷中大部分人的思考方向就不一樣
    “刀耕火種一直到曲轅犁,是匠人的功勞,匠人比那些儒生還重要?”
    朱元璋發出了疑
    這跟他們一直以來了解到的一切都不一樣
    朱標和朱棣兩人一時間也是回答不了這個問
    過了一會,朱元璋仰頭說道:“張天師是用一種俯瞰的角度來看這些問”
    在當時說“田賦應幾何”的時候,張豐就教給他們要用俯瞰的角
    一直以來,朱元璋也沒有怎麽理
    直到今天,張豐從矛盾開始推到生產力,推到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再從這些俯瞰下來,看到的是各行各業,而不是單獨的一個點,這是一個全麵的覆
    “張天師之智,端的是世上無雙!”朱元璋不由讚歎了一句,接著說道:“繼續往下聽,咱有預感,張天師說的這些,一定能從咱不知道的方麵,來解決供養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