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積蓄實力
字數:6030 加入書籤
此次膠東之亂名義上是天災,實際上卻是人其實朝廷早在五月時便已撥下糧食,然而膠東官員卻將救災糧私自吞沒,並未發放到災民手這也是災民衝進糧倉後發現裏麵都是沙子的原
事實上,這是官員士族們的慣用伎倆每當天災之時,便也是他們大發其財的時
他們表麵上大義凜然,不僅廣施仁義,踴躍捐款,還於城外設立粥棚,每日施舍粥水救濟災暗地裏卻囤積居奇,操縱糧價,害得無數人家破人亡,為奴為
他們實力強大,與朝廷許多官員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在當地可謂翻雲覆雨,根深蒂
七月,朝廷委派禦史到膠因為查到了他們的罪證,當地的官員和士族便一起合謀,幹脆一不做二不休,假借張岩鬆之手將禦史殺死在膠
隻是,他們沒料到那張岩鬆卻是一個野心勃勃之事後並不甘心隻做一個傀儡,實力壯大後立刻露出獠牙,悍然造反作不僅殺死禦史,還洗劫當地府庫和糧倉,將當地官吏和士紳殺了個幹如此一來,膠東局勢便徹底失控
若非如此,膠東之亂的真相仍不為世人所等到這次災情過後,那些無恥的官員們說不定還會成為抗旱救災的“功臣”,一個個恬不知恥地接受朝廷的表
而在這場天災中,活活餓死的人們卻會被人遺忘,隻留下一堆堆白骨,消失在茫茫曆史的塵埃之
這不是笑古往今來,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數不勝史書上一般都隻是寥寥記載下一行小字:xx末年,某地大旱,赤地千裏,餓殍無
然後,就沒有然後
不親眼目見,你永遠無法體會赤地千裏、餓殍無數這八個字所代表的含
這段時間,宋寧幾乎天天跑到城外,看到越來越多的災民,成群結隊、閉目待死,那一個個饑寒交迫,雙眼麻木絕望的樣子,宋寧心中就觸動不
然而,他對此卻無能為
災民太多了,莫說他現在隻是劇縣中的一員小吏,就算他是縣令,也救不了這麽多
在封建帝王時代,幾乎每過一段時間,這樣的事情就會上演一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而大多肉食者們高高在上,也像這天地一般,漠視著他人的生
宋寧請求張肅向縣令進言,於城外搭設帳篷,讓災民可以暫時棲身,並從災民中選拔得力人員,管理災民秩同時開設粥棚,每日施粥救濟,劃分區域,注意清潔衛生,防止疫情動
然而,卻被張肅拒絕
不僅拒絕,張肅更是嚴厲地批評他:“不在其位,不謀其賑災救民那是縣令的事,和你有什麽關係?你我不要多更何況,此次災民眾多,又豈是那麽好安置的?且不說我們縣有沒有這個能力,就算有,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縣令大人也不會做的,要是一個不好惹出什麽亂子來到時怎麽辦?”
“可”宋寧道:“難道我們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城外的災民一個個活活餓死嗎?”
張肅道:“不然還能怎樣?時局一年比一年壞,哪一年沒有餓死幾百上千人?我們能保證自己不餓死就算不錯了,哪管得了別人的死活?更何況這些還是從北邊逃過來的難民,並非本地的鄉就算我前去進言,王縣令也不會聽”
“不過,雖然官府不會出麵開倉放糧,我們卻可以張家的名義在城外開設粥棚,施舍些稀粥以賺取名隻是,開設粥棚意思一下就行了,不能超過縣中的其他大戶,而且家裏的糧食也得囤積起來,不能都拿了出去施舍他我們張家實力有限,每天施舍個一百份稀粥就夠知道了嗎?”
宋寧聞言不由默然,當即點頭沒有再勸因為張肅有一句話說出了官員們的真實尿性:“不在其位,不謀其”
當然,這隻是文雅的說法,通俗一點來說就是:“事不關己,高高掛”不是我職責範圍內的事,我才懶得搭
這些災民是北方來的,與他們無關,所以大多數地方官員都是和張肅一樣的想法,根本就不會救濟和安置災民,大多隻會不聞不問,將災民驅趕出城了
可憐宋寧隻是縣中一小吏,根本改變不了什他唯一能做的,隻有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盡量多救下幾個
正是感受到這種無力,宋寧心中才更加憂慮,更加憤怒!放眼帝國,對待越來越嚴重的形勢,這些上位者們,這些所謂的帝國“精英”們竟都是這種態度,這天下如何能不亂?這帝國如何能不亡?
十一月,膠東之亂被朝廷平張岩鬆授首,膠東當地的官員,也被清洗了一朝廷免除膠東三年賦膠東之亂遂
然而,從北方逃難來的災民卻並沒有減少多少,每天,仍有許多人因為沒有吃的而活活餓
宋寧想救,然而,災民實在太多了,他救得了一個,救不了成百上即使他將妻子的嫁妝全部獻出去,也不過杯水車薪罷
張肅等人對待災民的態度讓宋寧更進一步認識到了大蘇帝國的危膠東之亂雖然平定了,但這隻是一個開始而
曆史的經驗告訴他,後麵更大的動亂正在如火山一般醞釀著,隨時可能爆
他雖然倚靠上了張家,但張肅之流,固然精明能幹、深通明哲保身之道,但囿於自身的眼光和曆史局限,缺乏真正的智慧和遠在即將到來的天下大亂之中,張家連一條破船都算不上,若僅依靠張家,他仍難逃隨時覆滅的結
時間已經迫在眉睫,然而張肅等大多數人卻依然盲目樂觀,隻以為各地動蕩與暴亂不過疥蘚之疾,隻要朝廷大軍一到,隨時可以撲
所以,他們對於災民依然蔑視,絲毫沒有意識到,這些災民看似可欺,但當他們越來越多,一起站起來時,整個大蘇王朝,都將在他們憤怒的咆哮中顫抖,然後不可避免地滑落進深
屆時,再沒有人能夠控製局麵,大蘇帝國將成為曆史,而各路野心家也將紛紛而起,整個天下就此拉開諸侯並起、群雄逐鹿的序
宋寧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他必須在天下大亂來臨之前,積蓄出足夠自保的力
宋寧是個極為果決的人,當即將家中的錢財全部拿了出來,於城外農莊大肆招攬流
當然,有限於自身的地位和財力,所謂的“大肆招攬”名不副實際上宋寧隻是招攬了250人而
250人中,除150名青壯之外,剩下100人均為十歲上下的稚女兒之所以還招小孩,宋寧是打算親自授業,作為弟子培養他將教他們習文斷字、經濟算數等實用之這100人因為年齡尚幼,三觀性格等尚未定型,正好方便宋寧加以灌輸和引
而150名青壯,宋寧則打算將之打造成為自己現在急需的私人武裝及有力臂
亂世之中,唯有武力才是保
正所謂“槍杆子中出政權”,亂世之中,宋寧想要在短時間內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力量,目前來說,沒有比招攬流民更好的方式
自古草莽出英亂世之中,之所以能夠湧現出許多豪傑,不是亂世中的人特別聰明,而是時勢造英太平年代的人們沒有亂世的舞台,所以有誌難舒,聲名不顯而
若非秦末亂世,劉邦不過泗水一亭長、蕭何不過沛縣一小吏、樊噲不過當地一屠夫而
若非三國亂世,劉備不過一織席販履之徒、關羽不過一逃犯、諸葛亮也不過一書生而
所以,所謂英雄,也不過是普通人罷應該說,這天下所有的英雄豪傑,從一開始都隻是普通之所以後麵能一步步成為人人矚目的英雄,除自身天賦超群、擁有巨大潛力外,時勢、機遇、毅力、汗水、運氣等也不可缺
宋寧相信,在這縣城之內,在那城外流民之中,定然也存在著一些英雄人所謂高手在民間,隻要有機會,這些人定然能夠在亂世之中迸發出耀人眼目的光
所以,對於自己私底下招攬的流民,宋寧十分上他親自考察、培養,凡不符合他內心標準的不過施舍一兩頓飯食而唯有忠實可靠、身懷技藝者他才會細心培養,委以重
對於這些人,宋寧可謂不惜血本,傾力栽培,力爭將之打造成為隻忠於自己的骨幹力量、私人武
與此同時,宋寧利用張家的關係,迅速向當地的官僚階級與士紳階層滲透,在不斷拓展自己人脈的同時,還將手伸向了張家的商貿與運輸領
無論古今,不管動亂年代還是太平盛世,想要有一番作為,所需必備的條件都逃不過人、名、財三人指人才、人口,名指名望、名位,財指財富、錢
這其中又屬人才最為重宋寧招攬流民並傾力培養,為的就是儲備人才,他不像世家豪門,本身就擁有各類人才,他一介白身,隻能靠自己招攬和培
至於利用張家的關係結交當地官吏、鄉紳以及涉足商業領域,則是為了拓寬交際、積累財
總的來說,宋寧做的還算成一年後,仕途上宋寧再次進步,成了戶曹的實權人
人才上,他招攬的200名流民,最終通過他考驗被他重用的共有30人,其中成年青壯10人,小孩20換句話說,150人最終他隻取了10人,這比例低的叫人感動;小孩因為可塑性強些,比例要高些,但100名小孩他最終也隻取了20
10名青壯,被宋寧安排到了自家管事、縣中戶曹、城外農莊、城中店鋪等處,成了他如今的有力臂而20名小孩也在他的精心培養下飛速成
10個成年人中,有一人名叫聶忍者,沉穩幹練、才賦超群,不僅刀槍棍棒,樣樣精通,且熟諳兵法,精於騎射,更難得的是忠誠可靠、人情練達,真可謂才德兼備、文武全如今已成為宋寧的左膀右臂,極受宋寧看
聶忍出身不凡,應是官宦子弟,隻是不知犯了何事,全家被抓,他自己也淪為了罪天幸膠東饑民暴亂,主家被搶,聶忍趁機和其他難民一起從北方逃了出因宋寧收留並幫他重新更換民籍,聶忍十分感激,很快便在10人中脫穎而出,被宋寧委以重
除聶忍外,另外9人也相當不錯,分別是陳用、餘九、褚衛、吳買、慕同、林猛、張英、羅鴻、譚霄,9人雖然比之聶忍有所不及,但也俱皆不凡,各有所
宋寧根據他們各自的性格特點和興趣特長分別予以重像陳用、餘九有商業之才,長於治理政務,善於殖貨,宋寧便讓他二人打理自己的產
褚衛為人穩重,擅於統籌規劃,安排管理,宋寧便讓他做管事,協助妻子張茹打理宋府;
吳買頭腦靈活,大膽心細,且處事圓滑,善於機變,宋寧便讓他跟著自己到了戶曹,幫他往來應酬,結交人
慕同為人木訥,不善言辭,但心靈手巧,多才多藝,不僅精於農事,而且還會燒磚建房、打造農具,製作弓箭、刀槍等武器,是難得的技術性人才,宋寧便讓他打理城外農
林猛、張英、羅鴻、譚霄四人孔武有力,粗通拳腳,宋寧便讓四人跟著聶忍學習武藝,訓練私勇,保護宋家及名下產
20名小孩有12男8女,都是10歲上下,有好幾個甚至沒有名宋寧幹脆統一給他們起名,根據年齡大小,12名男孩依次叫宋一、宋二、宋三……宋十二; 8名女孩則依次叫宋大喬、宋小喬、宋月喬、宋玉喬、宋詩橋、宋雨喬、宋雪喬、宋冰
8名女孩的名字還好,12名男孩的名字可就十分敷衍不過12人年齡尚小,對這麽操蛋的名字竟也沒有異議,反而歡天喜地的不知多高
宋寧見了,多少有些慚不過,他就是重女輕男怎麽了?12人的名字雖說俗了點,但簡單易記,也挺好的
於是12人的名字就這樣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