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〇八章如何應對
字數:5179 加入書籤
宋寧以前看史記《範睢蔡澤列傳》,太史公最後評價範睢蔡澤二人時說:“韓子稱‘長袖善舞,多錢善賈’,信哉是言也!範睢、蔡澤世所謂一切辯士,然遊說諸侯至白首無所遇者,非計策之拙,所為說力少及二人羈旅入秦,繼踵取卿相,垂功於天下者,固強弱之勢異然士亦有偶合,賢者多如此二子,不得盡意,豈可勝道哉!然二子不困厄,惡能激乎?”
這段話大意是說:世間像範睢、蔡澤這樣的辯士,許多遊說諸侯想博取富貴,但直到頭發花白時依然沒有遇到賞識他們的之所以如此,並非他們遊說時所獻的計策太過拙劣,也不是他們付出的努力不夠
範睢、蔡澤二人之前也經曆了許多磨難,但始終無人賞識,等到羈旅入秦後,卻很快便取得卿相之位,功垂天下,他們本人並沒有什麽變化,所出計謀也沒有比之前更高明,隻是因為國家強弱的形勢不同了而已指秦國當時遠強於六國,他們借助秦國的強大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才能
這和韓非子說的‘長袖子的衣服因為袖子長就比別人更好跳舞,錢財多的商賈因為本錢足就比別人更好做生意’是一個道
最後太史公感慨,範睢、蔡澤這樣幸運的人隻是少數,世間還有許多像範睢、蔡澤一樣賢明多智的人,卻始終鬱鬱不得誌,被埋沒在了民間,不可勝當然,如果範睢、蔡澤不是受了那麽多磨難,又怎麽能激發他們的昂揚鬥誌,使得他們一直積極進取呢?
宋寧當時看到太史公這段評語時便深受觸他是十分認可太史公的這段話高歡、駱衍之前在徐英、鄭卓手下,因為湖陽荊襄的實力遠不如自己,加上徐、鄭二人關鍵時候不肯接納正確的諫言,所以最終才敗給了宋但這並不代表高歡、駱衍二人就很
高歡、駱衍還算幸運的,至少他們在亂世中投靠了徐英、鄭卓,雖然最後敗於自己之手,但至少也名揚天下,幹出了一番功當世之中還有許多像他二人一樣的智者,因為未曾得遇名主,鬱鬱而不得誌,以至於英雄無用武之地,至今仍藉藉無名,埋沒在了鄉野村閭之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俗語雲:百步之內,必有芳宋寧手下的聶忍、淩邦、大德法師,之前不過是劇縣中的流民、商賈和小沙彌,然而三人如今卻已是世間少有的俊
這還隻是一個小小的劇縣而那整個帝國呢?由此可見,這世間被埋沒的人才有多少!
古時候人口最多時也不過幾千萬,後世已是數十億人口,人才豈可勝計?被埋沒者就更多
三國之時220年280年),短短六十年即使從諸侯討董時算起也不過百年)湧現了多少文臣武將?民國之際1912年1949年),更是隻有區區不到四十年即使從鴉片戰爭算起到新中國成立,也才109年),又出現了多少英雄豪傑?
我們觀看曆史,隻是看到了那些在曆史中留下名字的人物,但那隻是極少的一部事實上,在整個曆史長河中,還有很多沒有留下名姓的人才,因為曆史沒有記載,所以我們並不知
宋寧正是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才從不敢小看天下
他之所以能取得今天這麽大的成就,除了因為他來自後世,擁有比當下之人更長遠的目光和見識外,還在於他謙虛謹慎,一心向學;在於他虛心納諫,任賢用能,善於采眾人之長,集眾人之而並非他真的就比沙木、徐英、鄭卓等人厲
真要說起來的話,論狡詐多智,他不如沙木;論帶兵打仗,他不如徐英;論治民理政,他不如鄭但最後他卻勝利了,為何?善於用人
這和昔日劉邦評價自己為什麽能打敗項羽奪得天下的道理是一樣
《史記》記載:劉邦打敗項羽奪得天下後,曾於洛陽南宮擺酒席,問群臣自己何以得天下,而項羽卻失天下,明明當初項羽比自己勢力強大得多,請諸位列侯說實話,不要為我掩
高起、王陵答道:“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
意思是:陛下指劉邦)你雖然待人態度怠慢還經常喜歡罵人,但每當打下城池,占領地方時,陛下卻毫不吝嗇,大肆封賞手下,與天下諸侯及功臣共富貴,所以大家都擁護而項羽卻剛好相反,雖然禮賢下士,寬以待人,但有功者不賞,隻一味猜忌加害,跟隨他的人打下城池後得不到賞賜和好處,於是紛紛背棄項羽,所以項羽最終才失了天
劉邦聽後道:“公知其一,未知其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
意思是:你們隻知其一,不知其我之所以能得天下,蓋因我能用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位人傑,而項羽明明有一個範增卻不能用,所以才被他所
宋寧覺得他之所以打敗徐英、鄭卓,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在於他能用郭萬是少有的智謀之士,為人雖然有些驕傲自負,此次拿下湖陽荊襄後心態也有些膨脹,但總的來說,仍不失為一位頂級謀
宋寧對他依然寄予厚望,信任有而且,宋寧相信郭萬經駱衍之事後,也會更加謙虛內斂,今後出謀劃策也會更加用
當然公正來說,此次北伐之策,還是駱衍所說最合宋寧心等拿下中州和西北後,宋寧便可三路並進,齊伐朱頂,而並非兩駱衍不知道膠東也是宋寧的,所以他隻說了兩到時,縱然朱頂再厲害,也絕不是對
而且駱衍不知道的是,宋寧很早就考慮到南方缺馬自己手下沒有騎兵的問題所以,這些年,他一直讓聶忍和大德法師在膠東向遼州購買戰偷襲湖陽時,他見西南產矮腳馬,又讓秦逸想辦法利用矮腳馬打造騎
目前,聶忍在膠東已秘密組建一支騎隻是數量不多,不過一萬五千精騎而秦逸鎮守湖陽後,也在四處搜羅矮腳馬,爭取等明年後建立起一支南方騎
所以,即便現在與北方開戰,宋寧也是不懼不過,如今他才剛打下湖陽和荊襄,的確需要休養一段時間,再加上接近年底,天寒地凍,也不利交郭萬和駱衍建議宋寧等到明年秋收之後,再行北
對此,宋寧自然沒有異
十二月,宋寧處理完湖陽、荊襄之事後,便攜王妃、郭萬等人返回墨趙幽燕沒有隨行,而是留在了襄城替他坐鎮荊襄和湖
本來,宋寧想讓她和自己一起回墨靈,等過完年後再與兒子宋羽一起來襄城坐鎮但趙幽燕拒絕
打下荊襄後,宋寧一直呆在襄城,已經陪了她差不多兩個月時間,趙幽燕覺得已經夠了——相對回墨靈和其他女人一起爭寵,她更喜歡呆在襄
當然,對宋寧自然不能這樣說,趙幽燕給出的理由倒也充分,說荊襄和湖陽新占領不久,僅靠何勁和秦逸不足以震懾人心;有她在的話,則會好許宋寧對她十分了解,自然也明白她的心思,所以也沒有勉
臨走前,趙幽燕拉著宋寧癡纏了好個晚上,上次她就說想給宋寧再生個女兒,可惜願望沒有達這次分別,也不知宋寧什麽時候能再所以,她再次連續數日把宋寧拉到房間,夜夜索要不休,差點沒把宋寧榨
事先,趙幽燕已和王妃通過氣,所以王妃倒也沒有介自從那次王妃私下找過趙幽燕後,現在兩人關係好了許王妃沒事時還教趙幽燕練劍,兩人從一言不和就要動手變得仿佛好姐妹一這讓宋寧既驚奇又好
不得不說,王妃是真的厲
想想也當年的她和如今的李薇薇一樣,也是梨花宮主和金越女王,若沒一點手段,怎麽可能統禦得了那麽大一幫人?也就在宋寧麵前,她才表現得這麽柔弱溫
送別時,趙幽燕再三叮囑宋寧等過完年後便將兒子宋羽送若無意外的話,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她都將坐鎮襄把宋羽送來,她正好可以教兒子練劍習武
宋寧答應了下
返回途中,郭萬有感之前的草率,連續深思兩晚後,再次向宋寧談起了明年的北伐大計:“主公,明年秋收之後,我軍可兵分兩路北一路由荊襄出兵北上,攻打中州;一路由東南和膠東出兵,夾攻蘇”
旋即,郭萬進一步分析道:“荊襄這邊,有趙夫人率軍,駱衍為參謀,何勁、洪劍、周沫等輔佐,吳霄在中州根基不深,又缺少糧草,定然不是趙夫人的對”
“不過,主公如今統一南方,已成為天下最大的諸侯,一旦北伐,周驥、吳霄、朱頂等多半會暗中聯合甚至結為此,北伐的時機就顯得極為重萬以為,主公不如等吳霄與張向陽或者朱頂交戰時再出兵北伐,那樣的話,時機最”
宋寧聽後不由連連點頭道:“言之有理,你繼續”
郭萬拱手道:“朱頂老奸巨猾,手下謀士祁鋒、卞常也是智謀之士,今奪得蘇中之地後,先是擁護北蘇為正統,以獲得周驥的庇護,接著又攻下蘇關,消除了中州吳霄的威明年,我料其定會對我東南進行有針對性的防禦,然後全力向膠東用主公不可不”
的確如此,若非郭萬提醒,宋寧險些忘記了這一東南與蘇中、蘇東接壤,本來雙方早就應該打得死去活來才是,但因為有大江天險阻隔,雙方一直相安無事:
朱頂沒有精銳水軍,縱然有千裏防線,卻也無力渡河南侵;而宋寧雖有當今世上最強大的水師,隨時可以渡河攻入蘇東和蘇中,但苦於沒有騎兵,同樣不敢貿然北
但今時不同往民豐十二年,宋寧統一了南方,而朱頂也奪取了蘇等雙方穩定了後方,喘過氣來後必有一
宋寧準備明年秋收之後北伐攻打蘇以朱頂之智定然也會想到這一點,又豈會沒有防備?況且,朱頂雖然不敢輕易渡江南下,但他如今與周驥結盟,又消除了西麵吳霄的威脅,明年定然會出兵,全力消滅聶忍,以奪取膠
若朱頂與周驥聯手攻打膠東,聶忍如何能夠抵擋?
“主公勿”郭萬道:“今之形勢,主動權在我大江連綿數千裏,若再加上海岸線,蘇東處處都是破以我軍水師之利,主公可從任一處渡江登岸,而朱頂卻隻能被動防對方豈能不憂慮?所以我才料定,雙方一旦開戰,朱頂必會聯合周驥,對膠東下手,以化被動為主”
宋寧暗自點頭,郭萬分析很有道宋寧想了想道:“若果真如此,我當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