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4章、取輕
字數:7763 加入書籤
第75章 取輕
蔣濟一聲“猶記否”令天子曹叡猛然驚
唉,罷
在心裏發出了一聲長歎,滿臉惆悵的他也終於做出了決策,“如卿與滿卿之意,朕取破城虜民之策”
在歎息之時,他縮在廣袖裏的左手也悄然捏緊了另一份上
那是夏侯惠上奏
本來,他是打算拿出來與蔣濟一並計議
但現今他不想也不能拿出來
隻不過,蔣濟並不知道這
在天子鬆口作出決策後,他連忙出聲稱讚了句,“陛下聖明!”
且待看到天子臉上惆悵之色依稀,便又輕聲寬慰了聲,“陛下,謀萬世者不拘於一今我魏國占據天下七分,隻需與民休息、積攢國力,他日滅吳並蜀乃必然也!”
他這是心生誤解
以為天子滿臉的惆悵之色,乃是目睹辟土的良機就在眼前,但卻迫於形勢而不得不舍棄,故而才心有不甘呢!
畢竟身為君王者,孰人能對開疆辟土不熱衷呢?
尤其是天子曹叡繼位以來,在軍爭之上是真的乏善可陳啊
“嗯,蔣卿老成謀國,甚”
聞言,天子曹叡神情稍緩,出聲附和後,便將話題引到了如何查遺補缺上,“取滿卿破城虜民之策,蔣卿以為此中尚有遺缺之處否?且廟堂當如何策應淮南邪?”
“陛下,臣竊以為”
約莫半個時辰後,蔣濟踏著落日的餘暉離開宮
而剛剛親筆做完給滿寵回複私詔的天子曹叡,則是輕輕擱筆於案,拿起細縑詔書輕輕吹幹墨跡,待細細再過目了一邊後,便出聲換侍宦將詔書傳去淮且還不忘聲稱自己今夜便宿在崇華後殿內,讓侍從傳令備膳與奉燭火以及暖堂火盆
旋即,便摒去左右,獨自緩步走出殿門外,立在合抱粗細的廊柱側舉目眺
馬上就是仲春二月
天猶甚寒,洛陽宮禁內也不見草木萌發綠芽,入眼仍是肅殺蕭瑟的景
唯獨值得慶幸的,便是近幾日風雪不再連綿肆
自去歲入冬以來下雪頗多,今歲春耕應是不會再有旱情了吧?
且春寒尤甚,夏耘之際應會少些蟲害了吧?
看著台階上依稀殘留的雪花,天子曹叡心中不知覺轉到了農桑之事
因為去歲的旱情,讓魏國宛洛以及雍涼等地的秋收很慘淡,也迎來了糧秣短雖然還不至於演變成為饑饉荒年,但這是魏國自從武帝曹操開始屯田以來,第一次出現了郡縣邸閣存糧不足的狀況,也足以令天子與廟堂矚目
許多人都將邸閣空虛,歸於先前曹真伐蜀與司馬懿在隴右禦蜀的損耗
但天子曹叡心中明白,屯田製逐漸崩壞才是罪魁禍
所以,他才讓鎮守荊襄的夏侯儒以守禦屯田積穀為上,並令司馬懿在雍涼廣開溝渠、務必要做到戎卒自給自
而他方才意在取滿寵第三個方略的緣由,就是想讓淮南戰線也能做到戎卒自給——
在夏侯惠的上表中提及具體謀劃
他在上表中,也如滿寵一樣將關乎偷襲皖城的前因後果以及利弊細細說了一邊,也諫言了或破城虜民而歸、或順勢占據皖城穀地的兩個選
但與滿寵不同的是,他對破城虜民而歸這個選擇言之寥
僅是以“賊吳恃前番石亭之戰,以我魏國淮南兵馬寡少、不複有攻伐之力,如若我軍趁其不備而掩襲,必可功成而歸也”之言便帶過
而在如何占據皖城穀地這個選擇上,以及占據這片穀地後能為魏國帶來的裨益上,他言之甚
他覺得守備這片穀地不失,魏國隻需以八千精銳戎兵常駐即
但士家的數量至少需要兩萬以
且為了讓這些士家能奮勇作戰、在賊吳日後反撲中力保城池不失,他建議廟堂能給予士家夢寐以求的放
仍是依著秦國時的隸臣贖身製度,在先前臨陣有斬首之功可贖家小的定論之上,再附加恩詔:隻要皖城穀地不被賊吳奪去,所有戍守的士家每服役兩歲皆可以贖家小一人歸入民籍,且畫田畝予
若有陣亡者,不管服役多久皆特恩其家小一人歸民
自然,廟堂予厚恩賞重,也會對應的製定嚴法苛律來約束與懲
乃是建議在臨陣逃脫、不尊號令皆斬之的常規軍法之外,還要增添守土不利的問責製
如吳兵化整為零以小隊頻繁來侵擾時,每被毀多少田畝而護田的士家需要斬殺多少吳兵方可免責;每個戍守點被焚毀,駐守的士家需要殺傷多少吳兵方可無罪;尚有賊吳大舉來圍城攻打時,士家必須要堅守城池半年不失,方可讓在後方的家小不被連坐!
是的,堅守半年,而不是魏軍律規定的百
這種問責製度,可以看出夏侯惠幾是照搬秦國變法後的軍律了.
但天子曹叡覺得可以推
因為這種獎勵與問責機製,也是摸索著推動士家變革的另外一種嚐試啊
況且,他並沒有覺得夏侯惠諫言占據皖城穀地的方略急功近利,甚至以為夏侯惠與滿寵二人所意屬的戰術,並沒有高下優劣之
那不過是少壯者銳意進取,而老臣萬事求穩妥的理念不同罷
而天子曹叡更傾向於取夏侯惠之策,並非隻是因為他也同樣處於銳意進取的年紀,更因為夏侯惠在上表中還講述了占據皖城穀地後,淮南戰線與魏國社稷將迎來的好
不是什麽為國辟土、挫敗賊吳揚魏國軍威、為國添戶這些顯而易見的裨
而是關乎治國之
一者,淮南戰線可做到戎兵自給自
從江東的角度出發,他們自然不會坐視魏國全據廬江郡、增添另一攻吳途徑
故而,他們日後必然會多番興兵來攻打皖城穀
如此一來,合肥那邊迎來的戰事就相對少了,而庇護在壽春城後方的淮水兩岸,更可以遷徙民屯或士家前來安心屯田積穀了!
以淮水兩岸的肥沃土壤,隻要屯田人數充足,出產供應整個淮南各部兵馬綽綽有
二者,乃是趁此機會加速士家變革、從民屯募兵的製度,進而慢慢演變成為製衡九品官人製的國
可能是知曉了,前番天子曹叡以不複讓校事協助糾察屯田積弊作為讓步,讓公卿百官們附和士家變革與從民屯募兵舉措的事情了吧,夏侯惠在此番上表中,還很詳細的向天子解釋了他先前上疏時為何節外生枝,添增民屯募兵之
他是想以此為契機,再複秦漢時的軍功製
以如今九品官人製的掄才之典,家世也成為了考核的標準之一,這就無法避免出身不高之人的出路被堵塞
當今世風,家世有大致的評判標
如祖上出過三公或者是海內知名之士者,可被劃入名門望族;累世兩千石、世代簪纓者謂之郡望世家;而家中曾出過兩千石但後來落魄了的家族則被稱為寒
是的,就算是田畝連於方國、武斷鄉曲的豪右,在九品官人製中都要被劃入下
更莫說是生來卑微的黎庶
而曾經打破世卿製的軍功製度,則是要公平得
至少,不管是寒門還是豪右,亦或者是粗鄙的山野之人,隻要能博得戰功就可以封侯、成為肉食
遠的不說,並非高門或世家的夏侯一族,不就是憑借軍功起家的嘛
且階級一旦固化,矛盾就會變得尖銳,也會誘發進身無門的人忿怒喊出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或是說,魏國推行九品官人製不過十數年,階級那會那麽快就固化了呢?
但這真不是危言聳
因為如今朝野已然有了“寒門或黎庶仕官不可高於兩千石,不然會給自己以及家族帶來禍事”的說法
文帝曹丕以九品官人製與士族妥協,讓他們為曹魏代漢承天命背書,所以此製度是不可能廢除
一旦廢除了,曹魏社稷將迎來不可承受之
深知這點的夏侯惠,才想著效仿秦漢時期的軍功製度,打算從民屯中募兵、變革士家製度,以他們作為例子向門第不高或出身卑微的人看到另外一條進身之
不需要依附世家高門,也能光耀門楣的進身之
且憑借軍功晉身入的新勳貴,在執掌權勢之餘也會打破廟堂權力格局,成為君王賴以製衡士族的新勢
至於為何夏侯惠沒有直接上疏明言嘛
試問,如今孰人膽敢公然指摘九品官人製的弊端呢?
哪怕是天子曹叡都不能!
《老子》有雲:“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
故而,夏侯惠便想著看能否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將士家與屯田客作為突破口
一旦能成功,那麽寒門、豪右或尋常黎庶必然會爭相響應——
就連與奴隸無異的士家和屯田客都能憑借軍功晉身,出身更高才學更全的他們豈不是有機會踏入廟堂之高!?
也正是因為如此,夏侯惠才頗為激進的諫言當占據皖城穀
也令天子曹叡出於為社稷考慮的原因,更傾向於全據廬江郡,以此當作契機來推動夏侯惠提出來的變
畢竟,比起緩解九品官人製的弊端而言,承擔皖城穀地難以守禦的風險就顯得微不足道
隻不過,可惜
在蔣濟的提醒下,天子最終還是將此事暫時擱淺
隴右之戰後,司馬懿在上疏請罪時,還附上了對日後雍涼戰事的預
而天子曹叡召滿寵、劉曄與蔣濟私下計議後,皆對司馬懿的預測深以為然——下一次蜀兵來犯時,將是魏國代漢以來最艱難的時刻!
緣由有
其一,乃是魏國對陣蜀兵時,將不複再有兵力優
理由是內
雍涼之地不管是在前朝,還是對如今的魏國而言,皆是最容易動蕩的地
羌胡部落眾多之地一直都易動難安,且如今曹真伐蜀不利、司馬懿隴右敗北極大降低了魏國的威信,也極大助長了羌胡部落以及一些豪右大族的恣睢之
魏國為了在抵禦蜀兵之際,不會迎來後方動亂,隻得增多兵馬部署在各郡縣裏駐
如遠離廟堂的河西走廊,如民眾以種羌部落為主的西平郡與金城郡等
如此一來,雍涼可禦蜀的兵力自然就減少
其二,則是蜀兵不會重蹈覆
前幾次蜀兵犯雍涼,糧秣難繼乃是最大的弊
尤其是前番的隴右之戰,明明蜀兵都大破魏軍了、已然可以北上天水郡步步為營蠶食隴右了,卻因為糧盡不得不放棄大好局勢罷兵而
所以,下一次蜀國再興兵的時候,也必然會先規避這一弊
在蜀兵無有糧秣之憂、雙方兵力大致對等的情況下,魏國還能向先前幾次一樣將蜀兵堵回去嗎?
可能性很小的!
鹵城的三千甲首就證明了,魏國的兵將真不如蜀國強
再者,蜀吳乃同盟之國!
前幾次蜀吳兩國興兵來犯時,不曾同期動兵過,故而魏國也能從容應
但他們在數次兵伐無果後,還不吸取教訓相約同期興兵北上嗎?
蜀吳二國雖小,但也不乏有識之
他們都明白彼此之間乃唇亡齒寒,更知道如今魏國獨大而蜀吳不爭即亡的局勢!
其三,那就是北疆將有刀兵起
擁控弦十餘萬騎、稱雄漠南的鮮卑大人軻比能素有一統鮮卑的雄
前番從橫跨河套平原來隴右,也是指望著與蜀兵前後夾擊攻破魏國雍涼各部,好讓魏國不複有幹預他兼並其他鮮卑部落的戰事,盡早一統鮮卑三
如今,他與蜀國約盟之事已然敗露、反跡已顯,若是看到魏國兵力被蜀吳二國牽製無暇北顧之時,定會興兵為害北疆邊塞而軻比能一旦為害邊塞,遠在遼東的公孫淵,以他囚禁從父公孫恭奪位自立的心性也必然不會安分
故所謂之,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是也!
魏雖大,國力也可稱雄厚,但麵對數千裏疆域皆烽火連綿的局勢,也是很難應對
且是稍有不慎,便將迎來動蕩社稷的大
如此,分出洛陽南北軍前去駐守皖城穀地自是不可取
天子曹叡為了即將到來的艱難時刻綢繆,也唯有按捺住心中萬般不甘,很是惆悵的兩害相權取其
不過,夏侯惠的私奏並非一無所
因為天子曹叡雖不取他之策,但卻有感於他為國裨益之忠直、推心置腹之誠懇,便賦予了更多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