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京口督
字數:4915 加入書籤
吳郡丹徒,京口。
在頗為簡樸的官署內,一身燕服的吳征北將軍孫韶正在設宴待客。
來訪之人乃屯騎校尉吾粲。
吾粲是吳郡烏程人,年輕初為縣中小吏時得到了孫河賞識與擢拔舉薦,故而與孫河這一支頗為親善,每每歸桑梓省親都不忘來拜訪一番孫韶。
嗯,孫河子嗣大多早亡,今僅少子在世,故而門楣是由四十多歲的侄子孫韶撐著的。
拜訪邊將,總不免要言及戰事。
二人在敘了些閑話後,孫韶便主動問及了去歲末的戰事。
雖然他早就知道了結果,但想從隨征合肥的吾粲口中得悉一些細節,以及魏軍的最新狀況。
私下坐談且二人熟稔已久,吾粲倒也不忌諱什麽,徑直將戰事的經過大致說。
也讓孫韶聽著聽著,就忍不住搖頭歎息、滿臉惋惜之色。
但當時孫權覺得魏國洛陽中軍無法馳援的機會太難得,不想放棄。
然而,荊襄戰線又怎麽可能取得進展呢?
襄樊與夷陵之戰是吳蜀兩國不可化解的仇恨,兩家雖然互盟了,但間隙猶在。在吳國大舉出兵荊襄之際,蜀國又怎麽可能放心的並力北伐!
或許,在吳國占據襄陽的時候,蜀國第一時間不是出兵雍涼而是增兵永安吧。
哪怕吳蜀兩線都難以取得戰果,但隻要雙方同時多出兵幾次,魏國總會有失誤的時候吧?
不是他自喪銳氣,對吳國已然失望了。
況且從魏國的角度出發,是絕不允許吳國占據完整荊州的。
理由有三。
另一,則是孫韶覺得在蜀兵沒有犯雍涼的情況下,吳國沒必要興兵北伐。
而是覺得江東攻破合肥的時機,很早之前就已經錯過了。
都有了前車之鑒,何不作為後事之師呢!
最後,則是孫韶覺得江東很難在合肥取得戰果——攻破合肥舊城的幾率都很渺茫,更莫說如今魏國還拆舊修築了離巢湖很遠的新城。
比如坐鎮在丹徒京口的他,就因為中瀆水在冬春時節水位太低無法通行大船,故而沒有引兵北上淮水策應。
孫權在發兵前,他是諫言過不可的。
既然吳蜀兩國都互盟了,且先前都各自北伐失利數次了,為何兩家都不吸取教訓,約定好同期出兵北伐呢?
魏國國力雖雄厚,但也難扛雙線同時作戰的損耗吧?
一者,是暮冬時節興兵,受限於大江各支流水淺,江東水師很難策應戰事。
因為興兵了,也大抵會無功而返。
且聲稱自己可依托大江往來的便利,以舟船從武昌與京口轉運各部士卒過去一並攻打合肥,如此就能彌補了荊襄與青徐不能配合作戰的弊端了。
所以孫韶覺得吳國若想北伐建功,機會是在東線。
但吳國將軍陳邵入襄陽城還沒幾天,曹丕就覺得宛洛受到威脅了,便再次讓遣曹仁出兵將城池奪了回去。
魏國定都在洛陽,兵力也大多駐守在洛陽以及雍涼,吳國一旦將襄陽占據與圍困樊城了,恐魏國雍涼各部就浩浩蕩蕩從武關南下馳援了!
如先前襄樊之戰後,魏曹丕還讓曹仁放棄了襄陽與樊城。
自襄樊之戰起,孫權便常留在柴桑與武昌,吳軍主力也隨去了荊州,指望從荊襄戰線上取得成果。
得襄樊可威逼宛洛。
但不是在合肥。
而是在青徐二州,在於是否完整的掌控泗水之地。
他駐守在吳郡丹徒京口、督領青徐二州方向戰事將近二十年了,對敵我雙方的優劣早就看透澈了。
一來,石亭之戰後魏國東線受重創、兵力寡少,被迫龜縮而守。
如若吳國偏師入巢湖、主力進軍青徐二州,以魏國淮南的兵力而言,根本不敢分兵前去馳援,唯有依靠洛陽中軍前來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