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公子順手改進了整套造甲工藝
字數:3486 加入書籤
嬴政應承的爽快,但應承完之後,才感覺有些莫名奇妙,這老相裏為何突然想與宗室結親?
還偏偏選中惡名昭彰的趙子虎?
若論才能德行,他二十幾個兒子,包括年紀最小的胡亥,其實都比趙子虎
毫不客氣的說,那就是個不學無術的崽!
老相裏看中他,實在讓嬴政感到愕然,甚至是震驚!
這也是他跟趙高君臣二人,方才聽懂老相裏話中之意後,又是目瞪口呆,又是被自己唾沫嗆咳的原真心是始料未及,被嚇到了!
“老愛卿跟朕交個底,為何青睞子虎為孫婿?”
嬴政越想越心中疑惑,他是為君的,也沒太多忌諱,索性直言相
趙高在旁不動聲色,可耳朵卻豎了起
他那閨女自落地,便得趙子虎贈名貂蟬,年歲稍長後,更是整天跟著趙子虎玩耍,說來也算是青梅竹馬兩小無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趙子虎與他閨女貂蟬,肯定是要結親的,因為嬴政都不止一次的提過了!
而趙高,固然瞧不上趙子虎的頑劣不成器,可話又說回來,趙子虎身為宗室公子,其實也並不需要有才能,尤其是華夏一統之後,天下沒有大戰紛爭了,宗室子弟冒頭的機會更少,就算有才能也沒鳥
往後,趙子虎當個太平公子,他把閨女嫁過去也安心!
但現在出意外了,半路殺出個老相裏,要招趙子虎為孫婿,嬴政還給滿口應了,這就讓趙高有點抓瞎
他也很想聽聽,這墨家老巨子到底打的什麽算盤,別是老糊塗了吧,偏偏看上那宗室頑虎?
“陛下可知,子虎公子頗善百工機巧!”
老相裏倒也不隱瞞,慨然大讚趙子虎
嬴政愣了愣,這卻又是一個始料未及的回答,但旋即他似乎想到了什麽,嘿然道:“老愛卿不說朕還想不起來,老愛卿這一說,朕突然想起那慫娃年幼時,做過的一件舊事,乃是關於墨家機”
這下輪到老相裏愣了,奇道:“子虎公子年幼時便懂墨家機巧?”
嬴政頷首,端起漆杯輕抿一口茶水,麵現回憶之色,道:“朕知墨家先賢,曾耗費三年之功,製機關木鳥,可飛翔於天”
“韓非所著之大作中,亦對此有記載,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一日而”
“然否?”
這屬於奇談怪論,也難得他這日理萬機的勤勉之君,還能記住這些沒名堂的事
老相裏捋須,不無傲然道:“然,確有其事,乃墨家不外傳之機巧,非巨子不能習之!”
嬴政放下漆杯,目光幽幽的看著他,道:“可那慫娃,彼時不過五歲,用幾根竹條,二尺蜀錦絹紗,便製成一假鳶,以絲繩牽引,放飛於天,飛之不落,想高便高,想低便低,收放自”
老相裏捋須的手一抖,好懸沒把胡子揪掉,瞪著渾濁老眼驚道:“竟有此事?!”
嬴政似乎對他這反應很滿意,莞爾笑道:“朕初聽禁衛稟報時,也是老愛卿這般表”
“不過,朕親自去看了之後,卻又覺如玩笑一般,雖有奇思妙想,卻也難堪大用,隻是孩童玩物!”
他說嘴裏說著,手指自杯中沾了茶水,三兩下在桌案上畫出一個老鷹風箏的簡筆
嗯,簡筆畫的技藝,嬴政也是一看就會了,比趙子虎畫的好!
“老愛卿且看,這便是那慫娃,彼時所製之假鳶,以細竹條為骨,以薄絲絹為皮,簡單的令人發笑,但卻能逆風而起,飛上天際翱”
嬴政畫好之後,邀請老相裏近前觀看,道:“此假鳶,與墨家之機關鳥,可有相同之處?”
老相裏探著脖子,眯著老眼,仔細瞧
片刻後,白花花的壽眉,開始止不住顫抖,蒼老麵皮也開始抽搐起來:“雖無師,卻自通,臣不如也!不如遠矣!”
墨家所謂的機關鳥,其實也是不堪大用的玩物,若真是什麽神器,早拿出來震懾天下
究其根本,就是以薄木片製成的風箏,難點在於,木片要夠薄,極薄,還要薄的均勻,極其考驗手否則縱然製成,也沒有對稱的平衡,迎著強風也飛不起來!
而趙子虎,以細竹條和絲絹,製成的布鳶,則是將墨家機關鳥的工序,直接簡化萬
但,卻更好用萬倍!
墨家那用純木頭製成的機關鳥,隻能迎著強風才可放飛,而趙子虎的布鳶,但凡有點風,便能放飛於天,甚至沒風,拉著跑也能放
這不亞於把墨家先賢的智慧,踩進泥地裏踐踏了,老相裏又怎能不驚!
“這般說來,那慫娃一番玩鬧,還真有幾分墨工天賦?”
嬴政看著老相裏的震驚模樣,不免也有些啞然,轉而又問道:“卻不知,老愛卿是如何知曉,那慫娃頗善百工機巧之術?”
老相裏驀然回神,目光自桌案上的布鳶圖樣收回,猶自魂不守舍道:“子虎公子得陛下之詔令,督辦複製封禪畫之事,今日便在匠營……”
嬴政聞言,不禁滿意頷首:“他卻是知道用心任事了,難”
老相裏繼續道:“那複製封禪畫之事,子虎公子其實已是辦妥了,隻待明日,便能大批量複製……”
嬴政的滿意變成愕然:“怎這般快?”
老相裏魂魄漸回靈台,不無讚歎的解釋道:“子虎公子給雕刻大匠出了主意,用數塊木板分開雕刻封禪畫,如此便是中途雕刻錯誤,也不至整版皆廢,隻是廢其中一塊木板而已,最後數塊雕版組合拚接,便可用”
“此刻,隻有兩位雕刻大匠,在辦理此事,如果還想更快,則可讓數名雕刻大匠,同時開工,每人雕刻一塊雕刻,個把時辰後,便能開始複製封禪畫!”
嬴政眨了眨丹鳳眼,驚奇道:“這慫娃,以往隻看他頑劣,不曾想辦起事竟如此得力,善!大善!”
老相裏搖頭:“陛下,封禪畫之事不是重點……重點是子虎公子辦完了正事,欲造鎧甲護身,便順手改進了整套造甲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