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死了的孔聖才是好的孔聖

字數:7023   加入書籤

A+A-




    離開了深海之後,薑華就召集了一眾高層,大家夥兒一起商量商量,查漏補缺。
    看著坐在上方侃侃而談的薑華,郡丞雨隻覺得自己老了,有些跟不上時代了。
    去年先大夫岩剛死那會兒,薑華還相當稚嫩,無論是實力還是心態,多多少少都有問題。
    一開始的時候,郡丞雨對薑華的期待就是,忍辱負重,投降國君,然後保留有用之身,保留鹽城之地。隻要鹽城還在,一切就都還有希望。
    後來,郡丞雨發現薑華非常果決,根本就沒有絲毫動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抵抗到底。
    那時,郡丞雨也隻是想著,自己要為薑氏盡忠以此報答先君的知遇之恩!
    當時,郡丞雨已經做好了身死的準備,也替薑華安排好了退路,自己死可以,薑華這個先君的獨苗,無論如何也不能死在這裏。如果發生了最糟糕的情況,薑華也死了,那起碼要保留薑氏的血脈。
    接著,大石關打贏了,但當時郡丞雨的內心其實並無波動,因為來襲的孫田隻是孫氏的少主,代表不了孫氏的全部力量,孫氏的後麵還有著卿族胡氏呢。
    緊接著,繼位之時,薑華當著眾人的麵覺醒了炎帝血脈,那時郡丞雨就覺得,薑華真是和先君很像,未來一定要努力讓薑華活著離開,或許,可以聯係一百七十三家的人。
    那時,想讓一百七十三家的人直接和巢國拚了,那肯定不可能,但是讓他們聯手在危急之時救走薑華,問題應該不大。
    是什麽時候才開始看到希望的?
    大概是東寧島現世的時候!
    那個時候,鹽城上下都鬆了一口氣,終於不是必死之局了。
    必死之局,雖然可以激發人們的血勇之氣,可勇氣這東西可以不可再,短時間內可以維持,時間一長,就會心生恐懼。
    什麽時候看到希望的?
    大概是彭炳、林二、長空等人順利突破,成為羽士的時候。
    而到了如今,郡丞雨已經毫不懷疑,未來的薑華一定會帶著鹽城走向勝利!
    “情況就是這樣,相柳現身梅山,這是一尊真正的初代君主,但是不用怕,隻要他敢明著出手,師父他老人家就也會出手!”
    “所以,雖然情況更加複雜,但如果對麵隻是巢國,那這一戰也不是不能打。”
    “為了保證東方五郡的安全,孤有一個想法,孤打算把固陽郡、陽郡這兩郡之地拿出來……”
    聽著聽著,郡丞雨就覺得自己可能有些跟不上時代了,已經有些跟不上薑華的思維了。
    這一瞬,郡丞雨甚至生出了等到局勢穩定下來,就退居二線,然後開始過養老生活的想法。
    “挺好的,這麽做之後,鹽城就安全了,椿木郡、東郡和柳郡就也安全了。”
    “過去的時候,這幾個郡因為安全問題,因為實力不足都沒法開發,如今有了陸地上的這四個郡,就是九郡之地,這九郡之地足以容納千萬百姓……”郡丞雨毫不猶豫的表示讚同。
    隻是讚同的同時內心則是默默歎息,自己似乎有些落後了,有些跟不上時代了。眼光還是淺薄了一些,見識有限,過去思考問題僅僅隻局限在巢國之內,可天下之大,巢國又算的了什麽呢?
    在未來,可能很多政事需要考慮的就不單單是巢國的問題,而是附近吳國、越國、徐國的反應,以及整個天下造成的影響。
    而自己此刻,並不具備這樣的大局觀。
    要改變了。
    也要努力了。
    想到這裏,郡丞雨隻覺得幹勁十足,就算要退居二線,也起碼要看著主君砍掉國君喜的狗頭,看到主君征服巢國,看到主君立國再說!
    “兩個郡變成十個郡,足以吸引十位實力達到了極限的羽士,這些羽士,或許不是相柳的對手,但是解決巢國可能的來襲,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而且,此舉也可以展示主君你的心胸。雖然是求援令,但其實是招賢令,隻是有些事情以鹽城目前的實力和體量,隻能默默的做而不能說。”
    說到這裏,長空道人意味深長的看了薑華一眼。
    其實,她還有一句話憋在心裏沒說:這是直接讓煉氣士們建國!
    這是打算直接建立一個獨屬於煉氣士的國家!
    這十個郡,就是十個試驗場地,在這十個郡之中,沒有任何舊貴族的幹擾,這是十個全新的郡,這是十個不同的起點!
    這十個郡,將完全由煉氣士做主,郡守是煉氣士,縣令是煉氣士,鄉長們還是煉氣士,那麽,完全由煉氣士組成的國家,又該是什麽樣的呢?
    長空道人並不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但這件事同樣隻能默默的做而不能大聲喊出來。
    如今,終究是貴族的時代!
    姬姓諸侯是貴族,非姬姓諸侯還是貴族!
    不過,這終究是一個好的開始!
    求人不如求己,或許從今往後,會有越來越多的煉氣士選擇自個兒開國,哪怕這個國小一點,但至少可以相對自由的實踐個人理念。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隻能依附於國君,依附於執政,依附於某位大貴族。
    郡尉炎就沒有想這麽多,直接大大咧咧的道:“這是好事兒,選出來十個郡,並不意味著隻有十位高人,興許到時候會有很多高人留在鹽城等待機會,然後可能會加入學宮,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後備力量……”
    ……
    數日後,鹽城官報之上正式刊登了這個消息:求援令!
    東寧島上,李老漢正在給孩子們做飯,依然是大鍋飯,畢竟這裏有七八十個孩子呢。要是一盤一盤的炒,那就是累死李老漢也忙不過來啊。
    李老漢拿著道人們發明的手搖式打火石,據說這玩意兒的關鍵是一點點的火屬性靈石碎片、殘渣,這種碎片之中蘊含的火屬性靈氣極其稀少,少到了完全吸收也隻能頂方士們一天修煉的地步。
    目前,這東西的價格介於方便和不方便之間。
    說它不方便吧,打火確實很方便,輕輕晃一晃,搖一搖就能直接製造出火焰,而且還很穩定。不像過去的燧石,技術不夠很難點燃幹草。
    燧石打火的時候,必須提前準備好幹草,準備好灶台,否則風一吹,或者幹草沒有打理好都沒法點燃火焰。
    實話實說,李老漢用了之後也覺得這種手搖式打火石確實方便得很!
    可要說非常方便,那也不是實話,這玩意兒還是比較貴的。
    燧石這東西,有的時候可以撿到,即使撿不到去集市上購買,也不值幾個錢。
    可手搖式打火石,在集市上得上百個錢,這麽多錢能買一百斤大米,能買十斤豬肉,能買一大翁劣質米酒,普通老百姓誰閑著沒事兒花費上百錢去買這麽一個手搖式打火石呢?
    就連李老漢手裏的這枚打火石,也不是他自己買的,是初級學宮看李老漢帶孩子很有一手,講故事也很有一手,又看他年紀大了,體力也不行了,所以就獎勵他這麽一個手搖式打火石。
    反正李老漢自己用了之後,確實方便!
    火焰的大小可以自由調節,最大的優點就是穩點,小風吹不滅,至於大風和狂風,誰大風天氣往外邊跑啊。
    在使用之前,李老漢先找了幾根幹柴架了起來,又在幹柴的底下、幹茶之上放了些許幹草,最後才拿著打火石點燃幹草。
    幹草很快就燒了起來,發出劈裏啪啦的聲音,片刻後,幹柴終於也著了。
    看著這一幕,李老漢緩緩點頭,這才從一旁拿起大鐵鍋,將之放置在柴火上方,片刻後就是煮飯時間。
    趁著煮飯的閑暇時光,老漢慢悠悠的躺在躺椅之上,這躺椅也是初級學宮給他配備的。
    躺在這兒,看著孩子們嬉戲的場麵,聽著孩子們打鬧的聲音,春天的陽光還不是那麽炙熱,曬在身上也感覺很是舒適。
    閑著沒事兒,老漢就拿起了今天才送過來的鹽城官報,這一看就是好幾個呼吸。
    幾個呼吸後,李老漢放下了官報,直接把官報折疊之後放在了腦袋上,這樣陽光,看起來就像是熟睡一樣。
    年輕人挺能折騰的!
    不過,這是好事兒,不氣盛還能叫年輕人嘛?
    就在李老漢看到鹽城官報的時候,曲阜學宮、東海學宮、洛陽學宮也都及時的收到了鹽城官報,並在很多年輕人之間流傳。
    這次的故事依然發生在曲阜學宮,要問為什麽,大概是因為這裏最混亂吧!
    孔聖本人崇尚周禮,對周公旦開創的周禮那是推崇備至!
    所以,孔聖夢想中的大同之世,就是一個君君臣臣,君主、卿相、大夫、士人、國人、庶民、野人,層層分明的世界!
    即使是夢中的大同之世,也依然是君主最牛、卿相次之,大夫再次之,野人依舊是最底層。
    即使是夢中的大同之世,也還是這個模樣,唯一的區別就是,孔聖夢中的大同之世,裏麵的君主、貴族們,各個都是君子,每一個人的德行操守,都能達到君子的標準,每一個人都能像道德模範一樣生活。
    所以,在孔聖的夢中,這些貴族們都是不吃人的,也不壓榨百姓,反而能理解百姓,能約束自己的,能從一而終的做個君子。這樣,貴族們就不會怎麽壓榨普通人。
    而普通人也會理解貴族,也會為國而戰,也會向君子們積極努力的學習,這樣底下的人就不會整天想著下克上,也不會整天想著,憑什麽這家夥如此愚蠢卻能當人上人。
    總之,當底層普通百姓和上層貴族全都變成君子的時候,這個世道就能恢複秩序了,天下也就大同了。
    這就是孔聖對於大同之世的理解,對於這個理解吧,很多人都恨不得堵住孔聖的嘴:你能不能別說了……
    尤其是孔聖代師收徒的師弟孟軻,他主張仁政,主張民貴君輕,甚至還說出了在很多貴族眼裏堪稱大逆不道的話: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這句話喊出來之後,要不是孟軻本人實力高強,要不是孟軻背後站著孔聖,孟軻早就背後中七箭自殺了!
    也有很多貴族儒生們覺得,孟軻這就是被墨聖給洗腦了,好好一個儒生,思想竟然有些接近墨聖,這是不可饒恕的,要開除孟軻的儒籍!
    不過孟軻本人就是個大噴子,還特別能打,實力高強,一身浩然正氣堪稱萬法不侵,所以,無論是講道理還是講物理他都不怕!
    反正每次聽孔聖講述自己夢想中的大同之世,孟軻都有一種堵住師兄的嘴,讓師兄住嘴的衝動!
    有這種衝動的,不止孟軻一個!
    孔聖本人,明明是煉氣士三聖之一,可是卻極度推崇周禮,也因此受到了貴族們的愛戴。
    可是貴族和煉氣士,很多時候都尿不到一個壺裏。
    說好聽點,曲阜學宮包羅萬象,思想開明。
    說難聽點,曲阜學宮連統一思想都做不到,孔聖一去,學宮內部就自爆了。一旦孔聖去世,儒生們大概率會挺屍不顧,束甲相攻,並高舉孔聖的屍體:我才是正統!
    在某些儒生的眼裏,死去的孔聖,不會開口的孔聖,被他們肆意篡改經典的孔聖,才是一個最好的孔聖!
    在某些儒生眼裏,孔聖每公開講述一次自己的理念,那都是對儒家整體的破壞!
    如果不是實力不夠,可能某些儒生都想開除孔聖的儒籍了。
    如此混亂的曲阜學宮,出走學生也不是第一次了,而今天又有一個學生打算離開。
    而這個學生,也是張良的好友之一。
    韓氏的公子非已經離去,而張良則是因為種種原因,選擇了留在曲阜繼續求學。
    “起,你也打算離開嗎?”
    “當然,還不走留在這裏幹什麽呢?”少年頭也不抬的道。
    “伱也知道,我一直都想著出人頭地,可我的出身讓我在學宮之中受盡了白眼。”
    “那些貴族出身的,根本就看不上我,哪怕大多數人在我眼裏都是廢物一樣的存在,可就是這樣的廢物,卻憑借著出身很輕鬆的就能身居高位,可我呢?”
    無語,下午還得去加班,如果早知道公務員是這樣子,去年說啥也不會考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