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胡博士雙喜臨門

字數:3634   加入書籤

A+A-


    胡適不曾料想,陳慕武對他的一番好心勸告完全視而不見:“適之先生,承蒙垂子曰:‘父母在,不遠’留學一事,慕武還是要回家和家兄商量一番,才能決”
    他甚至還顧左右而言他,打起了太極拳:“先生半月之前所贈大著《嚐試集》一書,晚輩已悉心拜
    “日前我偶得閑暇,鬥膽把其中最喜歡的一首詩改動了幾處,並為之配上了一段旋先生對我恩情太重,慕武無以為報,隻好將這首歌回贈給先生,請先生恕我魯”
    陳慕武知道,如果自己不答應去康奈爾留學這件事,胡適很有可能為了麵子一直糾纏自己,所以隻能用別的方式吸引胡博士的注意力,才能讓自己成功脫
    前幾天他一直都宅在馬家趕《射雕》的稿,有一次寫到手指和大腦同時僵硬,隻能放下鋼筆找些別的娛樂活
    然後,陳慕武就看到了剛到邶京時,胡適送給他的那一本《嚐試集
    反正看報紙也是找樂子,讀詩也是找樂
    更何況報紙為了節約成本,印滿了密密麻麻的蠅頭小字,遠不及這字大行疏的詩集看起來痛
    陳慕武倒要看看,胡適這位中囯白話詩第一人,究竟都寫出過什麽大
    除了這開篇第一首的“兩隻黃蝴蝶”,剩下的基本都是他從前根本沒讀過的陌生文
    走馬觀花地翻看完了多半本,在詩集第三編的倒數第二首,陳慕武終於又看到了一篇他熟悉的詩
    看到那幾句詩,他的第一反應是跟著哼唱了出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
    然後陳慕武就意識到,這拓麻的,不正是每天早上在自家樓下大街上開來開去、造成大量精神汙染的灑水車的魔性洗腦嗎?
    之前他還一直以為,這是邰灣省的一首校園民謠,名字就叫《蘭花草
    沒想到其濫觴,居然能追溯到胡適身上!
    這首名為《希望》的新詩,文字和陳慕武記憶中歌詞有幾處不一致,但大體內容是一致的,都是朋友送了胡適一盆蘭花,結果這個倒黴蛋兒沒養好,花一直都不
    為了追姑娘,陳慕武在大學時候學過幾年吉他,因此有一定的音樂基礎,再加上天生的樂感,把哼出來的曲調記成譜沒什麽問
    於是他趕緊重拾起紙和筆,把歌詞和簡譜一一記錄下來,以備不時之
    你看,今天不就用到了!
    陳慕武早就注意到了,台上的角落裏擺放著一架鋼
    他也不待胡適點頭同意,就徑直走到鋼琴麵前坐下,掀起琴蓋說道:“諸位,我獻醜”
    中學以後就沒怎麽上過音樂課的陳慕武,淺薄的鋼琴知識全都來自於掛在小學音樂教室牆上的貼
    他隻知道鋼琴鍵盤上白三黑二加白四黑三為一個八度,其中最左邊的那個白鍵是哆c
    至於鋼琴的指法,陳慕武就實在無能為力
    好在《蘭花草》,也就是《希望》這首歌的旋律很簡單,他覺著自己在鍵盤上練一指禪也完全夠
    陳慕武伸出右手的食指放在琴鍵上,清了清嗓子,邊彈邊唱道: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時蘭花卻依然,苞也無一
    “轉眼秋天到,移蘭入暖朝朝頻顧惜,夜夜不相
    “但願花開早,能將宿願滿庭花簇簇,添得許多滿庭花簇簇,添得許多……”
    還好他的一副麥霸嗓子,很好地掩蓋了鋼琴方麵的不
    胡適的原詩是四個五字句為一組,一共三
    而陳慕武選擇的卻是原版歌的歌詞,將原詩的三組五字句增添為四組,又在細節處又改動了幾個
    不得不說,陳慕武選的這首歌曲真是神來之筆,簡單而洗腦的旋律,很符合當前國內音樂的發展水平,再配上朗朗上口的歌詞,讓在場的觀眾聽完一遍,雖然記不住歌詞,但也把整首歌曲的旋律記了個大概
    他演唱結束之後,場下還有不少人仍在一遍一遍哼著剛才的曲調,仿佛有幾百輛灑水車停在了觀眾
    如今國內的新詩流派,已經從探索時期以胡適、劉半農為代表的嚐試派,發展到了受美國詩人惠特曼影響的自由詩派,該派認為詩歌隻需要注重節奏而無需押韻,代表作品是郭沫若的《女神
    從去年開始嚐試新詩創作的徐誌摩,現在寫的幾首新詩作品,基本上也都屬於自由詩這一類
    但今天聽完陳慕武的演唱之後,他忽然又有了新的體會,覺得無論是新詩還是歌曲,總歸是要合轍押韻,才更好聽一
    若幹年後出版的《中囯文學史》,在新月派的“三美”一節上這樣寫道:“所謂音樂美,起源於1923年徐誌摩在一次講座中,聽完陳慕武演唱《蘭花草》後所產生的感悟,並經過新月派同仁發揚光大,最終成”
    胡適聽完也很高興,他打心眼兒裏覺得,陳慕武就是自己最大的福
    他不但用當今世界最流行之科學,“支持”自己對王莽的翻案,還親自下場譜寫歌曲,幫自己的新詩作進一步的宣傳和推廣,簡直就是雙喜臨門!
    “好優美的曲子!”胡適也顧不得美國公使舒爾曼的囑托,他拍手稱快道,“漢臣,你應該把這個譜子寫下來,發表到報紙上,我敢打包票,這首歌曲一定會傳唱全國的!”
    對對對,你說的都
    你哪裏是為了讓歌曲傳唱全國,其實就是想讓詞作者一欄的“胡適”二字,再一次地名揚全國吧?
    張恨水也審時度勢地加入到“戰局”之中,他擠進人群,亮了亮自己的證件說道:“我是邶京《益世報》的記者,胡適之教授說的不錯,陳先生,不如就把這首歌曲發表在我們《益世報》上,如何?我們報館的信譽頗佳,稿酬方麵自然也不會虧待兩位”
    “好說,好”
    現在國人的版權意識如同兒戲,歌詞和曲譜發表在報紙上,就意味著免費轉載和免費使
    不過陳慕武也沒打算靠寫歌賺錢,不過既然《益世報》上趕著送錢來,他也就聽之任之,順水推舟送個人
    張恨水則是趁熱打鐵:“陳先生,胡教授,兩位能否讓我進行一個簡短的采訪?”
    “當”
    陳、胡二人異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