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十章 帝國殘陽
字數:2728 加入書籤
臨安皇宮。望著西邊漸漸下沉的夕陽,謝太後想到日益危殆的局勢,悵然歎了口氣。在她身邊,兩名內侍正滿頭大汗地扶著帝國皇帝趙?。三歲的趙?少不更事,正吵吵嚷嚷著要去西湖邊蕩舟玩耍。小兒皇帝不知道的是,眼下伯顏所率的元軍已逼近臨安,在這內憂外患之際,那裏是到西湖遊玩的時候。據貼身侍女所說,臨安大街小巷的流言稱“趙氏得天下於幼兒之手,也將失天下於幼兒之手”。三百餘年前,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自後周柴氏孤兒寡母之中奪得皇位,如今又要在三歲的趙?手中失去皇位,莫非真的是天意?
宋度宗趙禥病故後,帝國的權柄被賈似道及其黨羽掌握,其雖然權傾一時卻也不敢朝綱獨斷,不時還要進宮向謝太後請安,並求征求其意見。賈似道死後,繼位的陳宜中同樣擅權卻魄力不決,以致朝政日益糜亂。他與大將張世傑不和,以使後者率軍遠走福建路,又讓與其政見不同的文天祥等人,以組織勤王義軍的名義,排擠到江西路等地。陳宜中擅長內部攻訐,在對外方麵卻乏善可陳,對元軍的淩厲進攻更是束手無策。他的神操作更在於,一方麵派人向伯顏乞和,以割地賠款稱臣為代價,請求元軍退兵,又不嚴格約束州縣軍將,以致伯顏派出的使者被獨鬆關守軍出於義憤而殺掉。
眼見大廈將傾,謝太後示意陳宜中聯係霹靂軍,請求其出兵,並答應實行君主立憲,隻求保留趙宋廟號。陳宜中深知自己在將來霹靂軍構建的體係之中,並無一席之地,故對此議十分抵觸。就在這時,澉浦海戰中東路元軍被重創董文炳身死的消息傳來。既然霹靂軍已經出兵攻打元軍,又何必要答應實行君主立憲。幾日之後,李庭芝派人送來急報,聲稱他已拿下揚州,不日將率軍南下臨安勤王。這個消息更如同強心針,讓陳宜中及朝中高官又信心滿滿。風住了,雨停了,他們覺得宋軍又行了。
讓陳宜中等人傻眼的是,在此之後元軍的攻勢日盛,進軍更是驟然提速,而沿途宋軍仍是老樣子,不是一戰即潰便是聞風而逃。陳宜中又連續派出幾批乞和使者,哀求伯顏退兵。臨安近在眼前,元軍那裏肯退兵。即便伯顏同意和議,元軍士兵也不肯同意。元承蒙製,士兵並無固定軍餉,需要自備軍械刀甲出征,並靠賞賜和掠奪獲得財富。雖然董文炳所率的東路水軍慘敗,但元軍攻打臨安的中路軍和西路軍仍有二十餘萬人,奪占臨安毫無懸念。澉浦之戰中,逃到福建路的張弘範在得到蒲壽庚的支援後又滿血複活,率軍偷偷回到了錢塘江口,其旗下的幾百艘輕快船,將臨安政權的海上逃路堵得嚴嚴實實。
元軍兵臨城下,讓趙氏皇室和朝中高官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們實在害怕牽羊之禮。此時他們已經得知消息,揚州城並非宋軍而是霹靂軍所收複,李庭芝的淮東軍自保尚難,更無力南下臨安。陳宜中氣急敗壞之餘,隻得大罵李庭芝是誤國的騙子,並宣布奪去其所有爵位。樂全安派人溜過元軍封鎖線告訴陳宜中,霹靂軍的艦隊隻能控製水域和舟山等沿海島嶼,卻無能力登陸保護臨安。如今已不是討論君主立憲的事宜,而是應讓皇室和朝廷官員盡快逃離臨安城,到遠離元軍威脅的地方組織義軍。
陳宜中倒是聽了樂全安的勸告,急急逃跑了。隻不過他並沒有護送皇帝趙?和謝太後等趙氏皇室一起逃亡,甚至沒有通知朝中親信,而是心腹的護送下,偷偷從陸上小路往福州府方向逃去。他嫌幼兒婦人拖累速度,又怕人太多引得元軍追擊。在臨安海路被切斷之前,朝廷分別封了趙昰、趙昺兩王判福州和泉州,由派了陸秀夫前往福建路輔助兩王。除此之外,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並無元軍出現,當地暑熱的氣侯也不利於來自北方苦寒地帶的元軍,十分適合躲避。
陳宜中一跑,其親信也有樣學樣紛紛逃遁,朝中為之一空。“春江水暖鴨先知”,按照歐陽軒的說法“你可以懷疑達官貴人的人品,卻不能懷疑他們的智商”。臨安不少商賈富豪甚至高官和皇室成員早在元軍渡江之前,便將大部分財產轉移到福州或流求、濟州的霹靂軍銀行之中。他們眼見陳宜中逃跑,知道危局再無可能挽回,紛紛拖家帶口開始逃亡。謝太後也想逃跑,但孤兒寡母行動艱難。此時宮中已亂成一團,逃亡路上又擁堵不堪,元軍先鋒已趕來縱馬砍殺,如何能逃得出去。
正在這時,伯顏派人送來勸降書,聲稱如若保證臨安城池完整,可保趙氏皇室性命無憂,並代忽必烈承諾不施牽羊之禮。&nbp;此時的趙氏皇室,求和不成,反擊無力,欲守無望,欲逃不能,唯剩下投降一條路了。謝太後與未逃的朝中諸臣一番商議後,終派出使者出城,向伯顏奉上傳國玉璽及降表。揚州屠城之後,伯顏收到了夏大根的嚴厲警告。懾於霹靂軍的威脅,加之怕縱兵劫掠激起宋民的反抗,故他嚴令禁止乘亂殺掠。忽必烈滅宋是為了一統天下,元軍將領是為了青史留名,可蒙元士卒可是為了財富女人,眼睜睜看著繁華的臨安城不能搶劫,如何甘心?伯顏彈壓不住躁動的士卒,隻得皇宮府庫和城中富戶財產拿來分給屬下,才堪堪穩定了局勢。
控製臨安之後,伯顏遣散了城中的守軍。此時城中守軍約四萬人,除守衛皇室的侍衛軍外,還有文天祥招募的二萬餘勤王軍和陳宜中所招的部分“武定軍”。這些宋軍有的被分置到元軍各部,大多數讓其各歸其鄉。伯顏又命謝太後起草詔書,曉諭兩浙、福建、江東江西、湖南、兩廣、兩淮尚在抵抗的宋軍,要求他們投降。詔書還送到了播州等羈縻地區甚至是霹靂軍,聲稱蒙元代宋成為正朔乃是天命所歸,勸諭州郡歸附大元成為藩屬。
宋軍早在元軍的攻勢之下成了驚弓之鳥,加上伯顏在常州等地實行殘酷屠城,讓不少州縣官員心中膽寒。元軍一到,又見了詔書,便紛紛借坡下驢投降了。也有文天祥等官員死忠宋廷,要麽組織義軍拚死抵抗,要麽逃往福建路。此時逃到福州的陳宜中和陸秀夫又擁立趙昰為皇帝。聽聞臨安陷落謝太後及皇帝被俘,也有不少宋軍將領和州縣官員與霹靂軍聯係,他們知道福建政權不會長久,更不甘心做蒙元韃子的順民。在他們看來,雖然霹靂軍的理念與程宋理學?異,政權中又有大量的夷蕃等異族官員,算不得純正中原政權,但畢竟以漢人為主導,終歸要比蒙元親近。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