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賑災
字數:4496 加入書籤
整個陵水縣進入軍備狀態,正緊鑼密鼓按照蕭九的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
李洛瑤不知是因為羞怯,還是因為沒想好該怎樣麵對蕭九,辭身前往京都。
對於她的離去,讓蕭九有些悵然若失。
但眼下不是傷感的時候,麵對不知何時到來的青州軍,還得做好應對的準備。
時間已經到了五月,天氣卻依舊酷熱,眼看又是旱季。
幸虧此前蕭九在落陽澗修築堤壩,存貯了一些雨水。
依靠這些水源,陵水縣的耕地基本上還可以得到有效的灌溉。
可陵水縣之外,蕭九不敢去想。
“又是一個災年啊。”
蕭九在縣衙院子裏,望著四角的天空,出聲感歎。
連年的幹旱已經讓太多的百姓流離失所,今年也不知會餓死多少人?
蕭九管不了其他人,隻能盡量保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可以避過災難。
心中這樣想著,之後便催促陵水商隊加快糧食采購。
哪怕比市價貴一點,也要囤積糧食。
……
隨著時間的推移,陵水縣沒有等來府裏的青州兵,卻在西麵湧入了大量的流民。
最初隻有三三兩兩幾夥進入陵水縣時還沒人在意。
可當數以百計的難民隊伍不斷抵達陵水縣時,蕭九就知道其他地方的災情遠比青州來得嚴重。
開始的時候蕭九尚且還能設幾個粥棚接濟。
可隨著越來越多的災民到來,就顯得有些杯水車薪。
看著日益增加的難民,蕭九深深皺起了眉頭。
如今馬上就要農收,雖然青州的旱災不算嚴重,可糧食也大幅度減產。
陵水縣所產出的糧食養活本地百姓倒是問題不大。
如果分給這些外地人,就有些捉襟見肘了。
一旦開了口子,數以萬計的難民湧入陵水縣,蕭九那點存糧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蕭九雖然眼熱這數量龐大的人口,可現在根本沒有吃下去的實力。
這些餓急了的災民入境,一旦被組織起來,絕對會擁有巨大的破壞力。
思來想去,蕭九並沒有好的辦法。
這個時代不是蕭九熟悉的前世,有著大量高產作物。
而且大量的糧食都集中在少數人手裏,想要從他們牙縫裏摳出來難比登天。
蕭九雖然對這個時代的貧民始終懷著一種悲憫的感情,卻不代表他就是個爛好人。
現在蕭九不單要麵臨青州軍的圍剿,還要提防這些難民集結起來產生民變。
這一切都讓蕭九壓力倍增。
隨後蕭九召集來了蕭字營的大小頭目,和各村鎮的民兵隊長安排下一些工作。
對於那些可憐的流民,蕭九自然不會殘忍的直接打殺,但也不會放任他們不管。
現在他準備將這些流民統一聚集起來,找一處村鎮單獨安置。
這些人也不會白白享受蕭九的救援,要靠勞動才能獲得飽腹的食物。
現在整個陵水縣的耕地基本都歸蕭九調配,所以幹脆直接建立起一處“官莊”,雇傭這些流民耕種。
隻不過經營時需要抽出大量的人手去進行管理。
蕭字營自然不能動用,隻好調撥各村鎮的民兵進入官莊。
時間過去月餘,蕭九沒有等來圍剿他的青州軍,反而等到了郡裏下發的賑災告示。
看著手裏印著官印的絹布告示,蕭九臉上表情糾結。
“看來青州兵是不會來了。”
心裏這樣想著,可蕭字營的軍備狀態卻沒準備解除。
隨著出現在陵水境內越來越多的流民,蕭九很清楚過不了多長時間隻怕各地都會有民變。
一群就要活不下去的人,不管做出什麽都不會讓人感到意外。
現在官莊已經接納了數千難民,他們的供給被降到了最低標準,隻能勉強支撐他們活下去。
可還有越來越多的難民不斷湧入,陵水縣的糧食早晚會入不敷出。
現在自己和府郡的關係尷尬,不會得到一丁點援助。
賑災,又談何容易?
蕭九拿著告示孤身在陵水縣衙裏徘徊良久,最終化作一聲無奈的歎息。
……
正在蕭九為流民的事情一籌莫展之時。
京都皇城的宮殿裏卻是透露著一股詭異的安靜。
皇帝秦鈺端坐在正中的龍椅上,單手撐著下巴,麵無表情。
大殿裏站成兩排的文官武將全都一言不發,努力將自己的官帽壓得更低。
“北境旱災,內州民變。”
“諸位愛卿可有什麽想說的嗎?”
隨著秦鈺的聲音從嘴中緩緩傳出,在場的眾大臣全都噤若寒蟬。
現在這位年輕的皇帝威勢正盛,先後拿下了一大批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在朝堂上已經是說一不二。
此時麵對各地呈上來的災情折子,一股壓抑許久的怒火襲上心頭。
一個月前,災情剛開始蔓延時他就已經下令各州開始籌措賑災。
可眼下流民四起,災情愈演愈烈,明擺著是這些大臣屍位素餐,辦事不力。
秦鈺對著他們發火,更多的是憤恨他們的假公濟私。
現在的大夏土地兼並嚴重,秦鈺心裏是清楚的。
朝中的這些重臣也大多都是些家有千頃良田的地主富翁。
可麵對這百年一遇的天災,這些人非但不伸出援手,還要借用手中的權力謀取利益。
這就是秦鈺所不能容忍的。
他不是蕭九,沒有將耕地、糧食均分的魄力,隻能挑出幾個出頭鳥來殺雞儆猴。
隨著一個個人名從秦鈺嘴裏脫口而出,皇城內的禁軍早已去往抄家的路上。
抄家所獲的錢糧一並充入國庫,用於賑災。
隨著秦鈺在朝堂上的大清洗,貪腐的勢頭稍微製住了一些。
可這終究隻是治標不治本,對於滿目瘡痍的大夏來說隻是杯水車薪。
隨著皇帝的屠刀落下,一時間朝廷中的氣氛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反倒是青州一係的官員並沒有受到波及,接二連三的有人被提拔。
現在北境九州全都遭逢旱災,唯有青州災情不算嚴重。
在朝堂上給青州派係官員更多權利,也是指望著賑災時青州能多出些糧食。
可青州終究隻是一隅之地,又哪裏有能力救得了偌大的九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