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在戰鬥中成長

字數:17589   加入書籤

A+A-




    第四章在戰鬥中成長
    當劉聰、劉曜等人耀武揚威陷洛陽、破長安時,石勒在做什麽?在掃清西晉的殘餘勢力,在戰鬥中成長。
    劉曜、王彌攻破洛陽時,石勒率軍再回屯於許昌,掃蕩洛陽東南方的西晉力量。其中最重要的一役,是在蒙城打敗並捉住了西晉王牌戰將苟晞和其盟友王讚。苟晞當年打得石勒屁滾尿流,如今反被擒獲,一反一正之間,顯示了石勒的實力已突飛猛進,已非當年那個到處流竄的暴走小王子。
    出於敬重,石勒任用苟晞為左司馬。隨後,將目光瞄準了一個同屬劉漢政權的重要對手。
    1將計就計除飛豹。
    王彌,漢族,東萊(山東萊州)人,汝南太守王頎之孫,人稱“飛豹”。王彌之王不是王思掏的王,飛豹之豹也不是豹桂蘭的豹,他少時博覽群書,膂力過人,弓馬嫻熟,有梟雄之姿。
    王彌年輕時遊俠洛陽,認識了當時在洛陽做人質的劉淵。前文提到過,劉淵在九曲河濱為其送行時豪飲痛哭,險些被司馬攸所殺,可見,二人早年就已成好基友老鐵,很穩。
    社會一直在折騰王彌,而雄性激素分泌過旺的王彌,也沒停止折騰這個社會。離開洛陽後,306年,東萊一個叫劉伯根的縣令造反,王彌投靠了劉伯根。劉伯根進攻臨淄時,被安北將軍王浚所殺。王彌就自領一軍,聚眾於海島之上,但被兗州刺史、王牌戰將苟晞的弟弟苟純擊敗,被迫逃到長廣山作盜賊。
    亂世出梟雄。307年,王彌與部眾流竄在青州和徐州兩地,幹掉了兩個太守,自稱征東大將軍。西晉當時執政的太傅司馬越,派鞠羨任東萊太守討伐,反被王彌所擊殺。關鍵時刻,又是王牌戰將苟晞出馬,大敗王彌。
    部隊被打散,得重新找棵大樹依傍。王彌想起了當年遊俠洛陽時認識的劉淵。
    得知好基友“飛豹”猛將來投,劉漢國主劉淵自然欣喜萬分,拉著這個當年的老鐵的手不放,當即拜其為鎮東大將軍、青徐二州州牧、都督緣海諸軍事,還給了除王爵之外的最高職稱--東萊公。309年,王彌又被封為侍中、都督青、徐、兗、豫、荊、揚六州諸軍事、征東大將軍、青州牧。
    311年,王彌與劉曜圍攻洛陽,王彌捷足先登,率先入城,因功被劉聰封為大將軍、齊公。
    王彌豺聲豹視、弓馬迅捷、膂力過人,世稱“飛豹”猛將,造反打仗絕對的一把好手。但是,李雲龍身邊還得配個趙剛,一個性如烈火的革命領導人,若無文人謀士時刻提醒中和降火,早晚會把自己燒成灰燼。王彌就不重視文人集團輔佐班子的建設,很快,惡果就顯現了。
    王彌做事兒一味蠻幹,不懂得取舍,居然與劉曜交惡了。交惡的原因,跟錢有關。
    分贓不均。在攻入洛陽城後,諸軍大肆搶掠,因分贓問題王彌與劉曜兩軍起了內訌,動起了手。
    劉曜,可是劉漢政權的嫡係中央軍,皇室成員,豈能隨便得罪?事後,王彌心裏隱隱有些惶恐。怎麽辦?
    前司隸校尉劉暾出了個主意:既然與劉曜結怨,不如先據守青州,那可是你的山東老家,作根據地自保,至少,也能割據青州以成鼎立之勢。
    有道理!王彌頓感醍醐灌頂,立即指令心腹部將曹嶷,選精壯將士組建了一支“山東武裝工作隊”,回青州開辟敵後革命根據地。此處的青州,大體範圍相當於今山東德州市以東、渤海以南、泰山以北一帶地方。
    曹嶷離開王彌,率“山東武工隊”從洛陽出發,一路開掛,經兗州,攻陷汶陽關,越過魯中山區,盡陷齊魯之地,居然趕走了西晉的“山東王”青州刺史苟睎,導致苟睎後被石勒擒獲。
    曹嶷自稱青州刺史,擁兵10萬眾。史載曹嶷在青州站住腳,王彌心裏有了底,打起了兼並石勒的主意。王彌、石勒、劉曜,劉聰手下的三大戰區司令長官,王彌想兼並石勒,有什麽好處?兼並完石勒成為劉聰的眼中釘肉中刺?因此,王彌的起意,背後一定有強有力的勢力撐腰。
    這個勢力,應該就是劉聰本尊。劉曜是本家人,王彌是父親劉淵的老鐵,隻有石勒是個外來戶,且越來越不受控製。劉聰的嫌疑自然應該最大。
    王彌派劉暾到青州聯絡曹嶷,聯絡聯合攻滅石勒事宜。劉暾,雖善於謀略,卻不善於當通訊員,走到東阿時,被石勒所部的遊騎所捕,從其身上搜出了王彌寫給曹嶷的密信。
    見信後,石勒不動聲色的處死了劉暾。
    王彌,此時不知事泄,還設法麻痹忽悠石勒。土匪軍之間相交,不外乎金錢和女人,王彌將攻陷洛陽時搶掠的諸多美女財寶送給石勒。同時還帶給石勒一封信:你連苟晞都捕獲任為己用了,真是ds!苟晞做你的左膀,我做你的右臂,何愁天下不定?
    世界上最可笑的事是,我知道了真相你卻還在說謊。石勒收到信後心中暗笑。
    311年10月的一天,石勒與張賓謀劃後擺了一桌酒席,邀請王彌來赴宴。這宴席自然不是什麽把酒言歡宴,而是鴻門宴、斷頭宴。沒有鬼精的文人輔佐班子的分析提醒,情報工作又沒做好的王彌欣然前往,毫無防備,酒酣時,被石勒親手幹掉。
    飛豹變為廢豹,這樣,石勒先剪除了他逐鹿中原的一大對手。
    王彌與石勒,畢竟同為匈奴漢國大將,石勒幹掉王彌,總得給劉聰一個說法。該怎麽跟劉聰解釋這事兒?
    大將該死的最充分、最無可抗拒的理由,是什麽?謀反。石勒就上報劉聰說王彌欲謀反。
    同級大將謀反,也輪不到你來處決!你以為你是一千多年後的袁崇煥啊!劉聰自然明白其中緣由,怒不可遏,派了一個使臣去詰問石勒(專害公輔,有無君之心)。
    然而,也僅僅是發泄一下情緒而已,劉聰此時已無力駕馭石勒。不久,已投降石勒的西晉名將苟晞、王讚試圖反水,也被石勒處決。
    2樹高千尺得有根
    幹掉王彌後,石勒於311年10月第二次率兵向南方進軍。前麵已有所敘,石勒在311年正月的時候,已攻打過一次南方,可旋即北還。這次再次攻打南方,向南方活動於江淮一帶,後屯兵於葛陂四個月左右,於312年2月再次北還。
    這一圈轉轉打的,令人眼花,目的何在?
    在葛陂四個月期間,石勒曾經興修土木,勸課農耕,臨時任命了地方官征稅派餉,並且製造戰船,準備進攻偏安東南的西晉殘餘勢力,直搗司馬睿的老巢建業(南京)。但為什麽跟上次一樣,再次揮師北上?
    其中緣由,可從劉琨的《與石勒書》中窺見端倪。
    當初石勒被掠賣於茌平時,與母親失散。並州刺史劉琨得知石勒母親及侄兒石虎的下落後,派部下護送他們找到石勒。
    當時的石虎,還是一隻可愛的幼虎,後來,慢慢變成了一隻殺人不眨眼的變態殘忍惡虎,不僅將石勒兒子殺光,自己的兒孫也屠殺殆盡。這點後敘。
    劉琨同時帶給石勒一封信,其中有一段話:你發跡河朔,席卷兗豫,飲馬江淮,折衝漢沔,雖自古名將,未足為諭。所以攻城而不有其民,略地而不有其土?周流天下而無容足之地,百戰百勝而無尺寸之功,將軍豈知其然乎?
    劉琨信中說石勒“飲馬江淮,折衝漢沔”,即兩次向南方進軍,信中提到,石勒雖然所向披靡,可沒有固定的根據地,無根據地和人口,也就無立國之本。
    500多年後,有一個起義軍首領,麾下士兵最多時高達60萬,並且一度占領王朝首都,實現了“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宏願,可以說離接管世界隻有一步之遙,最終卻敗亡,其中最根本的敗因就是沒有建立根據地。這個起義軍首領叫黃巢,曆史上赫赫有名的“衝天大將軍”。
    像蝗群一樣流動的起義者,終歸是一幫盲流子。要想雄霸天下,必須要有穩定的地盤、穩定的後方基地。東江、閩西、鄂豫皖、湘贛邊、井岡山、延安……當年我黨也正是依靠這些穩定的革命根據地,一步步解放了全中國。黃巢鹽販子出身,麾下也無諸葛孔明、張良這樣具有精準戰略眼光的強有力的文人輔佐,寥寥的幾個謀士如尚讓、趙璋之流,終究火候差了些。
    石勒一個羯族人,孫子兵法、隆中對什麽的肯定談不上熟諳,可劉琨送來的這封信,卻相當於直接給他免費送來了一個諸葛孔明牌大錦囊。
    劉琨給石勒這封信的目的,本是勸降,沒想到卻為石勒的霸圖戰略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對石勒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要樹立霸王之業,就必須正確的選擇根據地。
    上次310年10月至311年正月屯兵江西,和這次屯兵葛陂,表明石勒是想以漢沔或江淮之間為根據地的。可是,這是否合適?
    首先,從適用性上來看。江淮和江漢間的氣候水土,北方士兵不能適應,特別是石勒手下的胡族士兵,水土不服造成軍中瘟疫流行,很多士兵病死。石勒在這裏屯兵兩次,均遇到了這種情況。
    其次,從用兵上來看。南方江河多,北方士兵不習水戰,與南方士兵在水上打吃虧不小。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江漢、江淮是逃到南方的西晉遺老遺少政權的門戶所在。俗話說窮寇莫追,石勒兩次來南方,琅邪王司馬睿兩次都集結大軍死命抗擊,部隊在拚命之下迸發出的戰鬥力可想而知。
    中原地區有匈奴劉漢的數支方麵軍,中原大局還未定,犯不著他石勒在此消耗拚命。
    江漢、江淮地區均不可作為據點,那麽目光就隻能瞄向北方了。北方哪裏合適?一次大調研、大學習、大討論活動,決定了石勒的選擇。
    312年2月,南方逢春季大雨,間間斷斷的下了三個月不止,時疫流行,糧草又不濟,石勒軍中餓死、病死者大半。偏安南方的司馬睿又派揚威將軍紀瞻,率南方大軍集結於壽春(安徽壽縣),隨時準備與這幫南犯的羯胡侵略軍拚命。
    軍情緊急,石勒召集部下商討對策。
    曆史上,幾乎所有的生死存亡的戰前會議,與會者都會分成投降派、死守派、主戰派三派。這次也不例外。
    投降派:右長史刁膺,他主張投降南方的司馬睿,等司馬睿退兵後,再圖他計。
    長史,秘書長,文科生右傾投降主義者多,一如當年赤壁之戰前勸孫權投降的張昭之流,也如當今的中國足球隊。聽君一席話,如同一席廢話,石勒聽後笑了笑,懶得應答。
    死守派:中堅將軍夔安,石勒起家的最初的八騎之一,絕對的死黨,建議把軍營移到高地避水,堅決死守。
    中堅將軍,防守意識根深蒂固,跟意大利足球隊一樣。石勒聽後,笑他保守。
    主戰派:支雄,石勒起家的最初的八騎之一,孔萇,石勒起家的後十騎之一,也都是石勒的死黨。兩人連同三十多員將官建議,趁紀瞻的大軍立足未穩時,他們各領敢死隊三百人,分路乘船夜登壽州城,搞個閃電突襲,然後在今年破丹陽,定江南,活捉司馬睿。
    這是一幫膽汁質人群,左傾冒險主義,如果戰有把握的話我早就出戰了。石勒不讚同盲動,但對這種荷蘭足球隊式的進攻精神表示讚賞,各賜予支雄、孔萇鎧馬一匹,以嘉其勇。
    諸將提的這些計劃,不是左傾就是右傾,大帳中還有一個人一直不說話。他知道,石勒最後肯定會征求他的意見。因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的版權擁有人,就是他祖宗。
    此人就是漢人張賓,張良的後代。果然,石勒最後把目光掃在張賓的臉上:你看我們該怎麽辦?
    張賓胸有成竹,首先指出不能投降,這點已是大家的共識,不需解釋。然後指出進軍江淮的錯誤,原因同前文分析。最後指出:如果退軍,晉南方軍隊不會追擊,因為司馬睿本來就是想偏安南方,把人趕走就行了。我們的根據地,在北方。
    分析一下北方各地的形勢,關中、並州、幽州均有西晉比較強勁的殘餘勢力,匈奴劉漢的其他方麵軍也均對這些地方虎視眈眈,不適合我們立足。因此,我們要去的地方隻有一個。
    鄴。鄴城,故址在今河北邯鄲市臨漳縣西,地勢險要,有三台之固,西接平陽,四塞山河,有喉衿之勢。若北據鄴城,定能據勢爭天下。
    一席言畢,全場鴉雀無聲。沉默,代表讚同,代表敬佩,也代表對自己短視的反思。
    鄴,原為東漢末年冀州治所,河北平原統治中心。韓馥、袁紹前後為州牧居地。204年,曹操破袁氏殘餘勢力,領冀州牧,即以鄴為根據地經營河北,繼而為丞相、魏公、魏王。東漢名義上的都城在許昌,實際政治中心是鄴城。自此之後,鄴城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富庶繁盛的大都市之一。除曹魏外,後趙、前燕、東魏、北齊先後在此建都。
    石勒依張賓之計,回軍北上,一鼓作氣長驅至鄴。鄴城守將拚死抵抗,一時難於攻下,剛剛恢複軍力的石勒不敢在此長期消耗。
    又是張賓,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b計劃:邯鄲(河北邯鄲市西南)、襄國(河北邢台市西南),趙之舊都,依山憑險。可選擇這兩個地方作為根據地,然後派兵四處擴張,再圖鄴城。
    石勒欣然應允,進占襄國,以此為據點,分兵攻取了冀州的幾個郡縣,搶奪軍糧物資等送到襄國,算是站穩了腳。
    此時,石勒名義上還是匈奴劉漢政權的屬將,這麽大一支方麵軍從南到北的活動,不給上司報告一下,有點說不過去。
    石勒給名義上的上司劉聰上表,報告了自己的思想政治狀況,自然還是與劉漢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然後又報告了自己軍隊的活動情況。
    劉聰回信,對石勒為匈奴漢國開疆擴土的行為表示讚賞,對取得豐碩戰果予以表彰,並希望石勒再接再厲,為漢國再立功勳,以優異的成績迎接匈奴漢國建國9周年慶祝大會的勝利召開。
    光口頭表揚不行,還得來點實際的,劉聰還加封石勒為都督冀、幽並營四州諸軍事、冀州牧、上黨郡公。反正你要占那地方,我就封你當那個地方的話事人行了,相當於普大帝封卡德羅夫為基輔市市長,一筆無本買賣,你好我好大家好。
    3攻滅幽並二州
    石勒占據了襄國,相當於與一個惡漢做起了鄰居。
    西晉的幽州刺史王浚。王浚,早就將河北大地視為禁臠,側塌哪容他人酣睡?312年12月,王浚組建部隊進攻襄國,主帥,是自己的鮮卑族外孫。
    段疾陸眷,王浚的盟友兼女婿段務勿塵之子。段疾陸眷攜大將段末波,率5萬鮮卑鐵騎風卷殘雲,一路殺到襄國城下。
    鮮卑鐵騎的彪悍戰鬥力,令所有人膽戰心驚。實力決定打仗方式,城外,段疾陸眷毫不掩飾主動進攻的意圖,公然大造攻城工具。石勒憂心忡忡:要不,咱們全部出城,與鮮卑人決一死戰?
    無人應答,如同當年麵對拒水斷橋的張飛的曹軍,全都怯陣。不要害怕麵對風險,害怕,才是最大的風險。
    有困難找張賓。張賓不僅是個優秀的戰略家,戰術方麵也玩兒的挺溜:鮮卑人最強悍的部隊,是段疾陸眷堂弟段末波部,可趁段疾陸眷全心全意攻城時,我軍從暗門衝出去,全力衝擊段末波的軍帳,可一戰定乾坤。
    對,這叫攻其不備。城外,段疾陸眷已發動全麵攻城,鮮卑人心思全放在城門哪天可攻陷上,從未想過防守之事。石勒,趁機命大將孔萇率一幫敢死隊員,從暗門殺出,直撲段末波軍帳。
    段末波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然而,這名鮮卑硬漢的戰鬥力驚人的強悍,麵對偷襲,短暫的慌亂後,回身接戰,居然越戰越勇,將孔萇的敢死隊又生生給摁回了城裏。
    敢死隊被摁回,說明還是不敢死,張賓的戰術計劃要落空?看似是。但,戰場形勢千變萬化,戰機稍縱即逝,又會隨時產生。這次,上天給石勒送來了一個絕好的戰機。
    這個戰機是,段末波被關在城門裏了。
    怎麽回事兒?段末波勇猛過度,把孔萇的敢死隊摁回城內,自己殺得性起,居然單槍匹馬的也追殺進了城裏。這下好了,城門一關,段末波成了短路波。
    老王小時候跟小朋友在外幹架,占上風打的小朋友直往家裏逃時,也知道追到人家門口就不能再追了,因為明白,追進門去指定挨捶。電影《八佰》裏有個場景:日軍攻擊四行倉庫,一小隊日軍衝進倉庫,倉庫門突然放下,勇士們關門打狗,一陣亂槍,全殲入庫日軍,令觀眾大呼過癮。真正的史實?
    真正的史實,正好相反:1937年的“八一三淞滬會戰”,進攻日本海軍駐上海虹口的司令部,立誌將日寇趕下黃浦江。日軍司令部位於十字路口的堡壘型建築中,建築呈口子型,中間是2200平米的操場,可同時容納千人。周圍配備了營房和倉庫,建築的塔頂架設了多門重型火炮,可謂密不透風,易守難攻。擔任主攻的張治中將軍的88師雖然號稱德械師,裝備不過是體現在鋼盔和輕武器上,重武器嚴重缺乏,麵對日軍司令部800厘米鋼筋混凝土外牆,火力不足,始終攻擊不下。8月15日淩晨,88師先頭部隊的一個營一個排突破東江灣路,奮勇衝進日軍海軍司令部大門,與大部隊脫離,被日軍關閉電動門堵在司令部內。半個小時後,勇士們全部壯烈殉國,令人淚目。
    與大部隊脫離被圍,是最危險的戰境,何況是單槍匹馬。段末波被俘,鮮卑騎兵不可戰勝的神話,就此被石勒打破。諸將紛紛要求將段末波斬首示眾,為死去的將士們報仇雪恨。
    而石勒,現已不是一個動輒喊打喊殺的莽夫,早已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戰略家:遼西鮮卑與我們素無怨仇,隻是被王浚所驅使。犯不著為殺掉段末波一人而結怨鮮卑,如果將他放還,鮮卑必將感激我,王浚也就指揮不動他們了(必深德我,不複為浚用矣)。
    石勒隨即與段氏講和,答應放還段末波。段疾陸眷感激涕零,更送了馬匹和金銀作為禮品,與石勒結盟。為表示誠意,石勒特意派侄子石虎去鮮卑軍營,與段疾陸眷結拜為兄弟,搖身一變成了人家老叔。同時,在襄國城內大擺宴席,舉辦送還段末波儀式。
    幾杯濁酒下肚,本以為難逃一死的段末波情緒一高漲,直接給石勒跪下咣咣連磕數個響頭,拜為幹爹。
    段氏鮮卑內部從此開始分化:段疾陸眷、堂弟段末波倒向石勒,而段疾陸眷的弟弟段匹磾、段文鴦仍然效命於晉朝,聽命於姥爺王浚。
    萬事俱備。313年4月,石勒派侄子石虎率軍攻克鄴城,終於取得了這個至關重要的城市根據地、戰略cbd。
    其間,在擊潰一股流民土匪軍時,石勒準備坑殺降卒,偶然間發現俘虜中有個人,極其麵熟。仔細查看之下,不禁極為激動,當即下馬拉著此人的手,痛哭流涕:今日與君相遇,難道是上天的安排?
    此人,正是石勒當年的救命恩公,郭敬。石勒當即下令赦免全部降卒,封郭敬為上將軍,將投降的流民撥歸他統領。
    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滴水應報之以湧泉。無論漢人還是胡人,這是人應有的根本的人味兒。這些即將喪命的降卒,也如當年逃命的石勒一樣,因郭敬的存在而得以活命。
    郭敬,當年救了瀕死的石勒,現在又救了這幫將死的降卒,真堪稱行走的免死金牌。不知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傳》中“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大俠郭靖的名字,創意有沒有這個郭敬的影子。
    先取襄國,現在又占據了鄴城,石勒在河北的根據地日益穩固。此時,他在西晉方麵的主要對手,就剩兩個了。
    幽並二刺史。
    前文已有所敘,幽州刺史王浚與並州刺史劉琨,矛盾重重。王浚不顧國家大局,為與劉琨爭奪冀州,殺害劉琨部將劉希。攻破劉希後,王浚打算消除石勒這個日益成長的心腹大患,遂聯合段氏鮮卑一同主動進攻。
    王浚選擇的鮮卑盟友,還是外孫段疾陸眷。但式,段疾陸眷已倒向了石勒,不遵王浚號令。王浚最堅靠的盟友段部鮮卑人開始倒戈,情況不妙。
    更不妙的是,幽州一代遇上了旱災。旱災和蝗禍,是古代對生產力破壞最大的兩大自然災害。更可怕的是,大旱與蝗災就像一對孿生姐妹,大旱之後必有蝗災。因為,幹燥的環境更利於蝗蟲繁殖生長,而幹旱下植物含水量降低,蝗蟲要想取得充足的水分就必須使勁吃,導致蛋白質充足、身體更加強健,身體強健了繁殖量就高,吃盡植物後露出的幹燥土壤,又為蝗蟲提供了越來越廣的繁殖空間,就此形成惡性循環。
    旱災、蝗災、段部鮮卑背叛,再加上王浚為政苛暴,將吏又貪汙殘忍,內部離心離德,勝利的天平在向石勒傾斜。
    然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畢竟,王浚作為西晉北方第一大軍閥,還是有不容忽視的軍事實力的。力敵不如智取,石勒詢問張賓意見。這位漢人軍師把漢典之學翻遍後,幫助石勒製訂並執行了分兩步走消滅王浚的計劃。
    第一步,卑而驕之,佚而勞之--《孫子兵法》
    石勒派使者攜帶了大量珍寶財物,並呈送表文,推尊王浚為天子,自願稱臣。王浚混跡江湖多年,也不是那麽好忽悠:石勒也是一代梟雄,現在怎麽突然提出要歸順?
    收下禮品,派人去石勒駐地考察。
    石勒將強壯的士兵和高頭大馬統統藏起來,留下些老弱病殘和瘦骨嶙峋的劣馬,偽裝成主力列隊給使者檢閱。王浚令使者回贈石勒一把白玉柄的拂塵,這下引的石勒演技大爆發,他將拂塵掛在正堂之上,早晚跪拜:我沒見過大帥,見大帥賞賜就如見大帥一樣恭敬。
    演技很浮誇,但王浚很受用。
    第二步,遠交而近攻--《戰國策秦策三》。
    石勒派使者送信給並州刺史劉琨,說過去得罪於晉朝,現在王浚有不臣之心,我們要討伐王浚來贖罪。
    文藝青年,往往感性認識大於理性認識,劉琨也被個人恩怨衝昏了頭腦,不再助力王浚,還給予石勒進軍便利。
    一切準備就緒。
    314年3月,石勒屯兵易水,稱要以臣之禮見王浚。部將孫緯懷疑石勒有詐,跑來報告王浚,要求出兵攻擊。王浚不信,通知石勒直接前來,部將紛紛勸阻,王浚表示很不耐煩,你們一個個的圖樣圖森破。
    幽州城門大開,黃泉之路的大門也就此對王浚打開。石勒親率精銳騎兵,毫不費力的迅速馳入幽州城,襲殺王浚。
    現在流的淚,就是當初腦子進的水。西晉帝國北方最大的軍閥王浚,就這樣被戲劇性的幹掉,首級被送給劉聰,手下精兵萬人也被石勒一並除掉。
    滅掉王浚,西晉在北方能稱為石勒的對手的,就剩並州刺史劉琨了。
    劉琨,自東瀛公司馬騰離開並州繼任刺史後,雖有一定的聲望和影響,可畢竟力量有限,他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同盟者。
    王浚的同盟者是其女婿段氏鮮卑的段務勿塵,劉琨也把目光投向了鮮卑人,他的結盟對象是拓跋鮮卑的拓跋猗盧。
    王浚與段部鮮卑人結盟的代價,是其如花似玉的女兒。王浚送大家閨秀,劉琨無大家閨秀可送,隻能送小家碧玉。他把一塊價值連城的碧玉,送給了鮮卑拓跋猗盧的兒子拓跋六修。
    拿人錢財,替人消災,拓跋六修也確實替劉琨好好打了幾仗。然而,這種以利益交換為基礎的聯盟怎能長久牢固?拓跋六修不知從哪裏得知,劉琨的牙門刑延也有一款相同的美玉。
    好玉成雙,湊成一對豈不更好、更值錢?拿來吧。強者從來就是開口就要,強取豪奪。
    刑延苦不堪言:我的那一塊早就送給上司劉琨了,大王你那塊,可能就是。
    拓跋六修嘿嘿冷笑,你這糊弄鬼呢。立即派人抓走刑延的妻兒,刑訊逼玉。這可是亂世,最灑脫的是打工仔們,隨時可跳槽。刑延忍無可忍,直接率軍投奔了劉琨的敵人劉聰,轉而攻擊並州。
    這樣的聯盟怎能有戰鬥力?316冬,石勒進攻沾城(山西昔陽縣西南),劉琨命鮮卑拓跋猗盧的部將姬澹率軍抵抗,劉琨率軍後援,結果,姬澹大敗,奔於代郡(山西大同市東)。
    關鍵時刻,後院又起火了,漢奸出現--劉琨部下,留守並州的長史李弘,獻出並州投降於石勒。
    丟了根據地大本營,拓跋鮮卑也已然靠不住,劉琨隻好隻身投奔鮮卑首領段匹磾。
    至此,幽、冀、並的西晉勢力基本上被石勒肅清。這為316年劉曜最後攻陷長安,滅亡西晉,創造了條件。
    國雖已破,可西晉帝國的忠實擁躉劉琨,還在做最後的努力。
    317年,劉琨聯合段部鮮卑親晉朝的軍隊討伐石勒,因段部鮮卑內部不和而流產。318年,段部鮮卑內鬥,劉琨被段匹磾懷疑會支持段末波而投入牢中,次年6月22日被縊殺,時年48歲。
    段匹磾見風使舵謀害晉朝官員?非也。一個最有力的證據是,段匹磾至死都是晉朝的小迷弟。段匹磾被段末波和石勒連續攻擊後投降石勒,後卻在石趙境內身穿晉朝朝服,持晉節,遊說附近的豪強及投降的段氏鮮卑,搞反羯複晉串聯活動。事情敗露後,與弟弟段文鴦一起被殺,此時距離其殺害劉琨僅3年。
    他殺劉琨,應是亂世下的不安全感使然。這也難怪,亂世之下,司馬皇室之間互戕、地方軍閥之間火並,結盟、背盟比脫褲子還快,城頭大王旗日夜變幻,誰能有安全感?缺乏安全感的人,要不自我封閉,要不就對外攻擊,很難能以平和之態處世,看看半島上那個小胖子就知道了。
    至於文藝青年劉琨,在落難時還天真的相信所謂的朋友。在肉換肉,酒換酒的年代,如果還相信所謂的朋友,那說明你對朋友這倆字有什麽誤解。當你身處黑暗時,連影子都會離開你。劉琨受刑前,在獄中寫下了那篇托意非常、擄暢幽憤的詩歌--《重贈盧諶》。
    盧諶,劉琨的僚屬。此詩前半段表達了對晉室的忠誠,引用了薑尚、管仲、陳平、鄧禹等人的典故激勵盧諶,並期望他營救自己。後半段描述了自己壯誌未酬的心情,其中“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成為千古名句。
    劉琨是個出色的家、作曲家,甚至是個品德高尚的人,但他不是一個出色的軍閥。曆史從來隻會同情勝利者,而劉琨隻能無奈的用生命做代價詮釋了這句古老的格言。他的犧牲,相當於西晉最後的一點種子也被碾碎,西晉,也徹底成為曆史。
    317年,琅琊王司馬睿在琅玡王氏著名代表王導的建議下,在王氏及南方各大士族的支持下,於建康(南京)稱帝,是為晉元帝,史稱東晉。漢人政權從此憑著長江天險,偏安江南。
    4忽悠憤青北伐名將
    永嘉之亂、中原陸沉之際,晉有兩個堅定的亂世逆行者,聞雞起舞、中流擊楫,一個是劉琨,另一個就是祖逖。
    劉琨與祖逖,起舞雞鳴晨。
    雖有匡濟心,終為樂禍人。
    ---《避地司空原言懷》,唐,李白
    當石勒攻滅並州,劉琨逃亡的時候,他聞雞起舞的舞伴祖逖,在幹什麽呢?
    他在與石勒握手言和、和平共處。結果是,劉琨被滅後,祖逖的一百多族人也被石勒一次性斬殺,滅族。
    一代北伐名將,如何走到如此天真又悲慘的一步?
    北伐,從南往北打,戰線拉長,必須要有充足的後勤保障,也就是要有錢糧。
    東晉朝廷對祖逖的北伐是支持的。可草台領導班子剛搭建不久,皇帝家也沒有餘糧。撥給北伐大軍的,隻有千餘人的口糧、三千匹布,剩下的裝備?祖逖你自己想辦法去吧,包括兵源和武器。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司馬睿封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算是給了點政策。但不用說豫州刺史,就是封梁王,沒地,沒人口,目前也隻是空掛。
    困難重重,毅然義無反顧。祖逖招募了流民兩千多人,稍加操練,即自京口渡江北上,中流拔劍擊楫,“祖逖不能清中原而複濟者,有如大江”。慷慨激昂,感染力極強,眾人均熱血沸騰。
    渡江後,暫住淮陰。祖逖下船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人支起了數個大爐子。幹什麽?
    叮叮當當的冶鐵,鑄造兵器。連兵器都得自己打造,與亂世起事的流民何異?
    在北伐前給司馬睿的上書中,祖逖信心滿滿:北方淪陷是八王之亂內耗造成的,中原人民在翹首以待朝廷派來的有名望的統帥,隻要統帥振臂一呼,中原豪傑必望風歸順,屆時收複中原將如拾草芥。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宣傳牌打出去了,別說中原豪傑望風歸附,就是流民,好說歹說也隻來了兩千多,大部分還是衝著軍隊夥食來的。
    為什麽?因為人性。
    北方的流民們,已或大或小的抱團自成體係,而且,也都有了各種各樣的封號。譬如,流民帥張平,頭銜就是豫州刺史,眼熟?對,跟祖逖的一模一樣。
    你是豫州刺史,我也是,為什麽要投奔你?我單幹求富貴它不香嗎?
    不僅如此,有些流民帥,如樊雅,半夜還偷襲祖逖,試圖吞並這支不像正規軍的正規軍。
    你想破罐子破摔,沒人攔著你。你想出人頭地,那攔著你的人可多了。這,就是人性。這,就是祖逖北伐所處的環境。
    祖逖隻好費時費力一個一個的收拾掉這些流民團,算是在河南站住了腳跟,打通了北伐的通道。這時,祖逖才真正成為豫州刺史。
    祖逖再接再厲,連連獲勝,石勒坐不住了。
    祖逖北伐時,正是石勒稱趙王的第二年。後趙建立初期,強敵環伺,具體有五股力量:
    1、前趙的劉曜,在長安虎視眈眈。
    2、漢人東晉政權,雖偏居江南,但一直有祖逖等熱血戰將圖謀北伐。
    3、王彌的部將曹嶷盤踞山東,試圖裂土稱王。
    4、一幹鮮卑人,包括段氏、代北拓跋氏、遼西慕容氏等。
    5、張軌家族,世代鎮守涼州,史稱前涼。
    強敵環伺,就得一個一個來,或遠交近攻,或遠近都攻。石勒選擇了前者
    憤青的力量是可怕的,立誌打回老家的漢族憤青的力量,更是無敵的。祖逖渡江北伐,連戰連捷,“黃河以南,盡為晉土”,兵鋒直指石勒的大本營--河北。
    感受到憤青力量的可怖後,越來越油滑的石勒,改變了對付祖逖的方式—改用糖衣炮彈。
    且看這個炮彈上麵所裹糖衣的熬製過程。
    祖逖本是北方士族,祖墳在幽州地界。石勒下令手下將幽州的祖氏祖墳修好,派專人好生看護。
    祖逖的一個部將叛變投降石勒,石勒直接將此人砍了,把腦袋送給祖逖:叛臣逃吏,咱倆都討厭(價值觀相同)。
    這個倒黴蛋投降的可真不是時候,四九年加入國民黨,自己往槍口上撞。
    憤青,往往是感性的。祖逖被糖衣炮彈轟的暫時有點眩暈。接著,第二波糖衣炮彈又打過來了。
    石勒親自給祖逖寫了一封信,要求雙方互通使者、互市。
    互市貿易,這對後勤供給困難的祖逖無疑誘惑力極大。貿易結果,“收利十倍,於是公私豐贍,士馬日滋”。
    祖逖徹底被石勒的“人格魅力”征服,回饋的結果是,凡是北方逃過來的人,祖逖不再接收(逖皆不納)。東晉與後趙的“邊境之間,稍得休息”。
    慷慨激昂之輩,往往感性,容易被奸詐之人利用。石勒穩住祖逖,才能騰出手來除掉了幽州、並州二刺史,王浚和劉琨。
    正在此時,東晉突然下了一道耐人尋味的任命。司馬睿派戴淵為都督司兗豫並雍冀六州諸軍事,司州刺史,坐鎮合肥,節製祖逖。
    戴淵,字若思,江南名士。說是名士,是因為此人孝廉出身,風姿俊朗,書法卓絕,張懷瑾所作《書估》將其書法列入四等。此人軍事能力如何?看履曆。戴司令在上任前,任過高級秘書散騎常侍,禦林軍統領中護軍,大部分履曆是在皇帝司馬睿身邊工作,幾乎沒帶兵打過仗。這次任命,意味著什麽?
    一是,祖逖與石勒關係曖昧,東晉朝廷坐不了。
    二是,祖逖出發前軍隊未成規模,如今發展良好,成為東晉帝國除劉琨、王敦之外的第三大軍事集團。如今,劉琨敗死,祖逖北伐,南方王敦的軍事集團獨大,司馬睿能坐的住?關於“王與馬,共天下”的由來及其中的微妙關係,後文會有專述。
    攘外必先安內。司馬睿需要控製祖逖的這支北伐軍,來製約南方的軍閥。
    然而,中央的這次任命,祖逖卻顯然深受打擊。不被理解也就罷了,我自己招兵買馬、打造兵器、籌措錢糧、保證後勤。不被信任卻最傷人,一個寸功未立的人成了自己的頂頭上司,還有監視的意圖。
    祖逖“意甚怏怏,感激發病”。
    人在焦慮脆弱之時,容易產生“關係妄想”,患者堅信周圍環境的各種變化和一些本來與他不相幹的事物,都與他有關係。
    祖逖養病中,術士觀天象,“妖星見於豫州之分”,“將亡一豫州大將”。亡誰?戴淵新官上任,意氣風發,自己病重臥床,不是我祖逖是誰?
    焦慮、憤懣、絕望之下,一代北伐名將,將星隕落,發病而亡,年55歲。
    祖逖病死後,石勒馬上撕下麵具、露出獠牙,派兵攻取了河南大片土地。若幹年後,祖逖之弟祖約在南朝叛亂不成,率領全族人,投奔給他們家修過祖墳的石勒。
    當年給你們家修祖墳,現在再給你們家修座墳。石勒把祖家一百多口人押到集市上,一次性斬絕。
    當一個胡人不唱歌跳舞、烤羊肉串,而看上兵法的時候,很可怕。
    在劉曜等漢軍大將陷洛陽、破長安時,石勒“高築牆、緩稱王”,韜光養晦,暗中積蓄自己的力量。
    一個強大的白種人建立的帝國,將誕生於中國北方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