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淫亂、殺戮,在繼續

字數:10495   加入書籤

A+A-




                      第四章&nbp;、殺戮,在繼續
    高洋死後,兒子高殷繼承大統,高洋的皇後李祖娥成了皇太後,高洋的母親婁昭君成了太皇太後。開封王楊愔、平秦王高歸彥、鄭子默、燕子獻等輔政。
    開封王楊愔,出身著名的弘農華陰楊氏,楊堅的同族。風度深敏,言論高雅,深為高歡所倚重。婁昭君也把自己的親生女兒太原長公主,原東魏元善見皇後,嫁給了他。
    所以,楊愔是高歡和婁昭君的女婿,高澄和高洋的妹夫。高澄被蘭京等幾個廚子刺殺時,楊愔就在現場,其連滾帶爬的狼狽出逃,靴子都跑丟了。
    畢竟是文官,瑕不掩瑜,高洋平叛後,仍對其信任有加。
    楊愔深為感動,為不負高洋托孤之重,衷心輔佐高殷。
    高殷年少,常山王高演、長廣王高湛身為皇叔,威望素著,顯然對少主是個威脅。楊愔責任感一上腦,準備替少主消除掉這兩個大的隱患。
    560年2月,侍中宋欽道麵奏皇帝高殷,建議將二王調出鄴城,加強皇權。高殷命其與楊愔商量。
    商量什麽商量,宋欽道的上奏,應該就是楊愔本人主使的。他的意見是,將二王外放為刺史。
    楊愔做了決定,可感覺不踏實,高殷年少懦弱,若下不了決心,一切白搭。於是,他決定向一個人求助。
    太後李祖娥。為了自己兒子的千秋大業,李祖娥當然支持。太後,在中國封建社會,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甚至可以廢除皇位。北魏的獻文帝拓跋弘,不惜在17歲上就退位,變成太上皇,為的就是將馮太後變為太皇太後,以變相削掉其幹政的權力。
    然而,此時的北齊,太後的勢力明顯弱於太皇太後,因為,太皇太後可是高歡的發妻婁昭君。
    楊愔向皇太後李祖娥建議,將二王派出京城為刺史,遠離中央權力中樞,這件本來異常機密之事,然而,居然被婁昭君知道了。
    問題,出在一個女人身上。
    李昌儀。對,就是高敖曹的嫂子、高仲密的妻子,被高澄調戲、引發東西魏邙山大戰,後又被高澄俘虜強納為侍妾的那個傳奇的李昌儀。
    李祖娥是李昌儀同族的姑姑,二人同處狼窩一樣的北齊皇宮,抱團取暖,異常親密。李祖娥將兒子高殷寫給她的、計劃調離高演和高湛的書信給侄女李昌儀看了。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李昌儀將該消息一字不漏的密報給了婆婆婁昭君。一個被高澄先調戲後強納的小妾,居然掂量不清血緣親情和裙帶關係的輕重,令人費解。
    皇太後李祖娥是漢人,太皇太後婁昭君是鮮卑人,婁昭君聽到李祖娥想把自己的兩個兒子調離,大怒豈能讓我們母子受這漢家女人的擺布!
    這場權力鬥爭已上升到漢胡之爭,高歸彥、賀拔仁、斛律金等胡人大臣也都支持太皇太後。
    一場流血衝突不可避免。
    楊愔不是沒預感到危機,為了緩和矛盾,他任命高湛為並州刺史,而將高演留在朝中,搞了個折中。
    560年的某日,二王在尚書省大宴百官,邀請楊愔參加。楊愔的副手大臣鄭頤勸其不要赴宴,楊愔執意前行,“我等忠心體國,常山王拜職豈有不到之理!你怎會有如此憂慮?”
    宴席時,高湛端杯起身,每人敬酒兩杯。當到楊愔座前時,高湛連叫兩遍拿酒來?為什麽不拿?
    為什麽不拿?刀斧手們從屏風後一擁而出,將楊愔及其親信盡數拿下。
    原來,這是暗號。
    楊愔大叫諸王謀反,想謀殺忠臣嗎?我等尊天子削諸侯,忠心為國,何罪隻有?!
    畢竟是自己的妹夫,再加上楊愔最終隻將高湛派出外地任職,被留在中央工作的高演為楊愔求情。
    一邊去!高湛粗魯的拒絕了高演,命人當場毆打。一時拳腳相加、棍棒亂擊,楊愔的一隻眼珠被打出。燕子獻奮力逃出尚書省,又被斛律光擒回。
    高湛、高演、高歸彥、賀拔仁、斛律光押著奄奄一息的楊愔等人闖入皇宮,來到昭陽殿。婁昭君已在大殿落座,應該是對事件的發生早心知肚明。皇帝高殷與皇後李祖娥在側侍立,一臉惶恐。
    高演叩頭臣與陛下骨肉至親,楊愔等人專斷朝政,為禍已久。臣與高湛、賀拔仁等以國事為重,已把楊愔等人拿下。臣擅自專斷,罪該萬死。
    高殷時年15歲,看著跪在地上的叔叔,再看看血流滿麵、一隻眼珠還在眼眶外的姑父楊愔,沉默不語。
    婁昭君看著女婿楊愔,有些心疼,但骨肉至親與親戚還是不一樣的,她轉頭斥責高殷這些人心懷叛逆,想殺我兩個兒子,再來殺我,你為何縱容他們!
    訓皇帝跟訓孫子似的,當然,這個皇帝真是她孫子。
    高殷依然不語。婁昭君轉而大罵李祖娥怎能讓我母子受你這個漢人老婦的擺布!
    李祖娥,這個法定的太後,不得不趕緊給婁昭君這個太皇太後跪下請罪。
    殿下,高演仍長跪不起,婁昭君大罵孫子還不把你叔叔扶起來。
    高殷這才開口我為了叔叔尚且不惜天子之位,何況這些漢人。隻要饒了侄兒性命,侄兒自下殿去,這些人任由叔父處置。
    楊愔頓時萬念俱灰。
    誰當皇帝,是人家帝王的家事,你摻和什麽?縱你才華蓋世、赤膽忠心,終究是個外人,哪怕你做了人家的女婿。
    楊愔最終被處斬,年49歲。
    畢竟是自己的女婿,楊愔下葬時,婁昭君大哭,親自將黃金做的假眼珠放在楊愔的眼眶裏。並下令不得問罪他的家屬。569年,後主高緯追贈楊愔為司空,司空,恰如其分。
    15歲的高殷被廢為濟南王,次年,即561年,被六叔高演滅絕。原皇太後李祖娥遷居昭信宮。
    高演僅僅做了兩年皇帝,就在一次狩獵中墜馬重傷,臨死前,想到自己的兒子年幼,不是當皇帝的料,上了台也不一定保住命。高演歎口氣,決定把皇位傳給弟弟高湛,條件是,保全自己的妻小。
    你幹過的事還不讓別人幹?哪有這等好事。
    高演的兒子高百年還是被殺,高湛繼承大統,即北齊武成帝。高湛立妃胡氏為皇後,子高緯為皇太子。
    胡氏由長廣王妃提職為皇後,職位是晉升了,可她的寢宮卻時常是空著的,因為他老公高湛,正睡在嫂嫂李祖娥的昭信宮裏。
    李祖娥鑒於叔嫂名份,是極力拒絕高湛的非份要求的,然而,高湛一句話,就讓她放棄了抵抗。
    你還想不想讓你兒子活命?
    高殷被殺,李祖娥隻剩下最後一個兒子高紹德,如何敢不屈從?沒多久,李祖娥就懷孕了,李祖娥又驚又羞,整日閉門不出。
    兒子高紹德無法體諒母親的苦衷,站在宮門外大聲叫罵,“你整天躲躲藏藏的不肯出來見我,我知道你肚子被人搞大了!”。
    李祖娥淚流滿麵。
    這個女嬰出生很快夭折了,夭折的原因,可以從高湛瘋狂的舉動上得出答案。
    高湛聽到女兒夭折的消息,暴怒,他馬上叫人把侄子高紹德押到昭信宮來,當著李祖娥的麵狂叫,“你敢殺我的女兒,我就殺你的兒子!”
    然後高湛又大罵高紹德“當年你父親(高洋)打我時,你竟不來救我!”罵完當場用刀柄、刀環把高紹德活活打死,並把李祖娥打個半死,裝進袋子丟進臭水溝裏。
    好心的宮女們把李祖娥撈出,送進妙勝寺出家為尼。好在這個可憐的女人壽命很長,比北齊的壽命還長,一直活到了隋朝。
    瘋子皇帝高洋,殘存的一點理智親情,換來了妻兒的悲慘下場。
    北齊武成帝高湛奸淫嫂子,自己的老婆胡皇後也沒閑著。胡皇後的男寵叫和士開,高湛的親信隨從。
    和士開的祖先是西域胡人,本來姓素和氏,來到中原做生意,後改為和氏。和士開的父親和安在東魏時做中書舍人,某日,東魏孝靜帝曾在夜間和大臣們商討大事,突然命和安去幹一件奇怪的事。
    他讓和安去看一下北鬥七星鬥柄所指的方向。
    皇帝讓和安去看北鬥星,可不是讓他做《人民的名義》裏的孫連城,而是隱含著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一項足以令和安膽戰心驚的政治任務。
    北鬥所指方向代表什麽?代表皇位所在。當時,東魏朝政由高歡把持,世人皆知高歡常有稱帝之意,東魏孝靜帝讓和安去窺探北鬥所指方向,意圖不言而喻。
    和安,一名胡人,卻無師自通的掌握了漢人的厚黑學知識,回複孝靜帝臣是西域人,不識北鬥星。
    高歡聽說此事,大為讚賞,先任命和安為黃門侍郎,後來又升其為儀州刺史。
    和士開原是高湛的開府行參軍,職位不高。人要想混入一個高層圈子,主要是靠自身實力,隻有自身實力與圈內人差不多,才有資格被圈子裏的人所接納。若沒有實力,還可以憑借另一途徑入圈。
    興趣。水滸傳裏的高俅,原本隻是個街頭的無賴小混混,隻因踢得一手好球,深得愛球的宋徽宗的喜愛,竟然當上了參謀總長(太尉)。在興趣麵前,不同層次的人就會失去界限感,無論出身高低貴賤,隻要興趣相投,實力差異也不能阻止這種融合。當今社會,很多業務稀鬆拉跨,但陪領導打乒乓球、打撲克的人反而比在一線埋頭苦幹業務的人提拔的快,就是這個道理。
    和士開就是這種人,才能二字與他根本不沾邊,卻突然飛黃騰達,因為他掌握了一門遊戲技能,高湛癡愛的遊戲。
    握槊。高湛特別喜好這種名叫握槊的遊戲,和士開對此非常擅長,加上善於諂媚,日益受到高湛的親寵。君臣曾有對話
    和士開殿下您不是天人,而是天帝。
    高湛回答卿也不是世人,而是世神。
    高湛的這個“世神”,很快就把手伸到了他老婆身上。他利用與胡皇後參加握槊遊戲的機會,與其勾勾搭搭,後來直接半公開通奸。
    高澄的長子、河南王高孝瑜,與叔叔高湛年齡相仿,二人自小感情甚篤,長大後,高孝瑜還參與了高湛對大臣楊愔的謀殺。
    鑒於此,高孝瑜自覺有責任對高湛的家事盡一份力,他勸胡皇後不應該和做臣子的和士開一起握槊。
    最怕的就是你自己感覺有責任,自我感動,別人卻不領情。公開被揭短,胡皇後豈能領情?令和士開在高湛麵前告了高孝瑜一狀。
    帽子上有了春天的顏色的男人,往往有一種奇怪又微妙的心理--自己知道行,別人好心告訴他,他反而會遷怒告訴的人。
    公元563年,在太子高緯的結婚宴會上,高湛繃著臉看著高孝瑜,越看越不順眼。而高孝瑜,正與太後婁昭君的侍女爾朱摩女咬耳朵說悄悄話,二人關係應該不尋常。高湛越看越反感,殺心頓起。
    “來,孝瑜,喝了這杯酒”,高湛看樣酒量不小,在為楊愔擺的鴻門宴上,也是每人敬兩杯。在酒桌上,一個向你頻頻勸酒或敬酒的人,不是有求於你,就是對你有敵意。然而,皇帝的勸,其實就是命令。而高湛的勸酒,更是曆來都隱含著殺機。
    高孝瑜連飲37大杯酒。
    一下子灌入這麽多液體,高孝瑜肚大如鬥,就是不酒精中毒也得撐個半死。在回家路上熱躁煩悶,高孝瑜難受至極,加上心情鬱悶,直接投水而死了。
    障眼的除掉了,和士開忽悠高湛自古帝王,都已經化為灰土,堯舜,桀紂,不都這樣嗎?陛下應該趁年輕力壯的時候,恣意作樂,一天快活勝達萬年,國事可以吩咐大臣辦理,您沒有必要親自操勞。
    和士開的意思是,連龍床我都可以替你上。
    高湛覺得很有道理,565年,傳位於太子高緯(胡皇後之子),自任太上皇。四年後,因酒色過度而死,年僅32歲。
    高湛死後,和士開依仗與胡太後的姘頭關係,權傾朝野,並且也忽悠高緯在世行樂,不用理朝政。
    這就是當世嫪毐啊。和士開的行為,已經引起了一部分王公大臣對政局的憂心(嫉妒不嫉妒沒法考證),他們開始謀劃除掉這個國之大害。
    機會終於來了。
    570年7月30日,和士開像往常一樣,一大早就入宮早朝。
    琅琊王高儼等人早已做好了準備,他們寫了一道表文,羅列了大量彈劾和士開的罪名,請求後主高緯批準將其逮捕法辦。然後,由人將表文夾在其他公文中呈奏給高緯。
    高緯素來不願理朝政,連看都沒看內容,朱筆一揮--批準照辦。
    這就好辦了。
    高儼馬上命將軍庫狄伏連在神獸門外埋伏了甲士,在和土開剛踏入門內的刹那,士兵一擁而上,將和土開抓獲處決。
    和士開伏法的消息傳出,北齊首都一片歡騰。
    後來,唐魏征在談及北齊之所以亡國時,將北齊君主信用奸佞小人作為重要原因,所謂“心利錐刀,居台輔之任;智昏菽麥,當機衡之重”。
    然而,唐三代之後的唐玄宗,卻未能做到以和士開之事為戒,同高湛一樣,寵信給自己帶綠帽子的胡人安祿山,爆發了使強大的唐帝國走向崩潰的安史之亂。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情人和士開死了,胡太後傷心異常,聲淚俱下責問兒子高儼。
    見母親發怒,高儼也有些慌亂,情急之下拋出個背鍋俠是姨父馮子琮教我這樣做的。
    好你個馮子琮!胡太後等不及了,直接在上班時間令人到台省,將妹夫馮子琮用弓弦勒成了粽子縫,再派宦官把屍體送回家,給妹妹安排了個工亡家屬待遇。
    為了自己的性福,毀了妹妹的性福,胡太後做的夠絕。自此之後,她像變了一個人,不再沉溺於宮中,而是時常出宮到佛寺吃齋念佛。
    為情所傷,大家也都理解。
    某日,高緯到宮裏拜見母親胡太後,發現兩個少年尼姑,生的唇紅齒白、麵若桃花、俊俏異常,精蟲一上腦,趁母親不在,想當場臨幸。
    哪知,剝下一尼姑衣褲後,&nbp;大吃一驚。
    這個尼姑,是個純爺們兒。
    高緯好奇心挺強,再剝另一個,也是同樣品種。
    高緯瞠目結舌,馬上著手調查。皇宮狗仔偵緝隊工作效率挺高,馬上就誌願者防疫--真像(相)大白
    原來,胡太後出宮去寺廟,不是去吃齋的,而是去吃葷的。她長期與一個叫曇獻的和尚私通,把黃金白銀鋪在曇獻的席位下,又把成武帝生前用過的寶裝胡床,掛在曇獻臥室的牆壁上,日夜宣淫。
    和尚們不光會吃齋念佛,沒想到還挺幽默的,每次胡太後來,和尚們都遠遠指著說又來找我們的“太上皇”了。
    很多文章將寶裝胡床解釋為是龍床,其實更應該是馬紮子、板凳之類的,歇腳或做其他用途(自己想象)的,否則,也不可能把床掛在牆上。
    長此以往,麵對虎狼之年的胡太後,曇獻有些力不從心,就學習呂不韋利用嫪毐應付趙姬的辦法,選了兩個清秀的小和尚打扮成尼姑送進宮給胡太後,意思是這倆您先用著,我歇會兒。
    高緯得知真相,惱羞成怒,下旨處死所有與此有關的和尚,把胡太後幽禁在北宮。
    577年,北周滅北齊,胡太後與高緯、後妃等被俘,一並送入長安。高緯被處死,四十出頭的胡太後與高緯的現任皇後雖活了下來,可最終流落於風月場所成了娼妓。
    畢竟是前朝皇後和皇太後出來上班。整個長安城轟動了,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販夫走卒,無論是垂垂老朽還是青年豪傑,哪怕砸鍋賣鐵,也都一擲千金的排隊來感受當皇帝的滋味,一時夜夜笙歌、翻雲覆雨。
    胡太後的感受?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為後不如為娼。
    可悲?可笑?更多的應該是可憐吧,這是胡太後作為一個女人的內心苦楚與心酸的真實表達。
    她出身名門,天生麗質,如果嫁入一門當戶對的士族高門,得一如意郎君,夫妻未必不會琴瑟和鳴、和和美美的過完這一生。可是,上天卻讓她成為了皇後,別人求之不得,她卻苦不堪言。丈夫皇帝不僅有三宮六院,還好吃不過餃子的癡迷於自己的嫂子,虎狼之年成了深宮怨婦,幸,還是不幸?
    那個丈夫用過的鑲滿寶物的馬紮子,平常掛在牆壁上,與曇獻歡好時就取下來用,也許更多的是一種對丈夫皇帝報複、回辱及對皇後之位不屑的情緒表達吧。
    相比較後世對其冠以千古蕩婦的評價,一個真性情的女人、一個可憐的女人,這種評價也許更公允。
    再回過頭來看看高歡的兒子們,相比起劉裕的子孫,他們個個聰慧、有能力,但又個個禽獸,問題出在了哪裏呢?
    原生家庭因素,是表象,究其根本,在於逆時代而動的鮮卑化。
    前文講過,北魏的滅亡,源於漢化改革引發的六鎮起義,高家將此看在眼裏。然而,王朝更迭,實屬正常,但將其源於漢化改革,就委實跑偏了。漢化改革帶了的經濟社會的騰飛高家沒看到,隻盯著漢化改革引起的六鎮起義,不懂得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辯證關係。
    於是,北齊高家逆時代而動,將鮮卑胡人的血液重新注入到了整個國家係統中。
    確實,北齊的軍事力量一直都很強,它有著最彪悍的戰士和最高效的動員能力。可是,軍事力量總得建立在政治和社會的基礎之上,&nbp;漢化,能夠獲得穩定的政治秩序和穩定的財政收入,更能夠建立一種凝結國家和社會的主體間共識。
    國家得有秩序,民族得有故事,老百姓得有信仰。
    老高家沒有傻皇帝,甚至屢出少年天才,高澄、高洋甚至後世的蘭陵王高長恭都是傑出代表,這是因為基因問題。然而,縱觀北齊王朝,這些個青少年皇帝總感覺處於一種極度亢奮當中,展現出一種壓製不住又無處釋放的衝動,投射在外部就是,嗜酒、與殺戮。
    這就是胡化環境的影響。還不信?那就舉個老高家的反麵例子。
    16歲就被殺死的廢主高殷,母親李祖娥出身於趙郡李氏,北方世家大族,可謂漢人的大家閨秀。除漢人基因外,高殷從小接受的是係統的漢化教育。史稱他聰慧夙成,寬厚仁,溫裕開朗,博覽群書,有君王的風度。
    心靜如水,安之若素。心靜則身安,萬物靜觀皆自得。
    他尊重有德行的人,也能克服與生俱來的動物本能。
    可惜,在祖母鮮卑人婁昭君“豈能讓我們母子受這漢家女人的擺布!”的叫囂中,母親李祖娥被廢,自己也被六叔高演殺死。自此,高家又一直處於一種躁動和亢奮不安之中,直至在躁動中一起走向滅亡。
    關於北齊高家的記載,很多人認為言過其實,屬於後世為否定前朝統治的合法性而做的習慣性的抹黑,老王卻相信曆史並沒有說假話。因為,他們家自己選擇了與漢文化背行的不歸之路,這是自然的結果。
    一個背離時代的王朝,最終也會被時代所拋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