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回收與放權

字數:3690   加入書籤

A+A-




    此刻,陳嶽察覺到,自己對於木衛五的開發,在規模上已經達到了一個極限。
    畢竟木衛五的體量就在這兒擺著,它就這麽大,上邊的礦產和資源就這麽多。
    按照之前的規劃,此刻,到了從追求規模轉變為追求質量的時候了。
    陳嶽需要更精密的加工能力,需要性能更強大的機器,需要可靠性更高,能耗卻更低的設備,需要更快的運輸速度,需要更快的計算速度……
    當然,目標的轉變並不意味著以往的努力是在做無用功。陳嶽對此有很清醒的認知。
    他知道,追求質量的前提,便是首先有足夠大的規模。沒有規模,一切都是空中樓閣。正因如此,在前幾十年間,他才如此大幹快上,以最快的速度,將自己的工業規模提升到覆蓋全星球的程度。
    有了這個規模,現在的自己終於有了追求質量的資格了。
    於是在新曆76年的新年之後,陳嶽的發展模式陡然變化。
    大規模的建設停了下來。從此刻開始,陳嶽基本上不會再建造新的工廠,也不會再延伸鐵路線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點一點的迭代,一點一點的升級。
    就像發電廠。
    以往時候,可能兩公斤冰托林與相應的氧氣燃燒才能發一度電。但現在,陳嶽追求更高的熱效率。他開始想方設法的提升熱能利用率,力求達到以19公斤,甚至於18,17,乃至於最終用一公斤冰托林就發一度電。
    原本的粗放管理模式,以及能用就行,其餘一切都無所謂的“將就”思想,在這一刻被完全摒棄。
    陳嶽開始精益求精,吹毛求疵。
    啥玩意兒?這個零件,會導致精度降低萬分之一?
    這沒法用啊,立刻研究製造更高性能的零件。
    這個零件可靠工作時間隻有9000個小時?采取另一種工藝製造的零件,可靠工作時間能提升10,但能耗提升60?
    先把可靠工作時間提上去。能耗?想辦法降下來。
    隻要有一丁點的提升,一丁點的突破,在陳嶽極高的執行力之下,這項新技術立刻便會在全部工業場景得到應用。
    這可能僅僅是001的效率提升,成本的提升卻可能高達10。
    但陳嶽不在乎。
    一次是001的提升,一百次便是1,一萬次便是提升了一倍。提升十萬次,便是一次全新的技術顛覆,一次工藝和科技上的飛躍。
    縱觀人類文明曆史,每一次大的技術飛躍,無不是靠點點滴滴的技術積累而來。
    現在,陳嶽也走上了這一條道路。
    他知道,想要實現自己遨遊宇宙,複興人類的夢想,這一步不可或缺。
    伴隨著陳嶽的精益求精,漸漸的,原本散亂雜亂的工業設施慢慢的規整了起來。
    它們有了漂亮的廠房,有了一看就很高科技的外型,內部廠房也沒了亂七八糟的線路,沒了到處亂擺的工具和一看就傻大笨粗的機器人,取而代之的是接近真空的環境,整齊劃一的機器。
    大量的老式機器被回爐重造,重新變成了鋼錠與鋁板,然後經由工藝提升之後的鑄造廠加工成了全新的,性能更高的零件。
    大量的鐵軌被直接拆除回爐重造,新鋪設的鐵軌性能更加強悍,更加穩定,也更不容易變形,可以支撐列車以更快的速度通過。
    大量的機器人直接自行回到了回收站,被拆成一個個的零件。全新的機器人生產線上,眾多新機器人排著隊被生產出來。
    相比起它們的前輩,它們能耗更低,更加靈敏,可靠性更高,生產它們的時間、能耗與成本卻出現了大幅度的降低。
    在另一條道路上,陳嶽的工業能力再一次開始了飛奔。
    便在這個過程之中,陳嶽漸漸察覺到自己的算力快要不夠用了。
    熒惑號飛船中央電腦的使用率已經常年保持在90以上。偶爾遇到較大的科研攻關任務,使用率更是會飆升到95以上。
    這當然是因為陳嶽開始追求“產業升級”的緣故。大量的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發耗去了他太多的算力。但這卻是他必須要去做的。
    “必須要想辦法提升算力了。算力不夠的話,科技就沒辦法提升。”
    度過了長達百年的算力充足的日子,在“算力不足”這項威脅剛剛顯露出一點苗頭之時,陳嶽終於不得不思考該去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了。
    首先一點,製造更先進的電腦以供自己使用這個選項,可以毫不遲疑的排除掉。
    因為這根本不可能做到。
    就算現在“產業升級”已經進行了十幾年時間,陳嶽所能製造的最先進的芯片,其工藝也剛剛從130納米提升到65納米而已。
    這個飛躍速度已經足夠快,但65納米工藝,距離自己此刻所存身的,熒惑號飛船中央電腦的7納米工藝,之間至少還差了20年。
    自己還不知道需要迭代多少次,改進多少次,才能達到7納米的程度。
    其次,從火星基地搜刮而來的那些芯片也無法使用。
    因為它們現在已經在使用之中了。
    陳嶽將它們布設在了自己工業設施的關鍵節點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根本沒法拆來挪作他用。
    那麽……該怎麽辦?
    “該回收算力了。”
    陳嶽默默的想著。
    現階段,陳嶽的感知蔓延到了自己所有工業設施的每一個末端。每一台機器人的每一個動作,每一條履帶的每一次移動,每一輛列車的每一次變向,都是由陳嶽親自指揮,親自操縱的。
    這帶來了效率和協調性上的極致提升。
    機器之間的配合從不會出錯。從不會有浪費和失誤出現。
    現在,陳嶽打算將這些算力全都回收回來。也即,放棄對工業設施末端的全部掌控,“放權”給底層的芯片去自行控製。
    這必然會導致效率和協調性的一定程度的降低。但為了回收算力去做更重要的事情,效率和協調性的降低,也暫時顧不得了。
    “還是算力不足啊。”
    陳嶽默默的歎息著:“要是有足夠的算力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