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 哭笑不得
字數:4797 加入書籤
原來是雍正的官窯半成品,那就是皇家用物嘍!?
難怪自己之前能看到這瓷碗散發著代表皇家氣色的黃色珠光呢!
可惜是半成品,所以黃光才會偏弱。
但又散發著濃鬱的白光,就說明這玩意依舊能算是寶貝。
畢竟也是藏了二百來年的老物件了,哪怕是半成品,但隻要沾了官窯的身份,哪也不簡單呢!
這兩天在酒店休息的手,二人也沒閑著。
老楊給陳睿科普了不少關於補彩方麵的知識。
這補彩在古董造假圈子裏,可是一種非常高明的手段。
一般的師傅是沒這個技術手段的。
而且這種技法,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用出來的。
是需要先決條件的,比如你要有一隻值得補彩的瓷器……
比如那種海撈瓷的白素胎。
這種海撈瓷的白素胎,補彩其實是最簡單的。
因為整件瓷器都是素胎,你可以放手在瓷器上麵作畫,施為。
可高難度一點的,就是這種半成品了。
這種半成品一般大多出自於瓷都一帶的製瓷世家手裏。
沒錯,在瓷都一帶可是生活著很多祖祖輩輩製瓷的世家的。
這些家族,有不少人祖輩都是在官窯裏幹過的。
古代的時候,官窯的管控也是非常嚴格的,製瓷的胎土,還有釉料。
都是被官方嚴格管控的。
可即便如此,卻還是有很多空子可以鑽的。
想當年,大清朝的國庫,那些工人都能想辦法夾帶私貨。
更何況是這種人更多,工坊更大的官窯廠了。
所以窯工們為了能搞到錢,也總會想辦法和監工們鬥智鬥勇。
甚至有些監工,幹脆就和窯工們沆瀣一氣。
比如為皇帝燒製某一批官窯的時候,在燒製白素胎的時候,就偷偷藏起來一些。
等這一批官窯交上去之後,在找畫工在瓷胎上做畫。
然後在燒出來,這就是後來廣為流傳的民窯精品的由來。
畢竟當時官窯和民窯,先不說瓷器畫片上的區別,就說素胎方麵。
官窯也要甩民窯十萬八千裏的。
可如果偷用官窯的白素胎,那產出的自然是精品。
不過當時畢竟會害怕官方追查,所以在瓷器畫片上市不敢有僭越的。
不過等到進入現代,有一批白素胎流傳下來,而現代人哪管你那個。
所以各種高仿瓷就出現了……
不過當時也有一些膽子更大的家夥,為了攫取更高的利潤。
所以頂著掉腦袋的風險,也要做當代高仿官窯的……
就比如眼前這種漏了一幅畫的瓷器,就是當時畫工故意漏畫的。
燒出來之後,這明顯就屬於殘次品了。
按理來說是要就地銷毀的,可如果監工都被買通。
那就好辦了,監工和窯工會偷偷藏起來一部分。
然後等一段時間,風平浪靜之後,在把這瓷器拿出來補彩。
然後當代的宮內流出品,就產生了。
這種宮內外流品,在江南一帶非常盛行,很多有錢的大戶,也都會私藏幾件。
畢竟能用上和皇帝老兒一樣的專用器,也會讓他們心理得到一種無上的滿足。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半成品,都會在當代被燒製出來。
也有一些,會被窖藏,然後因為各種原因被遺忘。
然後就傳到了現代,就比如眼前這隻。
這就是當年的漏網之魚了……
老楊把玩著手裏這隻青花高足碗。
“嗯,看器型確實是雍正時期的款,底部的三行六字的底款也沒錯。”
“這隻碗如果要是一隻完全體,那賣個幾百萬不成問題。”
對麵的黃美淩微微一笑。
“我還有一隻正品……”
老楊和陳睿一聽,不由都眼睛一亮。
難怪黃美淩要請老楊來補彩呢,像這樣的觀賞器。
一隻和一對的價格,那可是完全不一樣的。
一隻的話,也就能買個三五百萬,可如果是一對,那就不得了了。
如果拿出去拍,那最起碼價格要翻五倍的!
“哦!那真是太好了,不知黃小姐能不能讓我們一飽眼福。”
“這話說的就太見外了,請稍等。”
黃美淩轉身又去了後麵的倉庫,不一會兒又拎了另外一隻箱子出來。
打開來,裏麵是一隻器型和這隻一模一樣的碗。
不過這隻青花高足碗,就是完全體了,碗上的三幅畫片都是完整無缺的。
老楊又把那隻碗拿出來把玩了一會兒,然後就對黃美淩點了點頭。
“我想,我是可以的。”
“那真是太好了。”
黃美淩也沒廢話,直接帶著老楊到了裏麵的一間工作室。
“這個就是按照您之前的要求準備的。”
原來早前老楊就和黃美淩交代了他補彩所需要使用的工具。
隻見這個工作室裏,出了工作台,還有就是靠牆邊上還有一個嶄新的爐子。
那就是燒瓷專用的氣窯了。
造型方正,外麵看似簡單的鐵皮,裏麵卻都是耐高溫的耐火磚。
下麵則是十幾個進天然氣的噴嘴……
老楊檢查了一番這氣窯,對工具表示了滿意。
黃美淩很識趣的退出了工作室。
老楊則伸手從懷裏掏出一個小盒子,打開來,裏麵竟然是各種瓶瓶罐罐。
“這件補彩的瓷器,是雍正的青花。”
“雍正青花用的都是國產蘇料,比起波斯來的蘇麻離青特點就是鈷含量偏低。”
“裏麵含的鐵和錳的比例也不一樣,所以燒出來發色也比元青花要淡。”
“而且元青花用的蘇料,因為各種元素比例不均,所以燒製的時候,會產生爆濺的現象。”
“這在現代看來,就是用料不精,導致的缺陷。”
“而到明清時期,咱們使用的主要是國內江浙地區出場青料。”
“因為使用更先進的工藝進行篩選,所以咱們的青料更加細膩。”
“燒製的時候,就不會出現爆裂的現象。”
“但在咱們古人看來,元青花上麵的青料爆濺,卻是最原始的蘇料特有的表現。”
“所以到了清朝的時候,為了追求極致模仿元青花。”
“在燒製青花製品的時候,他們還專門加了一個點青的工藝……”
“就是要求畫師在畫青花畫片的時候,故意把青料點綴在畫片期間,模仿元青花爆濺的特點。”
老楊一邊調配青花料,一邊給陳睿講解清朝時期青花的特點。
而這清朝人這種‘精益求精’的風格,則是聽得陳睿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