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府試結果

字數:3766   加入書籤

A+A-




    心情起浮不定的又何止安二叔,幾家人也在等著府試的結果。
    如果有考生捷報傳來,報喜的官吏為了多得喜錢,都會把這個喜訊同時報給學生的家人和所在讀的書院。
    當安歆聽到勇叔進來稟報,說書院門口來了六個報喜的官吏,心中微怔,稍微睜大了眼睛,這個結果在情理之中,卻顯然也在她意料之外。
    “快、快、快、準備喜錢。”安歆立馬吩咐清風裝了六個荷包,帶著她急步走向大門口,“勇叔鞭炮準備了嗎?”
    “老奴來時已經讓大壯趕車去買了。”
    路上碰見聽到消息走出教舍的六人。
    安睿走到安歆跟前,問:“堂姐,聽說報榜的人來了。”
    “嗯!是來了。”
    朱時景看見安歆身後,清風端著的托盤裏六個鼓鼓囊囊的荷包,立馬不淡定了。
    “你錢多沒處花了,打賞報喜的官吏,你竟然給這麽多銀子。”
    安歆怪異的看了他一眼。
    這摳門都到這時候了,不關心自己考的怎麽樣,卻在這裏心疼她打賞報喜的人多少錢。
    安歆瞪大眼睛就看見,自己每個紅包裏裝的十兩銀子,都被朱時景摳出一半。
    在他還想要繼續減少時,回過神來的安歆,及時的按住了他不安分的手,“裝都裝了,再拿出來怪麻煩的,我們還是快去門口看看吧。”
    對上安歆堅定的眼神,朱時景這才不情不願的收回了手。
    其他幾個對朱時景有這樣的反應都見怪不怪了。
    銀子就等同他的命,何況他從心裏已經把小山長看成自己人,當然不願意她花這麽多冤枉錢。
    他們一群人來到書院大門口,就看見六個穿著官吏服飾的人,滿臉喜色的迎上來。
    “恭喜,恭喜,該書院的黎子瑜學子,喜得府試案首。”
    另一個不甘示弱的官吏緊接著喊道:“恭喜該書院的冷向白,冷學子,府榜題名第二。”
    報喜的官吏喊的很大聲,雖然這個成績沒有第一名那麽響亮,但是能在府試中考上第二名的,那也是一個很厲害的學子了。
    朱時景縣試第三,這次考了第五。他皺了皺眉,明顯對這個成績很不滿意。
    還有江舟,安睿,劉伯星三人雖然也都考的名次靠前,但有三個師兄在前閃光,他們的名次就顯得沒有那麽顯眼了。
    安歆示意清風把打賞荷包遞給報喜的官吏,每人五兩銀子的打賞,中規中矩,得到賞錢的官吏也沒有失望,高高興興的離開了。
    書院離縣城不遠,大壯趕著馬車很快買回了鞭炮,勇叔和他把買來的六盤鞭炮都點燃。
    一時間萬華書院大門口,鞭炮聲劈裏啪啦,震天響。
    縣城裏但凡得到消息的人也都震驚,那個父親死後,多次拒絕蒼雲書院王山長的收購,又自稱小山長的女子。
    竟然真的把那六個冤種學生,教育的考上了童生。
    而且一考還是六個,這怎麽不讓很多人驚掉下巴。
    最震驚的還屬不惜設下賭局,也想要低價買購萬華書院的王山長。
    對於這個以往處處壓他蒼雲書院一頭的萬華書院,買下它已經成為王山長的執念。
    這次沒有生氣,砸東西的王仁傑,獨自坐在書房裏。
    眼神幽深,陷入沉思,“難道那個小姑娘的學問真的這麽好,以前都是藏拙,不管怎麽樣都不能任由這樣下去了。”
    不關別人有什麽想法,安歆這邊委婉的拒絕了,幾家人再次請客的想法,低調的窩在家裏享受著不用教書的悠閑生活。
    黎子瑜和朱時景,江舟和劉伯星再次被自己家人叫回去,接受親朋好友的羨慕。
    幾人被叫走的時候,臉色別提有多精彩了。
    安歆也吩咐下人買來好酒做了一大桌子的菜,大家聚在一起,開開心心的給安睿和冷向白,辦了一場自家人的慶功宴。
    就從六人的喜報送到書院,安二叔高興的每天都哼著小曲走路。
    以前臨安縣那些文人聚會把他邊緣化的場合,現在也重新給他發來帖子。
    不過看明白人情世故的安二叔,也把心思大多放在教那四個學生上。
    他知道隻有萬華書院名氣高了,他安家人出門才會像大哥活著時那樣,重新受到尊重。
    這時候那些原主父親死後,被蒼雲書院招攬過去的先生和學生,其中不乏有開始後悔想要回來的。
    教書先生後悔,那是因為當時蒼雲書院承諾會多給他們一些銀子,可是從萬華書院轉過去才知道。
    分給教書先生居住的小院,已經住滿蒼雲書院原本的先生,他們隻好去別處租房住。
    這樣他們每月多花費出去的銀子,真正落在手裏還沒有以前多。
    因為臨安縣隻有這兩大書院,那些離開的教書先生又怕被笑話,也隻能認了。
    離開的學子們,心思更加直白。
    留在萬華書院的黎子瑜六人,他們在這裏讀書的時候都認識。
    每天上課不是在看向窗外思考人生的,就是上課不務正業,看賬本,剩下幾個不是偷偷聊天,就是趴在桌子上睡覺。
    就沒有一個認真聽課,六個人每次院考都是墊底的人物。
    他們都能被安山長的女兒,僅用一年多的時間,教授的這次全通過府試考上童生。
    他們這些讀書比幾人強百倍的學子,不可能做不到。
    有這樣想法的學生不在少數,都偷偷傳信回家找人來說情,想要重新回到萬華書院讀書。
    大多數都找到,在縣城開繡莊的安二嬸那裏。
    安二嬸十歲左右就跟著父親後麵學著做生意,又豈是那種拎不清的人。
    對那些當初離開學院的人不說討厭,但也談不上喜歡,所以來請托的人,都被她婉言拒絕了。
    好在黎子瑜六個人,雖然全都通過了府試,畢竟也隻是個童生。
    在文風昌盛的臨安縣這裏秀才都多的很,大家在最初的震驚過後,慢慢熱度也下來了。
    請托想要回來讀書的學生也逐漸變少,安二嬸耳朵這才得到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