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海貿船隊運糧政策

字數:9056   加入書籤

A+A-


    “老爺,老太爺派人送來書信,老家的莊稼雖然可以用田邊的溪水澆地,但溪水三天兩頭就被澆的沒水了。
    今年的莊稼,是長不到哪裏去了!”
    說著,管家郭昂便將一封書信遞給郭安。
    郭安打開看了一遍,便是無奈歎息一聲。
    “老天爺不下雨,我也沒辦法。”
    郭昂低頭沉默不語,這種大事,老爺處理便好了,他隻需管理好府上事情便可。
    反正。
    不管外麵怎麽大旱,都不會影響到府上。
    “城外將軍山的莊稼如何了?”
    郭安又問道。
    郭昂連忙說道:“回稟老爺,府上在將軍山田地中的糧食,因為下了幾場小雨,並沒有受到多大影響。
    不過,卻是沒有去年那般茁壯……”
    “嗯,隻要今年能有收成便好!”
    郭安緩緩點頭。
    半晌後,想起什麽,又好奇的問道:“聽說,這一個月內,陸陸續續回來好幾支船隊?”
    說起這個,郭昂便一臉興奮。
    “回老爺,好像回來十多支船隊。這些船隊,都拉著滿當當的貨物,每一家都賺了好幾倍!”
    “老爺,咱府上從燕國買的二十多艘大船,再過幾日也回來了,是否也要開始組建船隊?”
    “嗯!”
    郭安微微點頭,“你抽空,從將軍山的那些百姓之中,招上近百個青壯,再從順德府找上一百個與我郭家關係較好的鄉鄰,再讓徐勇給找上幾百個護衛,一千多個海民便可!”
    “熟悉船隻的海民?”
    郭昂臉色一苦,不過還是連連應道,“老爺放心,小人這就派人去尋找海民。”
    郭安有些奇怪的看了一眼郭昂,道:“不用專門派人去尋找,你去尋找沈莊,讓他去尋找一些海民,江西福建的海民便可!”
    “是,公爺!”
    郭昂一喜,心中有了底氣。
    至於剩下的人,按照定國公府現在的規模,都很好解決。
    不過,隨著那些海貿船隊的回來,現在整個大明對於海外商貿的風氣,便莫名的又漲了一節。
    “父皇,這一段時日,回來的那些商賈,帶回各種香料珍寶,不僅將本錢賺回來,甚至還額外多賺了好的很多。
    現在京師與大明各個州府的商賈,都十分眼紅,在到處建船,購買船隻與貨物,準備下南洋與西洋進行商貿呢!”
    奉天殿內,朱高熾一臉喜色的對著朱棣稟報道。
    “而且,僅僅這兩個月,市舶司收上來的商稅,便足足兩百三十多萬兩銀子!
    這幾日,戶部一眾官員不管走到哪,都十分神氣……”
    “嘖!”
    朱棣忍不住嗤笑一聲,“怪不得,這幾日朝會上,戶部一眾官員,一個個都神采飛揚,而其餘朝官,也都一副敢怒不敢言的樣子。”
    “父皇聖明!”
    朱高熾連忙奉承一句,“隻要越來越多的商賈下海,那我大明僅僅每年海商的賦稅,便可收到上千萬兩銀子……朝堂,再也不會窮苦了!”
    “正是!”
    朱棣也重重的點了點頭,“聽說,定國公也從燕國購買了二十艘海船,準備建個船隊去下海?”
    朱高熾緩聲說道:“爹,老師說,他的船隊,隻會來往於大明與郭州之間!”
    朱棣淡淡一笑,“嗯!如此說來,郭州應該有很多好東西,可以讓定國公賺錢!”
    朱高熾一驚。
    朱棣又道:“不過,郭卿想要營建郭州,不知需要用多少年,又要多少錢……”
    “……”
    朱高熾也微微點頭。
    “聽說,第一次送那五千食戶前去郭州,老師購買那些糧食物資,就了三十多萬兩銀子!”
    朱棣嘴角微翹,並沒繼續說下去。
    “老二與寧王都想要給他們藩地的軍隊換上一些新的火器與炸彈,咱不同意,你覺得如何?”
    “換火器?”
    朱高熾愣了一下,眉頭微皺,思索片刻後,便說道:“兒臣記得,父皇要在京師,再次組建一支,與神機營一般的軍隊啊!”
    “嗯!”
    朱棣微微點頭。
    朱高熾回道:“如此,那老二與寧王大軍便不能換上新的火器了!”
    朱棣也沒多說什麽,便再次說道:“寧王想要出海攻打藩國之事,你又是如何看待?”
    朱高熾拱手行禮,“爹,開海之時,您便說過,大明所有藩王隻要鎮守好各自的藩地,都可帶著三護衛出海去。
    寧王雖然是塞王,但也是藩王!”
    “如此,那就準了!”
    “兒臣聽憑父皇決斷。”
    “兀良哈三衛建城一事,也交給你去辦!”
    “是,父皇!”
    “還有……”
    ……
    “殿下,陛下放任那些商賈,都一股腦的出海商貿?”
    定國公府內,郭安聽完朱高熾的話,不由一臉驚詫。
    朱高熾神情一緊,急忙問道:“老師,不知此事可有什麽不妥?”
    “很是不妥!”
    郭安一臉濃重的搖著頭,“殿下,若是風調雨順,糧食豐收之時,這些商賈們帶著很多青壯出海商貿,那可以算是一種好事。
    但是,現在大明還處於旱災之時,大明本來就缺少糧食,但是這些商賈們,還都帶著這麽多的青壯出海,無人耕種,那大明豈不更加缺少糧食?
    等到秋收之後,我大明很多州府糧食欠收,糧倉糧食一日比一日減少,百姓們無糧,而這些商賈們卻是將糧食,都運到了海外,那豈不是災上加災……”
    “絕不能如此!”
    朱高熾連忙重重的搖了搖頭。
    隨即,便又是一臉為難。
    “老師,但是海禁已開,很多商賈已經在海外,賺到大量錢,讓那些士紳商賈都眼紅至極,都成群結隊的下海……此時,若是限製或是禁止那些商賈士紳出海商貿……
    恐怕,不僅僅是那些士紳商賈們不同意,就連戶部與那些想要出海賺錢的百姓們,也都不同意!”
    郭安輕輕一笑。
    “殿下多慮了,微臣並沒有不讓他們出海!”
    朱高熾兩眼一亮,“那老師是何意?”
    郭安道:“臣的意思是,限製那些商賈出海時,船上所攜帶的糧食數量……
    比如,船上有多少人,他們攜帶的糧食,隻能夠他們來回一趟吃食的糧食,不準再有多餘的糧食,謹防他們向那些蠻夷售賣糧食。
    另外,也可要求他們,他們帶出去多少糧食,回來之時,至少要帶回一半,海外的糧食……”
    “殿下,為了可以鼓勵這些商賈們,多從海外運回一些糧食,可以免收這些糧食的商稅。
    甚至,還可以再免除與糧食一般多的貨物的商稅!
    當然,隻是指的是價格,不能是數量……”
    .
    “如此一來,在朝堂的強壓下,那些商賈們必然都會帶回很多糧食。
    若是他們船上有空餘的位置,又遇不到合適的貨物,為了省一些商稅,還會多運回一些糧食來……”
    “老師此計甚妙!”
    朱高熾頓時臉色大喜。
    隨即,再次聊了一些兀良哈三衛建城與遼東之事,朱高熾便急匆匆離去。
    在奉天殿內,將商賈運糧之事,向朱棣詳細稟報了一番。
    聽完,朱棣直接喊道:“亦失哈,去將戶部尚書與左右侍郎召來!”
    “奴婢遵旨!”
    亦失哈連忙快步離去。
    朱棣一臉感慨道:“在這些事情之上,定國公永遠都有這般讓人預想不到的遠見!”
    “是啊!”
    朱高熾也是滿臉認同的點著頭。
    很快。
    戶部尚書鬱新,左侍郎王純與右侍郎夏原吉便跟在亦失哈身後,疾步匆匆的走了進來。
    “微臣鬱新參見陛下!見過太子殿下!”
    “微臣王純夏原吉)……”
    見完禮後,鬱新與王純、夏原吉三人,便一臉疑惑的看向朱棣。
    “朕聽聞,現在有很多士紳商賈,在看到那些出海的人賺到大筆銀錢,再加上今年天旱,百姓田地會欠收,於是便有很多……
    為了不讓大明的糧食,都被這些商賈們帶出去,朝堂當限製……”
    隨著朱棣的述說,鬱新與王純、夏原吉三人的神色,先是一喜,接著便是滿臉凝重。
    再接著,便又是滿臉驚詫,歡喜,敬佩……
    “陛下聖明!”
    “陛下高瞻遠矚,此計甚妙!”
    聽此,朱棣嘴唇微微張了張,隨即便微微點了點頭,將這件事的功勞,就這般攬在了自己身上。
    一旁,朱高熾眼皮微顫。
    “此策,三位卿家覺得可行否?”
    鬱新連忙說道:“回稟陛下,此策定然可行!……臣也聽聞了,在海外很多地方,都十分適合種植糧食。
    隻是,那些蠻夷不精通種糧之法,他們隻是隨意將糧種灑在田地之中,任由莊稼隨意生長。
    盡管如此,長出來的糧食,也足夠他們填飽肚子!
    若是由我大明商賈從他們那裏購買糧食,必然能刺激那些蠻夷去種糧。
    如此,我大明今年,或是明年春夏,也就不會出現饑荒!”
    王純與夏原吉兩人,張了張嘴,也沒多說什麽。
    現在,不管如何,既然已經有很多士紳,都開始動了出海商貿的念頭。
    那麽,此政策出去,應該不會受到太多士紳的反對!
    朱棣十分滿意的點了點頭,“如此,戶部將此政策細化完善一番,便呈遞上來,盡快實施!”
    “微臣遵旨!”
    鬱新與王純、夏原吉三人連忙拱手行禮。
    隨即,便快步離去。
    按照大明的存糧,哪怕是秋收欠收,在冬季之前,百姓們家中都還會有吃的糧食。
    而開始饑荒之時,便是冬季末,或者來年春夏之時。
    若是盡快實施這種政策,在冬季之時,那些商賈應該可以海外,運回數千甚至是數萬石的糧食。
    雖然不多,但若是那些士紳商賈們都不會往海外售賣糧食,這兩種加起來,便是很多了!
    至少。
    關鍵時候,能救活數十萬百姓的命。
    很快。
    不到一日時間。
    戶部便將有關商賈海貿運送糧食的奏章,送入內閣。
    朱高熾第一時間,便將那奏章交給朱棣。
    第二日。
    關於海貿商賈船隻運送糧食的優惠政策,便發告出去。
    頓時。
    所有出海商貿的士紳商賈們,全部懵了。
    “王兄,這可如何是好,咱的船隊上,可是已經裝上了五千石糧食呢!”
    “搬下來!留足我等船隊上所有人一年的口糧,多出去來的糧食,都給搬下來!
    另外,再去購買一些茶葉或是瓷器、白、絲綢這些貨物……”
    “唉,朝堂這不是糟踐人嘛!好不容易搬上船去,又需要搬下來!”
    “忍忍吧,告示上不是說了,隻是因為今年大明有旱情,需要在國內留足糧食,避免出現糧荒!”
    “若是出現糧荒,憑我等存下的那些糧食,說不定還能大賺一筆……”
    “慎言!”
    “此種被人戳脊梁骨的話,怎可說出來呢?而且,我等現在出海一趟,便可賺數倍的錢,還不用擔憂被那些官吏層層壓榨,何須去幹那喪良心的事情呢!”
    “哈哈哈,王兄、李兄勿要驚慌,小弟隻是隨口說說而已!”
    “柳老弟,可千萬不可做出這等犯法之事,聽說在這市舶司內,還專門駐有錦衣衛。
    若是查出來,那直接就是殺頭之罪!”
    “然後,家人流放郭州?”
    “哈哈哈……”
    一眾商賈都不由十分默契的笑了起來。
    現在,錦衣衛抄家滅族,流放郭州之事,已經成為大明民間的一句調侃之語。
    “這個將軍饒命啊,小人真是忘記了,要不然絕對不敢冒著殺頭,全家流放的大罪,去多運這半船糧食啊!……”
    突然,一道嚎叫聲,引起了碼頭上,一眾商賈們的注意。
    在檢查處,一隊市舶司的兵卒,滿臉凶狠的將船隻上的商賈,給押了下來。
    而那商賈,則是滿臉驚懼。
    “多出半船的糧食,你說忘記了,當本將是傻子?”
    而那為首的將校,一臉冷峻,絲毫沒有任何留情之意。
    拉著那商賈,朝著市舶司的主官稟報一聲,便直接帶到行刑之處。
    隨著一聲慘叫,那商賈直接人頭落地。
    整個碼頭周圍的一眾士紳們,都不由混身一冷,寒顫若襟。
    太果斷了!
    雖然之前也看過這種場景,但再一次看到,他們還都感覺心中一陣發顫!
    市舶司的這些兵將,真是太狠厲了!
    很快。
    有一些商賈們,便都連忙急匆匆往他們的船隻上走去!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