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擺在和珅麵前的現狀

字數:5999   加入書籤

A+A-


    和珅聽到這裏,越發的不滿。
    和珅如此的說道:“讓我滿意有什麽用?又不是我住在這裏,百姓們滿意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下一次我來,老百姓們過得還是這樣的生活,我就以欽差王牌斬了你…”
    端縣知縣方月聞言,嚇得一言不發,砰的一聲,倒在了地上…
    打發了端縣知縣方月之後,這一天剩下的時間,和珅就在四處巡視中度過…
    數年的大旱,又突遇蝗災,苛捐雜稅又重,這處鄉鎮,到處都是一片無助絕望的氛圍…
    發現了這一點後,讓和珅的心情,難免有些壓抑。
    “……”
    蝗災發生不過幾個月,百姓們僅剩的存糧,早己經見底,災民遍野的情況,看得和珅心驚不己!
    隨著無糧可吃,百姓們的恐慌情緒,已是達到了極致…
    在和珅看來,如果再沒有糧食送過來,大規模的暴亂與起義軍的出現,恐怕也就在不遠的將來了。
    事實上,一路上,和珅已是看到了不少逃荒的百姓,為了一口糧食,大大出手,甚至生死相向。
    “………………”
    夜晚!
    坐在往回趕的馬車上,和珅摸著下巴,沉吟不語,皺著眉頭,思索著他這一天以來的所得!
    經過這一天的觀察,和珅發現了兩個擺在他麵前,很嚴重的問題。
    首先是太原府的糧食缺口,比和珅想象中還要大的多…
    朝廷發放的十萬石,賑災糧草遠遠不足…
    不過,十萬石的賑災糧草,省著點吃,還是可以堅持一兩個月的…
    和珅早早就準備好了,所以並不擔心。
    “……………”
    注:“一鬥、一擔、一石是我國傳統計量單位,具體重量如下
    一鬥等於五斤。
    一擔等於十斤;
    一石等於一百二十斤;”
    十萬石的賑災糧草等於一千二百萬斤糧食,就算是百萬張口吃,也能挺得上一段時間。
    真正讓和珅擔憂的,卻是另一個問題。
    “……………”
    經過親身探訪各鄉鎮,和珅發現,各鄉鎮的百姓們,對於蝗神的迷信,竟遠還在他想象之上…
    怪不得連劉安這位太原知府,都不敢觸碰蝗蟲,甚至連提都不提…
    在和珅的威逼利誘之下,終於決定撲殺蝗蟲後,劉安這位太原知府,甚至還要把附近的地方軍隊調來,以備不測。
    原以為,隻是劉安怕死…
    現如今看來,卻是和珅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也低估了這個時代百姓們的愚昧。
    “……………”
    原先在和珅看來,狗急了都會跳牆,更何況是活生生的人。
    百姓們雖然畏懼蝗神之說,但是,在關係到自家老小生死存亡的大事麵前,什麽宗教神話都是假的…
    紅了眼珠子的人,那可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更別說什麽撲殺蝗蟲…
    但是,在和珅現在看來,實際情況,卻沒那麽簡單…
    相比較於撲殺蝗蟲自救,百姓們竟是更傾向於等著朝廷救濟,還有以逃荒的方式,來謀求活路…
    太原府的這些百姓們,情願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一未知,也不願意搏上一搏…
    更加可怕的事情,蝗災發生之後,太原府的那些神棍巫婆們,乘勢宣揚,搞得人心惶惶之餘,卻是讓百姓們對於蝗神之說,更是信了三分。
    按照劉安的計劃,官府想要發動百姓,撲滅太原地界的蝗蟲,就必須先要說服各地的鄉紳、族老…
    原本,和珅還以為,這個計劃可行,覺得隻要自己出麵,以皇帝的名義說服各地的鄉紳、宗老…
    再之後,撲滅太原地界的蝗蟲,應該很容易…
    但了解了實際情況之後,和珅卻知道,擺在他麵前最大的困難,不是各地的鄉紳、族老,而是,那些可惡的巫婆神棍…
    鄉紳、族老,雖說是鄉鎮之中,迂腐、陳舊勢力的代表,但是,…
    但是,想要說服他們,和珅還是有辦法的。
    事實上,說服各地鄉紳、族老協助官府,撲殺蝗蟲,難也不難,因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
    和珅柔了柔太陽穴,輕聲的問道:“知府大人,這太原府境內,影響力最大的寺廟、道觀是哪一家啊…?”
    劉安聞言,眼神一動,很明顯他在和珅的言語中,發現了什麽…
    拱了拱手,劉安如此的說道:“回大人,這太原府與其他地方不同,各種巫術傳說流傳甚廣,本地的百姓受其影響很深…”
    ”也正因為如此,蝗神廟才是太原府之中宗教之首,影響力頗大,香火不斷,信徒頗眾。”
    “…………”
    和珅點了點頭,若有所思。
    思索片刻之後,麵帶詭異笑容的和珅,突然轉頭向著和二看去。
    見到和二那副吊兒郎當,混混的樣子,和珅不由得微微一笑。
    所謂的神道巫教是什麽,和珅很清楚,他們就是一群騙子,除了口舌蓮花,基本上沒啥本事。
    說到底,什麽巫術、鬼術,不過是一群神棍巫婆們用來欺騙老百姓的東西罷了。
    事實上,蝗神與天罰之說,大都就是這些神道巫教的神棍、巫婆們宣揚起來的…
    現如今百姓們對蝗神的畏懼,也大都是因為這些神棍、巫婆,借大災之年,四處宣揚的緣故。
    而想要對付這些巫婆神棍,或者和二這種混混才是最合適的。
    因為,混混們不講理,下手狠。
    想到這裏,和珅對著和二說道:“和二,今晚你就別跟我回去了,帶上幾十個人,幫我辦件事…
    和珅帶著太原知府劉安忙了一天,在城外的幾個鄉鎮通跑了一圈,直到傍晚,才慢悠悠的返回。
    等兩個人帶著一大群官差、仆從繞到城內時,天早已經黑得透了。
    火把光影中,馬隊向著知府的府邸而去,和珅坐在馬隊的一輛馬車裏麵。
    車廂裏點著燈,從車窗向外麵望去,外麵黑得幾乎什麽都看不見。
    隻有在偶爾馬車軲轆碾過,官道土路的坑凹坡坎時,隨著絲簾輕微地擺動,和珅才能看到眼前的路…
    和珅這邊,盤著腿坐在墊得厚厚的黑瞎子熊皮褥子上。
    他沉默的坐在車廂裏麵,思緒還停留在糧食的問題上。
    雖然手裏麵有十萬石糧食,可他的心情,還是一點都沒有覺得輕鬆,反而覺得更加地沉重。
    對於有著幾百萬張口的太原府百姓們來說,十萬石的糧食,也不算太多…
    和珅這邊,隻能令各縣,大開施粥,一人一天兩碗薄粥,吊著性命,遠遠濟不了事…
    這一次,和珅親眼看到,百姓們皆以樹皮草根為生,更甚者取觀音土裹腹,換子而食,也不是沒有…
    恍惚之中,他似乎看見無數百姓們悲戚無助的樣子…
    這讓他在搖晃顛簸的馬車裏麵,禁不住稍稍側了側身,下意識地逃避著,眼前那一雙雙充滿迷惘和絕望的眼睛。
    他歎著氣,雙手向上,用指關節揉揉太陽穴,太累人了。
    回到府邸,餓得不行的一行人,回到府邸之後,廚娘們立刻把早就預備好的吃食端出來。
    大桶的湯,大盆的菜,兩個大竹篩裏摞得小山一樣的黃團窩窩頭,還有一小盆白麵饅頭,頃刻之間擺在下人們,那四張大方桌上。
    廚娘們抱著兩摞粗陶大碗,大聲吆喝著吃,開飯了。
    “…………”
    帶隊的劉府管家和二,大手一揮:“大夥們,今天辛苦了一路…”
    “現在,都敞開了肚皮吃,白麵饅頭一人一個,肉湯水管夠,吃飽喝好,咱們好休息,之後還要幹活。”,,
    不等劉府管家說完,仆人們已經歡呼雀躍的把幾張方桌圍了個水泄不通。
    白麵镘頭可是金貴東西,特別是在這大災之年,即使是地主、鄉紳,也難得吃上一回…
    也就是吃官家飯的人,能在這大災之年,吃飽喝足。
    幾十多號人,你推我攘,嘴裏麵還連喊帶罵,眨眼間那個盛著白麵镘頭的小盆,就見了底。
    搶到白麵镘頭的人,洋洋得意,沒搶到的人,垂頭喪氣。
    一眾官差、仆人們,端起大碗吹口氣,撇開湯麵上一層油,唏溜溜地連湯帶著黃團窩窩頭、白麵饅頭,甩開腮幫子,酣暢淋漓的一通吃喝…
    而和珅與劉安,一個是欽差大臣,一個是當地的知府,他們自然不會與這些人在一起吃飯…
    和珅與劉安,都各自有各自的美食、名菜可吃…
    “……………”
    蝗神廟近些年來,因為大旱,還有蝗災的原因,吸引了大量的百姓,投香火錢,以此賺了不少的錢。
    賁山,位於太原以北,地勢陡峭,山路曲折,是因為風化剝蝕,最後形成的一座峻秀的山峰。
    它沒什麽獨特景色,也沒什麽曆史典故,但是,在近些年以來,它卻是太原最出名的一座山。
    因為,這座山上有座蝗神廟。
    雖說是一座廟宇,但主持廟宇的卻並不是和尚、道士,而是一個姓潘的老神婆。
    按照潘老神婆說法,她家乃是天神的嫡傳後裔,得天上神仙們庇護。
    關於蝗神的傳說,就是他們開始向太原的百姓們宣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