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雜書

字數:5235   加入書籤

A+A-




    張家的崛起固然有張家家主的努力,可也有時勢造英雄的影響。
    李洪舉作為開國皇帝,威望自然不用說,有意針對的情況下,老牌世家紛紛遭到削弱,新興世家開始登上舞台。
    雙方打擂,玩的是不亦樂乎。
    這就是為什麽燕國打不出去的原因。
    恩情易忘,仇恨永存。
    可是老牌世家畢竟是老牌世家,隨著地位降低,他們也開始了傳統藝能。
    就是聯姻,是的,紛紛和新興世家聯姻,同時還傳授一些世家的生存之道。
    李洪舉最終也是無奈,直到他死都沒有瓦解掉世家勢力。
    等繼任者上位之後,也沒有李洪舉那麽有魄力,一切求穩的情況下,世家勢力急速擴張。
    在多年持政之後,才發現,原來世家一直都是毒瘤。
    作為第二代領導人,可不是什麽蠢貨,於是就拉開了長達百年的皇族與世家的爭鬥。
    每一次的皇位更迭,都會伴隨著一些世家倒塌。
    這樣也保持了燕國的活力。
    可總體來將,燕國給龍雲的感覺就是遲暮,飲鴆止渴。
    隨著時間的推移,世家就像一個緊箍咒一樣死死的圈住燕國。
    不斷地鬥爭之中,世家逐漸占據上風。
    世家勝利的標誌件就是世家子弟可以不用通過科舉就可以獲得官銜。
    因為大魏完全沒有科舉這個東西,事實上,科舉是燕國提出來的,並且在蜀國也采用了這個人才篩選模式。
    當年的燕皇也想引入科舉,最後能成了。
    可也付出了很多代價。
    其中就是給予世家子弟特權。
    本來如果後來者能夠慢慢的找機會通過科舉,獲取大量的人才,從而取代世家。
    可惜啊,世家畢竟是世家,長時間的把我大量的財富和渠道,直接間接的控製了很多地方上的豪族。
    同時世家也紛紛默契的劃分好地盤,每個世家都掌控一片地域,人才的出現死死的掌控在自己手中。
    隻要有人才出現,必然會被世家所拉攏,不然其家人和族人都會受到各種排擠和刁難。
    時間一長,連人才渠道都受到了世家的管控,當然皇家的臉麵還是要的,就是科舉前三甲都是皇帝自己的人才。
    政治是妥協的藝術,這就是達成的默契。
    龍雲看到這裏,真是感慨,當皇帝也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
    當然所有世家也肯定了一件事,那就是不會對皇位有什麽想法。
    世家膨脹到一定程度,想要取而代之的行為是行不通的。
    因為皇家也有自己的底線,李家向來不缺乏剛烈基因,大家都在一個鍋裏吃飯,想要換鍋主人,那麽這個鍋肯定會被砸爛。
    大家也緊守底線,一切都在規則內玩。
    當然也有人敢冒風險,試圖推翻世家的壟斷。
    倒不是龍雲專門去查,而是這個人現在還活著,可下場非常淒慘。
    當芸芸眾生之中,有一個人突然獨立出來,你就會覺得很顯眼。
    這個人叫做曹思華。
    很多東西龍雲隻是粗略的看過一片,真正能夠讓他記住的人不多。
    可這個曹思華就是最深刻的那個。
    曹思華,燕國宣元年十二年狀元。
    當時被譽為燕國百年難得一見的天才,他無論作詩還是寫文章或者是考科舉,都是當世第一。
    出生在沐陽縣,實在燕國靠近涼國邊境的小縣城,甚至都隻是下縣。
    自小就聰穎異常,他早早就拜入了一個名叫具斌的人門下。
    這個具斌其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當時的老師,已故帝師,名滿天下的大學士陶春英的弟子。
    具斌當時就是出任沐陽縣教諭,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縣教育局局長。
    主要任務就是培養為朝廷培養人才。
    世家和朝廷矛盾,隻要到一定程度的官員,基本都能夠察覺。
    很多人才都因為世家早早發現就從小被拉攏培養。
    可以說曹思華是幸運的,具斌發現了他之後,直接想自己的恩師推薦了這個小孩。
    致使曹思華早早的進入到了皇帝的視野內。
    對於皇帝關注的人才,那些世家也不會做得更過分。
    畢竟他們拉攏的人才更加多。
    稍微長大之後,陶春英就把他當做關門弟子培養,為此還讓他一直到弱冠才參加科舉考試。
    曹思華名聲很大並不是他發跡之前,很多東西都被陶春英給壓下來了。
    不過他的才名還是被各大世家所關注。
    他也很爭氣,沒有給陶春英這個老師丟臉,弱冠之後直接參加科舉,每一次都是第一名。
    也是燕國目前唯一的一位連中三元的人。
    連中三元還不是讓曹思華的影響力那麽大。
    而是他中了狀元之後,有了參與國家大事的權利,沒有像平常科舉人一樣先做侍郎。
    而是直接做進入了禦史台。
    禦史台是個可以風聞奏事的衙門。
    這是防止天子被百官內外隔絕的一個衙門,是一個獨立的衙門。
    通常彈劾某某貪贓枉法或者某官員瀆職導致重大事情發生之類的,基本都是禦史台發起的。
    甚至可以不用證據就可以發起奏章。
    別的大臣要想彈劾一個官員,必須有理有據,不然會受罰。
    而禦史台卻可以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直接上達天聽。
    這是很大的權利。
    禦史台可以說是一個發聲平台,也是一個鬥法平台。
    以往禦史台任用人的原則基本都是剛直敢諫,大公無私之人。
    可是這種人畢竟是少數。
    禦史台充斥了各大勢力的人,真正為國家辦事的人其實少之又少。
    這種情況下,曹思華就顯得很另類。
    這個人特別猛,也很能體現他的性格。
    他在宣元二十二年的時候,也就是成為狀元後的十一年。
    上疏了一本奏折引發了極大的爭議。
    這本奏折叫做《強國固民策》。
    裏麵詳細講述了地方豪強和世家牽扯過密,控製資源太多,導致底層民眾吃穿不飽暖,生活艱辛。
    還指出世家侵占了太多的財富,導致燕國遲遲無法積累出一統天下的資本。
    提議削減世家,同時取消世家舉薦人才為官製度。
    還給出了種種數據作為支撐,假若世家能夠真正支持國家,那麽燕國一統天下是遲早的事情。
    他是一個真正為國家朝想的人,是一個公忠體國的人。
    當時很多人猜測這是當時的燕皇是幕後主使。
    當時的第一世家就是張家,從這份描述之中詳細給出了各種猜測。
    世家畢竟是世家,不是阿貓阿狗可以撩撥的。
    別說是曹思華有些名聲,就是德高望重陶春英也不敢這麽做。
    曹思華當時博得了很好的名聲,特別是在民間,很多人都塑造了生祠供奉他。
    不過從那以後,當時的燕皇突然生病了,於是開始皇子爭奪皇位的戲碼。
    大家的注意力被吸引,曹思華的那份奏折在熱度冷卻之後,皇位也出了結果。
    先皇也就是如今皇帝李旭睿的父親,登上皇位。
    新皇登基啊,最要緊的就是穩定,世家支持,根本無法穩定。
    於是曹思華開始被各種針對。
    最終丟掉了官職,家人也被‘強盜’襲擊所波及,往日那些人紛紛劃清界限。
    曹思華最終鬱鬱之下竟然瘋了。
    從最後記錄來看,目前曹思華似乎還在京城。
    按照年紀來算已經快六十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