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投靠
字數:4458 加入書籤
說起來,這次的埋伏還是蕭香痕提議的呢。
龍雲還奇怪,一個人什麽能夠在短短的時間內,睡一覺,就把疲勞都清楚幹淨。
蕭香痕表示,這是跟他的武功有關係。
不過他進入到這種狀態,必須在絕對安全的情況下才可以。
那種狀態睡一個時辰等於普通人睡十個時辰。
前世龍雲好像也看過報道,說是一個人的睡眠質量跟睡眠時長是沒有關係的。
在深度睡眠的情況下,有些人可以隻睡兩三個小時,就等於睡了八個小時的睡眠質量。
在這個神奇的武俠世界,他是相信有這樣神奇的事情發生的。
畢竟他自己就很不正常了。
蕭香痕醒來的第一時間就是詢問龍雲:“從我上車到睡醒,過去了多久?”
龍雲說道:“大概一個半時辰吧,什麽了?”
然後蕭香痕就說:“那些人遲早追上來,你要是被發現了,估計他們也要殺人滅口。”
“不會那麽凶吧,還有沒有王法了?”
“王法?那是給他們準備的嗎?你知道他們是什麽人嗎?盧家!燕國第一世家的人,可以說他們自己就是王法,你能指望製定規則的人遵守規則嗎?那樣的話,他們製定規則做什麽?”
一番話語說的龍雲無語了。
想想也是,無論哪一個時代,統治階級製定規則都是要別人遵守,而自己隨時可以突破規則的。
必要的時候暫時丟掉也不是不可以,隻要善後處理得好,說不定大家還誇讚呢。
就好比某紀律監察,天天都能抓出貪官來,百姓齊齊叫好。
可誰能夠想到,這些紀律監察本來就有預防官員的作用,但凡是他們真的監察到位,也不至於出那麽多貪官。
可老百姓根本不管那些,抓了貪官就是好樣的。
在這個時代就是讓人犯罪,我先不管,等他犯罪之後,我在去抓。
贏得了口碑,也贏得了功績,雙贏,至於什麽預防,做好了沒有人說好,做的不好,還被人說。
還不如用更大的功績,彌補那點預防不力的汙點。
反正也沒人關注。
龍雲最終還是說道:“我還是想給他們一個機會,要是他們放過林逸,那就放他們一馬,要是他們動手,那就解決掉他們。”
於是二人就設了這麽一個局。
才有了車上的石頭。
小素則是先往前一裏等候他們。
對於陳洪的投靠,龍雲不不置可否。
對於臨敗投敵的行為,他本身是不想做什麽譴責。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氣節這種東西畢竟是少數人的專利。
別看那些曆史小說裏麵動不動就以身殉主,要知道那些東西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不可否認,這種氣節的人,每個時代都會湧現。
可人性畢竟自私,就那龍雲自己遇到相同的處境,估計也會絕地求生。
任何人都有生存的權利,別人無論什麽評價,都隻是觀看者的角度。
就好比漢奸,可恥嗎?可恥。
可自己人的老爺給不了保護,那些更弱者能什麽樣呢?
故土難離,一大家子人都在敵占區,請問為了生存有什麽錯呢?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別看網絡上一大堆罵人的,整得自己多愛國,多麽忠貞,等事到臨頭,估計95的都會投敵。
陳洪上車之後,隻能跟林逸一起坐在車頭,
帶著蕭香痕備用的麵具,神情自若,沒有任何愧疚之類的情緒。
龍雲之所以不怕他反水,就是因為他的武功修為剛剛進入二流境界。
還是很不穩定的那種。
當時圍攻的時候,陳洪就是在最外圍,隻是起到幹擾作用,對他根本沒有任何威脅。
等到頭領受傷倒地,他也是第一個開溜的。
被林逸一拳打傷,沒有任何反抗的痕跡。
估計那個時候,陳洪就已經想著投靠的主意。
後來經過蕭香痕的盤問,才知道他自己其實本意並不想投靠盧家。
可盧家在燕國隻手遮天,就算是轉投其他世家,估計也沒有什麽人敢為了他這個小人物出頭,去得罪盧家。
他也是看到龍雲坐著張家的馬車,知道他們是盧家的人,又武藝如此高強。
說明人家肯定是不懼盧家的。
投靠這樣的人沒有什麽好丟人的。
他也隱隱感覺到燕國在動蕩。
以前幫忙追蹤敵人,遇到胡亂出手的,隻要抬出盧家的名號,都會自主退讓。
整個過程也很順利。
如今燕京城暗流洶湧,爭鬥越來越多,一副風雨欲來之感。
盧家也到處拉攏陌生高手,很顯然盧家一定是有了危機。
他也想著趁機跳出盧家的漩渦,找個強力的靠山。
隻要盧家認為他跟著那些人一起‘失蹤’就不會對自己的家人什麽樣。
送走那些‘同伴’的時候,他可是細細的清掃了痕跡,除了意外,他想不出有人能夠發現那些屍體。
畢竟他本身就是追蹤方麵的專家。
各種線索都被他掩蓋住了。
為了表明投靠的決心,他親手殺掉了同行的人,還炫耀出自己本事。
要是論武功,他或許不太厲害。
可是要論追蹤和抹掉線索,他自認勝過任何人。
此時坐在馬車上麵,他也不問要去哪裏,隻是默默地跟隨。
旁邊長相凶狠的趕車大漢,時刻警惕著他的任何話語和動作。
他也沒心思搭理林逸。
馬車趕了五天的路,來到新陽鎮,這個鎮是距離沐陽縣最近的一座城鎮。
隨著人流多起來,各色的人也越發的多。
更多的則是帶著行李,拖家帶口的人坐在城鎮外麵的樹下。
饑渴的眼神望著龍雲一行的馬車,希望能夠得到一點施舍。
可惜兩個大漢坐在車頭,林逸的長相天然帶著令人畏懼的麵具。
就連一些乞討的小孩都不敢上前。
龍雲看到這幅場景頓時明白,沐陽縣已經亂起來了。
燕國雖然隻是立國百年,可文化傳承沒斷,百姓也普遍承認朝廷,不敢輕易造反。
為了躲避兵災,他們背井離鄉,來到新陽鎮這裏找出路。
人離鄉賤,估計這麽多難民,新陽鎮也不敢開放關卡,放這群人進縣城去。
他們隻好在城外抱團,期待著有富貴人家施粥或者朝廷接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