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王玄策

字數:3277   加入書籤

A+A-




    李淵看著世界地圖久久不語,李秀寧想了想說道,“父皇,還有幾日我與母後就將離開,我會將我在仙界所學知識編撰成冊,以保我大唐江山社稷安穩。”
    “你們真的要走嗎?”李淵深深的看了一眼李秀寧,“你母女二人,其實早已顛覆了朕的想象,朕一直在想,朕真的能成仙嗎?”
    李秀寧看著李淵期待的眼神,心裏卻突然有些發慌,不斷的告誡自己,這是一個副本世界,自己隻要做到問心無愧就行。
    “父皇,成不成仙不是女兒說了算的,但是父皇若是不退位,成仙就是一場空話。”李秀明心裏一橫,為了完成副本任務,隻有繼續忽悠李淵。
    “你為什麽這麽著急的讓朕退位?”李淵的眉頭皺了起來,“等你和你母後返回仙界,朕亦可退位。為何要在你們返回之前退位呢?”
    “父皇身登大寶已有九年,確實不敢欺瞞父皇,父皇壽歲還有九年。”李秀寧悠悠一歎,“在位多少年,就要退位多少年,方可散盡龍氣,這一切終有定數。若是父皇難以散盡龍氣,成仙終是空談。”
    “朕隻能活九年了?”李淵臉上陰晴不定,“若不是你與你母後處處充滿神異,朕今日必會認為你是妖言惑眾。”
    “父皇駕崩於九年後五月初九,從時間上算,若是父皇不盡早退位,長生逍遙終是與父皇無緣。”
    “放肆,你難道要朕就明日退位嗎?”李淵大怒道,“這天下未定,百姓民不聊生,我難道就能為了自己一己之私,置這天下於不顧?”
    李秀寧額頭見汗,就差這麽臨門一腳了,李淵不答應怎麽辦?要是等自己和竇媽返回之後,李阿婆才想起來退位,自己不是白忙活一場嗎?
    李淵看著焦急的李秀寧,心中卻不由一軟,這丫頭確實在心疼朕,果然她還是關心著朕的。
    “凡事總要讓朕安排妥當才是。如此急急忙忙的退位,這天下必然生亂,就算老二登基,朝中不服他的老臣也甚多,朕不能給後人留下一個爛攤子不是。”李淵對著李秀寧一笑,“朕會考慮清楚的,下去吧。”
    李秀寧無奈的隻能轉身離開大殿,就看見何潘禮急匆匆的跑了過來。
    “將主,太子宮和齊王府如今如何處置?”
    “處置?處置什麽?”李秀寧有些皺眉,“難道你想除掉太子和齊王的家眷嗎?本宮知道你與秦王有交情,但是你如果也起了這種心思,就算本宮走眼了。”
    “不是,將主,卑下不是這個意思。”何潘禮急急忙忙說道,“邱師利和李神通派人前來,說是太子宮和齊王府的家眷有些人心惶惶,若是不進行彈壓,必然生亂。”
    “邱師利和李神通這麽廢物嗎?一些區區後宅婦道人家,就讓兩名領兵在外的大將束手無策了嗎?”李秀玲心情有點不太好,李淵遲遲不答應退位,手底下人辦事也不力,諸事不順,怎麽能心情好起來?
    “將主息怒,主要是府上多是女眷,多有不便。”何潘禮硬著頭皮說道,看見李秀寧發怒,心裏也不由忐忑起來。
    李秀寧往前走了兩步,歎了口氣,“罷了罷了,我去一趟。”
    何潘禮不由喜笑顏開,他是受夠了邱師利和李神通隔一炷香就派人過來詢問自己到底該怎麽辦,不過他想著要是自己對著一群哭哭啼啼的老娘們兒,自己也會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處置。
    女人呐,真是一種令人頭痛的生物。
    “老何,有件事情我跟你說一下。”李秀寧突然對著何潘禮說道,“你曾言你有一庶子,無法蔭封,我思索著王德無後,你若將這庶子過繼給他,也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將主有所不知,我曾與王德說過此事。但王德覺得自己是一宦官,恐耽誤孩子的前程,扭扭捏捏的不願答應,甚不爽利。”何潘禮說道,“我與他是過了命的交情,別說是庶子過繼給他,就是嫡子不是不行。”
    “你若有此意甚好,這一兩天挑個好日子,就在你府上,我與你主持此事。至於王德,我與他已經說過了。”李秀寧笑著說道,“自此你們兩家成一家,確是好事。”
    “將主恩德,卑下沒齒難忘。”
    “隻要你不嫌棄你兒子過繼給一個宦官,心中沒有什麽芥蒂就好了。”李秀寧說道,“你這庶子的名字叫什麽?”
    “何玄策,今後應改名叫王玄策了。”何潘禮說道,“將主為卑下見證,卻是這孩子的福氣。”
    “你再說一遍,你兒子叫什麽?”李秀寧以為自己出現了幻聽,王玄策,不是吧,是那個王玄策嗎,就是那個一人滅一國的王玄策!
    娘子軍裏麵到底都藏著哪些大神?老娘到底打造出了一支什麽樣的軍隊?就算是後人也未免太過於變態了吧。
    也就是初唐牛人太多,《新唐書》《舊唐書》上貞觀年間王玄策名聲不顯,玄奘法師西天取經的奪目光彩淹沒了與之同時代的王玄策,而且他的官位比較低,在正史當中不可能單獨為他樹碑立傳,一個人出名是要靠宣傳的,在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這位英雄最終為世人所遺忘。
    平複一下有些激動的心情,李秀寧說道,“你這庶子今年多大?”
    “九歲有餘。”
    年紀倒是差不多,畢竟王玄策第一次出使印度的時候是貞觀十七年,那時候已經是融水縣令,要是有何潘禮這個爹二十五六歲當的縣令,倒也能說的過去。
    有人說王玄策是絕世猛人,奈何唐初能打的太多,初唐的這幫牲口,基本上個個兒都有滅國之功。王玄策放在其他時期,高低也算是一號人物,但是放在初唐,還真不算什麽。
    就算是一人滅一國之後,回到大唐也沒有封侯,就是給了一個朝散大夫,要是真是何潘禮的後人,這未免也太磕磣了。
    朝散大夫為從五品下,文官第十三階。白居易就有詩曾經寫過,“吾年五十加朝散,爾亦今年賜服章。”
    一個以滅國之功出使而歸的奇才,居然沒有給武將待遇,而給個文臣待遇,大約是整個大唐甚至包括王玄策自己都不認為中印度的戒日王是大唐的對手,隨手滅之罷了。
    挺好挺好,回頭給李二提一嘴,這孩子不錯,值得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