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圓樓

字數:4077   加入書籤

A+A-


    整個圓樓坐落在溪穀入口處,將整個入口完全堵住了。
    圓樓往溪穀方向的那個門暫時封閉著,等鬼市開了,打開這個門,圓樓就和鬼市連在了一起,變成了鬼市的入口。
    宋玉善將圓樓內部各處的圖紙一一拿給這位鬼工匠鬼瞧,直把他瞧的香燭都忘記吸了。
    “您看這樣的樓,您能建嗎?要用些什麽材料?”
    鬼工匠重重點了點頭:“我想試試!”
    之前是他沒看懂,現在他也瞧出了幾分這圓樓的優勢。
    地方大不說,關鍵還節省材料啊!
    真是奇思妙想。
    如果之前,他是為了那一口吃的,還有能在扶水縣那邊買東西的鬼幣,現在他就是真心想加入這個圓樓的建設了。
    他活著的時候,最得意的就是參與了臨江郡城新城的建設。
    但是那都是循舊例,沒有這圓樓有挑戰性!
    鬼工匠拿著圖紙,細細的琢磨。
    他確實是有真本事的,以為她是想節約成本才想出了這樣的建築,所以也往節約成本的方向去想了。
    倒是很快就瞧出了宋玉善這個畫圖的人都沒想到的關鍵之處。
    “這樓建的這麽高,牆麵用石磚倒不如用三合土,下麵的倒可以用石頭打地基,不僅穩固,也節約成本。
    這外牆也不能如你畫的這般豎直向上,得向內傾斜一些,最上麵這層倒是可以豎直了。
    另外這屋頂,我看你沒有畫的太清楚,我建議用抬梁式和穿鬥式結合的法子,既能增加內裏的使用空間,又不用使用大型木料,一舉兩得……”
    宋玉善一開始還聽不懂,鬼工匠反而用鬼力在空中畫出了圖樣來後,她才恍然大悟,連連點頭。
    前世記憶中有去參觀圓樓的記憶,所以才能畫出這圖來。
    但其實很多建築細節都記不清了,此時一聽老工匠的話,她反而想起來了。
    圓樓的外牆確實是傾斜的,用的也是夯土,也沒有用很大大型木料。
    可以說有了這一出,宋玉善對這位鬼工匠更加信服了,有他在,不用擔心自己的圖紙是空中樓閣了。
    為了讓鬼工匠對這樓的大小有個數,宋玉善還連夜帶幾隻鬼下山,去要建圓樓的地方考察了一番。
    直到天亮,才送他們回陰世去了。
    趁著鬼工匠在陰世完善圓樓圖紙的這段日子,宋玉善開始琢磨起了能讓異地鬼魂來陽世的紙衣。
    這對她來說倒不是難事,不過為了一勞永逸,她還是仔細思索了一番這紙衣的功能。
    最後做了一件帶有宋氏徽記的紙衣來,這紙衣款式簡單,但功能卻不簡單,幾乎相當於此前她做的所有紙衣的結合體了。
    不僅相當於移動陰宅,能讓鬼魂在異地陰世長時間活動,還能作為羈絆,讓鬼魂到異地陽世活動。
    而且鬼衣還能隔絕鬼氣,避免接觸時鬼氣傷人。
    還能防一般的火和水,若有磨損,可用鬼力修補。
    以後他地鬼魂來逛鬼市,穿上鬼衣,就行了。
    做的第一件鬼衣,就交給了瞎書生。
    他和魏小二還是每夜領著鬼力強大的老鬼們出來幹活兒了。
    他們去了北邊的深山中,伐樹的伐樹,挖土的挖土,開始為土樓建設累積材料了。
    宋玉善覺得夯土樓固然節省材料,可牆麵粗糙,怕是不太美觀,還讓他們派鬼去大江挖沙子的時候,順便撿些鵝卵石,到時候鑲在牆麵上,就漂亮多了。
    鬼力強大的老鬼們費點鬼力,凝出實體來幹活兒,比上好的青壯年勞工還要好用。
    可以說,所有的人工和大部分材料,都被鬼魂施工隊包攬了。
    而宋玉善隻需要付出一些鬼幣即可。
    比起銀兩,用紙紮術就能做的鬼幣自然劃算多了。
    圓樓集市這麽大的建築,需要她花銀子的,也就是做地基和鋪設通往渡口道路的石料,還有紅糖和秫米了。
    紅糖水和秫米漿能增加夯土牆的堅硬程度。
    連內裏的家具擺設,都由擅長木工的鬼包攬了。
    這成本簡直低廉到了極致。
    每天清晨,秦緣和宋玉善負重爬山時,總要來翠屏山腳溪穀外看看。
    秦緣眼看著這裏黃土、砂土、木材、鵝卵石一日日多了起來。
    而她的師妹,啥也不用管,就用最粗糙的黃紙和刻好的印章做幾張鬼幣就行了。
    有一日,秦緣終於忍不住了,對宋玉善說:“師妹,我們修道觀花了足足一千二百兩銀子啊!”
    宋玉善一怔,心痛道:“虧大了!”
    當初修繕道觀的時候,她還是那個坐擁一儲物袋銀子沒處花,還剛得了一筆意外之財的小富婆。
    那時的她哪會花心思去想怎麽節約用錢,減少開銷啊!
    自琢磨起了鬼市的事後,她才意識到自己的存銀不夠花了。
    這才想起了開源節流的事,想出了用鬼幫忙,節約成本的法子。
    如今手裏的銀子還是沒花多少,但一筆一筆的都有了去處,日子忽然就緊巴巴的了。
    這一千二百兩,可不是小數目啊!
    兩姐妹都心痛不已。
    “不行,我得想法子再去撈一筆銀子才能安心了。”宋玉善說。
    虧了一筆,就要賺回來更多!
    她連日在藏書樓中奮筆疾書。
    此時的藏書樓已經不是以前那什麽都有,就是沒有書的樣子了,翻印的書已經分門別類的放了進去。
    原本則存在乾坤袋中藏好了。
    七日過去,宋玉善寫出了厚厚一本《活字印刷術指導手冊》,另外還有一本簡略些的,隻大致介紹了活字印刷術的印刷速度和產量。
    她上次去郡城瞧過了,城裏就有七家書局。
    各自有各自的小作坊,隻負責裝訂,書都是人一本本抄出來的,所以書價極高。
    活字印刷術她打算薄利多銷,多賣幾家。
    隻賣郡城這七家還是少了些,賣到其他地方去,她也沒那個時間和精力。
    不過該怎麽賣的多些,最好全郡甚至全洲、全九州的書局都能用上,她已經想到個巧妙的法子。
    揣著這一厚一薄兩本書,就去郡城打聽消息去了。
    喜歡我在聊齋修功德請大家收藏:(.)我在聊齋修功德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