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新國際地位3
字數:2791 加入書籤
1941年8月10日,武漢
軍統局和八辦都很鬱悶,居然有人能夠饒過他們在自己國家的首都搞出這樣的事情,簡直就是不可想象的,這是能讓別國情報機關搞出來的嗎?若是誰都能這樣輕易裹挾民意的話,那豈不是說自己這邊很沒有用?
千萬不要小看民意,統治者不要臉還好一點,若是要一丁點臉的話,就足以顛覆國家的政權,須知,即便是華夏的生死仇寇日本都做不到這一點,偏偏白頭鷹這個萬裏之外的國家可以做到這一點。
不過看看日本國內的亂象,大家夥就又平衡了,這幾天,日本軍方激進派上躥下跳也就算了,一些極右翼組織還組織了數次暗殺行動,目標直指東條老鬼子,這個消息雖然被日方嚴密封鎖,可還是被軍統局探知。
除此之外,白頭鷹還向呂宋駐軍下達了戰備命令,這段時間,老麥拚了命擴充部隊的同時,還在呂宋的各處戰略要點修築起了工事群,不計工本,全部按照最高標準修建,按照情報部門的評估,隻要讓老麥講這些事情都搞定,日軍就極有可能放棄徹底占領呂宋,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劃不來。
可能是覺得這樣還不保險,據說白頭鷹正在遊說威廉敏娜女王,表示願意貸款幫助他們強化在東南亞的防禦力量,甚至,還願意向對方提供無條件的軍事援助,現在雙方正在就軍援和貸款的具體數量進行反複磋商,一旦落實,低地國家在東南亞的軍事實力也將大幅提高。
到時候日本想要南下就要付出更大的代價,為了不讓這種情況發生,日本隻能選擇在沒有從華夏抽身的情況下南下,或者是果斷北上,很顯然,這是那位總統大人在逼日本人,不信日本人能夠逃出自己的手掌心。
在幾個大國的遊戲中漁利也就算了,亞洲的一些小國也蠢蠢欲動起來,這裏邊大多數都是殖民地國家的獨立勢力,也有之前親日的國家政府,大家夥的意思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在把握不準局勢的情況下多加一道保險罷了。
當然,這其中也有不少是跑過來騙點甜頭或是尋求幫助的,可不管怎樣,都營造出一種萬邦來朝的架勢,把最高當局和一眾政府官員弄得舒服極了,以前是“抗戰建國”現在已經變成了“抗戰複興”。
在這些人裏邊,最讓人意外的就是來自天竺的海得拉巴土王勢力和來自北方的德王。
華夏戰場的態勢變化同樣震撼了一直關注日軍動向的海得拉巴土王,在他眼裏比不列顛人凶悍數倍的日本人居然被擊敗了,甚至,在占據絕對戰場優勢的情況下也沒法壓服華夏人,再結合軍事顧問中那些金陵軍官的表現,很容易看出日本人給人一種後繼乏力的感覺。
一開始海得拉巴土王還沒想那麽快表態,一直到現在日本也是毋庸置疑的亞洲第一強國,軍力甚至是環太平洋的no.1,可在國民政府陳兵天竺北部以後,就真的有些坐不住了。
(
特別是不列顛人在緬甸問題上低頭後,海得拉巴土王閣下第一時間就通過自己的金陵軍事顧問聯係上了武漢的國民政府,然後派出自己的王子經由緬甸去了武漢,向國民政府“兌換”一批法幣,用以采購鎢砂,同時尋求國民政府對其獨立事業的支持,甚至表示願意在獨立後割讓部分土地以補償華夏因不列顛蠶食損失的土地。
老實說,在海得拉巴土王派人過來之前,咱們的最高當局甚至都沒明白天竺的土王是什麽,更加不清楚這幫子家夥的能量,為此還專門請了活佛過來講解才搞清楚是怎麽回事兒。
天竺獨立?當然是要支持的,原因很簡單,不列顛人控製天竺實在是太讓人難受了,總是向著高原滲透不說,甚至還將觸角延伸到了西南地區,對國家的獨立統一造成了嚴重威脅,如果不是軍閥們大義不虧的話,怕是政府最後連一塊立足之地都未必有。
在最高當局和幕僚們看來,就算是天竺爆發革命也未必能推翻不列顛人的統治,畢竟雙方的實力根本就不在一個水平線上,不管不列顛人最後是戰勝還是戰敗,都可以輕易解決天竺問題,除非是不列顛統治者腦有包,否則是絕對不會放棄天竺的。
出賣天竺人向不列顛人示好?根本沒必要,昔日的日不落帝國最近可是在國民政府麵前顏麵喪盡,最高當局既然已經下定決心要利用這次世界大戰的機會從不列顛人身上狠狠咬下一塊肉來,自然是堅決不會給不列顛人機會,怎麽說呢,水越混魚越大。
至於德王則是被嚇到了,八路軍和山本一木簽達成停戰協議後就將手裏的重裝部隊調動到了大青山區,開始了針對日本駐蒙軍和偽軍展開了積極的實戰化訓練,短短幾個月時間,就讓日本駐蒙軍傷筋動骨。
雖然日本人嚴密封鎖了自己的損失情況,可不算那些傷兵,日本人運回本土的“骨灰罐頭”是做不了假的,再加上日軍新部隊的裝備和補給情況越來越差,讓這位覺得日本人似乎已經在走下坡路了。
可就在德王全力擴充實力增加手中籌碼的時候,又有新消息傳來,那就是日本政府內部有聲音要結束華夏戰場上的對峙局麵,將局麵恢複到民國二十六年的情況。
緊接著便是聯盟有意承認康德皇帝對蒙古的宗主權,這可是比日本人打斷撤出關外還要恐怖的事情,一旦成為現實的話,不但他的政治前途沒了,就連性命都未必能夠保得住。
驚慌失措的德王第一時間就向陝北派出特使,希望可以加入邊區政權,奈何陝北對於德王的橄欖枝並不是很感興趣,反倒是派出裝甲部隊迫近歸綏,連續殲滅了三個偽軍師,以實際行動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無奈之下,德王隻好派人去了武漢,希冀在武漢國民政府方麵可以打開局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