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護匈奴中郎將 經略草原
字數:4983 加入書籤
匈奴元氣大傷,沒有十幾二十年基本上恢複不了實力,匈奴右賢王在看到大單於被俘之後,嚇得連夜搬遷,將王庭搬遷至更北的捕魚兒海,以躲避大乾兵鋒。
大乾朝廷也開始將國力從戰爭上轉回到發展之上。
三路大軍一共俘虜了十幾萬匈奴人,王荊並沒有將這些匈奴人殺死,而是將這些匈奴人全部打散,然後重新劃分成了幾十個三千人左右的小部落。
匈奴人被擊敗,向北遷徙,草原空出來。如果這些草原大乾不去占領,那麽就會有別人去占領,匈奴人離開了,但是草原上還有其他的小部落。
若是不管不顧,用不了多少年,這些小部落的實力就會快速增長,最後再次成為大乾的邊患。
王荊和大臣們商議了一番,最終決定在這些草原之上築城,然後安排俘虜的匈奴人占據這些部落。
這些小部落被安置在靠近長城的草原上,並且王荊還下令在長城外的草原上建立了五座受降城來管理這些部落。
受降城可以在冬天的時候用來躲避風雪,同時也是方便收取賦稅的。
王荊下令,每年這些匈奴部落需要按照每戶上繳一頭牛五千隻羊,或者其他皮毛、筋、角之類。同時這些部落需要改信昊天文王。
王荊信不過那些官員,對於普通大乾百姓,這些人或許不敢太過分,但是對於這些匈奴人,這些人絕對會肆意欺壓。
朝廷規定收取的數量是一頭牛和五隻羊,這些人敢將這個數量番幾倍收取。王荊故意按照每戶來收取,就是要將匈奴部落內部割裂。
以前的匈奴部落推行的是奴隸製,除了少數的貴族、士兵外,剩下的很多人都是奴隸,需要為主人放牧。戰鬥時候也要充當炮灰。
現在王荊將他們全部拆分為戶,然後重新組成部落,部落頭人都是由朝廷任命,再沒有生殺予奪的權利。
權力被劃分給了受降城,受降城不僅負責收取賦稅,同時也需要處理匈奴部落的很多糾紛事務。
朝廷榷場也開放在受降城中,商人們可以在這裏和牧民交易。
王荊下令設立護匈奴中郎將,秩比兩千石,下設校尉兩人,司馬從事等。說是護匈奴中郎將,實際上是用來監視匈奴的。
而五座受降城也歸護匈奴中郎將管轄,每年需要將賦稅上繳。王荊任命自己的弟弟王嘉為護匈奴中郎將,讓其鎮守匈奴。
將匈奴部落安置到草原之後,隻要他們平穩渡過兩年時間,基本上就不會再出現什麽大問題了,而王荊宣布免稅三載,足夠這些匈奴人攢下一分家業,之後就可以收取賦稅了。
十幾萬匈奴人,朝廷每年可以收取十幾萬牛羊,這些牛羊可以為大乾百姓補充肉食。
沒有了匈奴騷擾之後,大乾的發展變得更加迅速,耕作技術的進步、醫學的進步讓大乾人口增長非常快。
大乾和匈奴的之間的戰爭並沒有對百姓造成太大的影響。乾文帝王恪留下的家底太厚了。
將近四十年的休養生息,為王荊攢下了極為豐厚的家底,再加上戰爭的持續的時間也不長,朝廷並沒有向民間加稅,天下依舊是一片承平,甚至還更繁榮了。
大乾天命二十年,王荊登基二十年,對匈奴的戰爭結束也有五年多,得益於天下太平,糧食豐收,又沒有大的自然災害,大乾的人口達到了驚人的五千五百萬。
短短二十年,大乾的人口增加了一千七百萬之多。如果再算上那些勳貴、豪強、官員大戶們隱匿的人口,大乾現在的人口數量很可能超過六千萬。
如此多的人口也讓大乾覺得擁擠,中原之地很多郡縣的荒地都已經被開墾出來了,同時因為世家大族、勳貴、豪強們不斷兼並土地,讓這些郡縣的人地矛盾變得越發突出。
王荊這些年為了積累實力,對付匈奴人,一直以來都沒有嚴格執行很多製度,所以這些年來那些勳貴、豪強、官員大戶們都有不少違規,甚至最近兩年越來越過分。
開始隱沒田產,丁口逃稅,或者侵占百姓田產,和官員勾結強占田產,非法減稅等等。
看到這種情況,王荊自然明白這些人該收拾了。更何況這幾年來朝廷一直都在往河西四郡移民,這些在地方上作威作福的勳貴、豪強、官員大戶們正好收拾一番,再遷徙過去。
神都洛陽,乾元宮,大朝會。
王荊坐在禦座之上,下方群臣正在爭論一些事情。
等到這些事情商議完了之後,一名禦史出列恭敬的說道:“陛下,臣巡查天下,發現地方豪強侵占大片土地,百姓卻幾無立足之地,隻能淪為大戶豪強佃戶,各地大戶豪強隱沒天地,朝廷糧稅不增反減,臣請陛下徹查!”
王荊聞言,皺著眉頭道:“太府令何在?”
“陛下,臣太府令蕭何在!”蕭何連忙出列道。
“今年農稅比去年多了還是少了?若是少了,又少了多少?”
“陛下今年農稅有五千七百萬石,十二萬萬錢,比去年少了一成五左右。”蕭何說道。
王荊看向大臣道:“現在天下承平,並沒有發生大旱、洪水,百姓應該頗為富裕,為何賦稅卻少了?”
“是不是有人不願意繳納賦稅?是不是有人故意拖欠,故意偷稅漏稅?左右內三位丞相、大司農、太府令,你們來說說,這是為何?”
早就等著的內相王景上前道:“陛下,朝廷的賦稅減少,的確是有一些勳貴、地方豪強、大戶們隱沒田產,偷稅漏稅,朝廷之中有不少政策都形同虛設,州郡之中,豪強大戶農田阡陌相連,甚至跨州連郡,與州郡官員勾結,偷稅漏稅。”
聽到這裏,王荊大怒,拍案而起道:“什麽?阡陌相連,跨州連郡!有這麽多土地了還偷稅漏稅?
大乾的十稅一的賦稅很高嗎?這是大乾的天下,還是那些勳貴、豪強大戶的天下?
擁有這麽多田產,卻偷稅漏稅,這合理嗎?”
實際上,王荊對這些人偷稅漏稅還是很清楚的,畢竟今天朝會上的這一幕都是他安排的。
旁邊的左丞相張良,太府令蕭何,等人紛紛上前道:“陛下,這天下自然是大乾的天下,那些勳貴、豪強、官員大戶違法逃稅,自該嚴懲不貸!”
“陛下,僅僅清繳賦稅不夠,應該清查這些年來偷稅漏稅,這些勳貴、豪強、官員大戶們定然不是一年,應該全部清查,另外臣懇請陛下清丈天下田畝。”那名禦史繼續說道。
禦史的話一出口,頓時就有不少人變了臉色。
大殿之中的這些大臣們,雖然一個個看著冠冕堂皇,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幹幹淨淨,有不少大臣老家同樣這麽幹。
畢竟這些人很多都是家大業大,有時候你不去做,但是有些人會借助你的虎皮去做。
封建社會想要要求官員一心為民事不可能的,為了發展,當初王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現在這些人養肥了,自然是可以殺了。
朝廷當年為了抑製兼並,設置了田畝階梯收稅,超過一千畝田地就會多收稅,那些地方豪強、勳貴、官員大戶們可沒有按照這個標準來,通過分戶不分家,或者掛名之類的方式避稅,甚至隱田。
這些人是自己在找死,朝廷定下的賦稅並不算高,他們若是認認真真分戶分家,收稅自然不會多,可就是不想分戶分家又不願意多繳稅,什麽好事都想要占了,真是利令智昏。
自己覺得這麽幹朝廷不會知曉,殊不知朝廷是在養肥。
那些勳貴、豪強、官員大戶或多或少都和京城或者地方上的權貴關係匪淺,甚至很多勳貴都隱匿的不少田產。
“詔令巡察禦史、繡衣司清查全國田畝,有偷稅漏稅者,嚴懲不貸!”就在朝臣們擔憂的時候,王荊直接下達了詔令。
洛陽城中,緹騎四處,迅速向天下各郡縣而去。大乾朝廷的力量遠不是地方可以抗衡的,更何況朝中還有大將軍、車騎將軍、鎮北將軍三人都在,超過二十萬精銳大軍隨時可以出動。
州郡那些勳貴、豪強、官員大戶們誰敢紮刺?大乾鐵騎隻怕旦夕而至。隻怕那些士兵們恨不得他們現在就反叛,他們好去平叛立下功勳呢。
大量繡衣使巡查天下,各個州郡之中不斷有豪強大戶們被清查出來,王荊對於勳貴還好一些,畢竟這些人當年也對朝廷有貢獻,但是對那些豪強、官員大戶們可就狠多了。
安陽。
作為中原腹地,這裏田地眾多,又是五京之一,豪強、官員大戶眾多。
郢成作為繡衣使從事,自然想要往上爬,來到這裏就開始查證。
“從事,宋氏一家實際控製良田十萬畝,偷稅漏稅數額巨大,他似乎和安陽不超官員有勾結,同時在其他郡也有土地,還有張氏、趙氏土地絲毫不遜色宋氏,一直以來都是偷稅大戶,這是下官查到最過分的三家。”
“還有官員牽扯其中?好事啊!狠狠的查!”郢成興奮說道。
(本章完)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