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勳貴豪強的轉變

字數:3349   加入書籤

A+A-


    王澤的動作非常快,大量勳貴、豪強、官員大戶們被抄家流放。
    僅僅是臨淄和邯鄲兩地,最終被流放西域的就超過了十萬人。這些勳貴、豪強、官員大戶們絕大多數都是讀過書識字的人。
    可以為西域地區帶去更多的大乾文化,讓大乾在西域占據主流。與此同時,王荊也在繼續鼓勵百姓前往西域。
    這個時代氣候溫和,雨水也算充沛,西域的自然環境遠沒有後世那麽惡劣。即便是以現在的生產力,養活五六百萬人是沒有問題的,若是再算上烏孫、大宛以及草原,擴大到千萬人口也養得起。
    按照他的想法,大乾在西域至少也要有兩百萬人,隻有足夠多的乾人在這裏,才能夠徹底將這裏變成諸夏之地。
    遷徙的人口少了,就不是西域融入大乾,而是乾人被西域同化。
    通過這種方式,在經濟、文化、軍事以及人數優勢上全麵超過西域人,最後將西域融入到住下之中。這種同化融合更為溫和一些,也更容易被認同,唯一的缺點就是持續時間長,需要連續幾代人的努力。
    王荊並不擔心,王氏從殷商天崩,子玨立國,據此已經快要七百年了,他有信心讓西域變成他想要的摸樣,就算是他這一代做不到,但是他兒子,他孫子的那一帶,一定能做到。
    時間總是匆匆如流水。王澤巡視天下,處置了大量敢於鑄造私錢的勳貴、豪強、官員大戶,將這些人抄家,流放,沒收其田產。
    大乾經過幾十年的繁榮也達到了鼎盛,有著王朝初期氣運鼎盛的庇護,就連天災也不多,但是這種庇護終究是要過去的,沒有了庇護之後,天災恢複到了正常頻率。
    時間進入天命三十二年,天下各地的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天災,對於這些天災,大乾朝廷早有準備,常平倉的建立就是為了應對這種情況。
    那個郡出現天災,當地的郡縣的常平倉就會打開,為百姓發放糧食,以渡過災情,讓百姓可以活下去。王荊特意下詔,免除這些郡縣兩年賦稅,以保證百姓可以渡過天災。
    但是總會有一些流言就悄然在鄉野之間流傳,言說王氏天命將近,因此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天災。王荊很清楚,這是一些地方豪強不滿,暗中挑動。
    對於這些流言,絕大多數人都不相信,畢竟朝廷一直以來的政策讓他們過得都很不錯,即便是有天災,也會開倉放糧。因此百姓過得還算不錯。
    大乾以法治國,廷尉衛向更是精通刑律,同時還擔任禦史大夫。以律法約束百官,整肅吏治,糾察不法官員,他執法嚴格,但並不酷烈。
    在他的治理下,關中、洛陽、中原的官員不敢越雷池半步。
    因為大江流域大雨,洪水泛濫,丞相張良上書皇帝:“襄樊、江漢之地三年經曆兩次水災,百姓不能按時繳納賦稅,陛下您是上天之子,百姓君父,應該對百姓仁慈,請陛下免除十三個郡縣的賦稅。”
    王荊同意了。
    並且還調撥錢糧,推行以工代賑,修複河堤,以防止再次發生水災。原本想著可以讓百姓過得好一些,但是結果卻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樣。
    洪水漫灌,舟車都不能通行,就連馳道都被衝垮,不知有多少百姓被洪水衝走,朝廷也不知曉,完全是靠地方官員上報,於是這其中的操作可就太多了,甚至糧食都可以操作。
    即便是出了一些問題,也完全可以推脫給洪水,洪水泛濫,被洪水衝走了,朝廷想查都沒有頭緒。於是不少豪強、地方官員、大戶等等就開始聯手操作。
    那些胥吏聯合當地的豪強、官員大戶們,侵吞了用來賑災的糧食,然後用一些發黴的陳糧來賑災,甚至直接說府庫糧食被衝垮了。
    同時依舊強迫百姓交稅,百姓不得不變賣農田求活,甚至就連推行的以工代賑修複河堤也隻是做做樣子。
    河堤隻是用泥巴簡單的修複,外麵砌上一層牆體,表麵看上去沒什麽問題,一旦大水再來,到時候河堤直接就被衝垮。然後用糧食逼迫百姓賣身為奴,大肆藏匿人口。
    好在王荊派遣大量繡衣使監察天下,發現了端倪。
    豪強、官員、地方大戶踩著百姓的骨血,侵吞他們的血肉,腐化大乾的根基和底蘊。
    王荊在知曉這些後,隻覺得渾身發冷。當即詔令衛向嚴查此事,並且給與其充分的自主權。
    衛向開始大力打擊這些禍國殃民的豪強、官員和大戶,對於敢於犯下這些罪行的人進行嚴查,凡是參與之人,盡數斬首,其家亦是被全員流放。
    不少人向衛向求情,甚至重金賄賂,結果求情之人被衛向嚴厲訓斥,賄賂之人更是被其治罪。
    王荊對衛向很是誇讚,衛向也贏得了極高的聲望。隻是讓人沒想到的是,居然有人敢冒天下之不韙,派人刺殺。
    王荊勃然大怒,親自派遣了幾十名羽林衛來護衛其左右,並且加封衛向濮陽侯,食邑一千戶。
    衛向感激涕零,對那些不法豪強、官員進行嚴厲打擊。各地豪強被治罪、打壓。在這煌煌大乾,朝廷一隻手就能鎮壓他們。
    朝廷打壓違法的豪強、官員、大戶,獲利最大的是朝廷,但是還有大量跟在朝廷屁股後麵的勳貴、豪強們也吃的滿嘴流油。
    畢竟田地、商鋪這些不會跑,朝廷抄家之後,也隻能變賣發售。然後這些東西就被當地的勳貴、豪強等收入囊中。
    經過朝廷這些年的打壓,很多勳貴、豪強、大戶們知道了朝廷的底線,然後學會了其他的生存方式。
    比如分家。朝廷規定了一戶人家田畝數量,這些人子嗣眾多,通過分家可以掌握更多的良田。
    勳貴、豪強等家中除了嫡子外,還有大量庶子,甚至在嫡子繼承家產之後,其他的嫡子也會被打發出去。
    朝廷罰沒的這些東西,最終落入這些人的手中。對於這種情況,王荊並不在意,畢竟這些人是按照規矩做事,你還能不讓他們買不是?
    同樣這也一直都是朝廷想要的結果,逼著那些勳貴、豪強、世家大戶們分家。
    (本章完)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