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楊義 士子考核

字數:3569   加入書籤

A+A-


    這幾艘前往洛陽的官船之上,除了那些前往學宮參加考核的士子外,還有一位被州郡舉薦為官的賢才。
    此人名為楊義,今年已經四十有七,在這個時代,已經稱得上長壽。年輕時候遊曆山川,三十六歲歸家,然後在家鑽研學問,將自己所學融會貫通。
    對於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諸多學說都很精通,同時又對占卜、醫學、地理、農事都很精通,可以說是全才。
    在得知有如此大才後,王信也很好奇,於是命人將其送往洛陽。
    楊義在會稽和揚州很有名聲,前去參與考核的士子每天都會前去請教學問。楊義也會對其進行解答。
    對於經書中一些不明白的部分,楊義也會為其解釋。對於前來求教的士子,他建議這些士子多了解民情,不能死搬硬套。
    因為其曾經常年在各地走動,知曉百姓疾苦,他對儒家、法家、墨家、道家學術之爭並不感冒,更在乎適用,隻要合適,不管儒家還是法家他都用。
    相比起來,學宮之中那些依舊看重學術門戶之見的經學博士都不如他。
    官船一路從會稽駛往洛陽,船上的考生聽得如此如醉,甚至有不少士子要拜其為師,但是都被他拒絕了。不過即便是拒絕了,這些弟子依舊視其為師,並對其行弟子之禮。
    這些士子能夠在淮安、會稽這裏的學宮中脫穎而出,一個個都是通讀經義,隻是缺乏一些實踐,現在聽了楊義的講學,一個個都受益良多,很多地方都是豁然開朗。
    “先生,洛陽到了!”一名小吏恭敬的說道。在船上這些時日,這些小吏也聽了楊義的講學,對其很是敬佩。
    楊義起身,一手背上行禮,一手將橫刀掛在腰間。
    這個時代的士子和真實曆史中明清時代的書生完全不同,一個個都是身體健壯,孔武有力的。就像先淮時期的孔子,其身高八尺,一人就能扛起城門的門閂。
    在孔子那個時期,想要周遊列國可不容易,沒有足夠的武力保障,出城十裏估計人就沒了。
    上了碼頭,看到洛陽城如此繁華,眾人也為之震撼。
    “先生,我已經叫了馬車,咱們一起乘坐馬車進去吧。”
    楊義擺擺手道:“神都風貌,若不親眼見證,可太遺憾了,我準備一路步行,還能欣賞這神都風貌!”
    楊義大步流星走出碼頭,幾名士子猶豫了一番,也跟了過去。
    幾人先是在洛陽城外轉了轉,然後問道:“神都風貌,與姑蘇、淮安、金陵、大梁有何區別?”
    旁邊一名士子說道:“神都洛陽竟然沒有乞丐,要知道即便是姑蘇金陵也是有乞丐的,神都之中的販夫走卒行色匆匆,但看其精神麵色紅潤,顯然生活的不錯。”
    “這神都中當然沒有乞丐,若是發現是身體殘疾的,直接就送到養濟院,若是有手有腳的,直接罰苦役一月,然後給他找個事情做。”旁邊有知曉的士子說道。
    幾人走了大半日,覺得腹中饑餓,於是在路邊找了一家小店進去吃飯,這小店雖然小,但是菜品卻不少,而且價格也不貴,味道也很不錯。
    眾人都有些驚異,這神都洛陽的吃飯居然比在姑蘇金陵還要便宜一些。
    “天子腳下,氣象不凡。”幾名士子道,但是楊義卻清楚,這是天子腳下,那些官吏不敢盤剝過甚,在其他地方,那些官吏明裏暗裏可是有不少搜管的。
    這個時候門外進來幾名士子,邊走還邊說:“這次恩科居然將法家增補的條例也加入進去了,我來這裏之前根本就不知道,這可如何考試?”
    “趕緊買本書看看吧,官府已經貼了告示,這些是必考的,但占據篇幅不多,影響不大。”
    “那也是有影響,得趕緊看看。”
    正在吃飯的楊義幾人聽到了,匆匆吃了飯後去將增補的條例也買了回來。
    一直以來各家經書都是有不同版本的,在看完了新增訂的條例之後,眾人臉色各異。
    楊義卻覺得這些增訂非常不錯,他以前行走天下,可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主,對於底層官吏還有各地官員的醜態一清二楚。
    朝廷即便是三令五申,依舊有官員敢於違抗。
    等到了傍晚時分,一個三十餘歲的男子穿著便服來到驛館,在向驛卒打聽了一下後,就匆匆上前敲門。
    “弟子張璞拜見恩師。”男子見到門開之後,當即大禮參拜。
    “快起來,我也沒教你幾天,不必如此!”楊義將其扶起。
    張璞是姑蘇人,是楊義的鄰居,乃是六國遺族後裔,到了他這一代家庭已經敗落,也是楊義給其開蒙,並資助其學習。
    “今日弟子曆任兩任縣官,考評皆優,因此被提拔入京,今日在官署名冊中見到老師名諱,下衙後就前來拜見。”
    “看來你記得百姓之苦啊!”楊義點點頭道。
    “學生一直謹記老師教誨,盡心輔佐聖君治國安邦!”
    “現在朝廷如何?”楊義問道。
    “新君登基萬象更新,隻是對官員有些苛刻,雖然無人敢言語,但暗中非議之人頗多。”張璞道。
    “如何苛刻了?”楊義問道。
    張璞冷笑一聲:“嘿嘿,不過是讓他們忠於職守罷了,對於違反朝廷法令的官員罪加一等。”
    “哈哈哈,活該!”楊義哈哈哈大笑道。
    他很清楚,底層官員對於地方的剝削。以前朝廷對官員管得沒有那麽嚴格,執行也不算嚴厲。現在新君即位,直接就來了一把火。
    對著官員就狠狠砍下去了。
    現在隻不過是要求官員認真做事,做不好有懲罰,這些人就覺得嚴格了,真應該讓他們見識一下秦國的法律。
    “朝廷加大了繡衣使的權利,繡衣使在各地皆有衙門,對於各級官員都有監督權利,甚至還有風聲傳出,要給繡衣使審查之權。”
    “這是真的?監察審查怎能都給?”
    “隻是風聲,想必不是真的。”
    (本章完)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