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灼灼壯誌

字數:3951   加入書籤

A+A-


    “我願意。”唐婉兒趕緊拽住了陳虎的胳膊道。
    “這還差不多,來,給我捶捶腿”陳虎抓著那隻順滑,柔弱無骨般,嚇得發涼的小手揩了揩油道。
    “哦。”唐婉兒撅著小嘴,委屈巴巴的蹲在跟前,用她的小拳頭給陳虎輕輕的捶著腿。
    陳虎躺在躺椅上享受著,別提多美了,人生如此,簡直妙不可言啊。
    這讓陳虎不由的想到了齊國公主齊靜怡,若是能把那個娘們在招為丫鬟,一左一右,簡直是美滋滋啊。
    不行,不能安於現狀,要趕緊為三天後的比試做準備,這樣才能完成夢想,讓齊國公主來當丫鬟。
    好期待啊!
    半響。
    高啟強派人送來了十萬兩白銀,堆在院內就跟小山是的。
    “張力,你們四人一人先分五百兩,在給白鐵匠送去五百兩,其餘的你們幾個把銀子放到庫房去。”陳虎對著禁衛說道。
    “陳將軍,真有我們的份啊?”四人完全沒有想到,陳虎真給他們。
    要知道,他們幹禁衛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遇到的上司嘴上說的漂亮,等到拿好處的時候,他們連湯都喝不上。
    從未見過這麽好的上司,這哪裏是吃香的喝辣的,這是吃的龍肉,喝得瓊瑤佳釀啊。
    “自然,我說了,豈能食言。”
    陳虎傲然道,然後看眼唐婉兒,起身把她的小手一抓,拉到跟前,看著那張羞紅的美人臉“看你表現不錯,這樣吧,本將軍冊封你為鎮國將軍府首席大丫鬟,本將的貼身秘書,府裏的事情暫時交給你來處理,先去招幾名下人,在招個廚子來。”
    “哦。”唐婉兒低著腦袋輕輕的點了點頭,不知道為何有種竊喜。
    “好好幹,沒準將來鎮國將軍府都你說了算。”陳虎捏了捏唐婉兒的俏臉,然後邁步扭身離開,去跟白鐵匠兩人忙活起手槍的製作。
    而留在原地的唐婉兒癡癡的看著遠去的背影,咬著朱唇臉上羞澀當中又帶著幾分期許。
    ……
    皇宮,尚書房。
    消息很快傳到了朱治雄的耳中。
    朱治雄看完手中的桃花庵歌,又聽魏忠把陳虎所發生的事情詳細的匯報完後,臉上洋溢出燦爛的笑容。
    “好,好啊,能寫出如此的詩來,讓朕對三天後的比試更有信心了。”
    “是呀皇上,沒有想到陳將軍的文采真是妙筆生花,學富五車。”魏忠在邊上賠笑道。
    “喲嗬,你個老東西也漲知識了哦。”朱治雄心情大好的道。
    “奴才這不是怕落後,學了幾句,幾句而已。”魏忠不好意思的道。
    “陳虎的表現朕很滿意,朕倒是放心把元傑交給他了。”
    “他留下四名禁衛,就是在告訴朕,他是在無私做事,沒有什麽見不得人的。”
    “而此詩又傳達了他的態度,他雖有大展抱負之心,卻又喜歡逍遙快活,自由自在的生活。”
    “此子可謂是大智若愚。”
    朱治雄滿意的點了點頭道。
    “那皇上,高啟強坐龍椅之事,該如何處理?”魏忠問道。
    “此事就當沒有發生過,陳虎自會替朕好好的收拾他。”朱治雄擺了擺手道“高啟強被陳虎逼迫,唯有幫助老九殺掉陳虎才能得以脫身,不然將來誰坐了朕的位置,誰都得拿此事為借口殺他,而此事也是朕看重陳虎的地方,他把所有的矛盾仇恨全部引到了他的身上,可以說,他越耀眼,所有人都會覺得,動太子,先除陳虎。”
    “此情義,陳將軍豪也。”魏忠豎了個大拇指。
    “對了魏忠,朕的十六公主珠兒今年滿十八歲了吧?”朱治雄想了想問道。
    “是呀,十六公主是皇上最小的公主,也是皇上寵愛的小公主,如今後宮之內無人不誇耀小公主漂亮可人。”魏忠點頭道。
    “你去傳旨,冊封十六公主朱珠為鎮國公主,半年之內務必讓陳虎來跟朕提親,若是辦不到,嚴懲!”朱治雄命令道。
    “是。”魏忠躬身道。
    “魏忠,你該明白朕的心思,朕胸懷抱負,卻能力不足,加之奈何傲天早早而去,唐青風過於迂腐,空無用武之地,朕多麽期望能見到大明如仁宗之時,萬邦來朝,無人敢欺。”
    “曾經的灼灼壯誌,如今已被磨平,唯有為元傑鋪好後路。”
    “這些年來,傲天之死撲朔迷離,陳虎萬不可再出任何的意外,斷送大明崛起之機。”
    “記住,若是老二,老九敢打他的主意,殺無赦!”
    “朕走之後,朕也定佑大明萬世長存!”
    “陳家為大明皆馬革裹屍,朕也可!”
    朱治雄站在偌大,空空蕩蕩的尚書房,豪氣衝天,帝王的威儀一展無遺。
    他以為大明要走向滅亡,大明要徹底沒落,卻沒有想到陳虎再次喚醒了他的淩雲壯誌。
    “奴才死而無憾。”魏忠跪拜在地呼道。
    “暗衛之權在合適的時機,你可轉交給他,望他不辱朕的遺願。”說著朱治雄掏出一枚金色的令牌遞到魏忠的手中。
    魏忠雙手高高托舉,猶如山嶽般沉重。
    而朱治雄話音落下,重重的咳嗽起來,那原本凜然霸氣的身影變得那麽落寂,蒼老。
    ……
    三天時間轉眼而逝。
    皇宮前碩大的廣場,在工匠們連夜的趕工之下,搭建了座三米多高,二十米見方的擂台。
    這裏,正是舉行齊國與明國的文武雙鬥之地。
    時間未到,擂台不遠處的周圍早已是人山人海,除了大部分來自明國各地聞訊趕來的人們,還有來自其餘六國的探子和文人騷客。
    眼前的一幕,可謂是明國近十年來的盛況。
    在距離擂台十米遠開外,觀禮台之上,明國文武百官與齊國使團分庭而坐。
    齊國為了找回麵子,這次可謂是興師動眾,光是使團的人數就多達百人,其中更是能人眾多。
    而在看明國這邊,卻顯得寒酸很多,其名氣,聲望者,立判高下。
    “這不是找罪受麽,你們看齊國那邊,光是魯秋一人在文壇的地位和聲望就足可秒殺我們明國所有人,更別說其餘人了。”
    “唉,我看父皇就是被那陳虎巧舌如簧的嘴欺騙了,到現在人影都不見,沒準卷鋪蓋卷跑了吧。”
    明國的文武百官看著齊國那邊的人臉色黯然,心似沉到了穀底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