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飛天夢,陶成道

字數:6520   加入書籤

A+A-


    金華府,婺城。
    風吹過空曠的原野,帶來春的氣息。
    一個年近四十,眉目清朗的中年人時不時走動著,枯草不斷被踩折,左手握著線軸,右手拉扯著線,目光盯著天上的紅色飛鳥風箏。
    兩個儒袍年輕人小跑著,口裏喊著:“院長,陶院長。”
    陶成道回頭看了看,見是自己的弟子周定海、樓真陽,隻是微微點頭,然後看向風箏。
    周定海一臉麻子,因為前段時日生病,身體有些虛弱,跑至陶成道身旁時已上氣不接下氣,樓真陽倒還好,深吸一口氣便平順了氣息,看向天空的風箏,不由讚歎:“真高啊。”
    “不夠高,遠遠不夠。”
    陶成道扯了扯線,線軸又放出去一些。
    周定海喘息著說:“院長,這還不算高,再高,就要掛在白雲上了。”
    陶成道笑嗬嗬地搖了搖頭,看了看兩人:“今日有課業,為何跑了出來,難道說是想看為師放風箏?”
    樓真陽想起正事,連忙催促周定海拿出來。
    周定海從懷中取出一封信,恭恭敬敬遞了過去:“院長,剛剛收到一封信,是婺城的衙役送來的。”
    “衙役?”
    陶成道將線軸交給樓真陽,接過信看了看,信封之上隻有“陶萬戶親啟”幾個字,並無其他內容。
    “衙役何在?”
    陶成道問。
    周定海看著風箏:“已經走了。”
    陶成道更是疑惑,若當真是朝廷差遣,自然是衙役直接上門傳話,而不是草率地送了信就走人,見正主都不見一見。可若不是朝廷差遣,怎麽可能會是衙役送信,衙役不是信使。
    帶著幾分不安,陶成道取出了裏麵的信,展開一看,不由瞠目。
    信的內容極是簡潔:
    【陶院長:
    我有火器可飛天,你敢來否?
    奉旨誠邀。
    句容知縣顧正臣。】
    陶成道愣住了,目光盯著“我有火器可飛天”,心頭掀起驚濤駭浪。
    飛天!
    竟然有人妄圖飛天!
    他是白癡嗎?
    他是傻子嗎?
    他為何會和自己一樣,有著令人嗤笑的,狂悖放浪的夢想!
    陶成道握著信紙,轉身走了幾步,坐在了草地上,再次將目光投向信的內容。
    飛天啊。
    當真可以嗎?
    陶成道心中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人可以像風箏一樣飛到天上去,可以像飛鳥一樣,能踩著白雲翱翔,可以像星辰一樣掛在浩瀚星空!
    隻是,人飛天不了。
    人站在地上,再努力地向上跳,也飛不了天,甚至連地麵都離不了多高。
    借助火器飛天嗎?
    這確實是一個極動人的心思,事實上,自己一直在研究火藥火器,走的不正是這一條路嗎?
    隻是,火器當真能飛天嗎?
    陶成道見過火器可以將炮石丟出許遠,也曾想過製造一個大型的神機炮,將自己裝進去,然後充當炮石發射出去。
    可問題是,炮石飛不了天,它會以一個弧線落在地上。
    若是自己化身炮石,也將是一樣的命運!
    “院長,院長……”
    樓真陽連忙喊著,風箏正在飄落。
    陶成道看著風箏飄舞而下,最後撞在地麵之上,毫無生機,如同死去的鳥。
    樓真陽、周定海將線盤好,拿起風箏走至陶成道身旁,見陶成道看著信件出神,兩人也好奇地看了過去。
    “飛天,院長,這信裏竟然說飛天!”
    樓真陽驚呼起來。
    陶成道將信交給樓真陽,起身拍了拍身上的泥與草,肅然說:“這個句容知縣倒是給為師出了個難題啊。”
    周定海皺著眉頭:“顧正臣,我好像在哪裏聽過。”
    “你知道此人?”
    陶成道看向周定海。
    周定海認真地想了想,一拍手說:“院長,前幾日我大哥從金陵回來,提到過顧正臣,好像說,這是個活著的縣男,罕見的很。”
    “活著的縣男?”
    陶成道懵了,啥叫活著的縣男?
    大明朝廷就沒縣男,縣男都是給死人的,哪來活著的縣男?找來周定海的哥哥周定波一問,竟然是真的,泉州縣男,大明獨一號。
    周定波笑道:“陶院長,這縣男都成了笑柄了,滿金陵都知道。”
    “他立下的是什麽軍功獲封縣男?”
    陶成道詢問。
    周定波語塞,搖了搖頭:“這個,我隻是一個夥計,跟著掌櫃在金陵待了幾日,這縣男到底是什麽軍功,我也沒聽說。不過我聽說,他在獲封縣男之前,得罪過平涼侯費聚……”
    “開國侯爺!”
    陶成道知道費聚之名。
    樓真陽看向陶成道,認真地說:“得罪了平涼侯,竟還能獲封縣男,院長,此人有些本事啊。這信中還說是奉旨誠邀,說明這次邀請院長出山,皇帝至少是知情的,甚至是默許的。”
    陶成道微微閉上眼,猶豫不決。
    一方麵是令人激動的飛天夢,另一方麵卻是自己的兒媳懷胎已有八個月,用不了多久,自己將會有一個孫輩。
    在這個時間點上若是離開婺城,可就看不到孩子出生了。
    隻是,留在這裏自己能安心嗎?
    心思已經躁動,心也已不在此處。
    留在此處,怕是每一日都是折磨。
    兩難選!
    陶成道的憂愁在焰火的元宵節終於爆發,麵對兒子與兒媳,說出了離家的打算,並對兒子沉重地說道:“我奉旨而去,是為飛天而去。若為父回不來,你們就好好地過日子,家業足夠你們生活。”
    “父親,請為未出生的孫輩賜名。”
    “弄瓦隨你們意,若是弄璋,那就喚作增光吧,如同火器的光,能更亮眼。”
    “陶增光麽?兒子記下了。”
    陶成道攙扶起跪別的兒子,看著送別的眾多弟子,揮了揮手,隻帶了周定海、樓真陽兩人前往句容。
    焰火騰空,炸響出絢爛。
    張希婉仰頭看著,目光中滿是歡喜。
    顧正臣抓著張希婉的柔軟的手,指了指前麵:“那裏有紮架,走去看看。”
    一處空曠地,紮著一排排木架子,架子之上綁紮著各種各樣的煙花。
    大明放煙火不像後世一個個零散地放,放完一個還得再去點一個,那種方法適合小孩子與尋常百姓,大戶都是放紮架煙火。
    點燃一個紮架,劈裏啪啦的煙火可以連續響上許久,十分吸引人,熱鬧不已。
    句容雖非大城,也頗是落後,可元宵煙火並不吝嗇,尤其是一些大戶,往日裏不願施舍錢財,可到了擺弄紮架煙火時一個個卻積極起來。
    無他,唯好玩二字。
    畢竟在元宵節顯擺闊氣,可比往日裏施舍一碗飯來得舒坦。
    張希婉很喜歡煙火,當煙火升起的時候,激動不已,又畏懼大的聲響,時不時捂起耳朵。當天空綻放出紫色的煙花時,流光溢彩宛若流星的煙花令人驚歎不已。
    忽地,一個煙花從紮架之上竄了過來,落在張希婉腳下,呲呲地轉動著。
    張希婉驚嚇不已,直至被顧正臣抱起,看著顧正臣的眼眸,眸子裏出現了煙花,極美。
    顧正臣將張希婉放下來,不少男女羨慕不已,卻又不敢越雷池一步,男的都是君子,謙謙有禮,女的都是淑女,一個個都很溫婉。
    “縣尊。”
    楊亮走了過來,對顧正臣使了個眼色。
    顧正臣看向對麵的人群裏,隻見春娘正在與一個妙齡女子說話,惹得女子眉開眼笑。
    “查清楚是誰家的女子。”
    顧正臣對楊亮吩咐一聲,楊亮了然,隱在人群之中。
    元宵節,男女雜遊,甚是熱鬧。
    “翠娘你看那煙火,琳琅滿目,令人眼花繚亂。”
    春娘伸出手,輕輕捏了捏翠娘的小手。
    翠娘欣賞著煙火,笑道:“倒是好多年不見如此熱鬧,往年句容元宵,可沒這麽多人。”
    春娘陪在翠娘一旁:“這倒是,興是咱們知縣的功勞,若非他,怎麽會有那麽多人來句容。聽聞知縣夫人是一個絕代美人,翠娘可見過?”
    翠娘點了點頭:“見過,她來過紡織大院,確實是個大家閨秀,人美不說,待人還甚是隨和。現在紡織大院、裁縫大院,都由她說了算,孫娘、伍氏等人都聽她的安排。”
    春娘拉了拉翠娘的胳膊:“我也想去紡織大院,你說知縣夫人會答應嗎?”
    “當然,你可是我見過針繡活最好的。”
    翠娘笑著說。
    春娘嘴角浮現出一抹笑意,緩緩地說:“那我倒要去見見知縣夫人,是個怎麽樣的美人。”
    “什麽?”
    翠娘偏過頭。
    春娘連忙說:“沒什麽,隻是我不想待在家裏了,總是煩悶,去了紡織大院,你可要幫襯著我。”
    “紡織大院裏可沒人能欺負你。”
    翠娘說著,拉著春娘跑開,巨大的聲響開始傳出,天空被五彩覆蓋……
    洪武七年的元宵節過去了。
    顧正臣身上的傷好了許多,總算是不妨礙活動了。
    承發房送來朝廷文書與朱標的信。
    朝廷文書是工部發來的,事關匠人調動及其家眷安置問題。這些問題顧正臣已經著令句容衛解決,不需要再作安排。
    倒是朱標帶來的消息,讓顧正臣感覺到了朱元璋的迫切,這種迫切的背後,除了大局的無奈與掙紮外,恐怕還有性情裏的急躁。
    興許,老朱根本不會給自己兩年,火器改良需要抓緊時間了。
    陶成道,你也該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