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三十二章 生在紅旗下(四更)
字數:3847 加入書籤
顧正臣與李叔正之間並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加上這幾日爭執與討論,發現李叔正也不是那麽麵目可憎,犯不著因為這事害他丟了官職。
既然講述分不出勝負,那就直接展示。
朱元璋欣然同意。
旗杆取來,將旗幟穿在旗杆之上,固定好之後,不等殿前軍士動身,顧正臣、李文忠便各自走向了相應旗幟,李叔正雖然是個文臣,但這個時候也沒有怯怕什麽,畢竟這旗杆也不是太長,揮舞得動。
隨著李文忠率先揮舞旗幟,李叔正不甘落後,也將旗幟揮動起來。
顧正臣沒有動,隻是觸摸著紅旗上的星辰,陷入了沉思之中。
這是大明,沒有辦法製完整的五星紅旗,日月是必須有的元素,這是所有人的共識,隻能化一顆大星為日月,保留了四顆小星。
這滲至骨子裏的鮮紅,這黃色的星辰。
顧正臣撫摸著紅旗,深吸了一口氣,將旗杆立在身旁,雙手握住,揮舞起來,沉聲道:“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裏!目光所至皆為華夏,日月星辰閃耀皆為信仰。願以吾輩之青春,捍衛盛世之中華!願以吾輩之血肉,鑄造盛世之大明!”
紅旗飄飄,極是奪目。
縱是其他兩麵旗幟如何招搖,也無法與紅旗相提並論。
李文忠看向顧正臣,卻發現這個一向堅強的漢子,竟已熱淚盈眶,每一次揮舞裏,似乎都充滿了力量。
旗幟之爭,已不必爭。
隻這一擺動,高下立判!
朱元璋目光盯著紅色的日月星辰旗,想象著這麵旗幟遍布大明的場景,口中還回味著顧正臣的話,輕聲道:“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裏……這話雖是通俗簡單,卻帶著一股莫名的力量,很是催人進發,既是如此——”
“禮部聽旨!”
李叔正將旗幟交給其他人,上前與任昂並肩行禮聽旨。
朱元璋抬手指向紅旗:“將日月紅旗的規格明確下來,即日起開始製作,並將規格發至府州縣學,包括社學,一律起長杆,豎紅旗,每日卯時,當集結於紅旗之下,肅穆仰看,並齊聲呐喊三遍——”
“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裏!目光所至皆為華夏,日月星辰閃耀皆為信仰。願以吾輩之青春,捍衛盛世之中華!願以吾輩之血肉,鑄造盛世之大明!”
李叔正、任昂領旨。
顧正臣甩去一滴眼淚,看向朱元璋。
這隻是感歎的話,怎麽還被你弄成國歌的節奏了?
但旨意已成,顧正臣也不好說什麽,不過確實,光看旗幟不足以感染人,配上這幾句話,確實也能提起精氣神。
朱元璋看向顧正臣:“鎮國公,這紅旗之事,你可還有什麽要補充的?”
顧正臣想了下,言道:“陛下,當製作日月紅旗保護律令法條,明確其顏色、日月星辰位置、大小,不允許任何人隨意改變顏色、改變方位。”
朱元璋嗬了聲:“如此重要的旗幟,也有人敢改顏色嗎?”
顧正臣沒說話。
這人大膽起來啊,國徽的顏色都敢給你改,麵對無數人的眼睛,還真做成了。
若不是後來種種,估計紅旗都能禁止使用紅色,興許會改為白旗,就是不知道他娘的要投降給誰看。
法律先立下來,誰敢更改,誰就死,要有法可依。
別到時候一個警告,一個處分,這事就過去了,滑稽可笑到令人發指的地步。
朱元璋見顧正臣堅持,便對開濟等人道:“聽到了吧,律令法條,該添進去的就添進去,也公告百姓的也公告百姓。”
開濟領命。
朱元璋看向顧正臣身旁的日月紅旗,又吩咐了句:“禮部先製作一麵大旗,就在這奉天殿廣場之上,先立起來一麵吧。早朝時,諸位也好看看。工部安排人在這裏施工吧。”
李叔正、薛祥等人領旨。
議定大明旗之後,朱元璋看向湯和、李文忠等人,接連點了幾個名字,然後道:“武英殿商議安南之事。”
轉至武英殿。
朱元璋拿起公文,嚴肅地摔在桌案上:“安南進犯廣西憑祥,掠殺大明百姓,朝廷該如何應對?”
顧正臣沒說話,看向文官尚書等人。
李文忠見沒人開口,便走了出來:“陛下,安南作為藩屬國,前有勾結倭寇害我大明百姓,後又屢屢進犯我朝邊境,民不堪其擾,朝廷若是不出兵討伐,恐廣西百姓心寒,天下人心寒。”
戶部尚書王時皺了皺眉頭,走了出來:“陛下,邊關有警,百姓受難,朝廷自當發兵討伐。隻是今年戶部已沒多少錢糧可以支用,尤其是大移民、修繕長城、增設邊鎮衛所等,占用了大量錢糧。”
“若對安南動用大軍,戶部恐無法保證支應及時。一旦糧草跟不上,大軍必會人心惶惶。故此,臣以為,當先增國庫,後圖謀安南。”
總之就四個字:
沒錢沒糧。
朱元璋哼了聲:“朕要為百姓討個公道,靖平邊地,可堂堂大明,竟連個支用的錢糧都拿不出來,說出去當真是可笑!不過,錢糧缺口這種事,有一個人在,就不是什麽大事。”
王時將目光投向顧正臣,薛祥、開濟等人也是如此,就連李文忠、湯和、趙海樓等人也看著顧正臣。
顧正臣被眾人看得渾身不自在,趕忙說:“看我做甚,我又不能憑空變出錢糧來。”
王時對朱元璋一抬手,一躬身,那意思是,你看看。
朱元璋對顧正臣道:“你是沒辦法憑空變出錢糧來,可你卻有辦法弄來錢糧,八月底離京之前,給戶部弄來五百萬兩錢糧。”
“多,多少?”
顧正臣麻了。
五百萬兩,老朱你知不知道五百萬兩是什麽概念,那玩意是隨隨便便就能弄來的?去年整整一年,戶部的稅折合下來,也不過一千八百萬兩,這還是遠航貿易拉動之下的結果……
你張嘴就要五百萬兩,這都能填補近三成的國庫了。
開什麽玩笑。
李文忠也感覺有些過了,讓顧正臣弄幾十萬兩,這還說得過去,最多也不能超過一百萬兩,五百萬兩,他要是能在短短一個月裏弄來,那就是真正的財神了。
朱元璋沒給顧正臣商量的餘地:“朕準你便宜行事。”
顧正臣想罵人,這可是金陵,我便宜誰去啊,我能便宜哪個,再說了,就是將六部尚書全抄了,那也未必弄出一萬兩銀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