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三十五章 移民,莫回頭吆(二更)

字數:3591   加入書籤

A+A-


    清源縣。
    知縣方諾看著前麵的官道,無數的百姓或挑著行李,或推車獨輪車,或牽著孩子的手,一步三回頭地朝西而去。
    典史徐左小跑了過來,對方諾道:“縣尊,終於熬到這一日了,百姓之中除了被抽簽強製移民的一些大戶有些折騰外,沒有百姓鬧事。”
    方諾哼了聲:“都到了出門時候,還折騰什麽?該認命時,還需認命。”
    徐左點頭,疲憊不已:“從今日起,每隔一日便會有一批百姓踏上出山西的路。隻有當最後一批百姓離開了,咱們才算是完成了任務。隻是縣尊,咱們有段時日沒收到鎮國公的消息了。”
    方諾擺了擺手:“沒有鎮國公的消息,不是還有布政使司的消息。河北巡撫使,可不是隻管山西一地,說不得鎮國公現如今正在北平之地整頓地方。”
    “咱們能做的,就是引導清源的百姓順利離開。這一次大移民之後,清源縣可就陷入虛弱之態了,要緩過來,怕是要十餘年。”
    徐左看了一眼方諾,對這個判斷並不太認可。
    清源走的百姓,多數是佃戶。
    佃戶沒資產,從他們那幹癟的行囊就可以看出來,這些人很窮困,而留下的無論是佃戶還是自耕農,那日子也會變得好起來,尤其是佃戶。
    以前是富戶挑佃戶,富戶隨時可以趕走不聽話的佃戶,態度強硬,盤削起來不留情。
    可現在佃戶總數量大幅減少,富戶許多田地沒那麽多佃戶耕作,要麽荒廢,要麽給佃戶讓步,比如降低佃租,成了佃戶挑富戶的情況,一些自耕農也可以兼作佃戶。
    隻要人勤奮一些,田還是那些田,地還是那些地,但留下來的百姓也好、佃戶也好,日子都會向好。
    周大山背著行囊,回頭看了一眼周小山與三娘,這兩個家夥沒點良心,這都要離開清源地界了,還在那有說有笑,一點也不顧及老爹的悲傷情緒。
    周小山憧憬著:“三娘啊,你說那一分院是什麽樣的院子,咱們要不要在院子裏開出一片地,種點韭菜……”
    三娘看到了周大山責怪的目光,給周小山示意了下,輕聲道:“到了地方,聽父親的安排。”
    周小山渾身充滿了力氣:“聽什麽父親的,以後這個家我做主。”
    “啥?”
    周大山停下腳步,怒容之下,是握著的拳頭。
    周小山嘿嘿一笑,趕忙上前:“父親啊,有這主動移民的十兩銀,還有安置費、道裏費,你辛勞了一輩子了,也該好好休息了。墾荒可是累人,交給兒子們來辦就是了,你且休息看著……”
    以前的安置費、道裏費,那基本上都需要花掉,可這一次移民不同,沿途每三十裏就有一處糧倉粥棚,吃飯不需要花銷,憑移民文書便可,如此一來,道裏上的花費自然也就省了下來,一分院也可以省下安置費,家裏有四十兩銀的積蓄,操勞了一輩子的老父親也該休息休息了……
    周大山眼眶有些濕潤。
    這孩子終於想起來爹老了,佝僂了一輩子,咱以後也能挺一挺腰杆子了。
    周慈吆喝著:“莫回頭,一根扁擔兩籮筐,?槐樹坡上走他鄉嘞。莫回頭,西出山西大太行吆,墾荒種地滿糧倉嘞。莫回頭吆——”
    粗獷的聲音傳蕩在人群之中,引出了更多人吆喝。
    漫長的隊伍在官道之上連綿,如同人漫長的一生,一步一步遠去,到了黃昏時,隻剩下了晚霞,看不到故人。
    羅貫中打開了包裹,看著上麵精美的封麵,一張老臉滿是笑意,打開扉頁,拿出了一張票據。
    羅征好奇地湊上前:“爺爺,這是什麽?”
    羅貫中嗬嗬笑道:“這是錢莊兌錢的票據。”
    羅征好奇地接過,仔細看了一眼,驚訝地喊道:“這是一千兩?”
    門外的羅晟聽了之後也不淡定了,走入房中,一把將兒子手中的票據奪了過去,仔細看了看,一臉難以置信:“父親,當真是一千兩?”
    對於小門小戶,別說一千兩,就是五十兩也是一筆巨款。
    羅貫中對錢財之事並不看重,擺了擺手:“你們需要的話,拿去兌出來便是,家裏存不了這麽多,就存到錢莊裏。羅征啊,這就是那本《航海八萬裏》,你看這裏——洪武,嗯?什麽,洪武皇帝閱本!”
    羅晟震驚不已,上前看去,可不是,上麵朱砂筆所書,正是洪武皇帝閱本六個大字!
    這是何意,難不成是皇帝看過的?
    羅貫中撫摸著上麵的字,翻看了幾頁,合上了書,交給羅晟:“這本書好好封存起來吧,作為傳家之物。哪一代子孫困頓了,拿出來足夠支應三代。”
    羅晟沒想到一本書,竟是如此厚重的禮。
    羅貫中坐了下來,將包裹裏的信取了出來。
    看過信,心情難免激動。
    老了,倒是遇到了一個無條件支持自己寫書之人。
    了不起啊,他竟然搞定了活字印刷,還以一種許可費的方式,將活字印刷鋪開來,這樣一來,未來印刷的速度隻會越來越快,成本也會越來越低。
    隻是,這本書裏麵還有一些冗雜的內容,也有一些需要增加的內容,還是需要增減幾分,才更適合。
    “我要修改書籍了,沒什麽大事的話,就不要打擾我。”
    羅貫中平下情緒,認真地說。
    羅晟連連點頭,拉著羅征走了,回到後院準備與家人商量商量這一千兩的巨款怎麽花合適。
    太原府,陽曲。
    林唐臣的聲音有些嘶啞,依舊站在路邊對行進的百姓喊道:“每日行進三十裏,保留好體力,沒有蓑衣的來領一下,可不敢受寒了。”
    知府葉林為看了看林唐臣,對布政使費震道:“有軍士開路、護衛、殿後,百姓又是主動移民居多,沿途不缺糧食,山西的事基本了了,剩下的便要看北平、河南、山東三布政使司的本事了。”
    費震看著離開的百姓,歎了口氣:“若沒有鎮國公的操勞、布置與新策,百萬移民如何能如此安穩地實現?隻可惜啊,鎮國公沒在這裏,也沒能送這些百姓一程。”
    葉林為重重點頭,想起什麽,咬牙切齒起來:“倒是那徐允恭、馬三寶,可惡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