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坐而論道

字數:3029   加入書籤

A+A-


    ——這是,一場論道。
    在聽到伏羲緩慢而又堅定地說出了自己的大願之時,農便明白了這場談話的本質,也是對方之所以要閉起人皇宮的大門,甚至連三清等人都不允許旁聽的原因。
    強者,自然要有自己的訴求,要有自己的願望,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因為隻要是智慧生命,就有其欲望與訴求存在。眼前的人皇伏羲有,成就內宇宙,開天地的盤古,合天道的鴻鈞亦有,昔日統領萬族的東皇太一,天皇帝俊同樣有,甚至包括那自古以來高高在上,俯視萬事萬物的天道“光明蓋亞”,也有自己的訴求……
    ——而這所謂的訴求,便是“大願”。
    大願,是強者對天地,對世界,對這個多元宇宙去闡述自己的道;是去將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化作承諾,與多元宇宙進行溝通,求得其認同,更明白這個世界的本質……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算是一種交易,隻是將交易的對象換作了這個世界……至於從其中獲得的那些力量,充其量隻是再微不足道的添頭而已。
    但相應的,生命與生命之間,強者與強者之間但凡有交叉,有聯係,有思想,那他們的大願,他們的“道”便不可能完全相同,便是截然相反也是尋常之事。
    就比如在洪荒曆年間,天皇帝俊的大願幾乎是整個洪荒盡數知曉。因為這個如太陽閃耀般的偉大者每當演講之時,便時刻會提到他那金色的夢想,那個幼稚的甚至有些可笑的夢想世界……
    “伏羲……不,人皇陛下啊。”
    農直直地望著眼前的青年,語氣是從未有過的嚴肅:“人類當為永恒主角……您知道自己在說什麽嗎?”
    “這訴求,這大願,究竟有多麽難以達成,您應該也有所了解……不,您不可能不了解‘永恒主角’這四個字的分量究竟有多麽沉重才是,也就是說,您是明知道這條道路有多麽艱難困苦的情況下,依然許下了這樣的大願嗎?”
    此世間有生有滅,有始有終,哪裏有所謂的永恒?永恒二字本身便是一個悖論。自多元宇宙誕生以來無數億年,曆經鴻蒙,混沌,洪荒三大紀元,生命誕生又湮滅不知凡幾,期間多少萬萬億億的種族消逝於曆史的洪流之中。
    便是強大如鴻蒙時期持權柄得天獨厚,天生便有堪比高級聖人力量的先天魔神;便是恐怖如混沌時期應運而生,遊曳於多元宇宙之間,呼吸之間生滅無數位麵,一口便是一個單體宇宙的混沌巨獸;便是與多元宇宙本身等同,淩駕於一切之上的內宇宙,依然道解三分就此隕落……更別說伏羲的大願,是令“人族”整體成就永恒主角了,那更是難上加難!
    “是的。”
    麵對農的問題,伏羲的這兩個字,回答的毫不猶豫。而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某種決意的光芒:“這就是我的大願,人族當為永恒主角。我從未後悔過發下此等大願,而隻要我坐在人皇之位上一日,便會向著這個目標不斷努力……”
    “為此,雖九死其猶未悔。”
    “……可是這樣,會將人族擺在所有種族的對立麵上。”
    道爭之事,在所難免。雖說人族暫且將萬族趕出了洪荒大陸,但距離取得最終的勝利還差得太遠。況且這世間多得是不在乎種族或凡人的強者,他們也都有各自的訴求與願望,而伏羲的大願一出,注定會落得個舉世皆敵的下場。
    不說萬族雖然一時隕落,但終將在某一天歸來的東天二皇;也姑且不論早有“世界歸來之時,一切遺憾都將被彌補”預言,必定將會應運而重生的“世界”,便是人族內部,也難保所有人都能夠一心為公,毫無自我訴求……
    “所以,我需要更多能夠與我一同前行,達成這個大願的夥伴,朋友,以及同行者。”
    伏羲的眼神真摯無比,他向著這位對自己有大恩,同時亦為人族的強者一字一頓,無比認真地道:“一個人做不到的事情,兩個人未必就做不到;兩個人做不到的事情,十個人未必做不到;十個人也做不到的事情,一百個,一千個,一萬個,乃至於億億億萬的人族,未必就做不到……”
    “團結,以及人數,這就是我們人族最大的優勢,是人族自最開始作為食物,作為奴隸,作為連最低賤種族都不如的時候,一路成就今天成果的憑據……隻要作為‘人族’的整體不斷努力,那麽即便是‘永恒’二字,也並非遙不可及。”
    強者,永遠不會缺少自信。若非如此,他們也不可能走到今天,走到如今的這一步。
    “我明白你的道路,究竟為何;也知曉你的訴求,你的大願是希望萬物萬族均有其容身之所,希望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伏羲的聲音低沉而充滿力量,每一個字都仿佛承載著千斤重量,直擊人心。他緊盯著農的雙眼,那雙眼中流露出的不僅是堅定,更有一種仿佛能夠看穿一切,直到他人心底最深處的智慧所在:“你的大願,與我‘人類當為永恒主角’的大願,本質上並不衝突。”
    “在我夢想中的那個世界,也將會有著你夢想中的景象。”
    這,便是論道。
    這,便是闡道。
    論道,本質上還是一個質疑,解釋,以及回答與驗證的過程。
    言語的交流,是對認知的提升;而思想的碰撞,則是精神上的升華。剛才,是農對伏羲的道提出疑問;而現在,伏羲的道,伏羲的大願,卻將農的大願盡數容納,意欲在立意方麵淩駕其上……
    在這一刻,農緩緩地歎了一口氣,他的心中充滿了複雜的情緒。因為結合伏羲剛才所說的話語,他已經預感到了對方下一句話的內容。
    果不其然的是,滿麵誠懇的伏羲,向著農緩緩伸出了自己的右手:“所以……”
    “要與我一起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