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重學細木工辦收徒儀式

字數:4921   加入書籤

A+A-




    “別急,毛毛躁躁的,這10塊錢,你拿過去交給石頭村長,不能讓人家花錢。”
    “師父,不用,我們有錢。”
    “是啊,師父,我們拜師,本來就應該我們掏錢嘛!”
    “你們掏什麽錢啊,賺的錢好好養家,拿著。”楊柳根用不容置疑的長輩口氣命令道。
    “知道了,師爺,師父。”石勇順從地接過去。
    “那我們去了。”
    “去吧,去吧。還有紅色的蠟燭,別忘了。”
    “好的,香爐、香和蠟燭。”
    第二天,楊柳方和師父依舊按照生物鍾在5:30之前起床,繼續忙碌他們的家具。石勇和石方也過來幫他們把開好的榫卯抹上牛皮膠進行組裝,廠子裏一派和諧又忙碌的景象。
    早飯過後,楊柳方交代大師傅中午做幾個菜,在用水焯一塊方子(五花肉塊),石勇和石方以及噴漆房裏的大尕小尕要舉行拜師儀式。他交代完,繼續帶領大家跟著師傅一起幹活,這幾天他跟著師父做榫卯、雕刻、線條等這些木工的技法,受益匪淺,比自己照著書上死搬硬套要省時省力得多。
    比如燕尾榫,這一由魯班爺發明的“萬榫之母”,書上說:“燕尾榫根部窄,端部寬,呈大頭狀,這種做法在古建築中稱為‘乍’,燕尾榫上麵大,下麵小,稱為‘溜’。放乍,是為了使榫卯有拉結力;收溜,是為了在下落式安裝時,愈落愈緊,以增加節點的穩定性。”這其中的“乍”和“溜”,楊柳方最終還是沒理解,所做的家具隻是按照王世襄在《明式家具實錄》中的圖樣,反複嚐試,依樣畫葫蘆做出來的。
    師父來了之後,告訴他燕尾榫是直角連接的梯形結構,利用燕子尾巴形結構,合成之後受力均勻,老家具都是用各一半的燕尾榫和梯形結構榫卯合用,這樣形成合拍燕尾榫卯,家具永不會散架,除非你暴力拆卸。師父一邊製作,一邊講解,既有淺顯易懂的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相結合,無論是楊柳方還是石勇和石方都從中獲益良多。
    大師傅接到楊柳方的指派後,早早地準備好了貢品。他忙著焯肉時,還用心地洗了幾個又大又圓的西紅柿,放在一個白色的盤子裏,以代替水果。臨近中午,石頭村長帶著香燭和香爐從鄉裏趕回來了,這時下班時間也到了,楊柳方接過去,帶回臥室。讓石勇、石方、大尕、小尕伺候師爺沐浴,也讓他們自己把頭臉洗幹淨一起進來。
    等他們洗完,楊柳方已經準備好了香燭、貢品、酒水在炕桌上。他記得自己拜師時請了自己的中學老師做見證人,這次他留下了石頭村長來見證這一儀式,並把自己拜師時的流程和石頭村長交代了。
    “石頭哥,這次我們從簡,您就負責讓他們獻酒的環節。每人三杯,先敬祖師爺魯班,再敬我師父,最後是我。”
    “好的,我記下了。”
    待得師父和今天要拜師的四位學徒進來,楊柳方上前說:“師父,都準備好了,您看還有什麽要交代的。”
    “去我包裏把祖師爺的牌位請出來吧。”
    “好的,師父。”
    “剛才洗澡時,我給你們講了,咱們木匠是一個技藝的傳承,你師父的家人沒在,我就替他們受禮,咱們舉行三拜。一拜祖師爺,二拜長輩,三拜你師傅就算禮成了。”
    楊柳方請出了牌位,擺在炕桌上貢品的後方,請石頭村長上前點燃香燭,將九杯斟滿,跟隨師父,先給祖師爺敬酒,在跪拜,然後師父和楊柳方依次受禮。楊柳方將自己第一次在供銷社買的工具,也是自己起家的手工工具作為回禮分給了徒弟們,至此禮成。撤下貢品,收起祖師爺牌位後,大家圍坐在一起吃了一頓團圓飯,席間師父提出要歸家。
    “阿方,師傅看到你的成就很欣慰,也替你阿爸阿媽高興,你這裏事情也忙得差不多了,我得趕快回呀。”
    “師父,家裏沒什麽事情的話,請您在多住些日子。”
    “哎呀,家裏就你師娘和師妹,還有答應別人的活還沒做完,不能違反合同啊。”
    楊柳方再三挽留,最後還是很不情願地答應明天送師父回溫州。下午趁他們幹活的時候,楊柳方給李桐福打電話,讓張鋒明天來一趟接他和師父,他要送師父回溫州。
    “那麽匆忙,為什麽不多住些日子?”
    “家裏隻有師妹和師娘,還有答應別人做的活還在那裏撂著。”
    “喔,行,我通知他。”
    “對了,還要給我師父買張臥鋪票。”
    “好嘞,我撂下電話給張鋒講,他在附近比較方便。”
    “好嘞,阿哥,再見。”
    “再見。”
    打完電話,他悄悄地給師父的包裏最下麵裝了一千塊錢。現在發現不了,回去後師父或師娘整理包的時候也能發現。
    第二天他沒讓師父在幹活,而是在一旁指導他們。吃過早飯,張鋒的車也到了,師父和大家道別後,和楊柳方一起上車,去往西州。
    “楊老板,叔叔的火車票是下午五點,咱們現在過去要等七八個小時,你看是不是帶叔叔去西州看看黃河。”
    “看黃河,好呀。來了兩年了,隻顧忙,還沒看過。師父,您看這樣安排行嗎?”
    “好呀,看看北方的大河,黃河是我們中國人的母親河呀。”
    “嗯,去看看吧,黃河第一橋、白塔山公園都挺壯觀的,這兩年政府在黃河灘上建了步道,用石柱和鐵索做護欄,走在上麵看著黃河波濤洶湧,讓人心潮澎拜。”
    “嘿,鋒哥,你越說我越想看,這樣吧。中午咱們就在河邊吃飯。”
    “嗯,那咱們一會兒走趙馬溝河灘路,那條路可以直通黃河岸邊。”
    “嗯,你熟悉路聽你的。”
    到了三岔路口,車拐過去駛往紅土莊的方向,過了趙馬溝,走上河灘路,河灘路經過將近一年的修繕,平整又寬闊,拓寬加深後的趙馬溝現在水也比以前多了,盡管還是渾濁,但流速加快了。河道兩邊新補了很多斷頭柳,盡管已經開始落葉,但看上去依然綠意盎然。路上沒有了來回運輸沙子的拖拉機,顯得幹淨了不少。
    “師父,這是政府新修過的。以前這裏都是黃沙彌漫的土路,前麵的村子就地取沙,來來往往的都是運沙子的車。”
    “嗯,政府對西部是越來越重視了,新聞不是也說重點建設“三西工程”嘛!”
    “是的,師父,新聞上說的三西:定西市、河西地區和西海固地區,是中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這裏就是其中的河西地區。前年我和在咱們家供銷社工作的那個王山,第一次出遠門賣貨,就在這條路上遇見了沙塵暴,我倆躲在馬車下麵半天外加一夜。當時真恐怖呀。”
    “現在改造完就好多了,西海固那邊也在大量的植樹造林,會越來越好的。”
    三人說著就到了趙馬溝與黃河的交匯處,在一個分叉路上,車行上西州城關黃河大橋,張鋒刻意把車停在橋邊,讓他們下車站在橋上看黃河。
    “這就是黃河鐵橋?”
    “這個不是,這是十年前我們自己建的第一條公路橋,南接南濱河路,北連黃河大橋北路,是西州市區重要交通樞紐和通往白銀、寧夏等地的交通咽喉要道。黃河鐵橋現在改名了,叫中山橋,變成了旅遊景點,不能通車了。”
    “喔,這黃河水流的好急啊。你看還打著漩渦。”
    “這是黃河上遊,流速很急的,現在天冷了,馬上到了枯水季,看不到了,要是在上半月還能看到羊皮筏子,老話說‘羊皮筏子賽軍艦’。說的就是西州黃河上的羊皮筏子飄過,比軍艦跑的都快。”
    “羊皮筏子,當初計劃辦皮革廠的時候,阿福曾給我講過,說青海、新疆的羊皮、牛皮都是通過羊皮筏子,從這裏運往內蒙,在運到河北等地的。”
    “那不知道,這裏羊皮筏子很多旅遊的,也有很多拉貨的。”
    三人開車從城管黃河大橋上下來,又開了一段距離,遠遠的就望見黃河上一個龐大的鋼結構連著的拱形橋梁,橋上三三兩兩的遊人趴在欄杆上看下麵的黃河。
    “這就是中山橋了,是黃河第一橋。你和叔叔先下車往橋上走,我找地方停好車,過去找你們。”
    “好的,師父,我們下車吧。”
    師徒二人下車後朝著中山橋走過去,不一會兒就到了石頭墩子隔離阻擋車輛的、橫跨黃河的鐵橋上。
    “從結構和造型上來看,中山橋和上海的外白渡橋比較像,都是這種拱形的鋼結構橋。”
    “喔,師父您去過上海啊。”
    “是啊,和你師娘剛結婚,還沒你師妹的時候,我們忙完秋收就要出去打工,在上海看過這種橋。”
    說著話,二人走到了橋中間的拱形鋼結構下,橋邊都是旅遊的人扶著欄杆向下看滾滾的打著旋窩急流的黃河水。他們也找到兩個沒有遊人空地兒擠到邊上,站在橋正中扶著欄杆向下看,黃泥湯一樣的河水翻滾著,衝擊著橋下的石墩,他們仿佛處在一座在向前努力行駛的大船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