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蠱惑人心,何嚐不是教化

字數:10296   加入書籤

A+A-


    第259章蠱惑人心,何嚐不是教化

    宋老夫子快哭了,

    你跟他談論文章,說今道古,他可以舌戰群儒。

    可在忽悠皇帝這方麵,他就不是什麽急智之人。

    想了半天,宋濂隻能硬著頭皮編下去:

    “山中那段日子,是老夫最快樂的日子,老夫身為道士,但心念聖學!

    在山中道觀,老夫做起學問來效率高了好幾倍!

    所以陛下讓臣修元史,本來該去哪都一樣!

    隻是那天跟著陛下封神,見證陛下親自開天門,為英烈封神!

    修元史,是勞心勞力之事,既然臣當道士的時候做事最好,臣也想換到道觀,工作方便一些!

    且,為前朝編撰史書,本就是很具有象征意義的事!

    陛下於朝天宮封神,在此地修書。

    正是順應天意!”

    為了完成張異的任務,老宋已經開始胡扯了。

    朱家父子暗笑,人的潛力果然是逼出來的!

    宋夫子平時少有做這種事,所以開頭編得吞吞吐吐,可是到後來,思路打開了。

    他開始洋洋灑灑,引經據典,將在朝天宮修書的好處整整說了十八條。

    宋濂說得口幹舌燥,朱標還貼心的叫人給宋先生送來一杯茶。

    等老夫子說完,也是氣喘籲籲。

    “你說完了?”

    見朱元璋麵無表情,宋濂心情忐忑。

    不管成不成,他真的盡力了。

    “朝天宮那地方,有風水,也還不錯!

    你是總裁官,既然伱說那裏修書心情不錯,那你就去那裏吧!

    來人,擬旨!

    讓朝天宮主持進宮覲見!”

    ……

    朝天宮。

    鄧仲修接到聖旨的時候,還不敢相信!

    皇帝突然讓他入宮,這差不多已經等於謎底揭曉。

    他的身體顫抖著,回頭去尋師弟的身影。

    隻是張異為了躲聖旨,早就不知道跑哪去了。

    剛剛成為朝天宮的主持,因為年歲小資曆淺,他太需要一件大事來證明自己了。

    朝廷將修元史的地方從天界寺遷徙到朝天宮,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他。

    不過鄧仲修並不敢驕傲,因為他明白這一切都是師弟給他的。

    無論是從宋濂那個角度看,還是從皇帝那個角度!

    “鄧道長,別讓皇帝等久了!”

    既然找不到張異分享自己的喜悅,鄧仲修隻能跟著太監進宮覲見。

    他自己也是很緊張,自從知道皇帝的身份之後,他似乎還沒真正與皇帝見過麵?

    這次皇帝召見,自己應該如何去麵對那位“黃老爺”?

    鄧仲修在這種緊張的心情中,進了皇宮。

    哪怕皇帝節儉,皇宮依然讓鄧仲修大開眼界。

    “公公,我們這是去哪?”

    鄧仲修詢問前方帶路的公公,王公公回頭:

    “咱們去的地方,是陛下的禦書房,就在東閣那頭!

    道長這是第一次入宮對吧,待會記得少說少看,這宮裏忌諱多,本公公一時也說不清楚,反正不該看的不看,不該聽的不聽,就沒事!”

    和張異一樣,熱情,誠懇的小鄧,也很容易討人喜歡。

    這王公公跟他接觸一會,就願意提醒小鄧。

    鄧仲修忙感謝王公公,王公公正要說什麽,突然聽見有人說話,登時跪下。

    “父皇,我彈道學學成了,不信兒臣明日掩飾給你看……

    我用上邊的本事,可以實現百步穿楊!”

    公公拉著鄧仲修跪下,鄧仲修聽著一個孩童的聲音,心中還在猜測對方是哪個皇子。

    “老四,你可別吹牛,你拉得起能穿百步的弓箭?”

    禦書房門口,朱樉毫不留情地揭穿了朱棣的言語。

    朱棣惱羞成怒:

    “二哥,至少我真的用彈道學的本事射中靶心,你還不會呢……”

    兄弟幾個人吵吵鬧鬧中,倒是讓鄧仲修知道了這些孩子的身份。

    皇帝陛下的幾個皇子,他今日居然有緣得見?

    不對,也不一定見得著。

    他此時正跪在地上,根本不敢抬頭。

    “父皇你要相信我,不行咱們試一試,你答應兒臣如果學會了,就讓兒臣出宮玩玩……”

    “行了老四,客人在呢!”

    黃老爺熟悉的聲音,傳入鄧仲修耳中。

    他隻感覺恍如隔世,哪怕此時已經知道了皇帝的身份,他依然不敢相信。

    “小鄧來了?”

    朱元璋見到鄧仲修,一如那個親切的黃老爺。

    說起來,自從鄧仲修發現他的身份之後,他們還沒真正有機會私下單獨見麵。

    “貧道拜見陛下!”

    鄧仲修給皇帝行了一個五體投地的大禮。

    “行了行了,自己人,起來!”

    朱元璋對鄧仲修的印象很不錯,他去清心觀十次有八次是被張異那個臭小子給氣出來。

    倒是鄧仲修這個小夥子,每次進入清心觀,他總是笑臉相迎,熱情的喊自己一聲黃老爺。

    那種天生的親和力,也算是一種天賦。

    明明是個npc,但卻能被老朱記住……

    鄧仲修站起來,抬頭目視皇帝。

    今天的黃老爺,和封神時候的他又有不同。

    鄧仲修以前就覺得黃老爺身上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氣質,如今想起來,這氣質配合皇帝的身份,才是合理。

    皇帝像是看晚輩一樣,上下打量鄧仲修:

    “不錯不錯,精氣神都不一樣了!

    你們愣著幹什麽,叫人!”

    朱元璋給朱爽,朱棣,朱棡三人說道。

    幾個皇子趕緊給鄧仲修見禮。

    鄧仲修不敢怠慢,趕緊回禮。

    老朱此時不耐煩揮手:

    “你們幾個去你大哥那裏,他今日考你們功課!

    回頭朕再考核你們……”

    將及格皇子打發去東宮,皇帝對小鄧說:

    “有沒有興趣,跟朕逛逛花園放放鬆!

    朕坐了一天了,按照你家觀主的說法,久坐要坐出腰椎間盤什麽出……?

    反正咱們去活動活動筋骨!”

    腰椎什麽出?

    反正鄧仲修也不懂,皇帝讓他跟著,他就老實跟著。

    朱元璋也不提正事,而是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家常的問題。

    問張異的情況,問龍虎山,朝天宮的情況。

    甚至,連小孟瑤,朱元璋都問了一嘴。

    私事好說,皇帝時不時考核的公事,才是要命的。

    鄧仲修第一次見到以皇帝麵目出現的黃老爺,他對朱元璋的第一感覺,就是細……

    明明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老朱問起許多問題,對細節簡直了如指掌。

    想要隨便糊弄皇帝,那是不可能。

    好在他自己平時也算本分,對於朝天宮的工作,做得非常到位。

    鄧仲修對答如流,將朱元璋的問題一一回答。

    “這小子的法子好,竟然將喝開水寫入藥王十訓裏邊!

    朕記得他以前說過,讓百姓喝上開水,天下人的人均壽元,可增長數年!

    這效果可以先不說,

    他這套法子,可比朕頒發的開水令有用多了……

    龍虎山手上那點小權力,都被你家師弟給薅禿了!”

    鄧仲修跟著賠笑,

    藥王十訓是張異給藥王爺信仰編撰的戒律,按照張異的說法,一個教派最重要的東西就是理論的構建。

    當年出了張留孫這個天才,創立玄教。

    皇帝對張留孫的喜愛,甚至差點給他封了天師。

    可諾大一個玄教,為什麽最後卻敗落了,遠離權力中樞,其實已經被架空的龍虎山反而好起來。

    說白了,就是三十六代天師和後來的曆代天師,一直在補充和完善龍虎山和正一道的體係。

    相比起空洞的,隻靠著皇權扶植起來的玄教。

    遠在江西的龍虎山,卻熬走了一個又一個的皇帝。

    一個成熟的信仰體係也是一樣,藥王爺的核心競爭力在“藥王”兩個字上,落於現實。

    所以治病,延壽,就是藥王爺信仰必須是實踐性的內容。

    其實這比起他兩個競爭對手,救苦救難的觀世音和有求必應的準提菩薩。

    藥王爺比他們差的地方在於,救苦救難和有求必應這個kpi是虛化的,治病救人這事,卻很容易被人拿出來說。

    想要治病救人,沒有醫藥怎麽行?

    那如果將信仰落實到實處,喝開水就是最好的選擇。

    宣傳喝開水能治病,這點行不行?

    當然可以,如果一個人堅持喝開水,放在衛生條件已經非常好的後世,可能看不出差別。

    可放在這個衛生條件非常差的古代,那絕對是能分出好壞的。

    在張異看來,讓虔誠的信徒去喝開水的戒律,可比吃素之類的有益多了。

    當一個虔誠的藥王信徒喝開水比別人活得久,或者少生病……

    示範性效應出來後,其他百姓也會效仿。

    在這個迷信鬼神的時代,宗教在教化上遠比其他手段更加有效。

    張異在意識到這一點,就拚命往龍虎山的戒律裏邊,夾帶私貨。

    喝開水對於很窮苦的百姓來說,意味著資源的浪費。

    如果活著都很難,去尋找柴火燒開水這件事,本身就是增加生活成本。

    哪怕是後世那個提倡燒開水的年代,在暖水壺普及之前,人們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喝上開水……

    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隻要形成一個觀念,喝開水是一件好事就夠了。

    有信仰支撐,百姓們在能吃飽之餘,願意浪費一部分精力去做這種事,總會有人能看到好處。

    當大家看到好處之後,這個習慣就不僅僅是一個習慣,而是一種養生,治病的手段。

    治病這種事,就值得百姓們願意付出這些生活成本。

    最後,喝開水還是會普及開來。

    鄧仲修將張異的想法一一說出,朱元璋大開眼界。

    關於龍虎山內部改革的事,哪怕他跟張異如此親密,張異也不會吃飽沒事跟他聊這些。

    可當張異開始為龍虎山設計新的教義的時候。

    老朱發現龍虎山,或者說,宗教這個平台比他想象中好用百倍。

    他以前隻能看到教派裏蠱惑人心那一麵。

    但張異卻告訴朱元璋,其實傳播學不是這麽用的。

    百姓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張異曾經告訴過他類似的道理,或者說,人隻要一多,聚集在一起,那就是烏合之眾。

    輿論能夠引導,謠言不會止於智者。

    想要開啟民智很難,那既然如此,幹脆用本來算是迷惑百姓的手段,去做正確的事。

    鄧仲修還給老朱講解其他藥王十訓,還有張異準備編寫的《藥王經》。

    沒錯,在《太上說微觀世界妙法真經》之後,又編了一本經書。

    如果說《太上》是一本闡述微觀世界,開啟另一種醫學道路的經典。

    《藥王經》就是一本實操手冊。

    裏邊記載著如何過濾髒水的方法,也有在沒辦法燒開水的情況下,怎麽盡量在野外為水消毒。

    哪些草藥能消毒……

    常見的草藥驗方……

    瘟疫流傳後關於傳染病的處理方式!

    這壓根就是一本野外生存手冊……

    也是張異落實自己的理念,實現人間道教的觀點。

    既然將道門的信仰宣傳,落實在【務實】這兩個字上,那就將這些發揮到極致。

    這裏許多手段,朱元璋聽著很平常,甚至如果對於一個行軍打戰的人來說,這些常識對他而言並不陌生。

    但還是那句話,推廣!

    從沒有人想過將這些知識推廣開來,就算想推廣,怎麽跟不識字的百姓推廣也是一個問題。

    用宗教傳播的方式,卻能從某種程度解決這個問題!

    “這何嚐不是一種教化……”

    朱元璋馬上發現了這本《藥王經》的價值。

    不說宗教價值,就是這本書本身,也可以成為行軍打戰,士兵使用的教材。

    在數百年的打戰過程中,老祖宗確實留下許多口耳相傳的老兵傳承給新兵的知識。

    可張異將這些知識整合出來,那又是另外一種概念。

    當然,老朱如果知道張異裏邊的內容,大量參考號稱穿越神書的《赤腳醫生》和《兩地軍用人才之友》,那就見怪不怪了。

    朱元璋瞬間決定,大量刊印《藥王經》。

    這經書就算是軍中,也要人手一本!

    等到鄧仲修將其他的事情也說過之後,朱元璋越發感觸。

    “鄧仲修……”

    朱元璋突然開口,正兒八經喊出小鄧的名字。

    “陛下請吩咐!”

    黃老爺,那位和氣的長者總歸還是變成了皇上,他誠惶誠恐跪在地上,等候皇帝的詔命。

    “朕命你兩件事!

    第一件,朕打算將修前朝史書的事情放在朝天宮,你接得下嗎?”

    鄧仲修大喜,趕緊說:

    “陛下,我接得下……”

    朱元璋繼續說:

    “另一件事……”

    端午佳節,大家節日快樂!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