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滅亡的誘因

字數:4041   加入書籤

A+A-


    比如他麵前這道看似簡單的麵條,就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精力才能搞出來。
    “回頭派人去我王府,把這羊羔麵湯的做法教給我的小廚娘,本王以後想吃就不用跑你這涼州府了。”
    “啊,這~”
    蔣明剛剛炫耀完這碗麵的難得,朱高煴直接要了他的廚子。
    嗯~廚子還要放還的,但是這碗麵的做法就要留下了。
    “好吧,等殿下回去,下官讓他們隨殿下會藍田。”
    “嗝~不錯,不錯,你之前騙本王的債本王不追究了。”
    扶著椅子站起來,拍了拍蔣明,朱高煴一步三搖地走了,
    吃太飽了必須消消食。
    一夜好夢,第二天一早,蔣明給朱高煴安排了苦苦菜苜蓿粥。
    苦苦菜在涼州算是一種主要的蔬菜了,曬幹後再冬天還能儲存,苜蓿也是曬幹的青貯飼料,在沒有蔬菜的涼州就是蔬菜。
    雖然這苦苦菜苜蓿粥有點苦,但是吃完卻是清新爽利,有淡淡的回甘,也是一道美味。
    吃人嘴短,朱高煴也就不再給蔣明臉色看了,但是該檢查督促的他並不會忘記。
    首先他看了看涼州府的軍備武器。
    作為九邊重鎮之一,涼州府的士兵每人都是刀槍齊備,並且還有甲胄,有皮甲,布甲以及少量鐵甲。
    不過鐵甲在冬天很難穿得下,一不小心就會把人的血肉和鐵甲凍在一起,所以冬天將士們一般都是穿皮甲。
    而朱高煴最看重的火器也小有規模,威武炮有十六尊,射程有兩百多丈;火銃有三四種總數一千五,隻是射程才三十丈不到,很是可惜。
    砰砰砰~
    看重耿忠特意讓人演示的火銃發射,朱高煴隻能搖搖頭不說話。
    不管是火銃還是火炮,效果都是差強人意,看得他都想找來火器監的工匠,教他們火藥的改進以及火器的改進了。
    涼州不要說火器監了,就連匠作局都沒有,武器都不能自己生產,全部是從蘭州和涼州調配過來的。
    這算是朱棣限製邊關守將的一種措施,私造武器形同謀反!
    聽到耿忠的解釋,朱高煴暗暗為自己的謹慎抹了把汗。
    之前他是想搞點炸藥出來開鑿河道的,但是想著給移民百姓一個賺工錢的機會,全程用了人工挖掘。
    要是他搞出火藥,估計是要被朱棣逮回去收拾一頓的吧。
    ‘以後拿出新技術還是要小心點的,武器類技術短期內絕對不能碰。’
    心中警醒自己,朱高煴繼續著自己檢查工作。
    涼州府除了戍邊外,還有一個工作就是修補和建造明長城。
    後世的萬裏長城,就是明朝時將曆朝曆代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長城,進行修補和連接而來。
    耿忠經營涼州十年,已經初步完成了賀蘭山曆朝的長城修補,還將幾個重要山口的長城進行了加固。
    看著山嶺中蜿蜒起伏的灰色巨龍,朱高煴心中升起幾分豪邁,幾分感慨。
    “這就是長城啊,真是雄偉啊。”
    涼州的長城或許沒有北京長城那麽高大,但是在這荒僻山野間建造數十裏的長城,哪怕他是穿越而來,都沒有自信能建造起來。
    “殿下,當不得‘雄偉’二字,不過是泥磚土牆而已,要是用紅磚水泥建造,必定可以跟雄偉沾邊。”
    他的感慨才出口,身邊就有耿忠略帶諂媚的聲音傳來。
    又是一個不安‘好心’的家夥
    朱高煴無奈地瞪了耿忠一眼,眼神中有幾分生氣了。
    這家夥就是純粹想打秋風,不然早就可以向他購買了;
    而不是帶他爬了半天長城,等他又有幾分壯懷激烈的感歎的時候才說出這麽一句話。
    “拿錢買,沒錢屁都沒有。”
    “殿下,這可是為國建造萬世利器啊,您怎麽能談錢啊?
    談錢傷感情啊。”
    “嗬嗬~談感情傷錢,我窮!”
    朱高煴翻了個白眼給耿忠,他可是知道的,邊關有專門的邊餉,耿忠手裏有錢,隻是那些錢不是他的。
    但是這些錢隻要是用以合理的軍事民生,他確實是能動用的。
    朝廷的錢,就是朱棣的錢,他朱高煴賺起來毫無壓力。
    “殿下,說笑了,您要是窮全天下就沒有窮人了,您手裏的雪花鹽可是價值巨萬,在北元一斤雪花鹽甚至能換一隻羊了。
    藍田不就有百萬牛羊嗎?
    殿下怎麽可能窮?”
    耿忠繼續諂笑著,隻是他的臉不適合‘諂笑’這種表情,有點恐怖了。
    “你隻看到了的雪花鹽賣了百萬牛羊,可你知道本王要上多少稅嗎?”
    “額~不知。
    殿下還要上稅啊?”
    上稅這種在朱高煴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事,在耿忠看來就有點不可思議了,朱高煴是陛下親封的涼王,大明親王,竟然還要上稅。
    “稅收是國家財政之根本,本王既然是親王,自然更要維護好這個根本,怎麽能不交稅?”
    “交~交多少?”
    朱高煴倒是知道這個大明有很多人不上稅,特別是那些所謂的士大夫。
    明朝其實沒有完善的稅法,使用的是承襲唐宋的按兩稅法:
    朝廷分夏、秋兩季征稅,每戶人家按照田畝和資產多少納稅,明朝前期都是以實物為主,包括米糧,蠶桑絹布等等。
    永樂時期規定,官田每畝征收糧食升3合勺,民田每畝減升,分別合003石和0033石,這個標準可是比較低的。
    這部分占了朝廷收入的七成,而其他商稅隻是財政的補充,占比甚至不到三成。
    並且就算是簡單的田稅,為了優待讀書人,大明朝還規定秀才可以免除徭役,減免部分兩稅,舉人更是可以免稅。
    這個稅法有太大的缺陷,不僅容易讓地主士紳大量快速兼並土地,還讓很多人鑽空子合理避稅。
    比如每當有文人中舉,就會有地主老爺拿上田產過來“投效”,美其名曰送給舉人。
    實際上就是掛個名,然後還是地主耕種,隻是每年給舉人老爺一些錢糧作為報酬。
    而結果就是大量的田地沒有上稅,導致國家財政不斷崩塌。
    明朝的滅亡是諸多因素導致的,但是這稅法,絕對是主要誘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