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 想要租個鋪子

字數:3385   加入書籤

A+A-


    聽阿娘這麽一說,方才還在新的圓領袍映襯下好一副濁世翩翩佳公子狀的蘇玄鶴瞬間破功,委屈巴巴地看著妹妹一身鵝黃色鮮亮的小裙子,扯了扯自己的箭袖:“阿娘,這袖子有些緊……”
    楊氏笑道:“這便是如此款式,省的你整日爬高鑽低,跟猴兒似的,這般衣袖活動著也方便。”
    自然,如此淺色調的衣服不能讓熊孩子平素泥地裏打滾用,所以楊氏特意說明:這件衣服隻乞巧節那一日可在逛夜市的時候穿一穿,尋常時候還要換上粗麻的短褐還有比甲這種方便靈活的衣服款式,而顏色也是玄色、深藍色、棕褐色這種經得住髒汙的偏深的顏色。
    蘇青鸞倒是沒有什麽,她近日知了著男裝的好處,整日都是一身玄色短褐,頭束深色發巾,倒也不操心穿什麽了。
    不過對於楊氏的手藝,蘇青鸞還是暗自吃驚——這三套衣服按照三個孩子的年齡和特質,分別做了不同的款式、紋樣設計甚至還在原本的布料上增添了各種細節,這讓蘇青鸞不禁問道:
    “阿娘,這三套衣服都是你自己做的?”
    楊氏詫異地看過來:“自然是我自己做的,不然誰還能幫我不成?”
    “哦……不是的。”蘇青鸞有些不好意思地摸摸耳朵,“我看這三件衣服各具特色,而且又這麽精美,還以為是外麵成衣鋪子裏麵的成品……”
    楊氏笑道:“咱家哪裏有那許多銀錢買成衣?一套外麵現成的衣裳,便是普通麵料,也要二三十兩呢。”
    “二三十兩?!”蘇青鸞炸毛,“搶錢啊!”
    她曾經研究過,晟朝的匯率差不多是一千文錢為一貫,一貫可以兌一兩銀子,十兩銀子可以兌一兩金子,而這裏的銀票最少麵值是十兩銀子或一兩金子。
    而一文錢,差不多也就相當於她現代一塊錢在二三線城市的購買力。
    所以一碗素麵差不多五文,一個胡麻燒餅一文到兩文,她那個“卷百財”則是由於菜多分量大味道好,可以賣七八文一份。
    而加了肉食的“千絲卷”,一份則能夠賣出二三十文——這又同餡料的不同有關係了。
    蘇青鸞咋舌:“所有的成衣鋪子都這麽貴嗎?”
    楊氏倒是反而好奇地問道:“大丫覺得一套衣服要多少銀錢?”
    蘇青鸞想了想,比照現代的一套衣服,考慮到布料的多少,按照春秋裝平均折算一下想到:“便宜的話,一套幾百文?”
    “嗬嗬嗬嗬……”楊氏感歎地笑道,“大丫可隻在家裏說這話便好,出門就是要惹人發笑了。”
    “阿姐……”蘇玄鶴滿臉無語地看著自家長姐,“有一次阿爹給阿娘買了塊帕子都要一百多文呢……”
    楊氏搖搖頭:“卻也怪不得你阿姐對這些沒什麽成算,我也不曾說過——二三十兩這種價錢還是比較便宜,要真正富貴人家的衣裳,聽那楊家阿姐說,幾百兩都是有的。”
    楊家阿姐?
    蘇青鸞想了想,知道自家阿娘說的是賣布料的楊家嬸子。
    楊氏又解釋道:“但凡稍微花些心思的衣裳,配色款式一樣不少,除卻尺寸,衣領袖口,裙擺衣角,上麵的花紋樣式,都要處處留意,時時小心——便是你們三人這三套花色簡單清爽,我前前後後緊趕慢趕,也要花月餘呢。”
    何止月餘,蘇青鸞仔細想了想,按照買料子那天算起,都已經過了一個半月了。
    這麽一想,蘇青鸞便知曉為什麽這一套衣服要如此“天價”了——這時代沒有全自動流水線,製衣的人工成本和時間成本必定會大大增加,因此價格必然遠遠大於現代的衣物。
    “那……”蘇青鸞指了指楊氏身上還穿著那粗麻衣裙問道:“這種也需要二三十兩?”
    楊氏笑道:“這種便是三五兩便夠了——不過已經穿的如此破舊,怎麽可能還有餘錢去鋪子裏做衣裳?”一般這種程度的,都是自己在家做了,或者求熟識的人,用一頓餐食換了對方的針線活計罷了。
    蘇青鸞再看看身上的衣裙,也不感覺靈氣了,也不覺的美了,現在是壓力山大——幾十兩銀子穿在身上啊!自己忙來忙去半個月的工錢啊!
    果然,人永遠是不滿足的,之前以為每個月能賺個幾十兩,那還不是挺著腰杆子可勁兒花——畢竟尋常人家一月不過三五兩,養活一家子。
    但是隨著生活慢慢好起來,吃飽了就想吃好,吃新鮮,吃美味;穿暖又想著穿美觀,穿流行;還有那攤子……
    原本蘇青鸞覺得,一家人開著卷餅攤,再加上自己在“鴻福樓”偶爾出售菜譜方子,總是夠了一家嚼用。
    但是看著一家人能吃飽穿暖,她又琢磨著讓全家能住的更好,生活更優越。
    這第一步,便是想在縣城裏賃一間鋪子,省的爹娘每日大包小裹推著車從花溪村趕路進縣城。
    這麽想著,蘇青鸞抬頭看向楊氏:“阿娘,我看阿爹的肩膀似乎是不爽利。”
    蘇雪雁聽到阿姐的話,立刻點點頭:“我看到了,阿爹這幾日都在偷偷揉肩膀和手腕!”
    “許是那獨輪推車每日這般推來推去,來回十餘裏路程,可不是什麽輕鬆的活計。”楊氏歎氣。
    蘇青鸞心說:果然如此。
    其實現在這卷餅攤子的貨物已經是她能想得到盡量精簡的了——
    不曾有需得加熱的食材,因此不必額外準備炭火木柴;
    不是湯湯水水,因此而不必再另外挑水過來;
    甚至不是什麽需得用器皿盛裝的食材,拿在手上就能吃,不用特意準備碗碟……
    即便如此,每日那推車上麵也要備齊各種菜蔬麵餅和油紙,少算也得百十來斤。
    看著大女兒低頭盤算著什麽,楊氏低頭笑道:“大丫在想什麽?一家人,有什麽話不能說呢?”
    蘇青鸞心說:反正遲早要說的事情,而且就像阿娘所說,一家人有什麽不可以商量呢?
    這麽想著,蘇青鸞抬頭說道:“阿娘,我想在縣城賃一間鋪子,您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