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視察
字數:3017 加入書籤
來這裏談事情的人來的快去的也快,始終不變的總還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
北庭軍的各項事宜很快就踏上了正途,王開柱如以往的樣子帶著兩千兵馬在大兵駐守防範著夏州方
黃河邊的延福如今是胡富申在帶著一千人看著,趙克中和白耕則帶著剩下的人在延福興修水
延福是整個綏州裏最差的一個縣了,九成以上都是山地,耕種的土地是少之又所以這裏的縣城幾乎就是為了黃河漕運建
當年天下還未戰亂時,靈州的糧食和下遊的商人沿著黃河漕運比走陸路不知省多少力氣,如今這地盤都不是自己的所以這漕運也就荒廢
連帶著延福也就漸漸的衰落,如今靠著那一邊微薄的田地勉強維持現
至於成平,綏縣兩地在綏州屬於中等地也位於河穀平地,不過麵積卻沒有北邊的大兵,上縣廣
但綏縣的地位卻不是產糧,而是地理位置,李山新建的清澗寨在橫山山脈,這裏是中原的人想要進攻定難的橋頭也是防禦從定難四州南下的戰略要
因此李山首先選擇的地點才是這綏綏縣經過李山這一年的捯飭如今已是變了個樣
首先是清澗寨在大量資金和充足的人力的情況下已經開始擴建,逐漸由寨子向著城池發
其次原先綏縣的人口逃戶,進過一年的清查已經理清總計共有兩萬多人,加上李山這一年來的不斷從外麵招募流
如今已是四萬有餘,這些人李山已是分批讓他們在各村落戶,一方麵是增強流民的歸屬感,另一方麵就是把這原來村裏的宗族力量打
配合李山一戶最多六口人最多分地三百畝的政策,已是把那些原本就家裏人口眾多的大家族漸漸拆
今年的兩季因為水利並不完善,加之又是急忙趕種土地,所以綏縣的糧食收成和往年來說區別不
但較低的稅收水平卻惠及百姓讓他們過了個豐年,這是良性循環的開但也導致了李山的錢大部分都是購買糧想要自給自足還是要等一段時
十月初一,北方已是到了立冬時節,綏州來了一千人的隊伍,這是趙豫派過來
是綏縣白家寨訓練場,淘汰下來的一千多這些人沒有在北庭軍的列屬裏,李山準備把這些人放到各個縣裏充當州兵這也就把他的作戰部隊的事情分離清
不必在進行街道巡邏,抓捕盜賊,維持秩序等等的工至於其中的那些已經是上了年紀的和年紀太小的那自然就是再次淘
老的小的沒有什麽戰鬥力,還有可能拖累全但李山也不會砸了人家的飯碗,這和他宣傳的政策有這些人會成為專門的屯田軍,負責北庭軍的後勤糧食問題組建專屬的農
至於農場在哪?那自然是那些無主的現在已經被收回來的荒地,但這個遠遠不夠,沿河的上等水澆地都已是有主的,而不靠河的旱地產糧又不所以李山準備發動一項祖傳手藝滅佛,不過李山不會那麽幹,隻是那這些和尚的產業開
至於現在農場的人數太少這也簡單,傷殘的士兵以及其他的多餘的流民這些人通通可以暫時打發到這有這些士卒在也不用擔心他們鬧
至於現在李山手下的士兵則是紛紛投入了綏州大建設當延福縣的一千人目前在修建水利設施和開荒,大兵的人在負責防禦夏州的動向自然不能動那他們的任務就交給了今年綏縣的人來完
九月剛收貨完糧食後,兩千人的隊伍就已經開始在大兵趁著土地還未嚴實開荒,如今也是基本完至於州城和大兵差不多隻是人換成了州城駐守的士
十月初十,李山帶著李芒和親兵下去巡視主要是在大兵和上
其實自唐初以來,氣溫整體相較於以往有所回升,所以農耕與畜牧業的分界線不斷北移加之突厥也讓大唐打殘,所以如今的農耕區東部在燕山腳西部在隴山腳下,北部則是在陰山,大青山一如今河套平原也還在天德軍的控製
“李芒,這裏的桑樹有這麽多的嗎?”李山指著山下河道兩邊那一大片,一大片的桑樹說
“都護這你就是少見多怪了,俺們綏縣也有這眾多的桑樹,聽我爺爺說過,我們這裏百年前就是如此,這些年我們這裏老天作美,沒遭過啥的大災也無水害這天還暖和自然也能長這桑”
李山虛心受這就是不懂實際隻懂書本的壞這大片的桑樹在李山眼裏此時已經是錢了,畢竟有了這樹就有了桑蠶業的基礎,可以以後生產絹帛這東西在這個時代一定程度上和錢是一個地
而這桑木則是弓的原材料,所以這成本也就大幅降低,隻要工坊那裏的熟練工培養出來那他這武器的一大問題也就解決
“那你們這裏出了這桑木之外,還有啥子特產沒有?”李山一邊走著,一邊繼續問李
這是李芒突然指著前麵的一片河漫灘說道“都護你看那邊,那就是另外的一個東”
順著李芒的手看去,隻見那邊有群牛羊在那邊吃那邊的水草異常豐美,大量的野草在哪裏瘋狂的生滋養出這絕好的放牧
“那麽好的河漫灘,幹嘛不種糧食非要用來養牛呢?”
“這個嘛,一是我們這裏沒那麽多錢去修河堤,所以一到夏天那地就要被漂所以也就不去種,二嘛就是平日裏沒水渠所以春天小苗苗要水的時候缺水長不自然也就撂荒
我們那以前也是這樣,不過都護今年大修水利應該像這樣的會改變很”李芒解釋
“原來如此!”李山聽後點點頭,這也是沒辦法的
雖說現在李山的大部分兵力都在各縣興修水利,可分擔下來人也就是那麽一不可能連這種地方都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