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孫有財02
字數:4472 加入書籤
大明萬曆四十八年六月十五,台南城終於迎來了第一個主動入籍,並且還向台南銀行申請貸款購房的大明原住
一時間管委會上下以及全體穿越眾的目光都被這個叫做孫有財的大明勞工吸引,同時管委會各個部門也在第一時間給了這位具有‘千金馬骨’示範意義的孫有財大量福利條
說起來這件事還算是林楓的一次嚐試,他本人倒是沒有什麽銷售經驗,可偏偏這台南第一單還真就他給做成
孫有財今年隻有十六歲,和大多數來台南工作的勞工一樣,他也是泉州商人招工的時候跟著來到台南
和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一樣,孫有財家裏兄弟姊妹五個,父母隻有三畝薄田根本養活不起這一大家子
所以孫有財一直都跟著大哥孫有田在泉州碼頭上扛包混個溫飽,隻是像他們哥倆這樣的散戶養活自己都困難,更不要說賺錢補貼家用
家裏還有老三孫有牛在船廠當學徒,老四孫有文有點讀書天賦,在族學裏能混個溫小妹孫小花今年隻有6歲,卻已經可以幫著父母下地幹活
泉州商人幫著唐人招工的時候孫有田本來也是要一起來的,隻不過那會兒老三孫有牛在船廠幹活時受了傷,家裏多了個吃閑飯的,所以孫有田不敢離開,隻能靠著多幹活把老三那份口糧錢賺出
孫有財也是為了賺出老三那份口糧才大著膽子上的船,等他稀裏糊塗的來到台南之後,這才發現那些短毛唐人似乎並沒有泉州那些地主管事那般凶神惡
短毛唐人都很懶,這是孫有財來到台南的第一印
和那些商人關注商品和大船不同,孫有財隻關心自己做工能賺到多少所以他更關注那些負責管理自己的人,也因此他第一時間就看出了短毛老爺們的懶
這種懶惰是比那些地主老爺還要誇張的懶,地主老爺很多時候為了自家田地也會時常在田間走動,甚至很多地主老爺也是會下地幹活的,畢竟人家為了少雇一個人,別說親自下地幹活了,自家婆娘小妾都趕到地理幹活也是正常
可是這些短毛唐人卻是從來不會伸手幹活的,甚至他們當監工也會經常開小差,很少有人能堅持一個時辰都在監工,他們大多數人監工一小會兒就會編個理由離
一開始孫有財和其他工友一樣,既然沒人監工那就索性偷懶,反正短毛老爺給的工錢高,而且還管飯,他們巴不得這活兒能多幹一段時間呢!
然而這種天真的想法並不是所有勞工都這麽想,大家畢竟都是出來賺錢的,而不是出來體驗生活
所以很快就有隔壁工地提前完成了工作,進而他們也很快拿到了短毛唐人的工
盡管那些提前完成工作的人並沒有得到獎勵,但是拿到了錢就會被短毛唐人安排到另外一個工地繼續工作,這對於當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絕對是一個大家不得不去爭搶的好
這年月給地主家打短工都是想盡辦法扣錢,向短毛唐人這邊不進行管理,也沒有扣錢行為的幾乎不存
但越是這樣,孫有財這群勞工反倒是開始賣力幹活了,畢竟大家都想早點幹完這塊工地的活好去幹下一個,在這裏空耗時間看似占了便宜,實際上卻是要比那些賣力的人少賺了很多
也不是沒有人考慮過死磕一塊工地慢慢享受這樣的日子,隻是很可惜你幹的慢沒關係,唐人會把另外幹的快的勞工調過來幫你幹,活幹完了人家大不了不用再用你就是了,都是窮苦人也沒誰真的能在這裏當地頭
偶爾出現幾個混混也很容易解決,所謂的報複壓根就不存在,哪怕是報複那些勤奮的勞工也幾乎沒有可能,因為短毛唐人會把這些信息告訴那些負責招工的泉州商人,而泉州商人們可就沒有短毛唐人這麽‘和藹可親’
第一次發工錢的時候短毛唐人給了所有勞工兩個選擇,可以自己選擇是要短毛唐人的紙幣或者是銀
當時很多勞工都選擇了銀錢,因為大家對於紙幣這種東西一點信心都沒有,皇帝他家的紙幣差屁股都嫌糟,所以大家都覺得拿銀錢才是落袋為
孫有財其實也沒想那麽多,他本來也是要一起拿銀錢的,隻不過發到他的時候短毛管事準備的工錢不夠了,剩下的都是紙
因為短毛管事不像是那種缺錢的人,而且也一再跟他說可以回去給他取,或者是他自己去碼頭的銀行兌換成銀錢,所以孫有財就沒讓管事回去取,直接拿了紙
他的想法倒是簡單,短毛唐人給錢痛快,還是這種七天就給結算一次,他還要在這邊繼續幹下去,所以沒必要給短毛管事添麻
何況他也不覺得自己會吃虧,畢竟短毛的紙幣印刷的很漂亮,拿在手裏還是光滑的,他覺得這些錢就算花不出去也可以留著帶回家給家裏人看看,無非就是這七天工白做了,反正短毛老爺們供飯,他也不需要擔心活不下
想法很淳樸,但要說一點不擔心也不現實,所以當天下了工他就趕緊跑去碼頭那邊的短毛銀行想要換成銅錢或者碎銀子,卻沒想到在銀行門口他就被招工的商人給攔住
商人的消息向來都是最靈通的,所以在勞工第一次發工錢的時候,很多商人就準備了散碎銀子和銅錢等在了銀行門
對於勞工們來說,紙幣的信譽不太靠可是對於商人來說,紙幣與銀子之間的兌換早就出現了溢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商人們在唐人的宣傳和引導之下已經習慣了紙幣的交易,製作精美的紙幣可以隨時去銀行裏兌換麵值等額的銀元,這其中不說利潤,僅僅是使用方便和信譽就足以讓商人們趨之若
輔以部分商品隻接受紙幣購買,商人們自然而然就會需要紙幣來完成他們的貿
唐人用紙幣賄賂泉州官府的那些老爺們,人家收了紙幣都不會去銀行兌換,因為這玩意比銀子更好藏,隻要唐人的銀行不倒閉,什麽時候需要什麽時候再去兌換也沒有手續費,所以很多泉州人已經習慣了使用紙
大明是典型的白銀黑洞,這年月的官僚士紳都有著窖藏白銀的習慣,這到不是說他們隻喜歡把白銀埋起來,單純就是他們的小農思想喜歡把好東西藏起來而
所以當唐人的紙幣開始流通,信用逐漸穩定之後,這幫人也開始了窖藏紙
盡管大明士紳對於紙幣的信譽也有存疑,可是隻要每家少量窖藏,士紳數量夠多的情況下,唐人發行的紙幣在市麵上流通的數量依舊是在快速減
並不是所有商人都需要直接來台南貿易,他們完全可以多花一點銀子從商人手裏購買,所以他們在支付的時候不需要使用紙幣,人家完全可以用銀子購
少了紙幣回流就促使了彭少傑不得不繼續印刷紙幣來促進流通,同時考慮到廣告紙儲備隻有幾噸,他就隻能大量印刷麵額較大的紙幣,進而引發了小額紙幣的增
越是印刷大額紙幣就越是會被那些大明士紳收藏,因為他們也有大額貨幣需求,同時紙幣流通數量在市麵上減少,銀行又不得不在兌換方麵進行限流,從而又引發了紙幣增
習慣了使用紙幣貿易後,這其中運輸問題帶來的損耗就重新轉移回到了泉州海商的身上,他們仔細算過一筆賬,那就是直接帶著銀子來台南貿易要比攜帶紙幣和更多商品要多耗費許多銀
與其這樣他們不如一邊在銀行兌換,一邊在紙幣麵值上稍微付出點利益收購別人手上的紙
這本來隻是紙幣價值的一種體現,泉州商人為了減少海上運輸費用給出的溢價直接就引發了紙幣全麵增值,人們忽然發現紙幣超過了票麵價值,進而又導致了其他商人和士紳跟著加價收藏紙
十幾年後的荷蘭鬱金香事件提前在大明泉州發生,因為紙幣本身還與銀元掛鉤,所以這個增值速度短時間內還沒有達到瘋狂的地步,可是短短幾天還是增值了百分之
孫有財每天的工錢是60文,七天就是420文,按照目前銅錢與銀子的換算,差不多800文銅錢就能兌換1兩銀子,他幹滿一個月能賺2兩
管事給了孫有財5角3分錢,算起來還多給了他4文1元按照1兩銀子標準鑄造,所以1元=1兩銀子=800枚銅錢,1角=80文,1分=8文)
攔住孫有財的商人就是送他過來的那個,所以兩人之間也算熟悉,對方倒是也很直接的就要從他手裏換紙
6錢銀子換算下來是480文,憑空能多得60文錢,這相當於孫有財憑空多幹了一天商人也不覺得自己吃了虧,因為百分之十的溢價還隻是目前的狀況,他很看好唐人的這種紙幣,而且也聽說了唐人這種特殊紙張數量有限,所以他認定了紙幣還會漲
雙方都很滿意這次交易,也是從這次之後,孫有財在打工的同時幹起了黃牛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