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秀才出海

字數:4268   加入書籤

A+A-


    七月份揚帆出海並不是個好主意,但對於泉州的海商來說,台南唐人的出現給了大家更多的貿易機會,尤其是唐人的那些商品讓商人們甘願冒險出海,間接也讓許多水手多了不少收
    為了一趟20兩銀子的收入,吳光琮這個落魄秀才也不得不以賬房的身份跟著出海,這年月秀才不值錢,去趕考不僅需要路費,上下打點同年交誼都是需要錢財支持的,考中舉人之前,這些費用可都是要自己支付才
    好在台灣海峽這段航路非常成熟,從泉州出來就可以直航澎湖,這條路上商船很多,又有大明澎湖水師負責這一段航程的安全,因此吳光琮所在的這艘海滄船並沒有配備武器,船主為了多運貨物甚至連食物補給都減少了一
    吳從琮在泉州的時候就聽說過唐人的事情,以他的見聞倒是沒對唐人的身份有什麽疑惑,不過在見識了唐人的行為和他們出售的商品之後,他到是覺得這些唐人的國家應該距離那些紅毛夷很
    同年好友中不少家境富裕的已經去過台南,據說是唐人歡迎大明人去那邊遊玩,而且還有專門的遊玩景點,所以吳光琮聽到過不少消息,船主也是因為他知道的多才願意招募他當這個臨時賬
    肮髒的船艙裏彌漫著混雜的怪味,這艘來自廣州的海滄船本來是跑廣州到泉州這條航路的,船主是個膽子大的,在泉州聽說了台南的事情就購置了一船貨物準備去試試水,隻是吳光琮對於船主準備的那些貨物並不看
    泉州商人都在流傳台南唐人富有,台南唐人付錢痛快,台南唐人什麽物資都可是吳光琮卻知道,那些去過台南的同年並沒有提過唐人需要廣州的刀
    從吳光琮知道的消息來看,很明顯唐人的武器更加犀利,在大明名氣頗大的廣州刀劍明顯不適合台南唐
    可船主並不在意吳光琮的勸誡,按照船主的說法,他覺得就算唐人不需要刀劍,那些去台南貿易的紅毛夷也會需要,他之前就在安南那邊與紅毛夷交易過刀劍,那些紅毛夷轉手就能把刀劍以更高的價格賣出
    海貿不是看買家需要什麽,而是要看賣家有什這年月海上航行風險很大,海盜、台風甚至一條大魚都有可能讓船隻傾覆,十船貨能成功送出去一半就能獲得數十倍的利潤,所以船主並不擔心自己的商品不好銷
    至於一船刀劍會不會引起大明水師關注,這事其實也不需要船主擔泉州本地就生產各種冷兵器,船主原本來泉州也隻是路過,他本來是打算把這批刀劍賣到江南
    這生意已經持續了好多年,廣州的刀劍兵器送到江南,江南人再通過運河轉運到北地去販賣,特別是大明北方亂起來之後,刀劍一類冷兵器的價格一直在漲,利潤非常可
    生長在海邊的吳光琮倒是沒有暈船的毛病,受不了船艙裏難聞的氣味,他便索性走上甲板坐在船首眺望遠處的海
    船上除了船長之外隻有隨船的另外一個賬房能和吳光琮說上幾句話,其他水手對秀才身份的吳光琮更多還是疏離,有些羨慕卻從來不敢和他說
    賬房楊禹也是個秀才,這讓二人之間有了許多共同話之所以一手海滄船需要兩名賬房,說起來其實也是船主陳景瑜的一點小製衡手
    原本從廣州隨船出發的賬房在海上生了病,這年月船上可沒有專業的大夫跟隨,就算有也很難帶上足夠多的藥物,所以那位賬房提前下了船,陳景瑜不得不臨時招募了楊
    隻招募一個陌生賬房並不能讓陳景瑜放心,所以才在泉州又招募了吳光琮,倒也是這年月的船主常用的辦
    正獨自坐在船頭眺望,身後忽然傳來腳步聲,也不需要吳光琮回頭,這船上幾人的腳步聲他還是大概能區分出來,至少那些水手和楊禹這個秀才的走步聲他是能分辨
    “吳兄好雅興啊!憑欄遠眺可是有佳作要分享?”
    吳光琮沒回頭,有些意興闌珊的回了一句:“為了碎銀幾兩不得不出海,楊兄可莫要恥笑小弟,滿身銅臭怎麽敢有意詩”
    楊禹笑道:“這一趟走下來可不是碎銀幾兩的事,三個月前有位同年也是如你我這般隨船去了躺台南,靠著在碼頭上給海商算賬填寫唐人入關的文書,那位同年兩個月就賺出了趕考的路費,聽那位同年說,要不是急於拿錢回家還債,他準備在台南賺滿一年再回來備”
    吳光琮笑道:“聽楊兄的意思是準備也在台南謀份差事,積攢些趕考的路費?”
    楊禹搖了搖頭:“倒不是為了那路費籌謀,小弟準備去找唐人謀份差事,聽說唐人那邊正缺讀書人,或許未來也能在唐人手下謀份出”
    吳光琮微微蹙眉,有些不解的問道:“楊兄何意?難不成要放棄科舉這光明大道去謀唐人那小路?唐人名聲倒是不錯,可說起來終究隻能算是一方豪強而已,與這泉州富貴尚且有差距,怎麽能為此放棄前”
    楊禹默然無語,倒是吳光琮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家中安排?”
    默然點頭,楊禹緩緩開口道:“族中長輩五月時隨好友去過台南,前幾日回來便跟家中說了唐人一船擊潰海盜八十餘大船之族老們都認為唐人憑海據守可以割據一方,唐人做事又很守規矩,從不苛責下人,所以族老們準備分家一部分去台南,自然需要後輩投效唐”
    吳光琮對此倒是並不意外,他家就在泉州,泉州商人士紳也有此類做法,甚至他們吳家也有過這般考
    隻是吳家已然落魄,族中子弟溫飽尚且難以解決,除了他這種秀才身份還能靠給人寫字書畫賺些銀錢溫飽,想要拿些船票送子弟去台南並不容
    吳光琮搖了搖頭:“此乃正理,家族總是要分家的,派幾個子弟去唐人那邊謀生也算給家族多一個出路,隻是苦了楊兄,這大好前程卻要錯失”
    楊禹笑道:“也未見得,去年失利小弟便也考慮過這個問題,想來還是才學淺薄,並不適合科舉這條如今唐人那邊缺人,小弟或許有機會謀一番出路也未可”
    看楊禹說的輕鬆,不像是壓抑不甘的樣子,吳光琮來了興趣問道:“哦,看樣子楊兄十分看好唐人?可唐人終究隻是一方豪強而已,不知楊兄可有教我?”
    楊禹想了想便小聲說道:“唐人種種奇跡怕是吳兄已經聽過,不過我倒是從族老那裏聽了一些不同的看法,說與吳兄,可不要外”
    吳光琮笑著點了點頭,楊禹這才繼續說道:“族老說唐人一口氣辦了十三個部門,如今正在籌劃新的部門,一個不足千人的勢力哪裏會需要如此多的衙門口來管事,唐人所謀甚”
    吳光琮點了點頭,也不意外的說了一句:“倒是如此,泉州不少同年友人也有此想法,隻是朝廷並不重視,倒是江南士林為大明東南安危組織了軍隊借用海盜名義去試探,可結果楊兄比我更清”
    楊禹點頭:“武力強大是一方麵,唐人賺取財富的手段很多,據族老說,不到半年時間唐人就空手賺了海量財富,看唐人出手的架勢,怕是快趕上江南稅賦這般武力和財力匯聚一身,又建了諸多衙門,吳兄想想,這些唐人未來會做何種打算?”
    吳光琮皺眉:“楊兄,如此說來唐人所圖甚大,那為何你還要助紂為如今北方建奴作亂,聽同年說西南土司也不安生,我大明正是多事之秋,正是需要我等學子為國籌謀的時候,怎可從賊附”
    楊禹擺了擺手道:“吳兄,說的我口,入得你耳,不可輕傳外說那唐人所圖甚大是整個東南諸多家族的共識,可要說唐人失敗,卻是不會有人信”
    “唐人依憑海峽之險,有大鐵船捍衛,大明即便是洪武鼎晟時也未必能打下台這等無後顧之憂局麵,最終就隻能有兩種結”
    “其一是唐人成功某得天下,或許看起來會很難,但隻要大明一天不解決北方建奴和西南土司,以大明的財力,誰又能說得準不會成”
    “其二便是大明解決北方建奴和西南土司,最終卻也會因為海峽阻隔無法打下台南而相互妥協,到了那個時候唐人自立建國,早投效肯定要比晚投效拿到的更”
    吳光琮沒有氣氛楊禹的態度和選擇,這年月士子們嘴上為國為民,私底下可是沒少罵過朱家皇帝和朝廷,說忠於朝廷的忠心大家都有,但真要是有更好的選擇,大家倒也不會猶
    隻是吳光琮還是不看好人員不足千人的唐人,忍不住辯駁了一句:“唐人不足千人,海戰全憑船堅炮利,或許軍隊正麵打不過唐可唐人未曾封閉他們的港口,還一直與大明保持貿易,隻要朝廷願意,多派人手隨商船潛入台南,到時候擲杯之事未曾不能一舉掌控台南,楊兄又為何如此看好唐”